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四果实种子与孢子的认知及果实种子类中草药0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9934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务四果实种子与孢子的认知及果实种子类中草药0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任务四果实种子与孢子的认知及果实种子类中草药0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任务四果实种子与孢子的认知及果实种子类中草药0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任务四果实种子与孢子的认知及果实种子类中草药0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任务四果实种子与孢子的认知及果实种子类中草药0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任务四果实种子与孢子的认知及果实种子类中草药0文档格式.docx

《任务四果实种子与孢子的认知及果实种子类中草药0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四果实种子与孢子的认知及果实种子类中草药0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任务四果实种子与孢子的认知及果实种子类中草药0文档格式.docx

聚花果(复果):

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

哪些是聚花果呢?

其小果是什么类型?

与聚合果到底有什么区别?

将解剖分析结果填表1-8:

表1-8单果解剖分析表序号植物名果实类型胎座类型子房室数心皮数其它说明(如特殊的味道、形状等)01桃单果之核果基生胎座112.观察解剖种子由外至内观察,注意由外种皮上的特征区分胚珠类型。

注意子叶数目、有无胚乳等特征。

三、知识链接

(一)果实的形成、结构及类型柱头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裸子植物仅有种子而无果实,其它植物既无种子也无果实)。

果实是被子特有的繁殖器官。

果实往往有鲜艳的颜色和丰富肉质果皮。

常常由于含有丰富的营养而能供动物食用,有利于种子的传播。

有的果实有特殊构造,便于传播,如表面布有钩毛(鬼针草等),果实上面有冠毛似伞,带着果实随风飘远。

不是所有的被子植物果实具内有种子,尤其是人工繁殖的经济作物。

如人工培育的香蕉、葡萄、西瓜、凤梨、柑橘无籽而结实,利用无性方法繁殖。

经传粉而未经受精发育成的果实(香蕉、无籽葡萄、无籽柑橘)称单性结实;

用马铃薯花粉刺激番茄柱头(无籽番茄)称诱导单性结实;

也有植物受精后,胚珠发育受阻而形成的无籽果实。

1.果实的形成一般由子房发育而成,称为真果;

也可由花托、花萼、花序轴等和子房共同发育而成,称为假果。

花柄果柄花托果柄顶部(G)或假果外围部分(G)花萼脱落或宿存花冠枯萎脱落雄蕊传粉后枯萎脱落雌蕊柱头与花柱枯萎脱落或残留子房壁(3层)3层果皮(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胎座各种类型胚珠种子2.果实的结构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

果皮是由子房壁的组织分化、发育而成的果实部分。

成熟的果皮一般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3层(图1-38)。

由于果实类型的不同,3层果皮变化很大。

通常外果皮不肥厚,由1-2层细胞构成,它的结构特性与表皮相似,具角质层和气孔。

果实未成熟时,外果皮的薄壁细胞多含叶绿体,成熟时,转为有色体,致使果实有不同的颜色。

中果皮多为薄壁组织构成,但变化较大,有的富于浆汁或肉质化,如肉果中的桃、杏可食用的部分便是中果皮;

有的中果皮内维管束较多,呈网状分布,如柑桔,果实成熟后即为桔络。

内果皮在最里面一层,有的硬质化,由多层石细胞构成,如桃、李的硬核;

有的内果皮的壁上生出许多囊状多汁的腺毛,成为可食用的部分,如柑桔的内果皮。

3.果实的类型根据果实形成的部分,分为真果与假果;

根据果实的来源、结构和果皮性质,分为单果、聚合果、聚花果;

根据果皮质地,分为肉果和干果。

图1-38真果的果皮

(1)单果:

一朵花中只有一枚雌蕊,只形成一个果实,根据果皮及其附属部分成熟时的质地和结构,可分为肉质果和干果两类(图1-39)。

肉质果:

果实肉质多浆,成熟时不开裂(常说的水果属于此类)。

又分为:

①浆果:

单心皮或合生心皮雌蕊、上位或下位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外果皮薄,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多浆,内有1-多枚种子。

