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推广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5139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推广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贵州省推广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贵州省推广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贵州省推广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贵州省推广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推广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贵州省推广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推广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推广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的关键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到2010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破1000万亩,鲜薯产量1200万吨,产品商品率30%,加工率10%,实现总产值85亿元。

到201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稳中有增,脱毒薯面积达到1000万亩,鲜薯产量1600万吨,产品商品率50%,加工率30%,实现总产值145亿元。

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产区,南方最大的商品薯生产基地、脱毒种薯供应基地和重要加工基地,马铃薯产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

  三、健全种薯体系,奠定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良种基础

  

(一)加强种薯扩繁供应体系建设。

抓紧制定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体系建设规划,逐步建立三至四级脱毒种薯扩繁供应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层级协调、功能健全的完整网络。

加强种薯营销和推广,加快品种更新步伐,提高脱毒薯普及率。

  

(二)搞活种薯生产经营机制。

坚持政府扶持为主导,巩固种薯公益性生产,实行微利经营,降低种薯成本。

推行种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种薯产业健康发展。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扩繁生产用种,引导农民科学留种。

  (三)加强脱毒种薯质量监管。

健全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标准、生产规程和质量检验规程,对脱毒种薯生产实行全程质量管理。

加快建设种薯质量检测机构,建立从脱毒苗、微型薯到生产用种的全代系质量监控制度和种薯质量追溯制度。

  四、发展商品生产,提高马铃薯生产的质量效益

  

(一)优化商品薯生产布局。

依据农业资源区划,适应产品市场需求,大力推进商品薯生产,实现鲜薯周年上市。

进一步优化生产区域布局,重点发展低海拔二、三熟区秋冬种早熟菜用薯、中海拔二熟区鲜食薯、高海拔一熟区鲜食加工兼用薯。

  

(二)加强优质专用薯生产基地建设。

围绕产品鲜销市场和加工企业需求,加强优质专用马铃薯基地建设,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配套生产技术,抓好农民培训,提高种植水平,促进马铃薯生产优质化、专用化[1]。

1组织措施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马铃薯生产列入秋冬种的主要内容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技术推广的顺利实施

3兴办示范样板点,调动农民使用该项技术的积极性

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规范种植技术水平

5统一组织调运种薯,保证种薯高质量供应

21、选地整畦

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宜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良好,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性稻田。

水稻收割时稻桩不宜过低或过高,以留桩15-20cm为好。

播种前先挖好中沟和四周排水沟,划线开厢,畦面1.4~1.6m,沟宽20~30cm,沟深l5—20cm。

种植密度大的地方,畦面以1.4m为宜,沟宽以20cm为好,够深以15cm为佳。

开沟时挖起来的泥土要均匀地抛在畦面上,畦面要整成弓背形。

2、良种选择

最好选用中、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脱毒马铃薯品种为栽培良种。

脱毒马铃薯的株型矮化,茎围粗大,抗倒伏能力强,分枝数多。

毕节地区、铜仁地区、黔东南州、遵义市和黔西南州的研究证明,各地因生态条件有差异,应该采用不同的良种,高海拔区(1100m以上)采用旱地马铃薯覆盖栽培技术,选用生育期较长的高产良种,如威芋3号、津8;

中海拔区(800m—1100m)选用生育期稍短的中早熟良种,如坝薯10号、大西洋、中薯2号;

低海拔区的选用生育期较短的早熟良种,如费乌瑞它、大西洋、会—2号。

3、种薯处理

种薯质量应符合“GB18133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要求。

采用免耕覆盖栽培技术时,马铃薯的生育期比常规栽培的明显缩短,种薯应催芽,以带1cm左右长度壮芽的薯种为好。

以促使芽早萌发,早出苗,且出苗整齐。

一般选用无病虫害,无冻害、表皮光滑新鲜,20—30克的小种薯播种为佳,大种薯应进行切块,并注意消毒。

每块至少有1个健壮的萌芽,切口距芽1cm以上,切块形状以四面体为宜,避免切成薄片。

切块可用50%多菌灵250-500倍液浸种3分钟,捞出后摊开将表面水分晾干,用草木灰拌种,以防切口感染腐烂。

为确保种薯发芽一致,田间出苗整齐,每年的播种前30—40天将种薯放在室温15—18度的散射光下催芽,并对切块经常翻动,使之发芽均匀粗壮。

4、适时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所选品种特点及商品薯市场价格确定最佳播期,各地以出苗后不遇晚霜为准确定播期。

