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习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6170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遗传学习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现象。

∴母性影响不属于胞质遗传的范畴,十分相似而已。

特点:

下一代表现型受上一代母体基因的影响。

三、

连续进行自交。

F2出现分离则属于性连锁;

若F2不分离,F3出现3:

1分离则属于母性影响;

若F2、F3均不分离,则属于细胞质遗传。

四、真核生物有性过程:

卵细胞:

有细胞核、大量的细胞质和细胞器(含遗传物质);

∴能为子代提供核基因和它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胞质基因。

精细胞:

只有细胞核,细胞质或细胞器极少或没有;

∴只能提供其核基因,不能或极少提供胞质基因。

∴一切受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其遗传信息只能通过卵细胞传给子代,而不能通过精细胞遗传给子代。

五、共同点:

虽然细胞质DNA在分子大小和组成上与核DNA有某些区别,但作一种遗传物质,在结构上和功能上仍与核DNA有许多相同点。

均按半保留方式复制;

表达方式一样,DNA——mRNA————核糖体——蛋白质均能发生突变,且能稳定遗传,其诱变因素亦相同。

不同点:

细胞质DNA核DNA

突变频率大突变频率较小

较强的定向突变性难于定向突变性

正反交不一样正反交一样

基因通过雌配子传递基因通过雌雄子传递

基因定位困难杂交方式基因定位

载体分离无规律有规律分离

细胞间分布不均匀细胞间分布均匀

某些基因有感染性无感染性

两者关系:

核基因可以引起质基因的突变,质基因的存在决定于核基因,但质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决定遗传性状的表现。

六、(P278、P281)

七、

A、质遗传型(细胞质控制)

B、质核互作遗传型(应用价值最大)(质与核共同控制)

C、核遗传型(核基因控制)

八、p289-290

九、形态学鉴定:

个体大小特别小,可能是单倍体。

细胞学鉴定:

鉴定染色体数是否正常?

染色体配对是否正常?

遗传学鉴定:

F1育性表现,可育——隐性;

不育——显性?

进行不同亲缘材料杂交?

改变生物环境条件:

育性改变?

十、aabbⅹAaBb

(ab)(ABAbaBab)

可育不育

(两对基因互作,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不育,必需两对基因都是显性时可育)

十一、

(提示:

显性雄性核不育,MsMs,F1,Msms,低育性,自交后不育:

可育=3:

1,与可育亲本msms回交,不育:

可育=1:

1)

什么是生物的进化?

它和遗传学有什么关系?

拉马克和达尔文对于生物的进化有什么不同看法?

他们的进化观点还存在哪些不合理性?

什么是自然选择?

它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怎样?

什么是遗传的平衡定律?

如何证明?

有哪些因素影响基因频率?

突变和隔离在生物进化中起什么作用?

什么叫物种?

它是如何形成的?

有哪几种不同的形成方式?

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起什么作用?

一、解释下列名词:

孟德尔群体:

个体间互配可使孟德尔遗传因子以各种不同方式代代相传——遗传学上称为“孟德尔群体”或“基因库

基因库:

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所共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基因型频率:

基因型频率:

指在一个群体内各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一个群体内由许多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所组合。

遗传漂变:

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中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叫做遗传漂移

生殖隔离:

指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可能由许多原因造成

地理隔离:

地理隔离指由于某些地理方面的阻碍而发生的。

群体生活在不同的栖息地,彼此不能相遇。

如海洋、大片陆地、高山和沙漠等,阻碍了生物的自由迁移、交配、基因交流,最后就形成为独立的种。

五、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它因素干扰,则各代基因频率能保持不变;

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原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的随机交配就可达到平衡。

当一个群体达到平衡状态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D=p2,H=2pq,R=q2。

当一个群体内正反突变压相等时即成平衡状态:

六、(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移)

七、(略)

八、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元、

A.渐变式:

在一个长时间内旧的物种逐渐演变成为新的物种,这是物种形成的主要形式。

渐变式的形成方式:

亚种——逐渐累积变异成为新种。

渐变式又可分为二种方式:

(1)继承式:

指一个物种可以通过逐渐累积变异的方式,经历悠久的地质年代,由一系列的中间类型过渡到新种。

(2)分化式:

指同一物种的不同群体,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态隔离——逐渐分化成不同新种。

由少数种变为多数种。

B.爆发式:

这种物种形成方式,不一定需要悠久的演变历史,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形成新种。

一般不经过亚种阶段——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加倍、染色体变异或突变等方法——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新种。

九、(略)

1.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

多少花粉粒?

多少精核?

多少管核?

又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

多少胚囊?