如葡萄、枸杞、番茄、忍冬。

②柑果合生心皮雌蕊,子房上位形成,外果皮较厚,革质,内含有具挥发油的油室,中果皮与外果皮结合,界限不明显,中果皮疏松,白色海绵状,内有多分枝的维管束;

内果皮膜质,分隔成若干室,内壁生有许多肉质多汁的囊状毛,即是可食部分。

柑果是芸香科柑桔属所特有的。

③核果典型者单心皮雌蕊,子房上位,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桃、李、梅、杏),内果皮坚硬、木质,形成坚硬的果核,每核内含1粒种子。

非典型者荔枝、桂圆,2-4心皮,通常1胚珠发育。

常泛指有坚硬果核的果实,不论其心皮数、果核数、种子数及子房位置,如把杨梅、枣、胡桃、苦楝也称为核果。

④梨果假果,5心皮合生,子房下位与花筒一起发育而成,外面肉质可食部分是原来的花筒发育而成。

外、中果皮和花筒之间界线不明显,内果皮坚韧故较明显,常分隔为5室,每室常含2粒种子。

如苹果、山楂、梨、木瓜等蔷薇科梨亚科的果实(枇杷内果皮木质)。

⑤瓠果假果,葫芦科特有。

3心皮侧膜胎座,下位子房形成,与花托一起发育。

花托与外果皮形成坚韧的果实外层,中、内果皮及胎座肉质部分,成为果实可食部分。

如西瓜、冬瓜、栝楼、罗汉果等葫芦科植物的果实。

干果:

果实成熟时,果皮干燥,开裂或不开裂。

裂果:

干果成熟后自行开裂。

①蓇葖果单心皮或离生心皮雌蕊发育形成,成熟时沿腹缝线或背缝线开裂。

蓇葖果单生淫羊藿;

蓇葖果双生杠柳、徐长卿、萝藦、络石、长春花。

常见有毛茛科、木兰科、萝藦科、夹竹桃科、景天科。

②荚果豆科特有。

单心皮,成熟时沿背、腹2条线开裂成2片。

开裂者黄豆、绿豆;

不开裂者皂荚、紫荆、刺槐、落花生;

节裂者含羞草、山蚂蝗;

螺旋状苜蓿;

念珠状肉质槐。

③角果十字花科特有。

2心皮合生,侧膜胎座,假隔膜将子房隔成2室。

果实成熟后,果皮沿两侧腹缝线开裂,成2片脱落,假隔膜仍留在果柄上。

长角果(萝卜、油菜)、短角果(菘蓝、菥蓂、荠菜)。

④蒴果合生心皮复雌蕊发育成。

1-多室,每室多数种子。

为最常见果实类型。

鸢尾科、兰科、百合科(部分)、锦葵科等。

成熟时开裂方式有纵裂、孔裂、盖裂、齿裂。

纵裂:

室间开裂心皮相接处(腹缝线)开裂,如蓖麻、马兜铃、杜鹃;

室背开裂背缝线开裂,如鸢尾、百合、紫丁香、泡桐、乌桕;

室轴开裂果皮虽沿腹、背缝线开裂,但隔壁仍与中轴相连,如牵牛、曼陀罗。

孔裂顶端呈小孔状开裂,如罂粟、虞美人、桔梗、金鱼草。

盖裂中或中上部环状横裂,呈帽状脱落,如车前、马齿苋、莨菪。

齿裂顶端呈齿状开裂,如瞿麦、石竹、王不留行、女娄菜。

图1-39单果的类型)不裂果(闭果):

果皮干燥不裂或分离成几个部分,种子仍包被于果实中。

分为:

①瘦果1粒种子,成熟时果皮易与种皮分离,闭果中最普遍1种,如菊科。

②颖果果皮薄,与种皮愈合不易分开,禾本科特有。

③坚果果皮坚硬,内含1粒种子。

板粟、栎等壳斗科植物的果实褐色硬壳是果皮,果实外常由花序的总苞发育成的壳斗附着于基部。

唇形科坚果特小,无壳斗包围称小坚果。

④翅果果皮一端或周边向外延伸成翅状,果实内含1粒种子,如杜仲、榆、臭椿等。

⑤胞果果皮薄而膨胀,疏松地包围种子,而与种子极易分离,如藜、青葙。

⑥双悬果伞形科特有,果实成熟后心皮分离成2个分果,双双悬挂在心皮柄上端,心皮柄的基部与果柄相连,每个分果内含1粒种子(2个分果的顶端分别与2裂心皮柄的上端相连,心皮柄的基部与果梗的顶端相接)。

