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之源流与当代之传承王财贵教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7618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文化之源流与当代之传承王财贵教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华文化之源流与当代之传承王财贵教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华文化之源流与当代之传承王财贵教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华文化之源流与当代之传承王财贵教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华文化之源流与当代之传承王财贵教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之源流与当代之传承王财贵教授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华文化之源流与当代之传承王财贵教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化之源流与当代之传承王财贵教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文化之源流与当代之传承王财贵教授Word文件下载.docx

於是,「文化」一辭的本義,其全文是「人文化成」,而「人文化成」,是由「觀乎人文,化成天下」而來,而「觀乎人文,化成天下」,是因著「文明以止,人文也」而來的。

「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人文,化成天下」,則是對照著「剛柔交錯,天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而說。

所以我們要了解「文化」兩字的原義,應把這一大段文章的意思都包涵進去才行。

為什麼說「剛柔交錯」?

因為離卦是屬於柔卦,而離卦代表光明,艮卦屬於剛卦,所謂柔卦是兩陽一陰,剛卦是兩陰一陽,離卦是一陽一陰一陽(先生手勢示意由下往上排列),艮卦是一陰一陰一陽;

賁卦是由剛卦和柔卦結合,當然也可以解釋說這卦裏有陰爻有陽爻,這叫做「剛柔交錯」。

說「剛柔交錯,天文也」,什麼叫做「天文」?

就是陰陽造化的表現的文章,天地萬物所表現的丰彩。

所以這個「天文」,不是對宇宙星體及其運行的研究的那個「天文學」的天文,「天文學」中的對象,雖然也可以說是老天所表現的「文章」。

但是我們現在所說「剛柔交錯天文也」中的「天文」,意義比較廣,舉凡天地萬物自然界的各種表現,都是「天文」,這裏的「天」,是「自然」的意思。

比如說虎豹的紋路,跟犬羊它的毛色不同,山河大地,草木鳥獸,各有其特質,那是自然如此,叫做「天文」。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我們對天地間各種自然現象,觀其變化,可以明其理則,可以因時因地有所對應。

接下來,「文明以止,人文也」中的「文」,是對比上面的「天文」說下來的。

我們普通說「文」,往往連著另一個字,說「文章」。

文章就是「非常豐富的表現」,例如我們說一個人做文章,什麼叫文章?

說文解字說:

「文,錯畫也」,交錯的圖案,就是內容豐富的意思,「章」就是表現彰顯的意思;

所以要做文章,必須主旨明白內容豐富,否則就不成「文章」,甚至結構不精巧,聲氣不顯揚,也不算好文章。

因此有「文」必定有「章」,「章者,明也」,也可以說有「文」,就有「明」,從天文的表現的豐盛多采,叫做「文明」。

天地間有「文」有「章」,因「文」而「明」。

「文明以止」,「止」,就是「止於至善」那個「止」,不是「停止」,而是「安住、安止」的意思。

那「文明」安止了,安止在哪里呢?

我們從上下文可以明白,是「安止在人的生命中」,其實就是「安止在人心中」。

本來是天地有文有明,而「天之文明」何以能安止於人心?

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天之文明,是不能主動來安止的,而乃是人使之安止。

也就是人心從眼前的天地萬物之鮮明,察其理則,體其次序,人心體貼到天地「光明的作用」,於是繼承了天地的「文明」,而開發出人特有的「文明」。

這種「人類」自我開發的「文明」,叫做「人文」,所以說「文明以止,人文也。

」各位!

你要知道這是一種很「不得了不得了」的觀念(先生加重語氣)!

人類在這裏表現了很高的智慧!

為什麼?

因為天地萬物所有表現都只能是「天文」,唯有人,可以吸納天文而轉出「人文」。

你可以想一想,貓跟狗,虎跟豹,它們都有天文,但我們很少聽到過「貓文」、「狗文」、「虎文」、「豹文」的,我們只聽說過有「人文」,因為只有人,才能使「文明以止」,而開出「人文」。

有了「人文」,接下來,「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個「觀」就是觀照,觀照即能體會,體會則能發揚,體會發揚了人的光明,叫「觀乎人文」。

人都是天之所生,都在天文與人文之感應中,所以能「觀乎人文」的賢哲,就可以拿「人文」來「化成天下」。

「化」是教化,「成」是成就。

教化成就什麼呢?

使天下之人都變化其氣質,以合於天文與人文。

人有天文啊!

你長的五官四肢百骸,如何做最好的使用?

