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61模式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6140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61模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61模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61模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61模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61模式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61模式教案Word格式.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61模式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61模式教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61模式教案Word格式.docx

前置性作业:

1、将古诗词读五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诗词请查字典或结合注释,并在书上作批注。

教学目标:

教学《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

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诗圣、诗仙)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3、释题,简介背景

4、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5、过渡: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三、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

“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五、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

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

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六、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

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你最欣赏哪一句?

七、作业设计:

会说诗意,背诵,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知诗人

孤云独去闲。

解诗题

想看两不厌,明诗意

只有敬亭山。

悟诗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望洞庭》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

前三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今天我们来看看祖国风景名胜的美。

谈谈自己到过哪些风景名胜,激发学生对风景名胜的向往。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2、解诗题:

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诗句:

⑴ 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⑵ 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⑶ 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⑷ 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⑸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如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遥望”“山水”“白银盘”。

2、读着诗句让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解答疑问:

“两相和”“镜未磨”“翠”“青螺”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可以结合资料进行说明。

4、读全诗,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

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

鼓励学生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学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庭、镜、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我们来比较背诵欣赏。

六、作业设计:

 

第三课时

3、针对课文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忆江南》

一、 

创设情境,欣赏乐曲

1、 

播放春晚获奖节目《雨巷》片段,让学生说一说节目表现的背景是什么地方的?

通过音乐就能感受到吗?

2、 

启发学生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劳资描绘江南的景色,把学生带到一个美丽的大自然情境之中。

3、 

教师简介音乐作品,欣赏乐曲《江南好》,同时播放江南风景图,让学生边听边看,感受江南音乐的秀美清新。

4、讨论:

钢琴四重奏是由哪四种乐器演奏的。

学生发言后,教师再介绍钢琴四重奏以及它的表现特点。

5、再听音乐,随音乐轻哼唱旋律。

二、激趣导入,学唱歌曲

1、多媒体出示诗歌,教师配乐吟诵《忆江南》。

2、师生共同赏析这首诗歌丰富的内涵及思想感情。

3、听录音范唱,说一说与朗诵诗歌有什么不同?

(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

4、随老师琴声轻声唱谱,熟悉旋律。

5、由学生提出困难处,大家共同解决。

6、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学生无声模唱,注意一字多音的填唱。

7、学生有感情的齐唱歌曲。

8、学生讨论用多种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分组展示。

(男声领唱、齐唱;

男生唱词女生哼鸣;

一名学生朗诵诗,其他同学轻声伴唱~~~)

9、选择适合歌曲风格的打击乐器,创编合适的旋律给歌曲伴奏。

(音色要柔和,节奏要明快简单)

三、积极参与,拓展延伸

10、分组讨论搜集:

江南好风景,春水绿如蓝。

你还知道哪些与江南有关的器乐作品、声乐作品、戏曲作品?

四、互相交流,共同分享,体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并予以评价。

五、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日出 

江花 

红胜火

忆江南 

能不忆江南?

春来 

江水 

绿如蓝

教学反思:

2、桂林山水

知识目标:

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漓江水的特点,赞美漓江水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句子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2、制作课件 

1、将课文读五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2、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请查字典,并在书上作批注。

给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注音,各组两个词。

初读感知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正确、流利。

一、导入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祖国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那独特的地貌和秀美的漓江使这里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是无数中外游客向往的天堂。

你们想去吗?

1、让我们一起畅游桂林。

(播放多媒体画面)

2、欣赏画面后,你觉得桂林的景色怎么样?

难怪去过桂林的人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

就是说:

桂林的山水是天下最美的。

【板书 

甲天下】

让我们乘上作者的木船,荡漾在流经桂林的秀水----漓江上。

二、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

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

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翠:

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无瑕:

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对比、排比、比喻)

4.教师设计一组举一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a.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

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7.体会最后一句

8.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9、背诵第二自然段。

三、课文除了写桂林的水,还写了什么?

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桂林水,齐背第二自然段。

二、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

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

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罗列:

排列。

形态万千:

各有各的样子。

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

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屏障:

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危峰兀立:

即高峰耸立。

怪石嶙峋:

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三、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2.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全班背诵课文。

五、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的水:

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

齐、秀、险局部

山水合:

画卷整体

教学反思:

4、记金华的双龙洞

认知目标:

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情感目标: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课时安排:

2课时

初读感知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谈话引人课题。

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设置提纲,学生自学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

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

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

⒊老师小结:

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学们在课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⒉学生思考:

⑴想一想每段讲什么?

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⑶把讲到洞中双龙的句子画下来。

⒊讨论以上思考题。

四、自学反馈,精讲点拨

随机点3个小组分别汇报交流以上内容,教师适时指导点拨。

五、练习、检测

做《长江作业本》中的“基础练习窗”。

六、拓展提高

(一)、师生总结,畅谈收获。

(二)、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进行片段练习。

⒈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听写生字词语,再读课文。

  

二、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双龙洞的神奇。

1、作者依次写了沿途所见的各种景物,不知道同学们留意了没有,究竟有哪些景物呢?

2、你来到了双龙洞看见了什么样的景观?

你有怎样的感受?

3、我们是怎样进入内洞的?

内洞的景象怎样?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小学结合学习提高,组织生带笔讨论探究。

四、自学反馈、精讲点拨

学生代表发言汇报讨论所得,提出疑难问题,教师点拨

如:

坐船进入内洞,内洞是什么样子的?

当工人提着汽油灯看到了什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想象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

2、读完以后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要学生产生想象。

3、进一步的指导朗读,在读中感受内洞的神奇。

五、巧设练习、检测目标

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⒉思考:

读完本课你有何收获或感受?

六、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片段练习:

根据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你选择一处产生想象,写出百字以上的短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     映山红、油桐花

洞口    突兀、森郁

外洞   宽、大

 内洞  漆黑

  出洞

                  

4、七月的天山

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掌握文中的描写手法,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针对课文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同学们,看,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

著名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

今天我们就随作家一同走进天山去看一看、游一游《七月的天山》吧!

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A、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B、1、在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2、请学生根据课外所了解到的谈谈对天山的印象。

二、设置提纲,学生自学。

(一)、出示提纲:

1、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将不明白的语句划出来做上记号。

2、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3、说说七月的天山给你是什么样的感觉。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由小组长组织,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以上内容。

四、自学反馈,精讲点拨。

五、练习、检测。

六、拓展提高。

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写一写校园的早晨,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

板书设计:

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

语言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收集有关祖国壮丽河山的图片或资料。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看窗外,春光多美好。

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去年我们去了哪里?

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二、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

比如:

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三、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

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

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四、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

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实地观察一处景物,并抓住景物的特点,理清顺序。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

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

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

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

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

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收集有关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并朗读成诵。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

二、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

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交流后进行摘抄。

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

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教师点评释疑。

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四、宽带网

自读:

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小组交流:

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拓展知识:

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集体交流:

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