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新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新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新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浓厚的改良主义的倾向,感伤色彩和劝善说较明显。
第四,女性作家异军突起,经受过女权
主义洗礼的英国妇女开始用文学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出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女作家,他们在
创作中表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
(3)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与英法两国截然不同的特点:
第一,文学与人民解放运
动紧密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为主要内容。
第二,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
代苦难,表达知识分子深广的忧愤、焦虑及人道主义思想。
第三,独特的形象系列,产生了
贵族知识分子的“多余人”系列、孤苦无告而又愚昧麻木的“小人物”系列等。
第四,有系
列的文学理论作指导。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对现实主义的阐
释和扞卫,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4、《红与黑》书名的象征意义。
关于“红”与“黑”的象征意义,评论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
其一,象征政治力量。
“红”
象征热血和革命,“黑”象征封建的反动力量。
其二,象征主人公于连谋取前程的途径。
指拿破仑帝国时的红军装,走从军的道路。
“黑”指教士的道袍,走教会的道路。
其三,象
征不同的历史时期。
“红”象征充满业绩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尤其是拿破仑帝国时期;
“黑”
代表教会恶势力以及猖獗的复辟时期,于连即生活在这两个时期的转换期间。
其四,象征主
人公于连的命运。
“红”指鲜血,于连的结局是死于非命。
“黑”指孝服,玛特尔小姐身穿孝
服亲手埋葬了于连的头颅。
不管哪种解释,都可以把握到小说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5、结合作品谈《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
恩格斯说:
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的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一八一六至一八四八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社会在一八一五年以后又重整旗鼓,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
”
《人间喜剧》的社会历史内容可分为:
写封建贵族的衰亡史。
作品有:
《古物陈列室》、《高老头》、《弃妇》。
如《古物陈列室》直接描写复辟时期外省两个集团的对抗。
一个是以德·
爱斯格里翁侯爵为首的旧贵族集团,另一个是以“工商界的领袖”古久西埃为首的资产阶级集团。
最终以贵族落败而告终。
又如《弃妇》中的鲍赛昂夫人,在情场上的失意。
写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高利贷者》、《欧也妮·
葛郎台》、《纽沁根银行》。
如《高利贷者》的主人公高布赛克是早期资本家的典型。
如《欧也妮·
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发家的方式又比高布赛克进了一步,是巴尔扎克创作中着名的资产者典型。
如《纽沁根银行》的银行家纽沁根又不同了,他非但不装穷,反而尽量摆阔,制造豪华的假象,骗取存户的信任。
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
《幻灭》、《欧也妮·
葛郎台》、《高老头》。
如《幻灭》讲的是王政复辟时期两个有才能的外省青年吕西安和大卫被金钱毁灭的故事,吕西安就是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
6、于连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小说主人公于连是波旁复辟王朝末期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中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他聪明
敏感,记忆力好,自尊心强,志向远大,认为自己是一块成就大事业的料子,相信自己也能
像拿破仑那样一样奋斗成功,但复辟王朝断送了他的美梦,靠战场获取功名,走拿破仑的道
路已经不可能,只好隐藏自己的真实思想,改走教会的道路。
于连的思想性格是复杂而矛盾的。
一方面是自尊、进取、反抗,对上流社会抱有仇视心
理。
他出身平民,受到启蒙思想影响,崇拜拿破仑,具有强烈的自由、平等意识,他不安于
低贱的地位,宁死也不愿成为贵族的奴仆,把别人对他的同情看做是侮辱。