人有人文啊!

你的人性有光明也有黑暗,有聰明也有愚昧,應變化其黑暗以趨向光明,改善愚昧使趨向聰明。

有大智慧的人,能夠觀乎天文,了悟人文,我們稱為聖賢。

而他所了悟到的道理,原來是人心通於天心。

而且每個人的人心都是一樣的,都可以通於天心,只不過有的未嘗開發,所以有先覺後覺之分,孟子所謂「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本於人心之同然,所以人文就能夠「教」,能夠「教」就能夠「化」。

化除人類心性的駁雜而歸於純淨,也可以說化除險惡的人心而歸於天性叫做「教化」。

古文尚書說: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道心是很隱微很微妙的,道心難以把握的,人心呢,是很不隱定很危殆的的,人心往往會隨波逐流。

那麼你在人心惟危之處受到教育而起變化,使你常以道心為主,使這個非常微小微妙的道心得以發揚光大,這樣豈不是因著人文而還歸成天道嗎?

這樣的「人文教化」,才是「文化」一辭的本義!

有智慧的老師,必定會將他所悟得的「人文」,教他的徒弟;

有智慧的父母必定會將他所悟得的「人文」,教他的子孫。

這樣,師授徒,父傳子,這樣一代「傳」一代,而成「統」緒,叫做「傳統」,叫做「文化傳統」,只有「人文教化」的「傳承統緒」,才可以稱為「傳統」,這又是「傳統」的本義。

假如有人從心靈中證悟了高度的智慧,又深透到純淨高明的境界,就是所謂的「聖人」,他以「先知覺後知」,成為民族心靈的導師,所以所有「聖人」,都是「教育家」,而且是永遠的「教育家」,像孔子,像釋迦佛。

如果一個民族沒有聖人,那這個民族就沒有「文化」,沒有「傳統」可言。

一有了「文化」有了「傳統」,假如這民族不絕滅,因為人心不死,這個「文化」就不會死,「傳統」就不會斷,而且可以流傳外族,流傳到全世界去。

「文化不死」、「傳統永續」,這是「文化」和「傳統」兩辭內涵中必有的意義。

一個民族要出聖人是不容易的,不一定每個民族都有聖人的,身為中華民族的子孫的我們,請你想一想,我們的民族出沒出現過聖人?

假如沒有,那可以從你開始,你也能夠文明以止,你也能夠開創聖賢事業;

假如有,我們有聖人,那你就要體貼這個聖人;

你體貼聖人,原來是體貼你的人性,你體貼聖人之心,就是體貼天心。

因此聖人的教導不是來告訴你他的所思所想所成就,他只不過是來啟發你!

所以孔子說: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孔子的教導叫做「啟發」,何必害怕聖人!

聖人跟我們是最親切的朋友,因為他所開發的就是我們的本心,他的心同於你的心,他所開發的人文,就能教你,就能讓你變化,叫做「文化」,「文化」的活動,隨時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的生活中。

文化必定流傳,流傳必定有統緒。

比如儒家統於孔子,道家統於老子,佛家統於釋迦牟尼佛。

追遡「傳統」的源頭,一定是從大智慧中流出來的,而其子孫的傳承,一定要歸宗到原初的智慧。

嚴格來說,有「智慧」才有「文化」,「有文化」才有「傳統」,不是什麼東西都有「文化」,都有「傳統」!

(如果你說)我們四川有「吃辣椒的文化」,有「賭博的傳統」,那算什麼文化,什麼傳統?

(眾笑)

  所以,一個民族可以體貼天心,變化人心,成為傳統,這個民族就叫做「有文化的民族」。

剛才說過,不一定每個民族都出過聖人,也就是說不一定每個民族都有真正的文化。

所以佛家說人生有四難,其中第一難,是「人身難得」,第二難,是「中國難生」。

這個「中國」的意思,原本當然是「印度」的意思,因為佛法是印度人傳過來的。

其實我們中國也叫自己是「中國」,每一個有文化的民族,都認為自己是「中-國」(先生翹大拇指以示意思),因為它立於天地之中,所以我把「中國」了解為「有文化的國度」。

生長在有文化的民族裏,作為他的子孫,是一種福氣,因此說「中國難生」!

假如中國有聖人,我就告訴各位:

你是一個有福氣的人啊!

要鼓掌,呵呵!

(先生笑,眾鼓掌)鼓掌不是為我,是為了你自己,你這樣鼓掌,就滿心喜悅,「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儒家的學問,叫做「悅樂之學」,高興嘛,快樂嘛!