毕节地区、铜仁地区、黔东南州、黔南州、遵义市和黔西南州的多年试验发现,冬种马铃薯以12月上、中旬为宜,过早过晚都会影响马铃薯的越冬成功率;

春种马铃薯应在当地气温基本稳定达到10℃、土壤10cm处地温为7℃时播种,以二月下旬到三月上、中旬为宜,太早容易受晚霜危害,太晚会受高温高湿天气的影响;

秋马铃薯以8月中、下旬为好,过早,温度高,易烂种,难全苗且幼苗生长不良;

过迟,生育后期遇到早霜,影响产量。

在适宜种植期内尽量早植。

根据各地适宜密度要求的行距和株距在畦面上放种薯,芽眼向上,适当压实,以免种薯悬空,影响成苗率,畦边各留20cm不播种。

5、合理密植

根据土壤肥力、品种、产量指标、栽培方式等具体情况确定种植密度。

黔东南的试验结果表明,栽培目标不同,适宜的密度不同,商品薯以5000穴/667m2为宜;

种薯扩繁以6000穴/667m2为宜;

高产种植密度应为6500穴/667m2。

毕节地区、铜仁地区、遵义市和黔西南的研究证明,各地因生态条件有差异,应该采用不同的种植密度,高海拔区(1100m以上)的适宜密度为5000穴—5500/667m2;

中海拔区(800m—1100m)的适宜密度为6000穴—6500/667m2;

低海拔区的适宜密度为7000穴—7500/667m2;

毕节地区、铜仁地区、遵义市和黔西南州的多年试验发现,密度也因播种时间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异,冬种马铃薯以5000穴—5500/667m2;

春种马铃薯以6000穴—6500/667m2;

秋马铃薯以7000穴—7500/667m2。

6、覆盖稻草

马铃薯播种后要均匀盖上8-10cm的稻草,稻草应铺满整个畦面,厚薄均匀,不留空隙。

在稻草资源丰富的地方,覆盖10cm的效果更佳。

如果稻草较少的话,可以先用少量的细土覆盖种薯和肥料,再覆盖稻草。

出苗后,应进行田间检查,薄的地方要补铺一些稻草,防止覆草过薄而漏光,形成绿薯,降低品质。

黔东南州农技站对使用稻草、玉米秆+稻草、山地杂草、玉米秆+山地杂草4种覆盖物进行马铃薯免耕栽培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玉米秆与稻草混用覆盖效果最好,其马铃薯产量最高。

在覆盖物的选择上可以选用玉米秆与稻草混用,以减轻稻草资源不足给畜牧养殖业带来影响[1]。

7、科学施肥

每生产1000kg马铃薯需氮5kg、磷2.2kg、钾9kg,三者之比为1∶0.44∶1.8。

马铃薯是喜钾忌氯作物,钾肥以硫酸钾为宜。

免耕马铃薯应一次性施足基肥,不追肥。

基肥每667m2可用腐熟农家肥1000—2000kg,用硫酸钾复合肥(15-15-15)30—50kg、尿素12-15kg、硫酸钾25-35kg作基肥。

施用时,将肥料颗粒放在种薯的中间,也可放在种薯旁边,但要保持5cm以上的距离,防止烂种。

经济条件好,投入能力强的地方,在土壤肥力差的田块选用施肥量上线;

在马铃薯主产区,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较高,马铃薯在生活中位置重要,尽量采用施肥量上线,以便达到高产高效的栽培目的;

在马铃薯作为辅助填闲种植作物的区域,采用施肥量下线[2]。

8、田间管理

(1)引苗定苗

覆盖稻草时摆放整齐的容易出苗,相反,如果稻草较乱,交错缠绕,有时会出现卡苗现象,需要人工引苗。

当薯苗出土后13cm高时,开始间苗,每穴只留一棵主苗,其他支杈全部摘掉,可保证有效养分集中在主苗上,提高产量。

(2)水分管理

新覆盖稻草吸收水份较少,容易干燥,如遇干旱气候,可适当浇水,以利出苗。

稻草一经腐烂,其保水性增强,遇阴雨天气应及时排水。

(3)防治病虫害

免耕马铃薯采用稻草全程覆盖栽培,地表小气候得到较大的改善,能保墒,抑制杂草生长,一般不用除草,病虫危害相对减轻,一般不需喷施农药。

一旦发生晚疫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兑水800倍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对水500-700倍喷施,每隔7-10d再喷1次,连用2次;

