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新冠疫情期间应知应会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5850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机构新冠疫情期间应知应会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医疗机构新冠疫情期间应知应会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医疗机构新冠疫情期间应知应会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医疗机构新冠疫情期间应知应会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医疗机构新冠疫情期间应知应会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机构新冠疫情期间应知应会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医疗机构新冠疫情期间应知应会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机构新冠疫情期间应知应会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疗机构新冠疫情期间应知应会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6、下班路上如何做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

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

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7、公务采购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

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8、工间运动如何做

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

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9、公共区域如何做

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光滑表面采用擦拭消毒。

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10、公务出行如何做

专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

乘坐班车须佩戴口罩,建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11、废弃口罩处理如何做

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在医院要放入黄色垃圾桶)。

禁止随处丢弃!

12、公务来访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

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

无上述情况,查验双码且体温在37.2°

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公干。

13、传阅文件如何做

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14、电话消毒如何做

建议座机电话每日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

15、常见的感染性废物包括哪些?

帽子、口罩、棉签、纱布及其他多种敷料,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为感染性废物;

普通情况下的鞋套为生活垃圾。

二、个人防护知识

(一)手卫生(所有人掌握)

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什么情况下需要手卫生?

a) 

接触患者前。

b) 

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c) 

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d) 

接触患者后。

e)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3、什么情况应使用流动水洗手,不能仅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

4、什么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5、正确洗手需掌握六步洗手法:

(所有人掌握)

5.1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

5.2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5.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s,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步骤不分先后):

5.3.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见图A.1。

5.3.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2。

5.3.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见图A.3。

5.3.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4。

5.3.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5。

5.3.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A.6。

5.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5.5擦干宜使用纸巾。

(二)正确佩戴口罩

1、什么情况下需要戴口罩?

①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

②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③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

④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

⑤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

⑥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

2、日常佩戴口罩有什么注意事项?

①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②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③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

④需重复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

⑤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⑥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处理。

(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选用原则(相关岗位熟练掌握)

注1:

“+”指需采取的防护措施。

注2:

“±

”指根据工作需要可采取的防护措施;

隔离衣和防护服同时为“±

”,应二选一。

注3:

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不同时佩戴;

防护服和隔离衣不同时穿戴;

防护服如已有靴套则不需另加穿。

注4:

餐饮配送、标本运送、医废处置等人员防护按所在区域的要求选用。

注5:

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时可根据情况加用正压头套或全面防护型呼吸防护器。

注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国卫办医函〔2020〕75号)废止。

普通病房可选项取决于患者是否摘除口罩或有血液体液暴露。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基础知识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了解)

一种新型冠状病毒,WHO命名2019-nCoV。

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2、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

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3、新冠肺炎的十大早期症状:

(所有人掌握)(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发热、干咳、咽痛、鼻塞、流鼻涕,眼部结膜炎、肌肉酸痛、味觉、嗅觉改变、腹泻。

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4、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

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5、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

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

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6、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

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1)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7、疑似病例定义(诊疗方案第八版修订版)(了解)。

①有下述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

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③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近期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不作为参考指标)。

流行病学史(预检分诊及志愿者和临床医护应掌握)

①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③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④聚集性发病(14天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临床表现(医务人员应掌握)

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临床表现;

②具有上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确诊病例定义(诊疗方案第八版修订版)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1)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均为阳性。

8、密切接触者定义(防控方案第八版)(了解)。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1)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2)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

3)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诊疗活动的医护人员;

4)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

6)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7)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人员,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具体判定原则见附件4-1;

8)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

9)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9、※一般接触者定义。

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乘坐飞机、火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

10、聚集性发病(人人掌握):

14天内在小范围内(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11、聚集性疫情(人人掌握):

是指14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现5例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应在2小时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报告。

12、无症状感染者(人人掌握):

是指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但无相关临床表现者。

在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四、消毒方面(从事消毒工作所有人员应掌握)

1、什么情况下需要消毒?

环境和物表有明显污染或怀疑被污染的时候,进行随时消毒。

患者最终离开病室(如出院、转院、换病室),应对该病室进行终末消毒。

具体消毒方法见诊疗用品与医疗设备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

2、什么是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患者排泄物、呕吐物、体液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随时消毒。

终末消毒:

病房清空无病人后,应对室内空气、地面、墙壁、卫生间等所有环境和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等,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后,按照终末消毒的要求进行处理。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共用诊室,应对室内空气、墙壁、诊疗设备的表面等进行终末消毒后,非新冠患者方可使用。

3、患者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污染环境的消毒方法

少量污染物(<10ml)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

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

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按物、药比例1:

2浸泡消毒2小时。

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

4、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室内空气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剂喷洒、空气消毒机等常用的方法。

前两种方法必须在无人环境下选用。

注意,化学喷雾消毒时要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不能使用喷壶。

物体表面常用消毒方法是擦拭,光滑的表面最好选择擦拭,如果不是光滑表面可以选择喷洒消毒方法。

地面墙面的消毒:

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300mL/㎡,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

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5、消毒人员如何防护?