心胸開朗嘛!

天光萬丈,人心合於天心嘛!

當下即是,你能維持現在的心,你就是聖人了!

因為你現在的心距離聖人不遠,是相當清淨的。

用佛教的辭語來說:

人類就是為此「一大事因緣」而出世,為此而活得有意義,我們都是為此一大事因緣而生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沐浴於孔子的教化之中,「一大事因緣」,現在我們所說的東西,叫「一大事」。

這樣講起來,好象很明白,很簡易你就可以接近人文天心了,很簡單就可以使生命變化了,很簡單就可以治國平天下了!

是的,這不難的!

但是,它又很難,並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到「聖人之教」,所以「中國難生」,而你既生在中國了,你也未必能夠承受這種智慧,因為還有第三難,所謂「佛法難聞」,我們也可以說「聖教難聞」,或許是因為這個時代,不給你機會接觸真正的文化,或許是因為你的父母老師沒有見識,不教你聖人的智慧,那你在中國活一輩子,等於白活了,枉費了,如果有下輩子,是不是還能生在中國,那是沒有保障的。

進一步,「既聞聖教」了,你也不見得有意願去領受,所以第四難是「生死難了」,也就是你不一定能深信所聞的「真理」,而在自己的生命中實踐出來,以成聖成賢。

我們捫心自問,如今,我們號稱是中華民族的子孫,但我們得到多少聖賢的教導?

我們願不願意體貼,願不願意深信,願不願意躬行實踐?

我們把聖賢看成是怎麼樣一個人?

是把他看成跟自己合拍的智者呢?

還是老師?

還是朋友?

是把他看成隔壁家的老頭呢?

還是把他看成是仇人?

中國人要接受自己民族高度的文化,開啟完善他的人性,看起來很簡單,也可以說本來很簡單,但是人生往往是這樣子當面錯過!

當然,有些時代是比較清明的,教化盛行,那個時候人生是比較有保障的,因為君子比較多,為什麼君子多?

因為接受教化開發人性的人比較多。

歷史中一遇到文化沒落的時代,人的心靈是受苦的,乃至於社會動亂,生民塗炭。

請看今日之天下,是個怎麼樣的時代?

民族的生命流落到何方?

我們每個人,生於斯世,長於斯土,一方面要看整個時代,了解我們生命的環境,因為我們脫離不了時代,我們必定受時代影響。

但是另外一方面呢?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立志,跳出時代!

因為人生還有永恒者在!

  我常講:

一個人要有所成就,首先要跳出他的個性,我們說每個人都有他的個性,江山移改,本性難移。

所謂的個性,從陰陽造化來的秉賦,都是剛柔交錯的,駁雜的,有偏向的,沒有「天縱英明」一生下來就清純透明的,因此每個人都要學習跳出自己的個性,從理而行,從聖賢之道而行,其實從聖賢之道而行就是從你自己的良心而行!

跳出自己之後,還要跳出環境,一個環境會養成習慣;

這個習慣已經養成,漸漸融入你的個性。

不僅要跳出生活圈的環境,還要跳出歷史的環境。

你不要感歎你的時代,是個什麼「人心不古」「文化沒落」的時代,因為感歎是沒有用的。

你可以在任何狀況下直契聖賢之教,這是唯一的出路!

如果你說,天下滔滔,我一個人又奈天下何,其實不然!

領悟聖賢之道是自己的事,所以每個人都可以跳出時代,與古人為友。

不僅跳出時代,乃至於應該跳出民族,這就更加深刻了!

我們剛才說中華民族有聖人,中華民族開發了人性,而你能夠承受這樣的人性光輝,但世界上有那樣多的民族,別的民族他有沒有開發出別一面向的智慧?

我們剛才說人心合於天心,假如說人心合於天心,所開發出來的智慧應該是一樣的?

其實不然!

因為天心固然是一個整全,但天心要透過人心來表現,一個人或一個民族的心靈是天心表現的一個通道,一個通孔,有一孔通了,就等於在暗室中開了一扇窗。

這邊開了一扇窗,有了一道光,你通過這邊看到這面的景色。

但是,開了這邊一道光,注目於此一道光,就同時造成其他方面的封閉。

所以,人類常常有所開,同時有所閉。

此老子所以警告「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的緣故。

因此別的民族可能有另一個面向的開創,而凡屬於心靈的開創,都是智慧的一支,都是天地之一道。

本來,所有智慧方向,是人心都應該照顧的,都可以開發出來的。

只是一個人一時之間不能全部照顧,乃至於民族這麼多的人,這麼長久的歷史,有這麼多聖賢,有些時候也不能全面照顧!

