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舞蹈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700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期舞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舞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舞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舞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舞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舞蹈教案.docx

《第二学期舞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舞蹈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学期舞蹈教案.docx

第二学期舞蹈教案

扶把组合练习

教学目的

准备活动:

以各关节为主,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关节损伤,增强各关节肌肉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促使大脑中枢神经兴奋、克服人体活动上的生理惰性,振奋精神。

扶把练习:

通过扶把练习掌握身体各部位规范的单一动作,克服站立时的腰部无力向下的毛病,增强躯干的力量,增加腿部肌肉的力度、开度及灵活性。

组合练习:

通过动作的单一练习和组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动作的协调性,是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

1、胸腰练习,教师逐个活动

2、进行腿部前、旁、后的韧带和肌肉练习

中间练习

手位组合复习,结合舞台方位、呼吸、音乐等练习

扶把练习

1、擦地2、小踢腿3、吸弹撩腿

学习新课

胯掖腿练习

5——8拍右手扶把,左手打开成七位,站成小八字脚

1——8左脚旁吸腿。

2——8勾脚,脚跟向旁蹬出成45度

3——8左脚硼脚面

4——4左脚成旁吸腿

5——8左脚放至右脚旁还原

反复共做二次,再转身换成相反的方向。

学习组合《雪绒花》

1、学习华尔滋前、旁、后的运动

2、复习动作

3、结合音乐整体练习

课堂小结

总结本堂课的优劣之处,向学生提出希望。

 

舞蹈中的呼吸

教学目的:

1)在基训中运用呼吸,以更好地训练学生软开度。

2)学习舞姿组合《大海啊,故乡》(A)让学生体会呼吸对舞蹈动作的修饰作用。

教学重难点:

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授新课。

1.舞蹈是以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表现美的艺术。

俗话说:

“一戳一站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所谓“有没有”是指舞蹈有没有艺术性和规范性,今天我们来学习影响舞蹈艺术性和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呼吸。

舞蹈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后者平稳均匀,而前者是有弹性,有韵律,有节奏的,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平稳,如何掌握运用呢?

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训练过程,现在让我们在压腿组合中初步体会一下在基训中如何运用呼吸。

2.把杆组合《压腿》。

预备:

45度面对把杆单手扶把,单背手,小八字脚位。

前压腿:

动力腿外开,双腿绷直,身体正对,脊柱拉直,肩线与动力腿成90度,前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

用前额触脚背。

旁压腿:

在前压腿的基础上,换手扶把,转体180度,身体与两腿成一个水平面。

旁压时,以胯为轴心,上体保持平直,向动力腿折叠。

用耳触脚背。

体会运用呼吸:

压、呼气;立、吸气(反复练习、体会)。

作用:

身体线条更易拉长,动作具有弹性,避免了僵硬和拉伤肌肉,提高了动作质量,更有利于软开度的练习。

3.呼吸在舞蹈表演中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

它使我们的动作更具有了延伸感、韵律感,更富有艺术表现力,下面学习的舞蹈组合《大海啊,故乡》会让大家学习到舞蹈表演中如何运用呼吸。

1)身体的呼吸(吸气时身体拉长展开,呼气时身体收敛内含)。

2)头的呼吸(指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转头时先吸后呼)。

3)手臂的呼吸(手臂波浪时以肩为轴,肘、腕依次向上带动吸气,向下带动呼气,体会手臂连绵不断的延伸感)。

4)造型时的呼气(造型时,身体姿态不动,然后气息流畅自然,不僵硬)。

训练步骤:

1.教师完整示范,并且边示范,边讲解呼吸的运用。

2.训练学生:

a.双跪坐,双背手,听音乐,节拍练呼吸,找呼吸时身体的韵律感。

b.练习单一的头的呼吸,然后与身体配合。

c.先练习单臂波浪时的呼吸,再练习双臂波浪时的呼吸,呼吸越深,动作越大,情绪越高。

d.大呼吸后双晃手造型,体会该动作的延伸感(眺望远方),双绷脚坐地展胸腰气息流畅。

训练时先把动作揉碎,分解练习,再教单一动作,然后与身体配合,最后配音乐练习组合。

 

 把上擦地组合

教学目的:

 

