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广播语言讲好人物故事浅析广播人物专访节目的编辑主持技巧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0590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广播语言讲好人物故事浅析广播人物专访节目的编辑主持技巧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巧用广播语言讲好人物故事浅析广播人物专访节目的编辑主持技巧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巧用广播语言讲好人物故事浅析广播人物专访节目的编辑主持技巧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巧用广播语言讲好人物故事浅析广播人物专访节目的编辑主持技巧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巧用广播语言讲好人物故事浅析广播人物专访节目的编辑主持技巧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巧用广播语言讲好人物故事浅析广播人物专访节目的编辑主持技巧Word下载.docx

《巧用广播语言讲好人物故事浅析广播人物专访节目的编辑主持技巧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广播语言讲好人物故事浅析广播人物专访节目的编辑主持技巧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巧用广播语言讲好人物故事浅析广播人物专访节目的编辑主持技巧Word下载.docx

关键词广播语言广播人物通讯节目

狭义的广播语言是指播音员主持人从电波中发出的声音,而随着广播的发展,笔者认为,广播语言还包括采访对象、现场音效,以及烘托节目氛围的音乐等等。

而所有这些广播语言事实上仅是广播的表现形式,如何巧妙地运用丰富的广播形式展示专访人物的特征和事迹,从而体现所要宣传的主题是主持人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报道人物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众所周知,广播人物专访,是指运用广播为载体,以专稿的形式,通过采访该人物的事迹,展示该人物的人生片段,体现其个性特征,从而让听众从他人的故事中受益。

因此,人物选择十分重要。

1、可以选择行业中有代表性或者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在他们的生活和经历中能够展现出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仅从对方的点滴事例就能够起到鼓舞人、打动人的效果,而不是需要靠编辑主持人用喊口号的形式“美化”采访对象。

2、选择“与众不同”的人物

事实证明,与众不同的报道对象更能够抓住听众的耳朵。

《爸爸的事业》是安徽音乐广播2011年父亲节特别节目,在这期节目中,主持人没有高歌为家庭不辞劳苦、在外奔波的高大父亲形象,相反,选择了为了儿子的教育放弃自己事业回归家庭,并成长为优秀心理咨询师的父亲陈纪纲,引起了听众激烈的讨论:

作为男人,如何权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亲的缺位究竟有着怎样的后患。

(以下摘自2011年度安徽新闻奖三等奖广播稿件《爸爸的事业》)

陈纪纲:

我当时意识到了孩子的问题是我造成的,很多现在的家庭是一样的,父亲在外面挣钱,和孩子的交流是很少的。

我觉得,一个男人最大的事业就是他的孩子。

主持人:

如果说第一次辞职是为了成就一个男人的梦想,那么第二次辞职,是因为陈纪纲想拯救自己的儿子,成为一名真正的父亲。

这样的人物选择让人物专访不仅仅局限在表现人物特点上,而是通过节目,引发听众思考,给予听众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细致深入地采访,合理巧妙地组稿

广播节目有着稍纵即逝的特点,广播人物专访一般时长以10—15分钟为宜,因此,无法大篇幅全面地体现被报道的人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广播人物专访就可以泛泛而谈。

相反,对于采访和组稿则有着更高的要求,若想在短小的篇幅中全面而精彩的体现人物特征,采访要更加深入、细致、全面,选材则要巧妙,方能合理的组合成一档立体生动的广播人物专访节目。

1、根据材料搜集制定合理的采访计划对专访人物的材料搜集,是采访前的必备工作。

根据材料,可以列出基本的采访提纲,希望采制的录音素材等计划。

对于已经被大众所熟知的人物,材料搜集相对简单,但关键是要挖掘出之前报道没有的内容。

比如“中国好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合肥西站客运员刘明亮”,网络和报媒对他的报道铺天盖地,十分全面,其中有一个小情节,各媒体均有体现,即某年夏天,怀着孕的妻子扶着中暑的丈夫在西客站被刘明亮发现,于是刘明亮热心地为小伙子解暑。

那么后来呢?

这对夫妻有没有再从此经过呢?

他们和刘明亮是否还发生过其他故事?

安徽音乐广播主持人将这个疑问列入了采访计划,于是,节目中,有了如下生动的描述,这也是其他媒体所没有涉及的内容:

(以下摘自安徽音乐广播“2012年雷锋月特别节目”——《刘明亮的工作日记》,该作品获得2012年度安徽省播音主持作品二等奖)

三年后,这对已为人父母的夫妇带着三岁的孩子再次来到合肥西站,找到刘明亮。

刘明亮录音:

当时我都不记得了,他们说感谢我当年帮他解暑。

他们把事情一讲我想起来了。

我也挺感谢这位旅客,他还把我记着。

独家报道的人物专访材料搜集较为困难,这就需要主持人多次深入到被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中去,发现故事,倾听故事,然后讲述故事。