但不礙原本的心靈是整全的,不礙它一有機會就要擴充。

這種人心之不容已,在中國文化的發展歷史中,就有印證。

有什麼印證?

就是對其他民族文化的接觸、學習,乃至融會、貫通,形成文化的開拓,造就文化的新局面!

中華民族自本自根,從自己民族生命底層發出來的人文教化傳統,有儒家和道家,這兩家是高度智慧的表現,是其他民族所沒有的。

不過,到了東漢時期,印度的佛教透過西域傳到中國。

假如你是東漢時代的人,乃至於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這五六百年之間的人,你接觸與你不同民族的人,你聽聞與你祖先不同,甚至相反的教。

你會怎麼反應?

中國古人是很有氣度很有智慧的,因為他老早就接受了孔子的教導。

打開《論語》,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我常問,「學」這個字,到底學什麼?

孔子並沒有詳細交代,陸象山曾經說《論語》不好讀,就連「學」這個字,如果讀書沒有「把柄」,連要學什麼,都難以領會。

所以讀《論語》首先要知道什麼叫「學」?

要「學」個什麼?

我們應該從《論語》的所有章節去討消息。

我現在把它領會成:

「學是學人類的文化智慧,而凡是人類的文化智慧,統統是學的對象」。

什麼是人類的文化智慧?

孔子並沒有說他的智慧就是智慧的全部,所以孔子說要「見賢思齊」,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因此,在中國,凡是讀聖賢書的人,都心量開闊,志氣遠大,不小家器。

從那裏證明?

好學嘛!

怎麼學?

是不是打倒孔孟老莊,來全盤學釋迦牟尼佛?

古代人才沒有這麼笨!

佛家固然是大智慧,儒道也是大智慧。

凡是智慧,不僅不應互相排斥,還應該融為一體,這是古人的氣量!

古來讀書人,大體都從小就學儒學道,假如行有餘力,再學佛家,如因緣特別,更是遁入佛門,成為高僧。

當時的中國人,不問人是誰,只看他有沒有智慧,不問教是那個民族的,只問它合不合人心。

而佛教確實是人類一大智慧,確實能打動人心,確實能為人生立方向。

所以中國人一見佛教,就尊重佛法,學佛法,甚至社會上高等資質的人都投到佛門中去,出了許多大和尚,他們不辭勞苦,翻譯經典,講論經典,還西行去學佛法。

中國這樣的吸收消化,經過六百年,佛教就在中國生了根,成為一大教,甚至中國人能夠自己開宗立派。

印度的佛學傳到中國來,中國特別發揚大乘佛學,而大乘佛學又不是只繼承空有兩宗。

中國開出天臺宗,印度原本沒有天臺宗;

中國又開出華嚴宗,印度原本沒有華嚴宗;

尤其中國開出禪宗,印度原本沒有禪宗。

而印度人漸漸不信佛教,回去信他們的印度教。

所以全世界信佛教最真切的地方是中國,全世界為佛教保留最多文獻的是中國,全世界能夠發揚光大佛教的是中國,但中國沒有變成佛教國家,中國的儒家道家,還是傳續不絕,成為儒釋道三家並行。

中華民族吸收了佛教,擴充了中國人的眼界,但是中國人還是中國人!

  我們的祖先替我們後代子孫,保存了自己的文化,又吸收了別的民族的文化,讓它融會貫通,開拓新的境界,這是全世界文化交流的典範。

因為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深厚教養的民族啊!

如果是庸俗淺陋的民族,譬如我們讀西方的歷史,要不就是強勢的文化把別族吞沒了,要不就是自己沒什麼文化,被別人全部同化了。

只有中國能夠在印度佛學面前站得住,這是個了不起的民族,我們應該為我們祖先鼓鼓掌!

(眾掌聲)

可是到了最近一百年,大家所關心的問題來了。

我們就處在這個時代當中,我們這個時代,又遇到人類第三種高度的智慧,或許我們不必稱它為「智慧」,至少是高度的心靈開發。

因為我們如果要謹慎的用「智慧」這個辭,西方的文化不一定能稱得上是「智慧」,但是它也是心靈必要的開發。

西方人有什麼心靈上的開發呢?