多少卵细胞?

多少极核?

多少助细胞?

多少反足细胞?

答案

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

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

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

(1)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双亲性母细胞(2n)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性细胞(n),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

雌雄性细胞融合产生的合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后代个体)就具有该物种固有的染色体数目(2n),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子代的性状遗传和发育得以正常进行。

(2)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减数分裂中期I,二价体的两个成员的排列方向是随机的,所以后期I分别来自双亲的两条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因而所产生的性细胞就可能会有2n种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形式(染色体重组。

另一方面,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导致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交换,使子细胞的遗传组成更加多样化,为生物变异提供更为重要的物质基础。

同时这也是连锁遗传规律及基因连锁分析的基础。

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

用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

(1)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2)减数分裂遗传物质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

(3)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

(4)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

(5)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

(6)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1.染色体:

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2.染色单体:

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3.着丝点:

即着丝粒。

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

4.细胞周期:

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cycle)。

5.同源染色体:

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chromosome)。

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形状、大小和结构都相同。

6.异源染色体:

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

7.无丝分裂:

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

8.有丝分裂:

又称体细胞分裂。

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9.单倍体:

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

10.联会: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11.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偶线期和粗线期在配对的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结构,包括两个侧体和一个中体。

12.遗传学:

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13.遗传:

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14.变异:

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练习)

转录:

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碱基互补的方式,以U代替T,合成mRNA,在细胞核内将DNA的遗传信息转录到RNA上。

翻译:

以mRNA为模板,在多种酶和核糖体的参与下,在细胞质内合成蛋白质的多肽链。

小核RNA:

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剪接体(spliceosome)的主要成份。

不均一RNA:

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RNA中,含由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25%RNA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

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pre-mRNA)在分子大小上差别很大,所以通常称为不均一核RNA(heterogeneousnuclearRNA,hnRNA)。

遗传密码:

DNA链上编码氨基酸的三个核苷酸称之为遗传密码。

简并:

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称为简并(degeneracy)。

多聚合糖体:

在氨基酸多肽链的延伸合成过程中,当mRNA上蛋白质合成的起始位置移出核糖体后,另一个核糖体可以识别起始位点,并与其结合,然后进行第二条多肽链的合成。

此过程可以多次重复,因此一条m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称为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或者polysome)。

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centraldogma)。

由此可见,中心法则所阐述的是基因的两个基本属性:

复制与表达。

第五章连锁锁传的性连锁(练习)

一、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二、试述连锁遗传与独立遗传的表现特征及其细胞学基础。

四、在杂合体

,a和b之间的交换值为6%,b和y之间的交换值为10%。

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

在符合系数为0.26时,配子的比例如何?

五、a和b是连锁基因,交换值为16%,位于另一染色体上的d和e也是连锁基因,交换值为8%。

假定ABDE和abde都是纯合体,杂交后的F1又与纯隐性亲本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如何?

六、a、b、c三个基因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让其杂合体与纯隐性亲本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试求这三个基因排列的顺序、距离和符合系数。

七、已知某生物的两个连锁群如下图:

试求杂合体AaBbCc可能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比例。

八、纯合的葡匐、多毛、白花的香豌豆与丛生、光滑、有色花的香豌豆

杂交,产生的F1全是葡匐、多毛、有色花。

如果F1与丛生、光滑、白色花又进行杂交,后代可望获得近于下列的分配,试说明这些结果,求出重组率。

葡、多、有6%丛、多、有19%

葡、多、白19%丛、多、白6%

葡、光、有6%丛、光、有19%

葡、光、白19%丛、光、白6%

九、基因a、b、c、d位于果蝇的同一染色体上。

经过一系列杂交后得出如下交换值:

基因

交换值

a,c

40%

a,d

25%

b,d

5%

b,c

10%

试描绘出这四个基因的连锁遗传图。

十、脉孢菌的白化型(al)产生亮色子囊孢子,野生型产生灰色子囊孢子。

将白化型与野生型杂交,结果产生:

129个亲型子囊––孢子排列为4亮:

4灰,

141个交换型子囊––孢子排列为2:

2:

2或2:

4:

2。

问al基因与着丝点之间的交换值是多少?

十一、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是显性,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现在让长翅红眼的杂合体与残翅白眼纯合体交配,所产生的基因型如何?

十二、何谓伴性遗传、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

人类有哪些性状是伴性遗传的?