他征服市长夫人
起先是出于报复心理,他对两位贵族夫人的爱情,是作为向等级观念挑战的手段。
他仇视上
流社会的心理在小说最后法庭一幕中表现得更加充分,其实于连伤人未死,完全不应该被判
死刑,但他非常清楚上流社会是以死来惩罚他企图插足上流社会,所以决不向上流社会讨饶,
放弃上诉权利,以死向黑暗社会现实提出控诉。
于连性格的另一方面是孤傲、野心和虚伪,一切为了达到个人出人头地的目的。
他利用
天资,把根本不喜欢的《新约全书》倒背如流;
崇拜拿破仑,但在公开场合却大骂拿破仑;
为了在教会的道路上步步高升,伪装虔诚,刻苦钻研神学;
利用玛特尔小姐的爱情,作为爬
进上流社会的阶梯。
于连这种矛盾的性格,是由当时的社会现实造成的。
于连的形象不仅概
括了当时法国社会一大批青年人的精神面貌,而且也揭示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个人与不
平等的社会抗争时的不幸命运。
于连的悲剧结局,是由他以个人奋斗的方式同过于强大的对象进行抗争决定的。
是作为
受压制的平民阶级中的一员,企图与当时的复辟王朝、封建贵族、教会势力及大资产阶级抗
争,以获得与他们平起平坐的经济、政治地位。
这是他的对手们绝对不能容忍的,必然会置
之于死地。
处于统治地位的社会集团和政治势力判处于连死刑,实际上是对敢于向它们挑战
的平民的镇压和迫害,所以,于连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7、分析《双城记》的思想内容
《双城记》是部历史小说,但处理的却是现实问题。
狄更斯深切地感受到当时英国社会矛盾的尖锐、贫富的悬殊,下层群众中普遍存在着的愤懑与不满,觉得情况与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有些类似。
他担心英国爆发像法国大革命那样的革命,故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写出《双城记》,向英国统治阶级提出警告,呼吁改良,要求缓和社会矛盾。
小说探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肯定其正义性;
作者反对革命暴力和大规模群众运动。
狄更斯宣扬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感化。
8、试分析《死魂灵》中乞乞科夫及其拜访的五个地主的形象
乞乞科夫:
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在结构上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
他是一个从贵族地主过渡到新兴资产者的典型,俄国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的最初体现。
他除了具有地主阶级的寄生性和反动性外,还带着新兴资产阶级巧取豪夺、惟利是图的本质特点。
乞乞科夫的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俄国封建社会土壤里萌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同时也高度概括了英、法等国资本主义世界中“乞乞科夫们”到处钻营的共同规律。
这是果戈里对俄国文学作出的新贡献,也是《死魂灵》思想力度的又一标志。
玛尼洛夫:
外表温文尔雅,笑容可掬,实际上智力衰退,精神空虚。
柯罗博奇卡:
孤陋寡闻,浅薄愚昧,贪婪自私,生财有道。
诺兹德寥夫:
爱吹牛,好打赌,乱花钱,花天酒地,浪荡成性,为非作歹,是个蛮横霸道的恶棍。
索巴凯维奇:
一个血腥的剥削者,是吸吮农奴鲜血的刽子手。
普柳什金:
兼有吝啬鬼和守财奴的特点,贪财如命,六亲不认。
作者通过对上述地主群丑的刻画,反映了农奴制度的腐朽和没落,形象地揭示出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使小说成为埋葬农奴制度的挽歌。
这是《死魂灵》揭露批判力度之所在。
9、《罪与罚》的艺术特色表现哪些方面?
第一,作品充满哲理性。
作家把主人公犯罪语受罚的问题提到哲学的高度加以探讨,让
两种相互对立和冲突的人物思想围绕问题展开论争。
第二,善于“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
作家始终让人物处于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
通过人物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为了更深层次揭示人物性格,作家还用
了梦魇、幻觉和变态的心里描写等手法。
第三,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气氛紧张。
作品主要写了主人公的犯罪受罚和新生,结构
完整严谨。
作品关于主人公的手法和最后与索非亚岛西伯利亚这些史料微机的情节,不是直
线发展。
主人公激烈的内心搏斗和杀人场面都显得紧张。
第四,场面转换快,场景推移迅速,主要情节是几天的事,但在浓缩的时空中却包含了
丰富的思想内容。
10、简析托尔斯泰的创作特色
一、最突出的特点是全景式的史诗性叙事艺术。
二、在心理描写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这是他对现实主义文学作出的巨大贡献。
三、善于把握人物性格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注意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和自主性。
11、试析安娜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原因。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
