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最小拍无波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7166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最小拍无波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最小拍无波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最小拍无波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最小拍无波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最小拍无波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最小拍无波纹Word文档格式.docx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最小拍无波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最小拍无波纹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最小拍无波纹Word文档格式.docx

个采样周期后变为0,从而意味着系统在N拍之内达到稳态。

输出信号

2、控制系统框图及闭环工作原理

图1控制系统框图

最小拍双通道采样的闭环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在该系统中对给定值r(t)

进行D/A转换采样,得到离散化的r(z),并且对输出值c(t)也进行D/A转换,得到c(z),然后计算有e(k)=c(k)-r(z)。

D(z)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U(z)

为输出的控制量,然后经过A/D转换后得到模拟控制量U(t)对包含零阶保持器

的被控量进行控值进而达到要求的最小拍控制的目的

3、最少拍无纹波系统控制算法设计

np=[O010];

dp=[110];

hs=tf(np,dp);

hz=c2d(hs,0.1)

结果为

Transferfunction:

0.04837z+0.04679

zA2-1.905z+0.9048

Samplingtime:

0.1seconds

(2)

〜、0.04837Z+0.04679G(z)=—

z2-1.905z+0.9048

(2)无波纹最小拍控制器D(z)

入函数为单位斜坡信号

r(t)二t

R(z^(10.1z_1)2

(1_z)

m=2,贝U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根据G(z),对象有一个纯迟后因子v=1,—个零点^=_0.967,两个极点,输

J(z^(10.967z4)(f1z4f2z^)

"

(1)=(1-0.967)(f「f2)

G'

(1)=2.967f,4.901f2

得系数fl=1.266,f2八0.758,则系统脉冲传函为

G(z)=1.2660.24^66O3733

误差脉冲传函为

0.(4)33

①e(z)=(1—z"

12)(出0.2T133=卜1T.2£

7zz—20十466

Dz

*

G*e得设计的控制器为

D(z)=

26.183(z-0.6986)(z-0.9048)_26.183z2-41.982z16.552

(z-1)(z+0.733)-z2-0.267^0.733

4、无波纹最小拍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

图2控制系统整体框图

仿真结果为:

(1)系统输入及系统输出曲线c(t)图形如图3所示:

图3系统输入及系统输出曲线c(t)

(2)系统误差e(t)曲线如图4所示:

图4系统误差e(t)曲线

(3)控制器输出u(k)曲线如图5所示:

图5控制器输出u(k)曲线

通过仿真曲线看出:

控制器D(z)满足设计要求,系统在第三拍之后系统

达到无差,输出响应从第三个采样周期开始完全跟踪输入,且没有波纹。

最后控

制器输出恒定(U(k)=O),因此系统输出不会产生波纹,调节时间为t^0.3so

D(z)=座

将E(z)得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u(k)=0.267u(k-1)0.733u(k-2)26.183e(k)-41.983e(k-1)16.552e(k-2)⑹

三、硬件电路设计及元件选型

1、AD转换器选择AD0808

由于51单片机大部分不带AD转换器,所以模拟量的采集就必须靠A/D实现。

我们选择8位精度的AD转换器AD0808。

ADC0808是8位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

它由一个8路模拟开关、一个地址锁存译码器、一个A/D转换器和一个三态输出锁存器组成,内部具有锁存功能,故不需要加地址锁存器。

ALE

脚为地址锁存信号,三根地址线固定接地,由于地址信号已经固定,故将ALE

接高电平。

START脚为AD转换启动信号,高电平有效,程序控制。

AD采样值为系统的偏差信号,故选择ADC0808的Vref为-5V。

由于ADC0808的时钟所限,AD转换器的时钟信号,由单片机P2.1脚产生,将CLOCK脚接单片机的P2.1o由单片机产生300khz的时钟信号。

单片机晶振可选择为12MHzo

EOC为转换结束信号。

当EOC为高电平时,表明转换结束;

否则,表明

INPUT

+5V

A*

IN0

CLOCKd

IN1

START

IN2

IN3

EOC

IN4

IN5

OUT1

IN6

OUT2

IN7

OUT3

OUT4

adda

OUT5

addb

OUT6

ADDC

OUT7

ALE

OUT8

VREF(+)