根据暴露风险等级进行科学防护。

常用防护用品有:

工作服、手套、专用鞋/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防水围裙、护目镜/面罩、防护服等。

6、消毒“七不”(人人掌握):

①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

②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

③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进行消毒;

④不对水塘、水库、人工湖等环境中投加消毒剂进行消毒;

⑤不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⑥不用戊二醛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毒;

⑦不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做预防性消毒。

7、消毒“五要”(人人掌握):

①隔离病区、病人住所要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②医院、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频次;

③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要加强清洁消毒;

④垃圾、粪便和污水要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⑤要做好个人手卫生。

8、消毒剂浓度要求(医务人员、卫生员熟练掌握)

普通门急诊、普通病区的物表消毒浓度500mg/L含氯消毒液,缓冲病室使用1000ml/L。

9、诊疗用品与医疗设备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涉及到的部门熟练掌握)

备注:

1.表格中所列举消毒剂种类仅为推荐,所有符合消毒效果要求的有效消毒剂均可选用,具体可参阅《消毒剂使用指南》(国卫办监督函〔2020〕147号)。

2.感染高风险部门包括但不限于感染科门诊(包括发热门诊、留观病房)、感染科病区、急诊、各类重症监护病区(ICU)、手术室、烧伤病房、血液透析中心、器官(干细胞)移植病房、内镜中心等。

3.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首选消毒湿巾或经消毒液规范浸泡后的抹布擦拭,不宜采取喷洒消毒方式。

4.接诊、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的诊疗区域,其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处理应合理增加消毒剂浓度和消毒频次。

如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剂浓度应调整为1000mg/L。

5.接诊、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使用的可重复使用器械,用后立即使用有消毒杀菌作用的医用清洗剂或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再规范清洗消毒或灭菌。

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

6.如使用化学消毒剂对空气进行终末消毒,宜采用1%-3%的过氧化氢等超低容量雾化消毒。

10、普通病区的隔离病室收治何种患者?

如何消毒管理?

(病区医务人员熟练掌握)

用于收治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急诊患者或者隔离排查可疑的住院患者。

1)每个病区应设有过渡病室,过渡病室设置在进入各病区的一端,至少设置两间,尽量距离转运电梯近;

单人单间,独立卫生间,通风良好,有防护用品穿脱空间

2)过渡病室应有明显标识;

3)病室物品准备:

病室内备有洗手设施、速干手消毒剂、日常消毒用品、过渡病房产生所有垃圾均按医疗垃圾处理。

医疗废物垃圾桶并套双层黄色垃圾袋、专用体温计、血压表、听诊器。

4)病人进入过渡病室后,非必要不陪护,确需陪护需固定单人陪护按要求佩戴口罩。

不得离开过渡病室(包括陪护人员),直至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或完全排除疑似患者后方可转入普通病室;

5)工作人员相对固定非必要不能进入过渡病室,尽量精简并集中诊疗操作,查看和护理病人时,尽量减少进入人员数量,凡进入过渡病室的人员均应做好防护:

帽子、医用外科口罩、手套。

根据工作需要可选择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防护服、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鞋套。

必要时候戴面屏或者护目镜。

防护用品应在指定地点脱卸,一次性用品一次性使用,不可复用。

6)病人排除新冠转出病室后须进行常规终末消毒,并记录。

阳性患者转出后需增加消毒液浓度做好终末消毒,医疗废物转出时加套一层医疗废物袋?

五、呼吸道职业暴露后的判定及处置流程(医务人员熟练掌握)

一、呼吸道暴露

缺乏呼吸道防护措施、呼吸道防护措施损坏时(如口罩松动、脱落等)、使用无效呼吸道防护措施(如使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口罩)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

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手接触口鼻等。

二、处置流程

1.医务人员发生呼吸道职业暴露时,应即刻采取措施保护呼吸道(用规范实施手卫生后的手捂住口罩或紧急外加一层口罩等),按规定流程撤离污染区。

2.紧急通过脱卸区,按照规范要求脱卸防护用品。

3.根据情况可用清水、0.1%过氧化氢溶液、碘伏等清洁消毒口腔或/和鼻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后离开。

4.及时报告当事科室的主任、护士长和医疗机构的主管部门。

5.医疗机构应尽快组织专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包括确认是否需要隔离医学观察、预防用药、心理疏导等。

6.高风险暴露者按密接人员管理,隔离医学观察14天。

7.及时填写新冠肺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记录表,尤其是暴露原因,认真总结分析,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六、防护用品的穿脱流程(所有人应知应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