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929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十.docx

《浙江选考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选考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十.docx

浙江选考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仿真模拟卷十

仿真模拟卷(十)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K2CO3B.Na2O2

C.Mn2O7D.MgO

答案 D

解析 K2CO3属于盐,A错误;Na2O2属于过氧化物,B错误;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C错误;MgO属于碱性氧化物,D正确。

2.仪器名称为“研钵”的是(  )

答案 D

解析 上述仪器名称依次为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量筒、研钵,D正确。

3.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液氯B.氨水

C.硫酸钡D.二氧化碳

答案 D

解析 液氯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硫酸钡是强电解质,C错误;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D正确。

4.(2017·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二9月联考)工业上冶炼钛的反应:

TiCl4+2MgTi+2MgCl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解析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

5.下列溶液因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

A.NaHSO4B.CH3COONa

C.NH4ClD.KI

答案 C

解析 NaHSO4在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溶液显酸性,A错误;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B错误;NH4Cl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显酸性,C正确;KI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显中性,D错误。

6.下列有关钠单质及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制取的是碳酸钠

C.钠与乙醇反应,钠块沉入试管底部

D.NaHCO3的热稳定性大于Na2CO3

答案 D

解析 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A正确;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制取的是纯碱,B正确;由于乙醇的密度比钠小,钠块沉在乙醇液面下,C正确;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故热稳定性Na2CO3>NaHCO3,D错误。

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H2S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Na2O2的电子式:

D.CCl4的电子式:

答案 B

解析 H2S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A错误;S2-的质子数是16,核外电子数是18,结构示意图为,B正确;Na2O2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C错误;CCl4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D错误。

8.(2017·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

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NaCl

C.用广范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D.用25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

答案 D

解析 A项,量筒的准确度为0.1mL,无法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错误;B项,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无法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NaCl,错误;C项,广范pH试纸测定的溶液的酸碱性都是整数,不会出现小数,错误;D项,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mL,可以读到21.70mL,正确。

9.(2017·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可用托盘天平和称量纸称取10.2gNaOH

B.某实验需要900mL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则配制该溶液需称取22.5g胆矾晶体

C.用10mL量筒量取5.2mL硫酸,仰视时实际量得的液体体积大于5.2mL

D.焰色反应实验中,连续做两个样品时,应将铂丝用硫酸洗净并灼烧到无特殊焰色

答案 C

解析 NaOH易潮解,具有腐蚀性,应选择托盘天平和小烧杯称取10.2gNaOH,故A错误;需要900mL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应选1000mL容量瓶配制,则胆矾晶体的质量m=cVM=1L×0.1mol·L-1×250g·mol-1=25.0g,故B错误;量筒小刻度在下方,仰视时,硫酸凹液面的最低点在5.2mL上方,则仰视时实际量得的液体体积大于5.2mL,故C正确;硫酸不挥发,干扰实验,则焰色反应实验中,连续做两个样品时,应将铂丝用稀盐酸洗净并灼烧到无特殊焰色,故D错误。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和H互为同位素

B.CH3CH2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C.分子式为C3H8与C6H14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D.HOCH2CH2OH和CH3OH互为同系物

答案 D

解析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不是同一种核素,二者互为同位素,A正确;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C3H8与C6H14属于烷烃,互为同系物,C正确;同系物所含官能团的种类和个数必须相同,D错误。

11.下列关于石油加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石油分馏所得的馏分是一种具有固定熔、沸点的纯净物

B.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

C.石油裂解的原料是石油分馏产物,包括石油气

D.石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各种液态的碳氢化合物,其中还溶有气态和固态的碳氢化合物

答案 A

解析 石油的分馏所得的馏分仍是多种烷烃和环烷烃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A错误。

12.用3g块状大理石与30mL3mol·L-1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显著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再加入30mL3mol·L-1盐酸 ②改用30mL6mol·L-1盐酸 ③改用3g粉末状大理石 ④适当升高温度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 B

解析 再加入30mL3mol·L-1盐酸,盐酸浓度未增大,反应速率不变,①错误;改用30mL6mol·L-1盐酸,盐酸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②正确;改用3g粉末状大理石,扩大了与盐酸的接触面积,③正确;适当升高温度,增大反应速率,④正确。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钙与醋酸反应:

CaCO3+2H+===Ca2++H2O+CO2↑

B.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Fe+Fe3+===2Fe2+

C.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HCO+OH-===H2O+CO2↑

D.将氯气通入KBr溶液中:

Cl2+2Br-===2Cl-+Br2

答案 D

解析 醋酸是弱酸,应该用化学式表示,A错误;没有配平,应该是Fe+2Fe3+===3Fe2+,B错误;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错误;氯气和溴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溴,D正确。

14.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Z元素原子核外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X

Y

Z

W

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3YO4

B.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

X<Y<W<Z

C.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Z比W更剧烈

D.X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Y的高

答案 C

解析 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Z元素原子核外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则Z原子M层电子数为2,故Z为Mg元素,由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W为Al元素、X为C元素、Y为N元素。

Y为N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NO3,A错误;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N<C<Al<Mg,B错误;金属性Mg>Al,故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Mg比Al更剧烈,C正确;非金属性N>C,氮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碳的高,D错误。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己烯和环己烷

B.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答案 D

解析 苯、环己烷都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现象相同,不能鉴别,A错误;乙烷分子中不存在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聚反应,B错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C错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而甲烷不能,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D正确。

16.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

B.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而呈现黄色

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

D.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0.1%~0.5%)浸泡植物种子

答案 A

解析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是盐析过程,析出的蛋白质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新物质生成,A符合题意;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显黄色属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化学变化过程,B不符合题意;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析出沉淀是因蛋白质变性,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杀灭种子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使这些生物体的蛋白质变性,是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17.圣路易斯大学研制的新型乙醇燃料电池,用能传递质子(H+)的介质作溶剂,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如图是该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极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

4H++O2+4e-===2H2O

C.电池工作时电流由a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b极

D.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有6mol电子转移

答案 B

解析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a极为负极,A错误;正极氧气得到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4H++O2+4e-===2H2O,B正确;电池工作时,电流由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在该电池中由b极流向a极,C错误;乙醇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被氧化后升高到+4价,则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有12mol电子转移,D错误。

18.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A+2D3B+4C

B.反应进行到1s时,v(A)=v(C)

C.反应进行到5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mol·L-1·s-1

D.反应进行到5s时,v(A)=v(B)=v(C)=v(D)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A物质增加了1.2mol、D物质增加了0.4mol、B物质减少了0.6mol、C物质减少了0.8mol,所以A、D为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1,B、C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反应方程式为3B+4C6A+2D,A错误;反应到1s时,v(A)===0.3mol·L-1·s-1,v(C)==0.2mol·L-1·s-1,所以v(A)≠v(C),B错误;反应进行到5s时,v(B)==0.06mol·L-1·s-1,C正确;反应进行到5s时,v(A)==0.12mol·L-1·s-1,v(B)=0.06mol·L-1·s-1,v(C)==0.08mol·L-1·s-1,v(D)==0.04mol·L-1·s-1,所以反应进行到5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不相等,D错误。

19.德国化学家F.Haber利用N2和H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而获得诺贝尔奖,该反应的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