VREF(-)

OE

STart

■7

■21

AD7

■20

AD6

19

AD5

18

AD4

8

AD3

15

AD2

14

AD1

17

AD0

OE•

U2

ADC0808

25■

24■

23

22■

12■

16

INPUT26

27

28

1

2

3

4

5

CLK

■10CLK

正在进行A/D转换。

设计将其接单片机P2.2脚由程序读入,判断AD是否转换完成。

AD转换结果由P0口读入,故将AD转换器的输出与单片机P0口相连,高低位依次相连。

-5V

图6AD转换器硬件电路接线图

2.DA转换器选择DAC0832。

具有8位并行、中速(建立时间1us)、电流型、低廉(10~20元)的特点。

DAC0832的引脚接法下:

CS:

片选端,直接接低电平

ILE:

数据锁存允许控制端,直接接高电平。

WR2:

DAC寄存器写选通控制端,故直接接低。

XFER:

数据传送控制,低电平有效,故直接接地。

WR1;

第一级输入寄存器写选通控制,低电平有效。

其输入为上升沿时,将输入数据锁存到DAC寄存器,故将该脚与单片机P2.3口相连,由程序控制DA转换的时间。

D10~D17:

与单片机P0~P7相连。

U3

STARTCLKEOC

D^WOE

GND

■CSWR1GND

VCC

ILE(BY1/BY2)

WR2

DI3

XFER

DI2

DI4

DI1

DI5

DI0

DI6

VREF

DI7

RFB

IOUT2

IOUT1

DAI6

11

10

DAC0832

DA34

DA25

RFB9

DAO7

VERF8

~19~

~~

~17~

DA4

DA5▼

DA6*

13

DA7■-

»

20

R2

R3

20k

U4

UTPUT

OPAMP

Volts

R4

U5

10k

图7DA转换器硬件电路接线图

3、控制器

控制器选择AT89C51单片机,根据ADC0808和DAC0832的特性,及上述分析,设计单片机与AD、DA的接口电路如下图所示。

RP1

RESPACK-8

C2

1nF

C3

X1

CRYSTAL

U1

X119

C1

R1

DA1

DA2

DA3

DA4

DA5

6

DA6

7

DA7

•A0

XTAL1

P0.0/AD0

P0.1/AD1

P0.2/AD2

XTAL2

P0.3/AD3

P0.4/AD4

P0.5/AD5

P0.6/AD6

RST

P0.7/AD7

P2.0/A8

P2.1/A9

P2.2/A10

PSEN

P2.3/A11

P2.4/A12

EA

P2.5/A13

P2.6/A14

P2.7/A15

P1.0

P3.0/RXD

P1.1

P3.1/TXD

P1.2

P3.2/INT0

P1.3

P3.3/INT1

P1.4

P3.4/T0

P1.5

P3.5/T1

P1.6

P3.6/WR

P1.7

P3.7/RD

X218

9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21

ST

ART

22

Cj

K

eO

C

24

dA

W

25

L-26二

~?

12

L^5.

AT89C51

图8数字控制器硬件接线图

4、被控对象

如图9所示,左边的积分环节通过选取500K的输入电阻和2UF的并联电容来实现,右边的放大器上并联了R=500K和C=2uF实现时间常数T2=1S,然后再通过只2=10实现放大系数Kp=10的要求。

图9被控对象实现硬件电路图

II卜

R51nF

I1

CLOCK片

ADDA

ADDB

*A01

■A1

BA2

■a3

.A4

A5

A6

■a/

P3.7/RD"

ADT

OE

OUTPUT

TS

ILE(BY1/B^)

10-11

~14

~15

16~17

I.INPUT26

•27

29

DAW2

DA25

33AD6

32AD7

37AD2

36AD3

35AD4

34AD5

26

DA16

15DA5

14DA6

13DA7

DA07

RFB~9"

