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7634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7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Word下载.docx

《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Word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简答题专题总结Word下载.docx

(4)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有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5)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

该线路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三、河流专题:

1、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地形图:

①位置:

图中海拔最低处

②流向: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突出的方向相反,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由高处流向低处;

2、河流水系特征:

水系形态(扇/树枝状)、流程、流域面积大小、河道的宽窄、流速(如分析中南半岛、四川盆地的河流)、流向、曲直、支流和湖泊的数量及分布、各河段河床特征等。

3、河流水文特征:

①流量②汛期(有无明显汛期,一个还是两个,汛期在什么季节)③含沙量——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率、地势坡度、水流量的大小。

④结冰期——有无凌汛:

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危害:

水流不畅,引起上游水位猛涨成灾;

受害土地可能为沼泽地或荒地);

⑤水能落差(中上游)或航运(中下游:

水量大,水流平稳,河道宽且较深,无瀑布急流)(刚果河的下游除外);

⑥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来源的水量变化决定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4、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

(1)雨水:

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补给量大小及季节变化因各地气候类型而异(我国东部季风区和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汛期比较)

(2)冰雪融水:

分为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

主要指温带、寒带地区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后带来的流量。

如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现象。

(影响因素:

气温)我国东北地区仍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是主汛期。

②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

主要指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河流主要靠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

(夏汛,冬季断流)

(3)地下水:

地下水与河流是互补关系。

洪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

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普遍分布)

(4)湖泊(水库):

与河流是互补关系。

有削减河流洪峰、补充枯水期水量的作用。

(注:

湖泊以下河段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径流变得稳定,据此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

(5)植被: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的作用。

特别是河流源头和上游山区的水源林。

(6)人类活动:

河流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会影响到下游的流量。

5、河流地貌:

(见流水作用)

6、河流水能:

流量大的原因,落差大的原因

(1)水能资源开发的评价:

①河流水量②地形落差(峡谷利于建坝)③附近经济及需求量、距市场远近④交通状况⑤库区农田和移民状况⑥地质开发难度⑦生态问题

(2)水电站建设的有利因素:

①河流水量大②地形起伏,落差大(峡谷利于建坝)③建坝条件(地质、库区农田和移民状况)

7、河运价值的分析:

自然条件:

①地形平坦,水流平缓;

②气候:

降水多而均匀,河流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③冬季气温大于零度,河水不封冻;

④通航里程

社会经济条件:

⑤流域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含支流状况)——客货流量大;

⑥水运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联系;

⑦流域的资源开发、工农业情况(如答“黄金水道”);

⑧水运本身的优点(运量大,投资省,运费低)

8、河流的功能分析——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

9、断流:

(1)在温带干旱地区,以冰川补给的河流,在冬季由于气温低冰雪未融化而断流;

(2)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一方面降水不丰富,另外由于河流中上游工农业居民生活大量用水而断流(如:

黄河)

10、洪灾(见自然灾害)

11、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

地形类型、地势落差、坡度决定河流流速、支流发育情况。

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四、地下水专题

1.类型:

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类型

位置

流向

补给

分布

深度和水质

潜水

(重力水)

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

从高处流向低处

雨水和地表水

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埋藏浅,易开采,易污染

承压水

(自流水)

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

从压力大处流向压力小处

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埋藏深,水质好,流量稳定

2.地下水的来源:

主要是大气降水。

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河湖水补给。

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

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

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凝结水:

在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很少,主要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凝结渗入地下。

3.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不合理灌溉——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改良灌溉方式(滴灌、喷灌)。

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

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及时人工回灌。

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4、等潜水位线图

(1)概念:

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2)河流流向判断:

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潜水的流向:

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潜水的埋藏深度:

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

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5)潜水流速的大小:

取决于潜水的坡度。

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

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6)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

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

5、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无论哪一种地下水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涌出地表形成泉。

泉的形成还与地质构造有关,在断层发育的岩区,泉可以沿断层一带的透水层上升涌出地表。

6、澳大利亚盆地的地质构造是一个巨大的向斜盆地。

水层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为承压水。

有的形成自流井。

自流井的盐度高,不宜用来灌溉农田,一般可作牲畜饮用水,因此对畜牧业发展非常有利。

五、气温专题

1、温度计算: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注意:

逆温:

气温垂直递减率低于0.6℃/100m的对流层大气。

2、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地形、洋流、海陆等等)、人类活动。

(1)位置:

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①纬度:

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如五带的划分。

②海陆分布:

(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

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

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地形: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海拔--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同一热量带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地形类型--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坡向----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

(3)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植被:

主要指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此外冰雪的反射率(高)

(5)水文:

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7)天气:

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

①锋面活动:

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

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

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

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

暖锋相反。

②天气状况:

(夏季)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

(秋冬季节)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等温线的读图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

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

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

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弯曲状况:

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最大处与同纬度的温度高低。

(3)分析疏密状况:

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缓坡;

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陡坡、锋面处、寒暖流交汇处。

(4)分析数值特征:

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

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5、等温差线

(1)气温的日较差:

纬度越高越小,原因是:

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

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

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高原的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2)、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大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