果实类型列表如下:

(2)聚合果:

一朵花中有许多离生雌蕊,每一雌蕊形成一个单果,这些单果相聚在同一花托之上,称为聚合果,如草莓、莲、悬钩子为聚合果。

(3)聚花果(复果):

是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每一花形成一单果,如桑、无花果、凤梨。

常见的果品食用部位及果实类型分析见表1-9。

表1-9常见干果和水果类型及食用部位分析表果实种类食用部分植物名称肉果核果中果皮芒果(漆树科)、桃、李(蔷薇科)外、中果皮橄榄(橄榄科)、枣(鼠李科)假种皮荔枝的龙眼(无患子科)胚乳椰子(棕榈科)(它的中果皮干燥无汁成纤维状,俗称椰棕,内果皮即为椰壳)浆果中内果皮柿(柿树科)、猕猴桃(猕猴桃科)内果皮和胎座香蕉(芭蕉科)肥大的果序轴捌枣(鼠李科)柑果内果皮(含汁的长形丝状细胞由原来子房壁的毛茸发育而成)柑桔、柚、柠檬(芸香科)(桔子皮上的桔络是它的中果皮中的维管束)假果瓠果果皮南瓜、冬瓜(葫芦科)果皮和花托黄瓜(葫芦科)中、内果皮和胎座甜瓜、香瓜(葫芦科)主要由胎座发育而成西瓜(葫芦科)梨果主要由花筒(托杯)和心皮部分愈合后发育而成苹果、梨、枇杷、山楂(蔷薇科)浆果主要来自胎座番茄(茄科)干果瘦果子叶向日葵(菊科)坚果子叶莲(睡莲科)、菱(菱科)、板栗(山毛榉科)颖果胚乳水稻、小麦、玉米(禾本科)荚果种子(子叶为主)大豆、花生(蝶形花科)聚花果(假果)花序轴菠萝(凤梨科)、无花果(桑科)花萼桑(桑科)聚合果(假果)由花托肥大变成悬钩子、草莓(蔷薇科)

(二)种子1.种子的形态特征种子形状:

常呈圆形、椭圆形、肾形、卵形、圆锥形、多角形。

种子大小差异悬殊复椰(大实椰子)产非洲东部,直径约50cm,每个重10多斤,最重达30斤。

斑叶兰种子无胚乳,200万粒重1g,萌发时须借助于真菌产生的菌根帮助。

种子颜色绿色(绿豆)、白色(扁豆)、红紫色(赤小豆)、红棕色(薏苡)、一端红一端黑(相思豆)种子表面平滑而有光泽(红蓼、北五味子),粗糙(长春花、天南星)、具皱褶(乌头、车前)、瘤刺状突起(太子参)、具毛茸(白前、萝藦、络石)、具假种皮(由珠柄或胎座部分组织延伸而成,成肉质的有卫矛、苦瓜、荔枝、龙骨、菲薄膜质如阳春砂、白豆蔻、益智、红豆蔻)、具种阜(在珠孔处由珠被扩展形成海绵状突起物,如蓖麻、巴豆)。

2.种子的组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及胚乳组成(图1-40)。

(1)种皮:

种子最外面起保护作用的结构。

种皮上常有以下结构:

种脐种子成熟从种柄或胎座上脱落后留下的疤痕,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种孔种孔由胚珠上的珠孔发育形成,为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和胚根伸出的部位。

种脊种脐至合点之间隆起的脊棱线,内含维管束。

倒生胚珠的种子种脊狭长突起(杏、蓖麻),弯生胚珠或横生胚珠则短,直生胚珠无种脊。

合点种皮上维管束汇合之处。

部分种子如蓖麻子还有种阜来增强吸收水分的功能。

(2)胚:

微型尚未发育的植株。

其组成有:

胚根位置对着种孔,在种子中,胚根分化较完全,发育成主根。

胚轴(胚茎)子叶以上为上胚轴,子叶以下为下胚轴,禾本科有中胚轴。

胚芽胚顶端未发育的地上枝子叶单子叶1枚、双子叶2枚,裸子植物多枚。

(3)胚乳子叶单子叶1枚、双子叶2枚,裸子植物多枚。

(3)胚乳胚乳是极核受精形成,常位于胚的周围,呈白色。

胚乳细胞内含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为胚生活提供营养。

图1-40种子的组成(蓖麻子)3.种子的类型一般种子具有胚乳,但有时候胚乳的营养被胚中的子叶吸收而消失。

按照胚乳是否存在将种子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1)有胚乳种子如蓖麻、柳、小麦、玉米等。

(2)无胚乳种子常具发达的子叶,是在胚发育过程中,胚吸收了胚乳的养料,并贮藏于胚的子叶中,故不存在胚乳,子叶肥厚,如大豆、杏仁、南瓜子等。

外胚乳大多数植物种子,当胚发育和胚乳形成时,胚囊外面的珠心细胞被胚乳吸收而消失,但也有少数植物种子珠心,未被完全吸收而形成营养组织包围在胚乳和胚外部,称外胚乳,如肉豆蔻、槟榔、胡椒、姜、甜菜、石竹等。

4.种子的组织构造种皮显微特征在种子类药材鉴别上特别重要,胚乳和胚常少具或不具鉴别价值。

(1)种皮通常具1层种皮(大豆、南瓜),也有2层种皮即外种皮和内种皮(蓖麻、芥菜、芸苔、三色堇)。

种皮可是干性的(豆类),也可是肉质的(石榴)。

①表皮位于种皮最外层,通常1层薄壁cell组成,也有为石细胞。

②栅状细胞层有的种子,在表皮内侧,有栅栏细胞层,由1或2-3列狭长细胞组成。

③油细胞层有的种子表皮层下方,有数列内贮挥发油的细胞组成,有时常与色素细胞相间排列在一起。

④色素层有的种皮表皮层含色素物质,有的种子在表皮层下方,具有1-数列内含色素的细胞层。

⑤厚壁细胞层有的种子表皮内层几乎全为石细胞组成,如栝楼属植物,或内种皮为石细胞层(如姜科植物的白豆蔻、阳春砂、草果等)。

(2)胚乳由薄壁细胞或厚壁性细胞组成。

胚乳细胞常含大量的淀粉粒、糊粉粒、脂肪油等营养物质。

(3)胚是种子内未发育的幼小植物体,子叶细胞为类圆形或多面体,常具细胞间隙,外层表皮细胞具1极薄的角质层,常无气孔分布,有的植物在子叶的组织中还含有分泌腔和草酸钙簇晶。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植物经开花、传粉和受精后,雌蕊发生一系列变化,胚珠发育成了种子,子房则发育成了果实。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如图1-41所示。

图1-11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示意图(四)孢子生殖1.孢子囊孢子囊(相当于被子植物中的果实)是蕨类植物进行繁殖的重要器官。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长出孢子囊,孢子囊中生成许多细小的孢子(相当于被子植物中的种子),孢子成熟散落在各处长出配子体,然后再通过卵子受精产生新个体,达到繁殖的目的。

孢子囊的细胞壁由单层(薄囊蕨类)或多层(厚囊蕨类)细胞组成,在细胞壁上有不均匀的增厚形成环带(annulus).环带的着生位置有种种形式,如顶生环带、横行中部环带、斜行环带、纵行环带等,这些环带对于孢子的散布有重要作用。

孢子囊壁有由多层细胞构成(厚囊蕨亚纲)或一层细胞构成(薄囊蕨亚纲),孢子囊壁的细胞中往往有部分细胞的胞壁不均匀增厚,它们排列成带状,称为环带。

环带有顶生,横行中部、斜行、纵行等类型。

2.孢子叶球与孢子囊群在小型叶类型的蕨类植物中,孢子囊单生于孢子叶的近轴面叶腋或叶的基部,通常很多孢子叶紧密地或疏松地集生于枝的顶端形成球状或穗状,称孢子叶球或孢子叶穗,如石松和木贼等。