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安娜是19世纪70年代追求个性解放
的俄国贵族妇女的典型。
她不仅有动人的外貌、优雅的风度,更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
她是
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
第一,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她还是少女时,就由姑母
作主,嫁给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
卡列宁枯燥泛味,感情贫乏。
牢狱般的生活窒息了
她生命中隐伏的爱情。
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
她对爱情自由的执着追求,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
第二,她对渥伦斯基的爱认真执着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
当渥伦斯基明显表现出对安
娜的冷淡时:
失去了一切的安娜绝望地想找回渥伦斯基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
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这使她对渥伦
斯基的爱更加炽热真诚,发狂到了极点。
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想以死唤回爱
的生,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
造成其悲剧的原因:
首先是不幸的婚姻。
安娜聪明美丽、诚实善良,受过良好教育,但封建的婚姻道德窒息
了她的心灵,与比她大20多岁的彼得堡的“官僚机器”卡列宁过了8年没有一点真正爱情
的家庭生活,终于冲破种种束缚,追求爱情自由,与贵族军官渥伦斯基相爱。
其次是社会邪恶势力所致。
安娜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她的真诚行为是虚伪冷酷的上流
社会所不能允许的,她不仅被拒于上流社会门外,而且成了众矢之的。
再次是对渥伦斯基盲目的爱。
渥伦斯基追求安娜主要还是出于满足其贵族的虚荣心,因
此在强大的社会舆论面前,他不能理解安娜的屈辱处境和内心痛苦,只为自己失去上流社会
的地位和前程而苦恼。
最初他唤醒了安娜的爱情,后来又冷落了安娜,使安娜失去了最后的
精神支柱。
最后是安娜自身的原因。
安娜毕竟是一个贵族妇女,所追求的是个人的幸福,采用的也
是个人反抗的方式;
加之她又不能完全摆脱贵族妇女的种种偏见的束缚,犯罪感、羞耻感使
她痛苦不堪。
当她所希求的一切终于完全失去时,只得怀着对“一切都是虚假,一切都是谎
言,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罪恶”的贵族社会的满腔悲愤,卧轨自杀。
12、分析《复活》中男女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
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思想和性格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
(二)堕落的阶段。
(三)是从忏悔走向复活的阶段。
聂赫留朵夫的转变,是他在不断地接触现实,认识“通行的”、“习惯的”生活的恶,并经过内心的冲突、反抗,最终放弃他原先奉行的观点与准则的过程。
这既是他人的品质复活的过程,也是他转变贵族立场,走向人民的过程。
这种转变具有现实的根据,也富有教育意义。
但聂赫留朵夫最后信奉“勿以暴力抗恶”的不抵抗主义,使他俨然成了“托尔斯泰主义”的化身,这反而失去形象的真实性。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的贵族”的形象,他身上表现了作者自己世界观的矛盾,具有自传性。
玛丝洛娃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人物形象。
她经历了被骗、堕落、入狱再到最后的复活过程。
她的生活经历是通过描写她同社会现实的基本冲突的角度展现出来的。
她的“复活”主要不是像聂赫留朵夫那样通过抛弃原有的贵族阶级固有的利己主义劣根性来完成的,而是通过纠正她在病态社会里所染上的恶习来完成的;
主要不是通过认识恶的危害性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认识善的存在的可能性、树立对善的信念来实现的。
13、左拉自然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左拉是自然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在其《实验小说》、《戏剧中的自然主义》、《自然主义小
说家》等着述中,他的自然主义理论得到系统阐述。
其主要内容包括:
1)强调事实的真相,反对对现实进行概括和典型化。
左拉要求作家直接观察人生和社
会,“按自然的本来面目来观察自然”,“自然主义就是回到自然,进行直接观察和精确的解
剖分析。
”。
2)奉行实证主义,主张采取纯科学的态度,从生理学、遗传学和实验科学的角度,观
察人的思想活动的社会现象。
3)否定文学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作用,反对作者对事件和人物作出主观的评价。