如发生青枯病,每667㎡用2000可杀得100g兑水2000倍或新植霉素100g兑水4000倍喷施1-2次。

营销措施

  2、对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成员进行培训。

每年选派10名以上工作积极性高、有开拓进取精神、工作成效明显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免费到其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和培训。

结合“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及“绿色证书”培训等工程,每年至少培训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成员500人次以上。

  3、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从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中列出一定数额资金重点支持已注册并且运行好、带动能力强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用于马铃薯分级、加工、贮藏,开展市场营销,并对其实施的示范性项目进行贴息。

  4、给予税收优惠。

对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外)从事马铃薯种植、新品种选育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对为其产品进行分级、整理包装、加贴品牌商标等简单加工的,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免征增值税。

  5、给予信贷资金支持。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文件要求,创新机制,完善服务,把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列为农业信贷支持的重点之一,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审批、优先发放。

允许其以自有资产做抵押或以其组织内成员联保形式办理贷款手续,或者由其与相关有实力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建立信用中介进行担保;

对其在马铃薯生产和季节性收购、调运上确需贷款的,各金融机构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贷款利率按规定执行,县财政可按有关规定优先给予贴息帮助。

  6、给予项目倾斜。

在今后一段时期,全县有关涉农项目,特别是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市场营销与建设、品牌打造等项目,要尽量向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倾斜,有效促进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7、给予用地、用电、运输方便。

对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创办科技示范基地、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所需用地,可依法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自愿、有偿原则,采取租赁、入股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解决;

对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产品加工、分级包装,市场建设,以及办公场所建设,所需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的,由县国土局优先安排农用地转用报建,批复后可按地域使用类别出让。

对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运行所需用电,电力部门根据实际优先给予解决,并在国家规定的电价范围内给予电价优惠。

对需要从铁路运销的,相关部门要积极帮助与铁路部门协调,尽量满足需要。

  8、给予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对凡已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具备申报相应项目条件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在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时,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等对待。

二是有关部门在进行马铃薯检验检疫、道路交通管理、市场秩序规范等工作时,尽量做到快捷、畅通。

三是对获得优质名牌称号、无公害认证或著名商标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优先享受各项优惠政策。

  9、给予技术、人才支持。

争取省内外有关部门和马铃薯科研机构多到威宁作相关指导;

鼓励县内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科研单位等充分利用自身技术、经营、资金、项目、培训等优势,发展各种类型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协会或行业联合体系;

鼓励县内农技人员(经单位批准)受聘或离岗创办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

鼓励一切有志于威宁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类人才到其中任职、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或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按贡献大小取得相应报酬,其所得报酬按相关政策规定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

10、给予政策扶持。

一是扶持有一定实力和规模,其产品已销往省外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向销往地经贸部门申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在努力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瞄准机会拓展国外市场。

二是扶持县直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配合,搞好对威宁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的集体商标注册、名牌产品评定、著名商标评选以及薯种合格证办理、产品产地认证等工作。

三是鼓励县内各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积极与国内外马铃薯超市、物流或配送中心以及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通过订单形式建立稳固的契约关系,不断拓宽威宁马铃薯的流通渠道[2]。

一是认真落实120万亩的种植计划(常年播种面积在90万亩左右)。

积极选用良种,做好起垅栽培、平衡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种植水平。

  二是加强马铃薯产业“三大体系”建设。

即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供优良品种。

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加强储藏购销体系建设,构筑营销市场体系和探索马铃薯储藏保鲜技术。

  三是扎实抓好重点试验示范项目。

在确保完成120万亩种植任务的同时,重点抓好6万亩高产示范项目、市级在水城县双嘎乡的100亩高产示范样板和六枝陇脚乡100亩冬春保护地栽培项目,各县(特区、区)农业局也要办好自己的示范样板。