通过掌握擦地的动作要领,训练脚下的基本功及腿、胯的外开,控制能力及其稳定性。

对身体控制力的基本训练以及基本姿态的掌握。

C

教学重难点:

 

⒈擦地时脚的完满与控制。

⒉腿、胯要始终保持外开延伸。

⒊动作过程中注意是身韵律和呼吸问题以及姿态的优美。

教学过程:

 

1、课前活动:

把上练习。

2、导入新课,教师示范讲解。

3、教授新内容:

㈠一位擦地

教学提示:

a.注意:

一位时的站姿和上身的控制。

\

b.注意:

姿态的极至伸展。

\

伴奏谱:

准备:

双手扶把,一位站立

步骤:

⑴右脚经前擦至旁,后收回。

⑵旁擦两次

⑶旁擦出,双脚立,右脚落,左脚擦回。

⑷同上做左脚

⑸同上做反方向

⑴右脚擦出,然后擦至前,再擦至后,收回。

⑵右脚擦出,经划弧擦至前,再划一次收回。

⑶同上,做反向。

⑷右脚 造型,后转做离弓之箭造型。

⑸手蹲至左脚上,翻身,收回一位。

㈡五位擦地

教学提示:

注意胯的固定与擦地的开度。

准备:

单手扶把,五位站立。

\⑴前擦3次 

⑵后擦3次

⑶旁擦2次,立脚踝出后擦1次

⑷后擦出划2圈收前五位。

⑸双脚立,收大四位,单脚立转一圈。

⑹同上反转一圈经收回后做划线造型。

同样做反向

七、分组练习:

 

指出问题,强调重难点。

八、布置课后练习。

 

 小结:

练习气氛很好,要多加鼓励,同时要求不要太高,不要急于求成。

中国舞蹈网/S_G8x3n_j8X_L

活动教材:

自己准备

 

形体训练---压前、旁腿

教教学目的:

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

教学重点:

压前、旁腿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学生依次站在把杆前做准备。

慢三音乐伴奏,1-4小节师生

面对面站好,5-8小节:

摊手,上步,问好。

(二)1、师:

我们中国有句俗话:

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说明了一个的体态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今天,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舞蹈当中的站立有什么要求?

生:

肌肉收紧,膝盖夹紧,立腰、收腹、展肩等

师:

(找一名学生作示范讲解)两腿脚跟相靠十个脚趾用力抓地,两腿夹紧,大腿内侧外旋,收腹、收臀,立腰,下巴微抬,眼睛平视前方。

开音乐,学生双手扶把,按照要求训练站立,启发想象力(如: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亭亭玉立,等)

音乐的第一遍,双手扶把,面向把杆,一位脚。

音乐第二遍,一位立半脚尖,保持状态,双手离开把杆,慢慢打开至七位,掌握好重心。

(此组合可以训练学生良好的体态,克服自然生活中的毛病)

 

《小小挤奶员》

活动目的:

1、使幼儿学会硬肩、硬婉、挤奶等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知道这一舞蹈名称。

2、让幼儿初步感受蒙古族舞蹈的风格。

三、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四、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出示内蒙古人民生活的图片)“请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上画得是哪一族的人民在舞蹈?

今天,我们来学一支蒙古族舞蹈《小小挤奶员》。

(二)学习舞蹈部分:

1、欣赏感受蒙古族的音乐。

2、师示范舞蹈动作,激发学习兴趣。

3、师师范讲解舞蹈动作,学习三至六段舞蹈。

 (1)硬肩:

双手叉腰,单腿跪下,第一拍右肩迅速向前,第二拍动作相反,依次交替进行,肩要前后摆动,干脆有力。

 (2)硬碗:

一条腿跪下,两手平放于腹部前方,手背相对,屈肘一拍压右腕,第二拍做相反动作。

,交替四次,同时上前倾看桶,再反复四次上身后仰。

 (3)学习跑跳步、后踢步等脚的动作。

  4、师放音乐,学生跟着教师听曲子跳三至六段舞蹈动作。

5、听音乐,学生自然表演。

6小结:

表扬练得认真的学生,奖励小红星,提出回家练习的要求

7.师生共同整理场地。

小结:

这节课的内容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看来在课的内容多少的把握上,有失偏颇,不要求多求全,要求扎实。