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

(b)海陆:

陆地大于海洋。

(c)地形——凹地大于高地(d)天气状况——晴天大于阴天

(3)、等值线分析

(a)纬度变化:

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递增。

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中纬度变化大;

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

中、高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大。

(b)海陆变化:

由沿海向内陆递增。

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

由东向西递增)

(4)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

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

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六、降水专题

1、大气降水的必要条件:

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运动、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

2.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

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地形、洋流、海陆等等)、人类活动——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1)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

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多雨,反之少雨;

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2)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大陆东西岸要看所处纬度带的风带)

(3)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

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寒流流经相反。

(5)植被和水文状况: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城市雨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

湿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7)天气系统:

锋面:

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②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

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季节变化:

我国集中在夏秋季节。

原因:

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相反。

4、等降水量线

(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

原因是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

(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

(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

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

(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4)闭合曲线:

越向内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

越向内降水越多,是山脉的迎风坡。

(5)等降水量密集地区差异大,稀疏地区差异小。

5、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影响着我国的降水的多少与分布(夏季风来得早、强即副高偏北易造成北涝南旱,夏季风来得迟、弱即副高偏南易造成南涝北旱),4—5月南部沿海,6—7月江淮地区,7—8月华北东北地区,9月退到华南地区,10月撤出中国大陆,雨季结束。

七、气候类型专题

1、模式法——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以北半球为例)

 

如在南北纬30°

-40°

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在南北纬40°

--60°

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2、图表法——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

(1)以温定球——判断所属半球(陆地)。

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

七月气温最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

反之一月气温最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指北半球),确定热量带。

(3)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3、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不同之处表现在:

(1)从全年降水总量看:

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500mm;

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1000mm。

(2)从雨季上看:

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6-9月;

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偏长,为5-10月。

(3)从降水过程来看: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程具有突变特点月最大降水量可达600mm;

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渐变特点,月最大降水量在400mm以下。

(4)集中程度:

热带季风气候更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更大。

(5)从成因上看:

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到移来的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6)分布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仅仅分布在南亚、东南亚、我国少部分。

而热带草原气候南北半球均有。

4、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

最冷月均气温小于0°

C,最热月均气温大于15°

C。

不同点:

(1)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东北亚,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南北半球均有分布,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2)月降水量:

温带季风气候有大于100mm的月份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则无。

(3)年降水量:

温带季风气候在400—800mm为夏雨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则小于400mm也主要集中在夏季。

5、分析单一气候的成因,依据气候形成的四大因子逐一取舍,如北纬40°

—60°

欧洲大陆西岸气候的成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大部分在北纬35°

属于温带气候;

②大气环流:

处于盛行西风带;

③海陆分布(下垫面):

面临大西洋,受海洋影响大;

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洋近,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④地形(下垫面)中部为平原,山脉走向有利于………⑤洋流(下垫面):

增温、增湿;

⑥人为因素

6、干湿地区:

要回答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①东北湿润区面积比800mm降水量范围大的原因:

蒸发量小②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400mm降水量面积大,但半湿润区面积小、半干旱面积大;

新疆西北部地区400mm、800mm降水量均为半干旱区的原因:

蒸发量大。

7、气候与自然带小专题

(1)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

位于赤道两侧;

周围海洋广阔.

(2)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

非洲该纬度(400——600)是海洋.

(3)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

----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4)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是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5)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

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

北方雨季较短。

(6)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

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7)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

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8)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

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9)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10)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

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11)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

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12)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

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

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13)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洲东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主要是来自海洋的信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14)天山南坡无林带,原因为:

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背风坡,降水量少;

而北坡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量多。

(15)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

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

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8、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

(1)测量时间:

夏季最热月

(2)主要影响因素有:

一是气温(气温高、雪线高,气温低、雪线低);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三是地形坡度坡陡雪线高。

9、自然带应注意:

德干高原为热带季风气候但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美国东北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为温带草原带。

10、陆地自然带的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2)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3)垂直地带性规律:

A、山麓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

B、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类似于从山麓向高纬的水平地域分异;

C、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

D、同一纬度地区,海拔高的山地带谱多,相同高度的山地,低纬度的带谱多;

E、同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

(4)非地带性:

①海陆分布:

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②地形起伏:

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③局部环流和洋流:

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

又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

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④局部水分变化:

荒漠带内的绿洲;

(地形)

八、大气运动专题

1、热力环流(图的理解)

2、气压:

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注意等压线与等压面的区别和联系)(hpa)

等压线: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近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近地面气压一般要高于高空气压,两者名称相对,即低空为高压,则近地面为低压。

等压线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线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等压面:

①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

②根据等压面弯曲判断近地面气温及热力环境

等压面向高凸—高压区—近地面气温低;

等压面向低凹—低压区—近地面气温低

3、气压梯度计算: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即为气压梯度,计算公式为△P/△d

4、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根据等压线数值判断。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

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

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

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

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

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4)判断鞍部:

鞍部是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A、风向的作图:

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作箭头,北右南左。

B、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

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C、风力大小:

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九、陆地和海洋专题

1、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等盐度线的分析):

全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