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5502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多媒体展示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导朗读第四句。

6、师生交叉朗读全文。

四、读韵语,巩固识字。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

黄河长江,奔涌不息;

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五、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

州、湾、岛、峡、。

(点名读)

2、观察:

这些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同学讨论说出这些字的重点笔画。

3、教师范写,同学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去拼音个别读,男女生读,分组读,齐读)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学习了课文。

那么,你们和生字都交上朋友了吗?

2、认读词语

同学们可真棒!

下面我们来做个“读词语登山峰”的游戏。

(出示多媒体)

只有又对又快的把这些词语全部读对,才干胜利的登上珠穆朗玛峰。

同学自由练读、开火车读词

3、有感情齐读课文

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不只有珠峰,还有黄山、黄河、长江等许多秀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吧!

同学们要边看边想课文。

(放多媒体)

我们的祖国美吗?

(美)那我们一起美美的把课文读一读吧!

二、课外拓展,课内外识字相结合

1、小组内展示各自收集的祖国山川名胜图片、资料,并当小老师带读自身做的词语卡。

2、评选出“祖国山河锦绣图”投影展示图片和词语,并作介绍。

3、多媒体出示香港、澳门、台湾的图片让同学了解,渗透课外识字。

4、师说:

我们的祖国山河锦绣,文化悠久,是谁将我们的祖国变得这样繁荣兴盛?

(56个民族人民的一起发明)

5、问:

你了解那个民族?

说说看

6、多媒体出示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和相关词语。

看看图,认认字,读读词。

三、指导书写

民、族、谊、齐、奋

生观察分析,同位间互相读读、记记生字,说说怎样把字写好。

2、指名说,相机组词。

3、师重点指导“民、族”

4、同学练习书写。

四、结束全文

1、问:

同学们都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

2、全班有感情朗诵全文。

识字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一、听词猜节日,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节,公历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3、师小结:

像这些风俗习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4、板书课题:

传统节日

师:

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

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

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

传、舟、赏

后鼻韵:

统、巷、堂、郎、饼、赏

乞:

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生字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了解生字的结构。

2、交流提出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师范书写。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再次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学生书写的姿势。

6、展示写的好的作品,互评。

四、送生字进课文,初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6、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五、畅谈春节,导入课文内容。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春节)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习俗呢?

3、你还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习俗活动吗?

(贴窗花、放鞭炮、贴春联、贴倒福、吃年夜饭、守岁、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戚等)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

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

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

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

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六、品读课文,了解其余几个传统节日

1、了解元宵节时间习俗(时间在农历的正月十五。

(1)元宵节:

吃汤圆(元宵)、看花灯

(2)赏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2、了解清明节。

(时间在公历的4月3—5日)

(1)清明节:

祭祀、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

主要准备些什么?

怎么做?

3、了解端午节。

(时间在农历的五月初五。

(1)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

(2)观看赛龙舟的热闹场面。

(3)指导朗读课文中的语句,读出喜庆的语气。

4、了解乞巧节。

(时间在农历的七月初七,又叫七夕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语句。

5、了解中秋节。

(时间在农历的八月十五。

(1)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佳节。

(2)请学生试着说出有关中秋节的古诗词。

(北宋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说说你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6、了解重阳节。

(时间在农历的九月初九。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望远、插茱萸、赏菊、喝菊花酒。

(2)请学生试着说出有关重阳节的古诗词。

(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教育学生学会孝敬亲人、尊敬长辈。

七、再读课文,感受传统节日。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八、拓展延伸。

1、说说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九、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能够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十、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识字3“贝”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等9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作用以及字形字义,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

3.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难点]

1.识记字词,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

2.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

你去过海边吗?

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贝壳图片,简单介绍。

你喜欢它们吗?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和。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听互读。

(2)自由拼读词语。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出示我会认的生字。

(1)抽读生字。

(2)摘苹果游戏,巩固生字。

(3)学习词语。

(4)将词语放回句子中让学生练读。

5.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比较字形:

田—由—甲品—晶巾—币

同偏旁识记:

财、赚、赔、购

组词识记:

漂pià

o(漂亮)piāo(漂浮)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读第1自然段,学生自由讨论下列问题。

(1)贝壳是什么?

它是什么样子的?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3)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3.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出示第一句话,指名朗读。

贝壳的特点:

漂亮、珍贵(解释“珍贵”的意思。

古时候的人们喜欢把它们当作什么?

(饰品)

(2)出示第二、三句话,举手朗读。

①第二句话告诉了我们贝壳另外的特点是什么?

