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欣赏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4058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绘画欣赏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绘画欣赏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国绘画欣赏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国绘画欣赏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国绘画欣赏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绘画欣赏Word下载.docx

《中国绘画欣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绘画欣赏Word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绘画欣赏Word下载.docx

画的右上部有内立金乌的太阳,它的下方是翼龙、扶桑和8个较小的红圆点,与古代十日神话接近;

相对的左上部描绘了一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与玉兔,其下有翼龙与云气,体现三界神物对墓主人的眷顾,应是墓主人魂归幽冥,平稳通往阴间的场景;

首蛇身像下方有骑兽怪物与悬铎,铎下并立对称的门状物,两豹攀腾其上,两人拱手对坐,描绘的天门之景。

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拄杖缓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其前有两人跪迎,后有3个侍女随从,可能是墓主人。

下段有两条穿璧相环的长龙,玉璧上下有对称的豹与人首鸟身像,玉璧系着张扬的帷幔和大块玉璜;

玉璜之下是摆着鼎、壶和成叠耳杯的场面,两侧共有7人伫立,是为祭祀墓主而设的供筵;

这个场面由站在互绕的两条巨鲸上的裸身力士擎托着,长蛇、大龟、鸱、羊状怪兽分布周围。

《马王堆汉墓帛画》

四、《荆轲刺秦王》画像石

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本质上汉画像石属于祭祀性丧葬艺术。

山东嘉祥县武氏祠画像石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画像石群。

画像石的内容有神仙、历史人物、现实生活等,《荆轲刺秦王》即属于历史人物题材。

画面选取荆轲负伤向秦王掷出匕首的瞬间表现,更容易揭示突出主题,营造出一种极为紧张的气氛。

画面上惊恐万分的秦王和以死相拼的荆轲构成冲突的主体,慌乱的卫士和御医以及吓得瘫倒在地的秦舞阳,突出了荊轲英勇气概的无畏。

画面沒有刻画出人物的面部表情,但夸張、动感十足的形体语言已使观众有了如目睹亲临般的现场感的逼真。

《荆轲刺秦王》画像石

五、顾恺之《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该图以三国魏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为依据,将该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交接的惆怅,转化成直观、形象的画面。

作品将不同情节置于同一画卷,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的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以山石、林木及河水等背景,将画面分隔成不同情节,使画面既分隔又相联接。

全画想象丰富,人物生动传神,情感炽热纯洁,画面虚实疏密相间,使人感受到飘逸浪漫、诗意盎然的意境美,达到诗歌与绘画的相互交融统一。

顾恺之《洛神赋图》

六、展子虔《游春图》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绘画作品。

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叠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还有美丽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绽开,绿草如茵。

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该画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展子虔《游春图》

七、阎立本《步辇图》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

贞观十四年,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阎立本《步辇图》

八、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他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

作画线条简练,有“疏体”之称。

吴道子绘画无真迹传世,该《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抱他去拜见天神的情景。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九、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描绘了天宝年间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情景。

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

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

画家不著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潆清新。

图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著妩媚。

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

画面上洋溢著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十、韩干《照夜白图》

《照夜白图》是唐代著名画家韩干的代表作。

“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骑,图中“照夜白”系一木桩上,昂首嘶鸣,四蹄腾骧,似欲挣脱缰索。

这幅画是用线描完成的,用笔简练,线条劲细有力,马身微加渲染,雄骏神态已表现出来。

韩干《照夜白图》

十一、董源《潇湘图》

《潇湘图》为五代董源作,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代表性作品,描绘的是湘湖地区的风景。

图绘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连绵,大片的水面中沙洲苇渚映带无尽。

画面中以水墨间杂淡色,山峦多运用点子皴法,几乎不见线条,以墨点表现远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质感的山型轮廓。

墨点的疏密浓淡,表现了山石的起伏凹凸,传达着清幽朦胧,平淡天真的意境,令人从中体味出画家那种静观、深思和内省的精神境界。

董源《潇湘图》

十二、范宽《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是宋代画家范宽创作的山水画。

该图主体部分为巍峨高耸的山体,高山仰止,壮气夺人;

山顶丛林茂盛,山谷深处一瀑如线,飞流百丈;

前景溪水奔流,山径上一队运载货物的商旅缘溪行进,为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

画家先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石峻峭刻削的边沿,然后反复地用坚劲沉雄的中锋雨点皴塑造出岩体的向背纹及质感。

在轮廓和内侧加皴笔时,沿边留出少许空白,以表现山形的凹凸之感,入骨地刻画出北方山石坚不可摧的风骨。

画面墨色凝重、浑厚,涌出一股强烈的雄壮逼人之气势。

范宽《溪山行旅图》

十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院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十四、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院画家王希孟的作品。

