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研究自考19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5393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研究自考19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护理学研究自考19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护理学研究自考19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护理学研究自考19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护理学研究自考19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学研究自考19章Word格式.docx

《护理学研究自考19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研究自考19章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学研究自考19章Word格式.docx

 

2.护理实践是护理研究问题产生的主要来源。

这些研究问题可以来源于个人实践、受他人研究的启发、目前或未来需要探讨的问题、研究者个人的兴趣。

研究问题分为以下几类:

(1)调查研究

(2)实验观察(3)资料分析(4)经验、体会。

3.通过文献检索和文献回顾的目的:

(1)了解所进行的研究领域及其相关内容,避免完全重复。

(2)知晓相关领域有影响的成果及其内容,启发自己的研究思路(3)比较和熟悉相关的问题和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4)知道哪些地方存在知识空缺或者是缺陷,从而进一步规划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5)寻找相关的理论依据。

4.文献是记录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5.文献检索是指将文献按照其外表特征(如标题、作者、来源、卷期页等)或内容特征(如文章的主题),根据一定的方式编排并存储在一定的载体上,并利用相应的方法、途径或手段,从检索系统中查出特定文献的过程。

6.文献分类

1 一次文献:

又称原始文献,主要指原始论著、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录、档案资料、专利说明书、学位论文等。

(最基本)

2 二次文献:

是将大量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搜集整理,著录其特征(著者、篇名、分类号、出处、内容摘要等),并按一定的顺序加以编排,以供读者检索形成的文献。

3 三次文献:

是科技人员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选用大量的一次文献,经过系统的阅读、分析、研究、整理和概括而编成的文献。

4 零次文献:

指未经发表或未进入社会交流、未经系统加工整理的最原始文献。

7.文献检索的步骤:

(1)明确查找目的和要求

(2)选择检索工具(3)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

(4)根据文献线索,查找原始文献。

8.文献检索的方法:

(1)常用法,又称工具法,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2)追溯法(3)循环法

9.理论框架:

是指利用已有的理论对研究中各概念或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作说明。

10.概念框架:

普遍被人们接受的命题或学说对各变量的关系进行说明。

11.变量:

指研究者感兴趣的,所要研究和测量的,随条件和情境变化而变化的因素,也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操控和测量的诸因素。

12.变量的分类:

按变量值的性质

(1)数值变量:

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可经测量取得数值,多有度量衡单位。

(2)分类变量:

其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它可分为无序变量(计数资料)和有序变量(等级资料)

按变量间的关系

(1)自变量X:

指能够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即研究者的安排、人为操纵的、做有计划变化的诸因素,可影响结果。

(2)因变量Y:

又称依变量或应变量,它随因变量的改变而改变,也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3)外变量:

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应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

13.给变量下定义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抽象性定义,二是操作性定义。

14.操作性定义:

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的含义,即从具体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15.假设:

指研究者对所提出研究问题提出的一个预期性的研究结果(各变量之间关系)或暂时性的答案,需要通过研究最后来证实或否定。

16.假设的作用:

1 依据假设,提出并确定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种类、数目及其关系,从而确定了研究方向和具体目标。

2 依据假设,确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范围和方法。

3 依据假设,确定处理与分析数据资料的方向、范围,以便验证假设。

4 研究假设可以使理论的形成更加完善,帮助填补知识体系的不足。

17.研究对象的选择必须服从研究目的,必须按设计规定的条件进行严格选取。

18.选择样本的注意事项:

必须严格规定总体的条件,还要注意的是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有足够的数量的样本,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少使研究内容缺少必要的重复而缺乏代表性,太多则不易控制,并且还会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19.研究方法:

(1)量性研究:

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研究,通过观察指标获得数据资料,用科学方法来验证模式或理论,用数字资料来描述结果的研究方法。

(2)质性研究:

是研究者凭借研究对象的主观资料和研究者进入当事人的环境中参与分析资料,观察、记录、分析、解释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共同特性和内涵,用文字描述报告结果的研究方法。

20.预实验:

指在正式开始研究工作之前,为保证科研工作能按照设计内容顺利进行,先按照研究设计的内容进行小规模的试验。

21.预实验的目的;

检查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是否需要修正的地方,核实样本量的估计是否合适,也可摸清和熟悉研究条件,使参加研究课题的研究人员可以统一方法,减少误差,并对完成课题的工作量、时间和人力安排做出恰当估计。

22.资料来源:

第一手资料是专门为回答研究问题而收集的原始数据,第二手是别人曾为目的而收集的数据。

第三章确立研究问题

1.研究问题:

指研究者想要回答的特殊疑问,它确定了研究中所需收集资料的类型,研究者一般从较宽泛的领域中识别问题。

2.选择研究问题的注意事项:

(1)选择对临床有指导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要立足于创新

(2)选题范围不可太大,涉及面过大不易深入

(3)研究问题的可行性

(4)最好结合自己熟悉的专业选题

3.假设的特征:

1)变量间关系的描述;

第一个特征即是它是一种描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陈述。

2)可测量性:

第二个特征

3)文献支持或理论基础

4)简洁、具体且概念清晰

4.概念:

是对所要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特征进行描述、界定或概括,以明确其含义及独特性的名词。

5.命题:

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所存在的某种关系的阐述。

6.概念模式:

是解释现象、陈述命题,反映哲理的一系列抽象的、相关的结构

7.理论/概念框架的作用

1 统领文献知识

2 呈现研究相关概念及概念间关系

3 呈现研究设计方法

4 作为研究结果整理、分析与解释的依据

8.形成理论/概念框架的基本过程

1 选择与研究现象相关的概念,并对概念进行界定

2 陈述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形成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层次结构

4 构成理论或概念框架图

5 选择合适的理论做为研究框架的依据

6 检查研究理论/概念框架

第四章医学信息额获取与利用

1.信息:

是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反映了事物的存在、运动状态及其特征。

2.知识:

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人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信息的集合。

3.文献:

是记录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载体(媒介)、知识(信息)、文字(包括图像、符号等)是文献的三个基本要素。

4.文献特征主要有两种:

外表特征、内容特征。

5.文献分类:

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划分为图书、期刊、报纸及特种文献

6.文献检索工具按照其编著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4种类型:

1 目录:

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

2 题录:

只著录文献的外表特征,以一个内容上独立的文章做基本著录

3 索引:

将书刊资料所刊载的文章的题目、作者、出处以及所论及的主题等进行著录,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编排而成的检索工具。

4 文摘:

分为指示性文摘和报道性文摘。

7.文献检索的途径:

(1)从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检索的途径

1 书名途径:

是查找文献最方便的

2 著者途径:

是简捷的

3 序号途径:

如专利文献

(2)按文献内容特征

1 分类途径:

以分类法的类目名称为检索用词,以分类目次作为查找文献的途径。

分类途径是查找国内文献的一条主要途径,最适宜来检索学科概念明确的文献。

2 主题途径:

3 关键词途径

4 分类主题途径

8.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

1 分析检索课题

2 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

3 选择检索途径,确定检索标识

4 查找文献线索

5 获取原始文献

9.医学文献检索工具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简称《中目》----分类途径/主题途径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简称《外目》----主题途径

第五章护理研究设计

1.研究设计:

针对某项护理研究课题而制定的总体计划、具体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等。

2.干预:

即研究者对研究对象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也称处理因素)。

3.随机化:

指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即从目标人群中随机地选择样本并且将这些被选到的研究对象随机地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

4.盲法:

指在不知道研究对象分组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研究过程中指标的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结论的判断。

5.在量性研究中,根据设计内容分为三种

(一)实验性研究:

又称干预性研究,是研究者采用随机分组、设立对照及控制或干预某些因素的研究方法。

在任何实验性研究中,必须具备3项内容:

干预、设对照组、随机化。

(二)类实验性研究;

是设计内容缺少按随机原则分组或没有按随机原则取样,但设计中一定有研究对象的护理干预措施。

(三)非实验性研究:

指研究设计内容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护理干预和处理的研究方法。

6.回顾性研究:

是从研究对象目前所存在的某种现象入手,向过去进行追溯,以期发现导致目前存在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或者相关因素的研究方法。

7.前瞻性研究:

是从研究对象的现存状况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追踪研究对象的某种状况或者某些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效果。

8.在研究中有无护理干预是实验性研究和类实验研究与非实验研究之间的本质。

9.设对照组的目的就是为了排除与研究无关的干扰因素(外变量)的影响,突出试验中干预措施的效应。

10.任何一个实验性研究都至少应设立一个对照组,在护理研究中,特别是实验性研究设计,研究者应特别注意不要触犯伦理原则。

11.常用的设对照的方法:

1 自身对照:

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据均来自同一组样本,即将研究对象自身在干预前后的情况进行分比较。

优点是消除了研究对象自身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而且节约样本量,在护理研究中较为常用。

2 组间对照:

指相比较的两组数据来自两组不同的受试者。

3 配对对照:

将研究对象按某些特征或条件配成对子,这样每遇到一对就分别给予不同处理。

12.在常用的研究方法中,实验前后对照设计是目前公认的标准研究方法。

13.单纯实验后对照设计:

对实验组施加干预措施,对照组则不施加干预。

14.索罗门四组设计:

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四组,两组实验组,两组对照组

15.实验性研究的优点:

它是检查因果假设最有说服力的一种研究设计,反映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较高。

局限性:

实验性研究需要严格的控制干扰变量,出于伦理方面和实际研究情况的考虑,很难做到完全应用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找到完全相均衡的对照组而使研究的应用受到限制。

16.类实验性研究的类型

1 不对等对照组设计:

该设计包括干预措施和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研究对象,且对象都是非随机分组的

2 自身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是类实验研究中最简单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既没有对照组,也没有随机分组,即只有一组实验组。

3 时间连续性设计

17.类实验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在进行人群的干预研究时可行性高,不易触犯伦理原则

局限性:

使研究中已知的和未知的干扰因素无法像实验性研究那样随机均衡的分布在各组中,可信度不高。

18.非实验性研究的类型

1)描述性研究;

是在一个特定的领域获得研究对象的相关特征的研究。

它常见的有现况调查和纵向研究等方法。

2)现况调查又称横断面调查,是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在特定的时间内收集与健康或疾病有关的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

3)纵向研究:

是对一特定人群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疾病或某种特征在该人群及个体中的动态变化。

4)相关性研究:

是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5)比较性研究:

在自然状态下,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现象、行为或人群的异同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

比较性研究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和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两种。

19.非实验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研究,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研究方法。

无护理干预措施,无法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无法解释因果关系。

20.质性研究主要包括现象学研究法、根基理论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21.质性研究设计的特点

1 具有整体性,深入探索事物的内涵和实质

2 要求研究人员深入研究情景

3 设计具有灵活性

4 采用立意取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

5 综合收集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

6 资料收集与资料分析同步进行

7 资料收集和分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22.总体:

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

23.样本: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

24.抽样:

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然后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

25.概率抽样:

是用随机的方法抽取样本,使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个体都有相同的概率被抽中。

最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

26.单纯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基本原理是使每个抽样个体被选入样本的机会完全相等。

它分为抽签法、查随机数字表法等。

27.系统抽样:

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即先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按某一特征顺序统一编号,再规定抽样间隔H,通常H为总体例数N与样本例数n之比(H=N/n)。

28.分层抽样:

又称分类抽样,是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成若干差别较大的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

29.按误差由小到大排列为;

分层抽样<

系统抽样<

单纯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30.非概率抽样:

是指抽样时没有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不是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个体都有机会被选择进入样本。

31.非概率抽样分为4种

1 方便抽样最差的

2 定额抽样

3 目的抽样质性研究中被选用

4 滚雪球抽样

5 理论抽样用于根基理论研究

32.随机误差:

是指随机抽样研究中由于个体间差异所导致的样本值与总体值间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

33.偏倚:

系统误差既是偏倚。

指研究结果系统地偏离了真实情况。

34.偏倚的常见类型:

(一)选择性偏倚:

指由于被选入到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与没有被选入者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所造成的系统误差。

分为入院率偏倚、诊断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分组偏倚。

(二)一般应答率应达到90%。

若低于70%,则偏倚较大。

(三)选择性偏倚的控制方法;

科研设计严谨,设立并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设立多组对照,提高应答率,减少失访率。

(四)信息性偏倚:

又称观察性偏倚。

常发生于研究实施阶段,指研究中有关研究对象的或来自于研究对象的信息是错误的,因而产生系统误差。

分为回忆偏倚、报告偏倚、诊断怀疑偏倚、测量偏倚。

(五)信息性偏倚的控制方法:

采用盲法收集资料,制定严格的资料收集和质量控制方法,尽量使用客观的指标。

(六)混杂性偏倚:

指在研究过程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混杂因素(即外变量)的影响,缩小或夸大了研究因素(因变量)与疾病或时间(依变量)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的估计,此时出现的偏倚即为混杂性偏倚。

(七)混杂性偏倚的控制方法:

随机化,分层,匹配,限定研究对象,数据分析时使用多因素分析。

第六章资料收集的方法

1.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

测量法和档案记录法。

2.设计收集资料的方案前应考虑得问题

1 采用结构式还是非结构式方法收集资料

2 采用定量还是定性方法收集资料

3 资料是否要求严格的客观性

4 是否存在霍桑效应的影响

3.收集资料方案的步骤:

1 明确资料收集的目的

2 选择资料收集的方法

3 选择或编制研究工具

4 预实验

5 设计资料收集的形式和程序

6 实施资料收集的方案

4.问卷调查法:

指研究者通过书面形式直接从研究对象处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

问卷法是调查研究中最多选用的方法。

5.访谈法:

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有目的的会谈,直接从研究对象处获取资料的方法。

访谈法分为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

6.访谈法的优缺点:

优点;

应答率较高,适合于不能填写问卷的研究对象,所获资料较为完整、丰富。

缺点:

费时,花费大,影响因素较多。

7.观察法:

指研究者通过对事物或现象仔细观看和认真考虑,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8.观察法的分类

按观察情形分类:

1.自然观察法2.标准情形观察法

按观察结构分类1.结构式观察2.非结构式观察

9.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

1 局外观察者正式介绍后开始观察,不参与活动

2 参与性观察者作为参与者进入观察领域,但以观察为主,参与为辅

3 观察性参与者作为参与者进入观察领域,但以参与为主,观察为辅

4 完全参与者安全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观察领域。

10.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

适合于不易被测量的情形。

通过应用观察法研究者可获得更为深入的资料。

伦理问题。

结果偏差。

主观性。

耗时。

11.生物医学测量法的目的

1 测量与护理有关的基本生理过程

2 选择护理干预方法

3 评价护理干预效果

4 改进标本采集方法

5 测量患者的生理功能

第七章研究工具性能的测定

1.信度:

指使用某研究工具所获得结果的一致程度或准确程度。

稳定性、内在一致性和等同性是信度的三个主要特征.

2.重测信度:

常用来标示研究工具的稳定性的大小,即指同一工具两次或多次测定同一研究对象,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3.信度越高,一般大于0.7可以接受。

4.内在一致性:

指组成研究工具的各项目之间的同质性或内在相关性,内在相关性越大或同质性越好,说明组成研究工具的各项目都在一致的测量同一个问题或指标,也说明工具的内在一致性越好,信度越高。

包含折半信度、Cronbach’a相关系数与KR-20值。

5.折半信度是测定内在一致性的最古老的方法之一常用的有前后折半法,奇偶折半法。

6.效度:

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一)表面效度:

是由评估人根据自己对所要测量的概念的理解,尽其判断能力之所及来断定工具是否适当。

用有或无反映,

(二)内容效度:

根据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来对工具是否包括足够的项目而且有恰当的内容分配比例所作出的判断。

(三)效标关联效度:

侧重反映的是研究工具与其他测量标准之间的相关关系。

当相关系数>

0.70,研究工具则被认为质量较好,可接受。

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的主要区别是时间上的差异。

(四)结构效度:

重点了解工具的内在属性。

有关结构效度的数字计算,应用最多的是因子分析。

(五)信度低的工具效度肯定不高。

第八章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

1.变异:

各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变异是生物医学数据最显著的特征。

2.总体:

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3.样本:

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

4.抽样误差:

在抽样时,由于总体中的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5.概率:

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统计学上用符号P表示,P值在0--1之间。

越接近1,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越接近0,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6.假设检验:

又称显著性检验,是应用统计学原理,由样本之间的差异,去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是否有差异的一种推断方法。

6.计量资料:

又称定量资料:

指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

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7.计数资料;

又称无序分类资料,指按照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各组的例数而得到的资料,这类资料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

8.等级资料:

又称半定量资料或有序分类资料。

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指按照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计数各组的例数而得到的资料。

9.比较计量资料的组间差异用t检验。

比较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用x2检验。

秩和检验用于等级资料的组间差异。

10.统计表由表题、标目、线条、数字、备注等部分组成。

11.统计表要求:

1 每个表要有表号和表题,写在表的上方中央,表题应扼要说明表的主要内容。

2 统计表中只有横线,无竖线和斜线。

简单表一般是三线表。

3 表注写在表的下面,不列入表内。

4 缺失用...表示,无数字用—表示,不留空格。

第九章护理论文的撰写

1.护理研究论文:

指按照护理研究设计方案,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完成某项护理研究课题而获得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并通过整理分析后撰写的学术论文。

一般要求3000-5000字。

2.摘要:

即文章的内容提要。

字数在200-300字左右,尽量不用缩略语

3.关键词:

选3-5个关键词,要用原型词,不用缩略词。

4.文题:

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英文不超过10个。

5.作者署名和单位一般放在题页下方或摘要下面,每个姓名之间空一格,但不需要加任何标点符号。

6.参考文献一般5-10篇,最好以近来3-5年内娥最新文献为主。

7.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8.

9.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