他們開發了人類的思考理性。

人類會思考,人類要面對自然,運用思考研究自然,而成就科學,這也是人類基本能力的發揮。

雖然老天並不一定允許我們用科學來破壞地球,甚至破壞宇宙,不過老天既然賦與人類有邏輯思辯研究的科學能力,我們就應該好好開發,這也是人類之盡其本份。

我們看到西方在思辯理性上的發展,回想到中國古人,也並不是沒有發展,只是沒有發展得這麼精緻細密系統整然。

西方人發展出這麼精緻細密的知識、科學,乃至哲學系統,我們也要讚歎!

但,我們馬上也要回頭過來,認為這本是人心之所必有,就好像釋迦牟尼佛所證成的道理也是人心之所本有;

佛既是人修成的,而任何人都有佛性,所以不只是印度人可以悟道成佛,中國人也都可以悟道,成佛。

西方文化是理智理性的成就,而理智理性,是全人類同有的,西方人可以成就科學,難道中國就沒有科學心靈?

就沒有邏輯判斷?

就不能培養細密的心思來研究物理嗎?

怎麼可以這樣看中國人呢?

這也是人心嘛,所以中國人要盡中國的民族性!

儒道兩家要繼承,佛家要繼續發揚,我們也想信可以學好西方的科學。

但不一定要像西方一樣到最後被科學所奴役,我們可以善用科學,這就是我們中國文化目前的大事!

本來我們遇到西方文化就要這樣看,就是要像我們的古人一樣,將儒道兩家變成儒釋道三家,現在我們要將儒釋道三家變成「儒釋道西」四家。

人類之有文化,將近三千年到五千年的歷史,這數千年的發展,全世界人類的智慧成就加起來,只不過「儒釋道西」四家。

所以如果在此一時代裏,中國人站在自己文化本位上,又把西方文化也吸收進來,我們就完成了最廣闊的人性成就,乃至於完成全面人性的開發。

或許一個人不能夠完成這麼多的學問,但是一個民族總和起來可以成為一個大聖人!

這就是我們的時代使命,任何一個中國人生長在這個時代,你必須為自己慶幸,因為我們有許多聖賢的榜樣,我們不止有中國的聖賢也有印度的聖賢,我們現在還要有西方的聖賢。

義和團的心態是不可取的,自給自足閉關自守,把洋人都趕出去,這是不合人性,不合《易經》「文明以止」的教導,不合乎中庸「首並行而不相悖」的精神,所以義和團很快就失敗了。

我們再看到了五四時代,那批知識份子怎麼辦,五四的人把中國的國勢和西方對比,覺得中國落後了,落後了,應該學習,學習,是合乎孔子之道的。

但他認為我們必須打倒自己的祖先,才能學西方,他們的口號是「打倒傳統,全盤西化」。

各位這合乎易經中庸的精神嗎?

這合乎孔子的教導嗎?

這合乎中國漢唐盛世的心量嗎?

所以我常說近代的中國,出了不肖的子孫,沒有擔當!

沒有心量!

非常小氣,要麼就是排斥西方,要麼就是打倒自己。

其實,我們如果能夠回歸到人類心靈的源頭,去看人心的本質,體認到人心是開朗的,人心是光明的,人心是無可限量的。

你縱使不能開發全面,也要有這個理想和志氣,現代的中國人從根本喪失了理想,在生命的底層喪失了志氣。

雖然光有理想,有志氣,未必能夠實際達成目的,但是有理想的人越多,他所開發出來的能量就越大,綜合起來就能夠開一代的風氣,漸漸成一代的學術。

他就能夠上對得起祖先,下對得起子孫,乃至於內對得已自己,外對得起全世界,因為全世界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這樣大方的。

  當然,融會文化,是大家共有的責任和權利,西方人或許很大方,很客觀,很好學,但是西方人要學習中國文化是不容易的啊!

如果中國人心胸平正了,中國人要學西方的文化是很容易的!

所以全世界文化融合的責任在中國,不在西方。

(眾掌聲)文化有深有淺,所以學習有難有易,我們說要西方來學東方,學中國,很不容易,倒是中國要學西方,比較容易。

這並不是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為什麼?