左拉的
自然主义根本否定了文学的倾向性,“不要夸张,也不要强调,只要事实”,“我不要做政治
家、道德家,我只要做一个学者就满意了,我将要表现事实,……而结论我是没有的。
”
但左拉在自己的创作中并没有完全奉行这些理论,在其名作《萌芽》中,就充满了激昂
的热情,也有深刻的社会分析。
14、结合作品谈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
一、苔丝的悲剧首先是时代造成的,她是亚雷所代表的强权与暴力的受害者。
二、安叽.克莱身上残存的传统伦理道德对苔丝造成的一种无形的、可怕的精神戕害,这也是造成苔丝悲剧的主要社会原因之一。
三、苔丝的悲剧与她性格的弱点也是分不开的,她虽敢于大胆反抗社会的不公正,但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
四,在哈代看来,苔丝的悲剧也具有神秘莫测的命运作祟的因素。
15、分析《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形象及出走的意义。
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是资本主义生活中具有叛
逆精神的女性形象。
第一,剧中的主人公娜拉本是个善良、天真、纯洁而多情的少妇。
戏剧里不是表现娜拉
的贤妻良母形象,他着力表现的是娜拉的精神觉醒即精神反叛。
第二,娜拉的精神觉醒有个过程。
第一阶段:
丈夫生病,她为救丈夫,伪造父亲签字
向柯洛克斯泰借钱。
柯洛克斯泰以娜拉“冒名借债”之事要挟娜拉的丈夫海尔茂不要辞退他。
这使娜拉的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平静的心中起了波澜。
第二阶段:
由烦乱到幻想。
她
准备自己承担责任,牺牲自己,来保全丈夫的名誉。
同时她天真地认为,到时候丈夫会来“挑
起那副担子”。
娜拉的幻想,表现出她的单纯和对丈夫的深情。
第三阶段:
当海尔茂看到柯
洛克斯泰的揭发信时,对她破口大骂。
娜拉的幻想完全破灭了。
她完全醒悟过来,往日的欢
乐都是假的,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她看穿了丈夫的伪善和自己的处境,她的心又平
静了,毅然出走。
第三,娜拉对资本主义法律、宗教、道德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如娜拉说:
“法律我要想
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
娜拉的出走,标志着她与传统
的社会道德、宗教、法律的决裂与挑战。
这种决裂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
首先,是她识破丈
夫那肮脏、虚伪的灵魂,那自私、卑劣的市侩嘴脸,从而不甘于“家庭玩偶”的附从地位,
喊出了“我要做一个人”的呼声。
其次,是她进一步发现了社会现实的丑恶,对虚伪的宗教、
法律进行清醒批判。
因此,她的出走,是对资本主义时代妇女解放的赞颂,是妇女奋起向资
本主义男权中心家庭结构不合理性的冲击,她启迪人们为追求新生活而斗争。
她的出走,无
疑是那个时代呼唤改变妇女不平等地位的“独立宣言书”。
16、苏联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具有鲜明的党性原则。
它站在党的立场上,自觉地为党的事业服务,用马列主义
的方法去观察生活,处理题材,用马列主义思想去教育人民,为无产阶级服务,为广大劳动
人民服务。
第二,新的主题、新的形象。
苏联文学的基本主题是描写无产阶级为建立、保卫和建设
社会主义国家而进行的英勇斗争,作品的主人公多是建设、保卫新生活的革命英雄。
第三,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方法。
它以无产阶级世界观看待生活、反映生
活,在革命的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并与从思想上教育和改造人民的任
务结合起来。
第四,多样化的民族风格。
由于苏联是多民族国家,故它的文学也植根于各民族文学的
土壤之中。
因此,具有多样化的民族风格。
17、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俄罗斯传统价值形态是帕斯捷尔纳克小说《日瓦戈医生》最重要的部
分。
小说从人道主义和个体生命的角度反思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及其后的社会主义的历史,其
价值之一也正是小说所表现出的看待历史和革命的一种复杂甚至矛盾的态度。
其信仰来源于
俄罗斯宗教的爱的信条以及托尔斯泰式的人道主义,在历史观上则表现出一种怀疑主义的精
神。
小说表现了俄罗斯知识分子所固有的一种内在的精神:
对苦难的惊人承受,对精神生活
的的关注,对灵魂净化的向往,对人的尊严的扞卫,对完美人性的追求。
帕斯捷尔纳克是俄
罗斯内在的民主精神在20世纪上半叶的代表。
18、分析葛利高里的形象并概括其典型意义。
葛利高里·
麦列霍夫是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里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很有
个性的人物。
他的生活道路独特、坎坷,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他热爱自由,渴望真理,天性
善良,嫉恶如仇。
在战争岁月,具有顽强个性的葛利高里没有完全随波逐流,而是力图走出
一条寻求“哥萨克真理”的独特道路。
由于他顽固的抱有哥萨克的狭隘心理和传统偏见,结
果他不仅没有找到真理和实现理想,反而走进了生活的绝境,陷入罪恶的深渊。