十三、设有两个无角的雌羊和雄羊交配,所生产的雄羊有一半是有角的,但生产的雌羊全是无角的,试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并作出解释。

第五章连锁锁传的性连锁(参考答案)

一、交换值与连锁强度成反比,与基因间的距离成正比。

即:

交换值越大,连锁强度越小,基因间的距离越大;

反之,交换值越小,连锁强度越大,基因间的距离越小。

三、F1表现为带壳散穗;

Ft后代不符合1:

1:

1,说明N与L基因间连锁,交换值为:

R(n-l)=(18+20)/(18+20+201+203)=8.6%;

如果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20/(4.3%*4.3%)=10817

四、

8种:

AByabYaByAbYABYabyAbyaBY

符合系数为0.26时,实际双交换值=10%*6%*0.26=0.156%

双交换型Aby=aBY=1/2*0.156%=0.078%

单交换aBy=AbY=1/2*(6%-0.156%)=2.922%

单交换ABY=aby=1/2*(10%-0.156%)=4.922%

亲型Aby=abY=1/2*(1-0.156%-5.844%-9.844%)=42.078%

五、

42%AB

42%ab

8%Ab

8%aB

46%DE

0.1932ABDE

0.1932abDE

0.0368AbDE

0.0368aBDE

46%de

0.1932ABde

0.1932abde

0.0368Abde

0.0368aBde

4%De

0.0168ABDe

0.0168abDe

0.0032AbDe

0.0032aBDe

4%dE

0.0168ABdE

0.0168abdE

0.0032AbdE

0.0032aBdE

六、

R(a-b)=(3+5+98+106)/1098=19.2%R(a-c)=(3+5+74+66)/1098=13.5%

R(b-c)=32.7%符合系数=0.28

b,c为相引组时:

93ABC:

93Abc:

7ABc:

7AbC:

93aBC:

93abc:

7aBc:

7abC

b,c为相斥组时:

7ABC:

7Abc:

93ABc:

93AbC:

7aBC:

7abc:

93aBc:

93abC

八、

(先将两对性状连在一起,看第三对性状的比例是否为1:

1)匍匐/丛生这对性状与白花/有色这对性状是连锁的,交换值是24%;

光滑/多毛这对性状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与前两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

九、

a-----------d--—b------c

25510

十、141/(129+141)*1/2=26.1%

VgvgXWXw×

vgvgXwY→VgvgXWXwVgvgXwXwvgvgXWXwvgvgXwXw

VgvgXWYVgvgXwYvgvgXWYvgvgXwY

VgvgXWY×

vgvgXwXw→VgvgXwYvgvgXwYVgvgXWXwvgvgXWXw

十二、伴性遗传:

决定性状位于性染色体上使某些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伴随遗传,正反交结果不同,表现交叉遗传。

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限性遗传:

位于Y或W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某一种性别表现。

从性遗传:

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内分泌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性状的表现在两种性别不同的现象。

十三、

雌性:

Hh;

雄性:

hh从性遗传

 

四、试比较转化、接合、转导、性导在细菌遗传物质传递上的异同。

转化

接合

性导

转导

是否有性因子

F

F’

是否需要载体

噬菌体

细菌之间是否需要接触

需要

吸收DNA的方式

单链吸收

边转移边复制的滚环模式

噬菌体直接注入

菌体的状态

受体菌

感受态

供体:

Hfr,受体F-

F’;

受体F-

噬菌体侵染范围

是否形成

部分二倍体

外源DNA不复制的单链

是否整合到

自身染色体上

DNA转移方向

供体向受体单方向

供体向受体

单方向

二、什么叫复等位基因?

人的ABO血型复等位基因的遗传知识有什么利

用价值?

指上述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三个以上等位基因的总体。

复等位基因并不存在于同一个体中(同源多倍体除外),而时存在于同一生物群内。

复等位基因的出现——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物的适应性——提供育种工作更丰富的资源——使人们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了解基因内部结构。

人类的ABO血型,用于医学中的输血、亲子鉴定、法学利用。

四、为什么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

多数突变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往往是有害的。

生物——经历长期自然选择进化——遗传物质及其控制下的代谢过程——已达到相对平衡和协调的状态。

某一基因发生突变——平衡关系就会被打破或削弱——进而打乱代谢关系——引起程度不同的有害后果——一般表现为在生育反常或导致死亡。

试述物理因素诱变的机理。

高能射线的诱变作用:

但不能作用于DNA的特定结构:

引起DNA链的断裂;

引起碱基的改变;

紫外线(UV):

特别作用于嘧啶,使得同链上邻近的嘧啶核苷酸之间形成多价的联合。

使T联合成二聚体。

C脱氨成U;

将H2O加到的嘧啶C4、C5位置上成为光产物,削弱C-G之间的氢键,使DNA链发生局部分离或变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