大型叶的蕨类植物不形成孢子叶穗,孢子囊也不单生于叶腋处,而是由许多孢子囊聚集成不同形状的孢子囊群或孢子囊堆,生于孢子叶的背面或边缘。

孢子囊群的着生方式、形态与结构是都鉴别蕨类植物的重要特征。

如:

边生孢子囊群,指孢子囊群着生于羽片的边缘;

顶生孢子囊群,生于羽片顶端;

脉端生孢子囊群,生于细脉先端;

脉背生孢子囊群,系生于细脉中部;

穴生孢子囊群,系生于羽片所形成凹穴处;

也有布满于叶背者。

孢子囊群有的具盖,有的无盖。

孢子囊群有圆形、肾形、条形等各种形状。

3.孢子多数蕨类植物产生的孢子在形态大小上是相同的,称为孢子同型,少数蕨类如卷柏属和水生真蕨类的孢子大小不同,即有大孢子和小孢子的区别,称为孢子异型。

产生大孢子的囊状结构叫大孢子囊,产生小孢子的叫小孢子囊,大孢子萌发后形成雌配子体,小孢子萌发后形成雄配子体。

孢子的形状常为两面形、四面形或球状四面形,外壁光滑或有脊及刺状突起或有弹丝。

大多数种类的孢子为一型,少数种类为异型(如卷柏),即有大、小孢子之分。

蕨类植物约有12019种,我国约有2600种,药用植物较多。

(五)果实、种子、孢子入药的植物1.果实入药的植物铁梗海棠(木瓜)、山楂、胡椒、天名精(北鹤虱)、莲(莲房、石莲子)、无花果、构树(褚实子)、桑(桑葚子)、木鳖(木鳖子)、肉桂(肉桂子)、桃(瘪桃干)、柯子树(柯子)、罗汉果、木通(八月札)、橘(青皮、陈皮、橘络、橘核)、石榴皮、皂角树(皂角、猪牙皂)、柚子(橘红)、荜茇、槐(槐角)、红豆蔻、吴茱萸、丝瓜(丝瓜络)、地肤(地肤子)、金樱子、益母草(充蔚子)、苍耳(苍耳子)、栀子、砂仁、锦灯笼、枫香(路路通)、酸橙(枳实、枳壳)、小麦(麦芽)、梅(乌梅)、栝楼(瓜蒌、瓜蒌壳)、肉豆蔻、槟榔(大腹皮)、拐枣(枳具子)、花椒、小茴香、冬瓜皮、蛇床子、覆盆子、蔓荆子、五味子、柿树(柿蒂)、连翘、薏苡(薏米)、佛手、枸杞子、山茱萸(山萸肉)、香圆、八角茴香(大茴香)、牛蒡(大力子)、桉树(一口钟)、山核桃、萝藦(天浆壳)、无患子、薜荔(鬼馒头、木莲)、南天竺(天竺子)、喜树果、南酸枣、荜澄茄、木蝴蝶(千层纸)、益智仁、余甘子、草果2.种子入药的植物七叶树(娑罗子)、槟榔、续随子(千金子)、牵牛(牵牛子)、凤仙花(急性子)、大豆(淡豆鼓)、马钱(马钱子)、刀豆子、赤小豆、、白扁豆、银杏(白果)、桃(桃仁)、杏(苦杏仁)、胖大海、酸枣(酸枣仁)、白萝卜(莱菔子)、女贞子、菟丝子、沙苑子、芝麻、莲子芯、大麻(火麻仁)、侧柏(柏子仁)、鸦胆子、麦蓝菜(王不留行)、车前子、紫苏(苏子)、荔枝核、瓜蒌仁、草蔻、青箱子、芥子、冬葵子、葶苈子、韭菜子、决明子、蓖麻子、木槿子、枇杷核、莨菪(天仙子)3.孢子入药的植物海金沙四、问题与思考1.生活中常见果品有哪些?

分别属于哪些类型?

2.校园周围有哪些植物结果了,分别属于什么类型?

3.如何区分聚合果与聚花果?

举例说明。

4.哪些果实是常用中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