他为“真理”
付出了青春、爱情和家庭的沉重代价,换得的却是孤独、痛苦和绝望。
葛利高里的悲剧性在
于他的理想同现实相悖,目的与手段相离。
其悲剧性格和结局的形成又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
根源,即哥萨克封闭的生活环境和落后的生活方式成了他们愚昧落后闭塞的根源。
对他来说,
“哥萨克的真理”就是维护哥萨克的习俗。
他追求的事业就是保持对“庄稼汉”的经济优势,
所以葛利高里既拒绝做白军附庸,也不相信苏维埃政权。
他在强大的历史旋涡中两次参加革
命队伍又三次投入敌人营垒,而哥萨克气质的狂热性、野蛮性,更加剧了他在历史迷误中的
牺牲和痛苦,葛利高里的命运概括了顿河哥萨克的历史性悲剧。
19、《约翰·
克利斯朵夫》的艺术特色。
《约翰·
克利斯朵夫》是一部独树一帜的作品,它首创了长河小说这一新体裁。
传统性
与现代性交融于一体是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作家很少像巴尔扎克等现实主义
大师那样用许多具体的细节去描写主人公的外部特征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而是采用内心独
白、自我对话、梦境、联想、抒情性插笔以及情景交融等对种艺术手段,去表现主人公丰富
而又奔腾的内心世界,展示他生命的流程(即一生精神探索的曲折历程)。
同时,作家的心
理描写,不只是为了在更深的层面上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也是为了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
中心去看客观世界,即以心灵为窗口去反映外部的大千世界。
音乐性是这部小说的另一个独
到的艺术特色。
小说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浓郁的音乐色彩。
他的结构是按交响乐
的结构方式设计的。
同时,在作品的主要人物关系上体现了音乐中的“凋性”:
克利斯朵夫
可谓这部音乐中的主音,处于核心的地位;
奥里维、安多纳德和葛拉齐娅则是其余的基本音,
他们都倾向并围绕着主音。
更重要的是,音乐是主人公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
个真正的音乐家是生活在音响的宇宙中的,只要是颤抖的、震荡的、跳动的东西,在他听来
都是音乐”。
这种无所不在的音乐。
正因为此,评论界一致公认他是一部音乐小说。
20、如何理解《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形象?
《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桑提亚哥是作者着力刻画的“硬汉”形象。
他是一个正直、单
纯的老人,过着贫困而孤独的生活。
老人的生活尽管艰辛困苦,但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乐
观精神。
小说中描写的捕鱼过程,充分表现了桑提亚哥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
84天捕不
到鱼仍旧毫不气馁、精神焕发,同捕获的大马林鱼搏斗两天两夜,返航途中同鲨鱼奋力搏斗。
在老人羸弱的身躯里,蕴藏着崇高的精神力量,他面对厄运,既不抱怨,也不气馁,而是以
无畏的勇气和奋斗精神去迎接灾难。
在他与大海的搏斗中,展示出人的高贵与尊严。
21、《老人与海》如何体现了海明威的独特艺术风格?
海明威在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又借鉴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老人与海》充分体现了他的独特风格。
第一,含蓄凝炼的意境。
海明威认为文学贵在含蓄,他以冰山比喻自己的创作,说创作
要象海上飘浮的冰山,有八分之七应在水下。
小说表面上写的是桑提亚哥捕鱼斗鲨的故事,
实际上小说中的马林鱼、鲨鱼、大海、桑提亚哥都是充满寓意和象征的形象。
第二,简洁、清新、干净的文体风格。
海明威力求以最简洁的词句表达最复杂的意思,
尽量避免形容词、比喻,特别是华丽词藻的使用。
只是纯客观地叙述,大笔的勾画,小说对
老人的生活经历、环境疏疏几笔就交代过去了,对其他人物、老人的相貌,也勾勒了个大致
轮廓。
这样,就把文字压缩到了最低限度。
第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采用了反衬法和内心独白的艺术手法。
小说运用反衬法,借
助主人公接二连三的“背运”,马林鱼的巨大顽强,鲨鱼的凶猛贪婪来表现主人公的英雄气
概和“硬汉子”性格的。
小说采用内心独白的艺术手法来揭示孤身一人在海上捕鱼的老渔夫
的心灵世界,这种内心独白既有老人的自言自语或多天、对海、对鸟的说话,又有内心无声
的自白。
通过这些内心独白,小说表现了老人坚忍不拔、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强烈的孤独感。
22、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有着与传统文学不同的表现方法:
(1)在作品的内容方面,现代主义文学着力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
物的对立关系和现代人对自我的探索与思考。
(2)在表现方法上,现代主义文学以表现法代替再现法。
较多使用象征、隐喻和颠倒
时空顺序的自由联想;
注重表现瞬间的、复杂多变的情绪和印象,挖掘深层的、潜在的意识
世界;
善于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