(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因为这个特点,所有贝壳被当作(钱币)。

②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与钱财有关)

③除了书上列举的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他贝字旁的字吗?

(学生查字典回答)

课堂小结:

说一说,为什么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2.出示课后第3题,学生讨论分析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铜、镜(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珠宝(王字旁与玉石有关)

3.请你写几个带有金字旁和王字旁的字。

你还知道哪些形旁表义的字?

课后大家可以一起小组讨论。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将生字按结构进行归类。

独体字:

贝、甲、币、与

左右结构:

钱、财

上下结构:

关、骨

上中下结构:

2.出示课件,教师指导书写。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总结学生易错字指导。

识字4中国美食

1.会认“菠、煎”等16个生字,会写“烧、茄”等9个生字。

2.读准文中美食,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

3.通过对美食文化的了解,养成爱惜粮食的情感和吃中的文明礼仪。

1.识记生字,读准词语。

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2.继续了解生字中形旁表义的特点。

一、视频导入

1.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让学生欣赏。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中国美食的世界,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

二、看图说美食,学习生字词

1.出示美食图片。

2.指名学生看图说出美食的名称。

3.出示美食名称,看看和你们讲的是不是一样的?

4.出示词语,学生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5.同桌出示字词卡片,互读检查。

教师检查:

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

开火车读生字。

看图说词语。

三、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

1.出示词语,请学生找出词语中表示食物制作方法的汉字。

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

2.除了课本中说到的那些方法?

你还知道哪些?

(焖、熬、煲……)

3.从上面的这些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煎、煮、蒸:

都是四点底烧、烤、爆、炖、炸、炒:

都是火字旁拌:

提手旁)(教师讲解食物制作方法的区别)

4.同学们,制作哪些食物时会用到上面这些方法呢?

蒸:

粉蒸肉烧:

红烧鱼炒:

农家小炒肉……

四、了解一日三餐中食物的不同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早上、中午和晚上各吃了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2.大家吃的东西真丰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的一日三餐。

3.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让同学们将他们进行归类。

中餐或晚餐:

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烤鸭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

早餐:

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一日三餐很重要,熟话说“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我们吃东西可不能挑食,要讲究营养均衡,同时更不能浪费,这些食物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劳动才做成的,就像《千人糕》一文中所讲的那样。

六、拓展延伸

1.请同学课后做一个家乡美食的作品展,可以是图片,也可以美文,还可以是小视频。

请同学们回家自己学着做一做简单的菜肴。

七、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和书写顺序。

2.学生每个字书空,指出难写的字。

3.教师重点指导。

烧:

“火”字做偏旁时撇改点,右上“戈”不加点。

烤:

“考”字最后不要多写一横,和“与”字作比较。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口语交际:

长大以后做什么

1、鼓励孩子用完整的语句讲述自己长大后的梦想。

2、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能大声说出自己不平凡的心愿。

3、教育孩子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怕困难而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自信表达自己的梦想。

难点:

用上句式来练习说话,让孩子学会坚持自己的梦想。

教学课时:

一、导入课题

1、介绍一种职业,例如医生。

医生是给病人看病的一种职业,救死扶伤。

2、有谁想来介绍自己爸爸妈妈,他们是做什么的。

在小组内说说,说完推选出小组里说得最好的同学说给大家听。

3、指名学生上台发言。

4、教师:

有的同学爸爸妈妈是做医生的,有的是做老师的,还有的是工人,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5、教师:

在这个社会上,还有许多的叔叔阿姨和我们的爸爸妈妈一样在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着,他们是谁?

出示搜集的各种职业的图片(7-9张),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图上的叔叔阿姨分别是做什么工作的?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可以用上句式:

我猜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教师:

同学们真会观察,那么你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呢?

让我们今天一起来说说。

(板书课题:

长大以后做什么)

二、感受话题

1、指名说说自己长大想做什么。

2、教师朗读例句,听完以后请同学模仿着讲一讲。

3、教师点拨:

他们都是先说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再说理由,用上句式:

我长大以后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师引导学生在座位上练习这个句式说话,联系完之后指名同学来说,老师个别指导。

三、我是小记者

1、情景演出。

安排两名同学扮演采访记者,其他同学为被采访者。

采访的问题设置:

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为什么?

2、同学点评。

他们点评记者和被采访者的表现,老师点评总结。

四、升华主旨

1、教师:

有了我们自己的目标,那么我们怎么样去实现它呢?