16DA4

20k-

图10整体实现硬件接线图

四、程序流程图及源程序

1、流程图

主程序主要通过调用子程序实现系统初始化和变量初始化的操作,包括设

定定时器的工作状态、定时器装初值、开定时中断、启动定时器、D/A清零、变

量清零等内容,完成上述操作后就等待进入定时中断。

主程序流程图如图11所

示。

图11主程序流程图

定时器1中断服务程序实现的功能有:

是为AD转换提供脉冲信号,流程图如图12所示。

定时器1中断入

J口丿

CLK取反

'

中断返回

图12定时器1中断服务流程图

定时器0中断服务程序实现了采样和计算输出控制量的功能。

首先检查是否到了采样周期,如果到了,就把输出清零、变量初始化并给采样周期值,进行下一步的采样和计算,没到就就继续计时等待采样周期到来。

根据之前算得的公式计算出控制输出u(k),然后检查控制量是否溢出,溢出了就取相应的最值。

这之后输出控制量。

最后进行控制量和偏差的递推和采样周期恢复,就返回了,流程图如图13所示。

图13定时器0中断服务流程图

定时器T0的初值计算:

机器周期:

jg»

10花,采样周期T=0.1s

设:

需要装入T0的初值为X,则有:

(21°

—X)1金:

50-130

216-X=5000X=15536

X化为十六进制,即X=0x3cb0

T0的初值为TH0=0x3c;

TL0=0xb0;

2、源程序及注释

#include<

reg51.h>

定义变量及其初始化

sbitstart=P2A0;

sbitCLK=P2A1;

sbitEOC=P2A2;

sbitDA_W=P2A3;

sbitOE=P2A4;

//AD启动信号

//AD时钟信号输出口

//AD转换完成信号

//DA转换信号

unsignedcharad_data;

//AD采样值

unsignedcharn=0;

chare;

charu;

charu0=0;

charu1=0;

chare0=0;

chare1=0;

floattemp;

//定时标记量

〃定义当前采样值

//定义DA输出量

//

//前二次采样值和前二次控制值

//设置指针

AD采样函数

voidAD()

{

start=0;

start=1;

while(EOC==0);

OE=1;

ad_data=P0;

OE=0;

//启动AD转换器,开始转换

//转换未结束,空循环

//转换结束后,读取AD输出值

}

定时器中断初始化程序

voidTimeInitial()

IP=0x08;

TMOD=0x21;

TH1=0xd8;

TL1=0xd8;

TH0=0x3c;

//设置中断优先级,定时器1为高优先级

//定时器1采用方式2,定时器0采用方式1

//设置定时器1的初值

//设置定时器0的初值

EA=1;

//开放所有中断

ET1=1;

//允许T1溢出中断

TR1=1;

//启动定时器1

ET0=1;

//允许T0溢出中断

TR0=1;

//启动定时器0

——————定时器0中断函数————————

voidT0(void)interrupt1using1

TH0=0x3c;

TL0=0xb0;

//重装初值

if(n==2)

n=0;

AD();

//0.1s后,读取AD采样值

e=ad_data-128;

//采样实际偏差值

temp=0.267*u1+0.733*u0+26.183*e-41.983*e1+16.552*e0;

//差分方程

if(temp>

0)//当前输出值大于零

=127)

//判断是否溢出,溢出取极值

//控制器输出值

u=127;

elseu=(char)temp;

程设计,我对所学过的知识在应用方面有了初步认识,并且学到很多扩展方面的知识,且再对课题的仿真过程当中,能够熟练的使用Simulink软件。

通过查资料了解了课本上没学到的知识,也知道了AT89C51与我们所学的80C51引脚,内部结构以及用途上的差别。

还选择了ADC0808作为A/D转换器,DAC0832作为本系统的D/A转换器。

通过模拟量经过输入通道进入A/D转换器进行转换,传输到单片机内,通过编程,对所录入的模拟信号进行编程,实现外扩电路的显示,以及D/A转换后传输给执行器进行控制。

六、参考文献

[1]刘建昌等编著,计算机控制系统,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2]张艳兵等编著,计算机控制技术,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3]张毅刚主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陈涛编著,单片机应用及C51程序设计,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控制、电子技术类杂志、报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