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原创押题卷江苏卷历史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7434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0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原创押题卷江苏卷历史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原创押题卷江苏卷历史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原创押题卷江苏卷历史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原创押题卷江苏卷历史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原创押题卷江苏卷历史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原创押题卷江苏卷历史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原创押题卷江苏卷历史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原创押题卷江苏卷历史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原创押题卷江苏卷历史含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

”这段话意在指出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答案】C

中央官制的变迁·

中书与尚书令官职

4.明代《织工对》记载:

“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进而问之……工对曰:

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材料表明在明代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

C.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 

D.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社会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表述在明朝时期出现富商雇佣工人进行生产的现象,这表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已经显现出近代化的端倪,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项,题干中虽有“吾衣食于主人”,但是依附性强不能体现,排除B项;

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政府压制商业的描述,排除D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

资本主义萌芽

5.《汉书·

董仲舒传》“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材料体现了

A.天人感应思想B.君权神授C.阴阳五行学说D.封建等级思想

【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可以看出体现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的思想,故本题答案选B项。

ACD不符合材料意思。

汉代儒学·

董仲舒

6.下图是中国1872~1911年按经营方式分类的厂矿及其资本总量统计。

结合所学判断,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欧洲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放松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

7.历史研究中强调的“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

分析下列各个选项,材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顺德县志》载:

1853年,“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

B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内乱之原因》中提及:

“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

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

孙中山认识到军阀和帝国主义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障碍

C

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谭嗣同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实现共和政体。

D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

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原则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与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

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8.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

以下各项中,属于“在传统外变”的代表性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C.“今日策中国者.必日兴民权”

D.“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895年以后”、“西方式的‘现代’”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B两项明显不符合题干时间“1895年以后”特征,排除AB;

D项体现的是顽固派的主张,不符合题意。

进一步判断可知,C项表述符合相关史实和题干要求,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向西方学习(制度阶段)·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9.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

“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

”这说明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B.国共两党配合作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质通道

本题材料提到,1940年8月26日,“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体现了国共的合作抗战,因此选B。

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

特点

10.1854年,杨秀清在致英使的信中谈到通商时写道:

“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立埠之事后方定,害人之物为禁。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积极开展正常的对外贸易

B.对外奉行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方针

C.与清政府的对外方针是一致的

D.禁止鸦片贸易

太平天国运动·

对外政策

11.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从农民是小私有者的特点,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农民作为劳动者,必须克服他们在分散经营中存在的困难,特别是要帮助贫困农民增加生产,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为实现这个目标,我国开展了

A.土地革命

B.农业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由1951年和“农民作为劳动者,必须克服他们在分散经营中存在的困难,特别是要帮助贫困农民增加生产”可以分析出,我国为克服分散经营的困难,1953年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故本题答案选B项。

A是井冈山时期,C和D不符合题干时间。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农业合作社

12.“会议一开始,朝鲜外务相南日就提出了关于恢复朝鲜统一和组织全朝鲜自由选举的方案。

周恩来外长表示完全支持南日外务相提出的方案。

”与此会议相关的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望

由题干描述可以看出此次会议主要解决朝鲜问题,结合所学可知是日内瓦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在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积极推动下,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大大提高新中国国际声誉,故本题答案选D项。

ABC不符合题意。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日内瓦会议

13. 

著名历史学家格罗特在《希腊史》中写道:

“每年都用抽签的办法选出六千名陪审员,他们经过宣誓,然后分别被分配到十个陪审团里面去,每个陪审团各有五百名陪审员;

剩下来的一千名作为后备,遇缺即补。

A.雅典陪审法庭的产生有着固定的模式和严格的程序

B.雅典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为后世留下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D.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雅典的民主政治·

陪审制度

14.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之初,只有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

1830年,只有不到10%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

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由此可见

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②英国的议会制度通过改革逐步得到发展完善③议会是英国政治权利的核心④经济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材料说明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体现了渐进改革的特点,②正确;

④表述正确,体现了经济发展决定上层建筑。

①③与材料不符。

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

民主化的发展

15.有人说:

漫画是黑色幽默的历史。

漫画把历史的内涵以嘻笑怒骂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历史的本质漓尽致一目了然。

对下面苏联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漫画中美国人用美元和大棒的手段,摧残印有“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的“障碍物”)

A.真实反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B.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C.出于自身宣传目的,不具有史料价值

D.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当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

16.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

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

这一主张

A.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B.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C.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

D.与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上一致

本题材料提到,“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的思想,反对天主教会权威。

故选A。

BCD都不符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排除。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17.下列示意图中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美国受经济危机的打击经济呈下降趋势

B.苏联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斯大林模式

C.苏联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D.美国工业总产值呈下降趋势,但仍然高于苏联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美国经济;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二三十年代的苏联经济