小组讨论,你怎么实习自己的目标。

2、请小组代表发言,说说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

有了目标,还要有行动,不能半途而废,要努力的一步一步的靠着自己的目标更进一步,不要遇到困难就放弃,坚持最可贵。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努力学习知识,这样我们才能一点点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节口语交际,我们谈论了一下长大后做什么,那么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目标,其实啊,光有目标是不行的,还要有实际行动,要努力去实现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的目标都能够实现。

板书设计:

长大后做什么

目标

行动努力贡献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本课出现的情境图是以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几种行业为代表的形象启发学生进行联想。

由于课本中的情境图中一些人物职业并不容易看懂。

因此,我在教学舍弃了课本中的情境图,借助多媒体,搜集了九种左右行业工作的情境照片。

这些图片与学生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有助于学生激发灵感,打开思路。

这节课上,我创设了不同层次的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活动,在课堂上我创设了多个不同层次,由易到难的交际情境。

如:

同桌互相问一问,教师采访,小组之间相互说一说,小记者采访等。

这些情境的创设体现了鲜明的互动性,使得学生在双向互动的实践中提高了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不过,在这堂课上,教师交流示范指导有所不足。

学生在交流时,还存在着一些各说各的现象。

如果在这一环节之前有一次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示范,再让学生小组与同桌说,最后邀请好朋友说。

这样学生应该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说话方向了。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熟读识字中的词语。

2.会区分形近字,根据偏旁,猜测字义。

3.学会部首查字法,看到汉字会分析汉字的部首。

4.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传统文化。

5.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根据汉字偏旁分析字义,掌握部首查字法。

2.初步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认读生字,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图片(各种食物图片),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哪些食物。

3.(示例:

葡萄)说说看,你吃到葡萄之后是什么感受?

是酸的还是甜的?

(出示词语:

甜津津、酸溜溜)教师引导说句子:

我吃到的葡萄是的,我吃过的葡萄。

4.(出示其他图片)请仿照老师刚刚说话的句式来说一说你吃过哪些食物。

5.(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6.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与食物有关的词语吗?

(示例:

热腾腾、凉丝丝、黏糊糊)

二、我会认偏旁

1.出示两组字:

“霄、宵、削”“赔、陪、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字,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都有相同的偏旁,分别是“肖”和“咅”)

2.出示“我的发现”中的三组字,小组讨论这些字又有什么特点。

3.猜一猜,这些汉字都与什么有关?

是什么意思?

(与偏旁有关,偏旁表意)

火字旁、四点底:

与火和水有关。

心字底、竖心旁:

与人的心情、感觉有关。

利刀边、刀字旁:

与武器有关;

表示切割、分离。

4.出示课本中的题目,完成课堂练习。

(对于错得集中的题目做重点讲解)

5.出示“字词句运用”中的8组汉字,说说这些汉字的偏旁部首。

6.复习部首查字法。

三、我爱传统文化

1.观察与认读。

(1)学生观察图片:

这是什么?

(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2)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2.了解十二生肖。

(1)让学生知道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2)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肖的传说。

(3)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4)学生说说自己的属相是什么。

3.读读与背背。

(1)学生读词语,注意按十二生肖的顺序朗读。

(2)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咱们班来了两位朋友,它们分别是——小枣树和小柳树(生看图片回答),我们跟它们打声招呼好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展示读课文,请8名同学一人读一段。

三、品读1~4自然段

1.教师引读课文题目和第1自然段,学生分小组读2~4自然段。

2.用“——”画出写小柳树外形的句子,用“”画出写小枣树外形的句子。

3.逐段交流反馈,并进行朗读指导。

4.读第2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句子。

四、学习5~8自然段

1.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猜一猜这是什么季节。

(秋季)提问:

秋天的小枣树发生了哪些变化?

2.默读5~7自然段,回答问题。

小枣树结出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小柳树没有结果子。

小枣树嘲笑小柳树了吗?

(生:

没有)小枣树不仅没有嘲笑小柳树,还怎样跟她说话?

温和地说话)

3.反复读第7自然段。

4.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各自的优点。

小柳树:

好看、能乘凉;

小枣树:

宽宏大量,能看到别人的长处。

5.读第5自然段填空:

秋天的时候,小枣树结了。

6.读一读第7自然段中小枣树说的话,从中可以看出小枣树的品质。

五、总结升华

7.说说你从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教学反思]

先从教学目标的实施看,我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即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部首与词意的联系,能通过部首猜词意。

通过对十二生肖的认读,初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其次,从教学重点难点的教授来看,我基本上在这节课中解决了重点和难点,通过联系生活,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