2013年,安徽音乐广播开设了“实干托起中国梦”的人物专访节目,采访报道各行各业的模范代表,用他们爱岗敬业的感人事例体现“中国梦”这个大主题。

在医护行业中,主持人选择了从国外留学归来,帮助无数脑瘫儿实现康复梦想的专家吴建贤。

作为独家报道,没有任何素材搜集,主持人只有多次跟随吴建贤工作,了解她的工作状态,于是邂逅了正在做康复治疗的医科大学学生、脑瘫患者陈永。

然后以陈永为例,讲述了他在吴建贤的帮助下,从一个只会匍匐前进的9岁脑瘫患者,成长为22岁的医科大学学生的感人故事。

节目通过吴建贤和陈永两条线索,展示他们各自的梦想,成为一篇视角独特的独家人物专访节目。

2、在采访中抓住细节,追根问底,烘托主题

在《刘明亮的工作日记》节目采访时,细心的主持人发现刘明亮的工作笔记本里有一页是空白的,于是对此进行追问。

得知2008年暴雪,刘明亮连续一个月奋战在工作岗位上,那天女儿急诊住院,刘明亮在工作岗位上牵挂女儿,心烦意乱中落下了工作日志。

主持人没有烘托他不顾女儿病情坚守岗位的情节,而是通过展现刘明亮作为父亲的愧疚之情从侧面烘托主题,这比任何华丽的语言更能打动听众的心。

3、根据不同情况,剪辑采访录音素材整理和选择采访素材时需要根据采访对象的语言状况,节目主题的需求,以及人物特征的展现等方面综合考虑。

每个采访对象的语言面貌是大不相同的,有些人物吐字清晰,音色悦耳,语言表现力特别生动,不仅能够还原事件的原始面貌,还能够根据采访的要求提供主持人所需要的素材。

对于此类采访对象,可以较多地运用他们的采访录音推进节目的进程。

在《吴建贤医生和脑瘫儿陈永的故事》节目中,医生吴建贤生动的讲述了陈永第一次走路的情景,十分具有画面感,主持人原封不动的保留了这段录音。

(以下内容选择《吴建贤医生和脑瘫儿陈永的故事》,该作品获得2013年度安徽播音主持作品一等奖)

吴建贤录音:

我出差了七天,他天天问治疗师吴奶奶什么时候回来。

等我回来以后,我一进去跟他打招呼,他说:

“别动!

”然后一、二、三……“吴奶奶,我-能-走-路-了……”呵呵,就这一句话……

当然,也有采访对象的语言表达不理想,语音不清晰,音色听感欠佳,让主持人在后期剪辑中痛苦不堪。

针对这样的采访对象,主持人在组稿时,可以选择由主持人来讲述故事,而采访对象则描述该故事发生之后的感受,一两句即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雷锋式城管”刘正霞的一天》是安徽音乐广播人物专访类节目《如歌人生》中的一篇体验式报道。

刘正霞因为工作原因,声带小结,声音极其沙哑且极其不善言辞。

因此在节目中,大量的背景故事都由主持人根据自身体验进行讲述,刘正霞则表达了对工作的感悟和态度:

(以下素材选自《“雷锋式城管”刘正霞的一天》,该节目获得2012年度安徽播音主持作品一等奖)

刘正霞:

我就希望我做的事都要比人家好,希望我的路段干的比人家整齐。

一眼看过去,清清爽爽,心觉得就很舒服。

4、通过细节,展现人物特征

展现人物特征,烘托节目主题是人物专访的主要目的,大而空的事例或许能够体现人物的特点,但无法打动听者,而通过细节为主题服务,展现人物特征,则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安徽音乐广播社教节目《树林的理想》讲述了一对80后小夫妻,放弃北京的优越生活环境,返乡执教,和父亲共同创办留守儿童民办学校的感人故事。

主人公李树林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不爱表达,让他讲述和学生之间的故事,他只是一直在笑,反复说“没啥好说的,反正都是我学生”。

第一次采访之后,主持人在整理采访录音时,发现李树林教学生打球时,管学生叫“宝贝”的细节,尽管这个录音素材仅有一两秒钟,却被主持人抓住,并对此进行采访,用在节目里。

(以下摘自安徽音乐广播独家报道《树林的理想》,该作品获得2014年度安徽省播音主持作品一等奖)

音效:

李树林陪学生打球玩耍的背景声。

李树林:

“宝贝,你到这边来,你看啊,是这样的,……”

李树林录音:

我管我们这里的孩子都叫宝贝,大的小的都叫宝贝,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一句“宝贝”,从小处着眼,体现主人公李树林热爱学生,视如己出的大爱精神。

5、巧用现场采访音效,展现人物所在的背景

广播的神奇与魅力就是有声无形,通过声音,可以表现平面媒体所无法展现的魅力,让被采访对象更加贴近受众,尽管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但正因如此,才能引发受众巨大的想象力。

而运用现场音效,能够简单有效地展现人物特征。

对城管刘正霞的体验式报道,是根据刘正霞早中晚工作的时间顺序进行的。

因此在刘正霞的采访语言后加入了一天不同时辰,不同场景的背景音效,通过马路上的自行车铃声,三五成群的放学学生以及菜市场的叫卖声,展现刘正霞所处的工作环境,既节省了描述背景的语言,又能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树林的理想》则从头至尾充斥着朗朗的读书声,下课的铃声,学生的歌声、嬉闹声,以及李树林夫妇与学生玩耍的笑声,营造了温馨的校园氛围。

三、运用音乐烘托节目主题

毋庸置疑,音乐是调节情绪的灵丹妙药,同样,也能升华人物访谈节目的主题。

《树林的理想》主人公李树林讲述妻子放弃公务员的工作跟随他返乡执教的时候,李树林说道:

“她一个女孩子都这么坚定地跟着我,我一个大男人,又怕什么呢?

”之后出现了歌曲《跟着你到天边》的片段“跟着你到天边,牵着手永不分离”,合适的旋律,合适的歌词,画龙点睛,烘托氛围,令听众潸然泪下。

最后,主持人讲述故事的能力和串联的技巧也是人物访谈节目的重头戏。

主持人的语言量不能过大,不能喧宾夺主,而是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串联作用,在提炼和总结人物个性以及节目主题时,主持人的语言要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切忌沉浸在小情小调中言之无物。

不同的人物访谈节目风格,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也应有所不同,或侃侃而谈,或清新式的白描,或语言犀利。

但再有个性的主持人也要为节目本身服务。

(作者单位:

安徽音乐广播)

责编:

周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