18.“TPP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在2015年10月签约国达到12个,该组织被一些学者称作“经济北约”。

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A.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全面开放

B.亚太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

C.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与集团化的产物

D.战后经济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的里程碑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A错误,本题并不是在强调中国。

B错误,因为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

而D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相关。

而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影响

19.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说:

“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以及同它有关的选择理论,被很多人引证来作为鼓励竞争精神的根据。

但这是错误的,……要启发这种创造性的心理才能,……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爱因斯坦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错误的②爱因斯坦不赞同人类社会鼓励恶性的竞争③爱因斯坦鼓励科学创新④爱因斯坦重视培养理性独立的人格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探索人类起源之谜•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认识

20.易卜生的戏剧中加入了大量讨论,就是针对某些问题进行现场争论,这就使得其戏剧与传统戏剧不同,因为易卜生的讨论内容是大家都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而且讨论双方是平等的,讨论的内容是公开的。

下列作品与他的风格相似的是

从材料“因为易卜生的讨论内容是大家都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可以看出易卜生的戏剧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范畴,A是浪漫主义,B是现实主义,C是印象主义,D是现代主义。

故本题答案选B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美术·

现代主义风格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4分)选官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初元年(76)三月诏:

“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

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

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甽亩,不系阀阅。

敷奏以言,则文章可采;

明试以功,则政有异迹。

文质彬彬,朕甚嘉之。

”──[南朝·

宋]范晔《后汉书》卷三《章帝纪》

材料二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

古者世卿,《春秋》讥之。

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

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亦循例入 

政。

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

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故下无才。

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

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

论科举》

材料三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

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与刘成禹对话》,《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材料一中“乡举里选”指的是什么选官制度?

据材料分析此种选官制度出现的问题?

为此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和孙中山对科举制的观点,并就这一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

表述清晰;

150字左右)。

(9分)

(3)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古代选官制度对现在人才选拔有何启示?

(2分)

【答案】

(1)察举制。

(1分)乡里举荐,不明真伪,多举荐豪门贵族子弟,有失公平。

(2分)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

(1分

(2)梁启超和孙中山两人对科举制都是持肯定的态度的,认为科举制有着积极的作用。

科举制可以革除世卿制以家世、出身选官的弊端,加强中央集权;

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

可以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为国家选拔更多的人才;

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3)以个人的实际才干和能力为标准;

注重公平合理性。

选官制度·

察举制和科举制

22.(11分)有入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28年,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

请愿书只有两项基本内容:

一是不经议会同意不可征税,二是不经法律审判不得拘捕监禁。

但它引述了《大宪章》,来表明其内容是历史传统……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

……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

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

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

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

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一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一一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给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

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

“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

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

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荪中山的战略和策略。

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一一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中是如何体现“妥协和转化贯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一观点的?

(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的具体表现及体

现的两大原则。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

明理由。

(4分

(1)妥协: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这种宫廷政变的方式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达成妥协;

通过《权利法案》,既保留了君主,又确立了议会主权。

转化:

英国由封建专制转化为近代民主政治(或君主立宪制)。

(1分)

(2)表现: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

大州和小州之间;

南方和北方之间;

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

(任意两点2分)

原则: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制原则);

分权与制衡。

(3)观点一:

“大妥协”是消极的,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

理由: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

观点二:

“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

理由:

加快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保存革命力量。

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

(选择一个观点评述:

观点2分,理由任答1点2分)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原则;

认识

23.(15分)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列宁进一步考虑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指出“国营企业也在改行所谓经济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

……1921年12月,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对当时的经济特点的总结是“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货币交换的发展”,提出要“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并且有系统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确切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建明《列宁“新经济政策”述评》

材料二 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具优势,又各有不足。

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1990年12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又强调: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

计划和市场都得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可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有效的重要作用,又可以发挥计划宏观调控导向的重要作用,应当把计划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论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

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就职演说》

(1)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的“市场观”。

(2)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的“市场观”。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和邓小平“市场观”的异同。

(6分)

(3)材料三中罗斯福总统所谓“实现有效的领导”是指什么?

请举例加以说明。

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使“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列宁:

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是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资本主义的原则;

要按市场规律来掌握市场;

要把市场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

(2)邓小平:

计划和市场各有优势;

市场经济应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分)

同:

都主张利用市场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1分)异:

列宁把市场看作资本主义成分,邓小平则把市场看作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列宁是暂时利用市场来恢复经济,邓小平则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3)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1分)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

成立农业调整署,鼓励农民减耕减产;

维护普通民众的权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进行直接的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这一观点没有认清这些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

(1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新经济政策;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历史性的跨越;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