届四川德阳市高中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101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1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德阳市高中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四川德阳市高中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四川德阳市高中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四川德阳市高中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四川德阳市高中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德阳市高中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德阳市高中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德阳市高中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四川德阳市高中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德阳市高中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6届四川德阳市高中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地理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8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

近年来,由于城际就业、居住等条件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在京津城际高铁上演绎着“双城记”,他们以每日、每周、每月的周期奔波在这条线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工作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B.在北京工作体面,声誉好

C.北京劳动密集型工业发达D.北京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

2.“居住在天津”的主要原因是

A.天津环境质量较北京好B.天津气候条件较北京优越

C.天津商品房价较北京低D.天津交通位置较北京优越

3.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得益于

A.政策支持B.交通改善

C.人口老化D.逆城市化

【答案】

1.A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对比北京、天津的“城际就业、居住等条件的差异”;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如:

国家政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战争,婚姻家庭等。

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故选项A正确。

2.注意题干关键词“居住在天津”的主要原因;北京、天津两地的气候条件都是温带季风气候,环境质量相差不大,故排除选项A、B;北京是我国交通的总枢纽,因而北京交通位置较天津优越,故排除选项D;受经济条件、人口意愿等条件影响,天津商品房价较北京低,获得部分工作人员的青睐,故选项C正确。

3.“双城记”是由于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造成的,与政策无关;人口老化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人口迁移等有关,与工作、居住地的不一致无关;逆城市化发生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得益于二者之间有京津公路、高速铁路、动车等便利的交通条件,故选项B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人口的空间变化、交通运输。

下图为某国略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该国位于

A.南美洲B.北美洲

C.非洲D.亚洲

5.L湖水位

A.季节变化小B.7月高,1月低

C.主要受气温影响D.7月低,1月高

6.造成甲、乙两区农业地域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市场C.政策D.气候

农业物联网一般是指用大量价格昂贵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帮助种植者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农业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并使种植者获取精准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实现科学种植和科学监测。

下图为农业物联网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农业物联网的使用,可以

①提高劳动效率②增加作物熟制③促进农业增产④消除农业污染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8.目前,在我国推广农业物联网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劳动力素质低B.政策扶持力度小

C.人均耕地规模小D.设备成本过高

【答案】

7.A

8.D

【解析】

试题分析:

7.由农业物联网示意图可知,农业物联网使用后,可以实现自动喷药、自动施肥、自动灌溉,即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可以实现科学种植,促进农业增产;作物熟制与当地的积温有关,与农业物联网无关;由于需要“自动喷药”,所以无法消除农业污染,故选项A正确。

8.注意题干中关键词“大量价格昂贵的传感器”等,所以在我国推广农业物联网设备成本过高;农业物联网使农业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与劳动力的素质、人均耕地关系不大;农业物联网是农业发展方向之一,国家政策支持较大,故选项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下图示意世界局部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最大温差可能达

A.4℃B.6℃C.8℃D.10℃

10.导致M处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原因是

A.受地形影响B.距离海洋较远

C.受纬度影响D.受洋流影响

11.6月22日,①、②、③、④四地中

A.白昼时间最长的是①地B.日落西南方的是②地

C.日出时间最早的是③地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④地

【答案】

9.C

10.A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9.根据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可知,相邻等温线之差为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②温度最高,在34℃--36℃之间;④温度最低,在26℃--28℃之间;所以最大温差范围是:

大于6℃,小于10℃,故选项C符合题意。

10.由图可知M处等温线基本呈西北—东南走向;图中显示M处等温线距离海洋较近,故排除选项B;纬度因素影响气温,等温线应该基本与纬线平行,故排除选项C;夏季时沿岸洋流对气温影响较小,故排除选项D;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国为澳大利亚,其M处有西北—东南走向的大分水岭,海拔高,等温线走向基本与山脉走向相同,故选项A正确。

11.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极夜区除外),故排除选项B;同纬度地区,愈向东日出越早,所以图中日出时间最早的是④地,故排除选项C;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所以图中四地白昼时间最长的是④地;南半球纬度越低,与直射点的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四地中④纬度最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选项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等值线图、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水资源、人口、耕地的组合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由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地的