 

单手位

音乐《放风筝》2|4拍

教学目标:

1.学会手随眼动,从手指尖到小臂、肘、上臂都要保持弧形。

2.认识舞蹈术语:

盖手,晃手,撩手,并明确该动作形态。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垫子。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点名。

2.宣布学习内容

3.横叉练习。

4.单手位学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边看边学,然后逐个纠正)

前奏准备动作,“背手、双跪坐”,身向2点,视1点。

1-4右手经过“盖手”在身前划一“立圆”再向旁拉开至“单山手”位。

5“压腕”成“单山手”,同时视1点。

6—8静止。

9—12右手经“晃手”一周再向下至“单按手”位。

13“压腕”成“单按手”,同时视1点。

14—16静止。

第二遍音乐

1—4右手经“撩手”至“单托手”位。

5推腕成“单托手”,同时视1点。

6-8静止。

9-12右手顺原路线还原成“背手”。

13-15右、左、右倾头三次,视1点。

16头还原,视1点。

注意点:

(1.)手的运动路线要沿圆弧形。

(2.)动作时,切记不要耸肩。

(3).要去体会圆的动作审美感觉,因为圆是中国舞的重要特征之一。

5.小结:

表扬练得认真的学生,奖励小红星,提出回家练习的要求

6.师生共同整理场地。

小结:

要点清楚,学生掌握得好。

 

波浪

教学目标

通过波浪手的组合练习,提高学生手眼合一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肌肉、骨骼的柔韧性。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垫子。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点名。

2.复习上堂课的内容。

3.练习横叉。

4.波浪组合学习: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边看边学,然后逐个纠正)

音乐《小蜻蜓》3|4拍

前奏准备动作,“双背手”,“双跪坐”,身向1点。

1-4胸前“小波浪”四次。

同时,右、左交替“倾头”各两次。

5-6“旁大波浪”一次:

当“大波浪”上提时候,“跪立,仰头”,当“大波浪”、下沉时,“跪坐、低头。

7-8“前大波浪”一次:

当“大波浪”上提时候,“跪立,仰头”,当“大波浪”、下沉时,“跪坐、低头。

9-10向右“转腰”,同时“旁大波浪”上提。

11-12腰还原,手由原路线落至“旁按手位”。

13-16向左“转腰”,同时“旁大波浪”上提。

第二遍音乐

1-4双臂上举至“前斜上位”,做“小波浪”四次,同时,右、左交替“倾头”各两次。

5-8同第一遍5-8。

9左“单托手”,右“旁按手”。

10向右“旁弯腰”,右手扶地。

11上身还原。

12左手“旁按手”位。

13-16“单托手”,做9-12的对称动作。

结束句“双背手”,上体右、左交替摆动各两次。

要领和注意点:

第一,“小波浪”以“提腕,压腕”为主要动力。

重拍时腕上提。

第二,强调手腕,手掌,指关节的连续性。

第三,小臂要配合手部的“波浪”运动轻微随动,不能主动和大动。

第四,“大波浪”以肩关节展动,肘的上提和下沉为主要动力。

延续至手部时,以完整的“小波浪”运动配合。

第五,“低头”、“仰头”即手动眼随有机配合的结果,是完美的“大波浪”运动不可缺少的条件。

5.小结:

表扬练得认真的学生,奖励小红星,提出回家练习的要求

6.师生共同整理场地。

小结:

手指的灵活性还要多加练习。

压胯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胯部的柔韧性。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垫子。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点名。

2.复习上堂课的内容。

3.练习纵叉。

4.压胯组合学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边看边学,然后逐个纠正)

音乐《模仿操》2|4拍

前奏准备动作:

“对脚盘坐”,双手握脚腕,身向2点。

(见场记)

1-2做“展胸,压胯”。

3-4上体还原。

5-6做“含胸,压胯”,额头贴脚。

7-8上体还原。

9第一拍“低头”,第二拍还原。

10第一拍“仰头”,第二拍还原。

11-18同1—8。

19-20先“仰头”,后“低头”,节奏同9-10。

21-28同1-8。

29第一拍右“转头”,第二拍还原。

30第一拍右“转头”,第二拍还原。

31-38同1-8。

39-40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