因為西方的文化主題在知識,知識的背景在邏輯,邏輯是清楚的明白的,知識是可以驗證的,凡是清楚明白可以驗證的,學起來都比較容易。

一個人靜下心來一步一步往前走,所走出來的,是跟大家一樣的,這叫客觀,凡是客觀的學問都是明白而容易的。

中國人不必太過著急,科學不是那麼困難,只是科學精神沒有養成,那科學才是困難的。

五四運動要中國人學習西方的科學,但是他並沒有要我們中國人養成科學精神,所以中國人學科學,學了一百年,還是沒有學好。

學科學也要有君子之風,一個學科學的人要放棄名利,要肯自己關在研究室裏一輩子啊!

請問現在我們中國考上了清華北大的理工科學科學的青少年,你去問,一千個人裏面,有幾個立志一輩子關在研究室裏面,不求名不求利的?

假如社會上那些號稱聰明的理工科學生,沒有發願終身投入研究的科學精神,每個學科學的人都想賺大錢,都想做大官,我們中國科學在哪里?

科學不是只有技術,它的背後也要有一點精神,所以西方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也在為人類的理性而奮鬥!

沒有這種奮鬥的精神,你什麼也沒有.

以中華民族一個這麼廣闊土地上有這麼樣多勤奮的人群,要成就科學,千萬不要認為太難。

因為科學這種學問,在人類心靈的根,是淺的,是佛家所謂「識心」的發用。

但是要西方人來學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不容易學的,中國文化之根很深,是佛家所謂「智心」的發用。

智心,用知識的眼光看起來,是不清楚不明白,甚至可以說是糊裏糊塗的,是莫名其妙的。

什麼是莫名其妙?

這個妙不可言!

(眾鼓掌)西方人學中國文化之所以難,另外還有現實上的理由:

近兩三百年來,是他們的文化當令,他們的國勢強盛,他們看不起中國,看不起東方,他認為東方是野蠻落後民族,稱為未開發國家。

以這種心態面對世界,不是類似義和團嗎?

註定要吃虧失敗。

當然,像中國人盲目的崇拜西方,也要失敗。

正常的態度是不卑不亢,我們應該以平等尊重之心,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我們固然要尊重自己,我們也要尊重他人,而所以尊重,都要以理為主。

有道理的處就是我要低頭的地方,有道理處就是我要讚歎的地方,有道理處就是我要學習的地方。

然後我們要把所有道理統歸一個道理,就是-人心人性,天地之心天地之性。

我們知道人心人性之同然,知道天性天心之常在,就知道所有人類的文化是可以融會貫通的,是可以相輔相成的,我們就不會有五四時代那種淺薄的想法,認為一定要打倒某一個文化才能成就另外一個文化。

凡是文化統統出於人性,人間只有一個心,只是人心表現的方向和成就,或許有先後深淺的不同,但是遇到了別的成就,我們總是要把握自我開拓的機緣。

所以現在的中國人,是最有福氣的,不要把中國文化看成是你的包袱,也不要把西方文化看成是對你的壓迫,你應該把它看作通通是你的寶貝,要感到自己三生有幸!

要昂首濶步,迎接新時代,成就新世界,不要學五四的窩囊相!

(鼓掌)

我們自己有自己的家產,我們還可以得到別人的財富,我們都把它們聚攏在一起讓它們相輔相成。

讓人類兩種的心靈,一種是人文的心靈,智慧的心靈;

一種是思考的心靈,認識的心靈,完全成就。

這是我認為的中華文化目前應該有的走向,而這個走向必須由中華民族來承擔,不能夠交給其他人,而所謂「中華民族」在哪里?

「中華民族」不在哪里?

就是-你跟我,就是我們每個人!

要跳出時代,十四億人,縱使十三億九千九百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個人,都不想不做,我一個人也要想要做!

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膽識,有這樣的信心!

我們才對得起我們的祖先!

這不是很困難的,一般人都認為很困難,一直在心裡嘀咕:

大家都不做我幹嗎要做?

一個人的力量有用嗎?

一個人要看得起自己,認為自己是宇宙天地之子,那你就有責任,你也有權利這樣想,這樣做,自然就會有力量,自然會產生效用。

那麼要從哪里著手呢?

能夠讓自己開拓這樣的理想,並且讓那理想落實,在現實中表現出來,這當然是更不容易的事。

但是我認為一個人只要認定了人生的價值方向,盡他的本分去做,他就對得起自己了。

天下所有人都能大方坦蕩的盡其本分,天下就太平了。

而且一個民族是延續的,百年的敗壞,並不一定在一代就能扭轉得過來,但我們這一代如果能端正方向,隨份盡力,又把這種觀念交給下一代,則時代風氣將日漸轉變,到了下一代,人才將愈出愈多。

甚至我們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