提供成功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四是加强新品种引进试验。

筛选适宜我市种植的优良品种。

  五是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

六是加紧马铃薯协会建设。

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作用,建设专业批发市场,为马铃薯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3]。

(一)着力推进区域化布局。

 

综合资源禀赋、种植规模、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因素,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

抓好重点区域、不同季节、不同用途马铃薯的生产,认真落实播种面积,将任务落实到乡(镇)村社、到农户,抓好预整地,积极推行形式多样的间、套、轮作方式。

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促进全州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

(二)加快良种繁育推广步伐。

基础种及低代种薯是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基础。

各县市按《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的通知》(凉府办发〔2007〕49号)的要求,加大基础种扩繁力度,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繁育、统一收购、统一贮藏、统一供种。

要建立田间档案,规范种薯管理,确保低代种薯不流失、不混杂,大面积所用的都是低代种薯,充分挖掘马铃薯的增产增收潜力。

支持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等介入种薯生产、经营行业。

鼓励加工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方式繁殖生产,加工需要的品种,实行订单生产,并按订单优质优价收购商品薯。

各地要确定主推品种,与州农科所等单位衔接好所需的试管苗及原原种,做到品种对路。

目前,我州淀粉加工型品种主要推广米拉、凉薯14、凉薯17、凉薯8号、合作88等;

蔬菜型品种主要推广抗青9—1、HP2、凉薯30等,县级网室生产1~2个主推品种。

(三)加强标准化技术培训与推广。

严格按照《凉山州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规范》抓好培训,把科技送给农民,把成果留在农家,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一户有一个明白人。

狠抓“五良”(良壤、良灌、良种、良法、良制)配套到位和“五改”(改使用劣、杂品种为应用主导优良品种,改满天星种植为双行垄作,改一次中耕垄墒为二、三次中耕培土,改偏施氮肥为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改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措施的落实,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提升水平的马铃薯发展路子。

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知识培训,要严格农资投入品的管理,以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为标准,组织生产出市场需求、符合质量标准的马铃薯产品。

(四)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全面推广“脱毒良种、双行垄作、增加密度、增施磷钾肥、加强田管、综防病虫”等覆盖全过程的标准化、无公害综合生产技术。

一是扩大低代脱毒种薯面积,力争达30%以上。

二是抓好适时播种,大春马铃薯二半山区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播种,高山地区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播种。

三是增施肥料,大力推广农家肥、磷钾肥的全面施用,增加肥料施用量,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做到平衡施肥。

亩施农家肥1500~2500公斤,尿素8~15公斤,磷肥20~25公斤,硫酸钾5~1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25~35公斤)。

四是大力推广双行垄作,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垄宽100厘米(3尺),其中宽行67厘米(2尺)、窄行33厘米(1尺),窝距30~33厘米(0.9~1尺)。

五是增加密度,提高马铃薯生产技术经济效益。

一般亩植4000株(窝)以上。

六是加强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为主的病虫防治,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制定马铃薯病虫害防治预案并落实防治措施。

(五)加大加工营销力度。

目前,我州马铃薯加工网络已基本建成,年加工鲜薯能力达100万吨。

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支持龙头企业打造马铃薯产品系列品牌,支持龙头企业与薯农建立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

龙头企业要积极创新,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积极与协会和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实施订单生产。

各县市的重点乡镇至少扶持巩固1个马铃薯协会,重点乡镇的重点村扶持1户以上的营销大户。

继续坚持马铃薯营销常年联系人制度。

我州已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凉山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凉山马铃薯生产、销售的相关信息,各县市要加强衔接、联系,及时上报有关情况,以便更好地宣传、销售,着力打造“大凉山”马铃薯品牌和“绿色乌洋芋”品牌,努力提高马铃薯商品率。

(六)增加投入逐步实施良种补贴。

积极争取马铃薯产业发展相关项目,以项目找资金,切实增加投入,尤其是县市财政要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

2008年马铃薯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要重点用于贫困农户的种薯补贴,每亩按80元补助。

补贴农户名单及补贴金额要张榜公布,确保农户购买种薯后,补贴到户。

农业部正在研究马铃薯良种推广补贴办法,争取国家对马铃薯生产的扶持。

(七)强化考核奖惩措施。

一是州马铃薯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与各县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各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严格考核,实行以奖代补。