A.人口数量B.人口密度C.粮食产量D.年径流量

13.该区域位于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华南地区

14.该区域水资源供应紧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深居内陆,降水稀少B.植被稀少,涵蓄水源能力差

C.地势低平,储水条件差D.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径流量小

【答案】

12.A

13.C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12.人口密度等于区域人口总量除以土地面积,表格中无法体现土地面积,故排除选项B;粮食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耕地总面积有关,表格中无法体现,故排除选项C;年径流量=年内各月径流量之和,表格中无法计算各月径流量,故排除选项D;利用区域内水资源总量与人均水资源量之比,可以计算出人口数量,故选项A正确。

13.根据上题分析可以计算出该区域人口数量大约为1035×108÷409≈2.2亿人,可见该区域人口众多,故排除选项A、B;对比该区域和全国的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可知,该区域水资源总量较少、人均水资源更少,而华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大,华北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水资源总量少,故选项C正确。

14.结合上题可知,该区域位于华北地区,属于东部沿海,应该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故排除选项A、B;储水条件与当地的水库建设、湖泊多少、河川径流量多少等有关,表中无法显示,故排除选项C;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而且降水总量较少(大部分地区介于400mm—800mm之间)因而河流径流量较小,故选项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降水量、可能蒸发量逐月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5.只考虑降水量和蒸发量影响,该地河流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A.12月B.2月C.6月D.10月

16.5~6月,该地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地形雨较多B.台风雨较多C.对流雨较多D.锋面雨较多

17.7月,对该地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伏旱B.洪涝C.台风D.梅雨

【答案】

15.B

16.D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15.仔细读图,对比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当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河流水量增加,水位升高;当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时,河流水量减少,水位降低。

由图可知该河流10月份至次年2月份,降水量始终小于蒸发量,水位持续下降,到2月份时水位达到最低,故选项B正确。

16.由图可知该区域5~6月该地降水较多,7月份降水较少;由于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结合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可知,该区域应该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份处于梅雨期降水多,7月份该区域为伏旱降水少),5~6月处于准静止锋控制下,降水较多,降水类型多为锋面雨,故选项D正确。

17.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6月份处于梅雨期降水多,7月份降水少,洪涝灾害不可能严重,故排除选项B、D;7月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该区域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温高、降水少,形成伏旱,对该地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如果有台风,可以带来大量降水,可以缓解旱情,有利于农业生产,故选项A符合题意。

考点:

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常见天气系统。

下图是东北三省降雪最初日期、降雪最终日期和最大积雪厚度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下列四个城市中,雪期最长的是

A.哈尔滨B.齐齐哈尔C.沈阳D.大连

19.与延吉相比,长春的最大积雪厚度较小,其原因主要是长春

A.纬度较高B.地势较高C.植被较少D.距海较远

20.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

据图示信息推测,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特点是

A.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B.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小

C.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D.房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下图为我国2000年耕地—粮食生产关系图。

横轴表示耕地的累计百分比,纵轴表示粮食产量的累计百分比。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1.图中信息表明,2000年我国耕地、粮食生产状况是

A.高产田比重低,中低产田比重高

B.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三阶梯

C.粮食生产与耕地分布高度一致

D.耕地分布集中,粮食生产分散

22.我国耕地与粮食生产形成图示曲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和城市地区分布不均

B.各地对粮食生产重视程度不同

C.水土匹配较差的区域面积广

D.不同地区作物类型差异较大

第Ⅱ卷(综合题共56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题,共56分)

23.(15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西安与汉中两地气候的主要差异。

(5分)

(2)甲、乙两地海拔高度相同,甲地是常绿阔叶林,而乙地是针阔混交林,说明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4分)

(3)比较丙、丁两地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

(6分)

【答案】

(1)气候类型不同,前者是温带季风气候,后者是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西安年降水量较汉中少,年均温较汉中低,气温年较差较汉中大。

(3分)

(2)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气候条件的不同。

(2分)甲地位于山脉南坡,向阳,乙地位于山脉北坡,阴坡,甲地的气温高于乙地。

(2分)

(3)丙地:

水田农业,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

(3分)丁地:

旱地农业,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剖面图中西安、汉中处于秦岭的南北位置,结合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分析。

西安地处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汉中地处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安受夏季风影响较小,年降水量较汉中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