二是将各县市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情况纳入年底考核的内容。

用于马铃薯生产项目的建设资金要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县级报账制,严禁将项目资金挪作它用。

(八)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各县市要站在惠民富民、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凉山的高度,牢固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产业、关键看效果,高山地区重点抓马铃薯产业”的理念,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领导。

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

州马铃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包县、县要包乡镇,技术人员要包片。

要强化督查督办,强化目标考核,切实做到培训、技术、资金、管理、督查“五到位”,保证服务高效运行。

各县市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机制,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层层落实马铃薯产业惠民行动,使马铃薯产业真正成为山区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支柱产业[4]。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种薯引进渠道复杂、质量差

由于气候因素,贵港市马铃薯种薯除思薯1号本地品种自繁留种外,绝大部分要从北方和云南贵州调进。

调运过程中由于马铃薯种薯损耗大,风险大,本地种子公司很少经营,相当部分是靠马铃薯收购商调运,基本上是无证经营。

因此,在数量和质量上难于满足生产需要,出现以商品薯冒充种薯,以一般种薯冒充脱毒种薯,加上脱毒马铃薯种薯价格相对较高,一般种薯和商品薯价格较低,一些农民缺乏脱毒种薯知识,为降低种薯成本,往往选择种植非脱毒种薯,造成产量低,效益差。

由于农民对供种单位信誉不了解,买了假劣种薯造成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发展冬种马铃薯生产影响较大。

1.2播种季节迟,产量低

贵港市是双季稻作区,大部分为中、迟熟品种,收割季节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于出现连续下雨天气,导致晚稻不能按时收割,加上田间积水无法种植马铃薯,季节被迫推迟。

2006年冬种马铃薯播种季节推迟了15d左右;

另外由于冬季干旱,收割晚稻后整地困难和无水播种及人为抓得不紧也是季节延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1.3基肥不足,后期早衰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一般采用一次性施足全生育期肥料的施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相当部分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存在着注重化肥,忽视农家肥的现象,农家肥使用量偏少,相当部分甚至不施农家肥,化肥施用量也不足,结果后期出现脱肥早衰现象,没有达到预定的产量目标。

1.4覆盖稻草厚度太薄,绿薯率高

从近几年的推广情况看,相当部分地方农民特别是种植大户,由于推广面积迅速扩大,稻草供应紧张,为了节约稻草,覆盖厚度一般只有4~6cm抗旱保湿性差,阳光直晒容易导致种薯薯块干瘪露土漏光现象,绿薯多,降低了品质和售价。

1.5管理技术不到位,苗不全

主要表现在干旱缺苗严重,积水导致烂种烂芽。

2005年秋冬连旱,部分地区播种时泥土干燥种植时没有淋透水,种植后连续20多天干旱无雨2006年冬播种后遇到长时间降雨,部分低洼田积水较多,排水不及时,造成烂种烂芽,缺苗率也有5%~6%,影响了产量。

2对策与措施

2.1选好脱毒种薯,做好消毒处理

应选择生育期适中、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为确保既高产量又不影响次年插田,应选择以早中熟品种为主,如费乌瑞它、克新4号k3紫花、思薯1号等品种,少种或不种迟熟品种选择使用马铃薯脱毒种薯原种或一、二级种薯,杜绝使用商品薯做种薯。

要严格种薯消毒程序,切薯刀要准备2~3把,置于75%酒精或5%高锰酸钾或5%的肥皂水溶液中浸泡消毒,遇到病、烂薯要弃除,并更换切刀和切板,防止病菌交叉传染。

切块消毒用生石灰或自制消毒粉拌种薯,自制消毒粉配比为1000g双飞粉+20g甲基托布津+20g多菌灵+1g新植霉素拌100kg切块种薯。

2.2适时播种,抢上季节

根据桂平市农业局2006年冬进行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不同播种期试验,11月4日、11月1日、12月4日、12月14日播种的,每667m产量分别为2555kg、2333kg、2037kg、192kg、1560kg,不同播种期对马铃薯免耕栽培的产量影响显著,其中以11月4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并依次递减,11月4日播种的比12月14日播种的增产38.9%。

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单薯100g以上所占比率以11月4日播种的最高,占总薯个数78%,以后播种的并依次递减。

11月4日播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