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

作品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十五、梁楷《李白行吟图》

《李白行吟图》是南宋画家梁楷作品。

梁楷的减笔画是一种运用粗阔的笔势与有浓淡的水墨作的写意画,《李白行吟图》即体现了这种大胆的画风。

《李白行吟图》舍弃一切背景,简单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

梁楷《李白行吟图》

十六、李唐《万壑松风图》

《万壑松风图》是南宋院画家李唐的山水画作品。

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

从山麓至山巅,松林高密,郁郁葱葱。

山脚下乱石珠连,水流奔涌。

大自然雄壮之气扑面而来,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

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如主峰,上端用长钉皴刮铁皴,中部偶尔参以解索皴;

在山腰以下使用独创的马牙皴。

李唐《万壑松风图》

十七、马远《踏歌图》

《踏歌图》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代表作,貌似山水画,实际却是风俗画。

它的上半部描绘了仙境般的境界,下半部表现了南宋首都临安郊区农家“踏歌”的欢乐场景。

完全不搭界的一雅一俗,很协调地统一在同一画面里。

画家表现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

马远《踏歌图》

十八、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鹊华秋色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所画。

赵氏好友周密述说济南风光之美,作此图相赠。

此卷画济南华不注山和鹊山的秋天景色,画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荻,渔舟出没,房舍隐现。

绿荫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峭,遥遥相对。

作者用写意笔法画山石树木,脱去精勾密皴之习,而参以董源笔意,树干只作简略的双钩,枝叶用墨点草草而成。

山峦用细密柔和的皴线画出山体的凹凸层次,然后用淡彩,水墨浑染,使之显得湿润融,草木华滋。

可见赵氏笔法灵活,画风苍秀简逸,学董源而又有创新。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十九、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

描绘的是富春江—带秋天的景致。

起伏变化的峰峦,萧瑟苍简的树木,群山环抱的村落,顺水漂流的鱼舟,如此这般恬淡宁静、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令观者在凝神欣赏之际有如进入画境。

画面上的用笔,既简洁凝重又纯粹干净,没有丝毫的轻浮造作,一派自然天真之象。

尤其是在淡墨的使用上,那种空灵的韵味似乎蕴含着浓郁的禅意。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二十、倪瓒《渔庄秋霁图》

《渔庄秋霁图》是元代画家倪瓒的山水画作品。

此图写太湖一角晴秋傍晚的山光水色,湖水浩渺,遥接逶迤山脉。

采用平远三段式构图,近处小丘上有嘉树五株,参差错落;

中景大片空白,远景用疏笔干墨勾出远山。

笔法方中参圆,简中寓繁,笔墨不多而生气盎然,充满了秋天的寒意,同时使大片空白变成空灵的境界,给人以耐人寻味的笔墨意趣。

倪瓒《渔庄秋霁图》

二十一、吴镇《洞庭渔隐图》

《洞庭渔隐图》是元代画家吴镇的代表作。

作品采用“一河两岸”式的构图,近景画双松挺立,枯树横斜,隔岸则是迤逦的山坡,与水边荡桨的渔舟,十分忠实地呈现出江南水乡泽国的景象。

山石作披麻皴,再加湿笔浓墨点苔,充分发挥了水墨氤氲的特性,抒发了幽闲澹远的情致。

吴镇《洞庭渔隐图》

二十二、沈周《庐山高图》

《庐山高图》明代画家沈周为其老师陈宽祝寿而创作的作品。

画面所画崇山峻岭,层层高叠,近似王蒙的笔法、布局,作危峰列岫,长松巨木,起伏轩昂,雄伟瑰丽。

近处一人迎飞瀑远眺,比例虽小,却起着点题的作用。

由于沈周极善于虚、实和黑、白的均衡处理,故画面虽饱满却不觉得挤迫窒息。

画面上水的空灵、云的浮动,再加上直泄潭底的飞瀑,使密实的构图里有了生动的气韵。

整幅画笔墨显得坚实浑厚,景物郁茂,气势宏大。

沈周《庐山高图》

二十三、文徵明《绿荫草堂图》

《绿荫草堂图》是明朝画家文徵明的作品。

该图绘山中村落之景,于崇山环抱中见开阔。

一瀑飞泻,汇成清清池塘。

村居数间皆掩映于绿荫之下。

山中闲居,有客拄杖来访。

其意态优容,尽显隐士风流。

文徵明《绿荫草堂图》

二十四、唐寅《骑驴思归图》

《骑驴思归图》是明代画家唐寅的作品。

画面绘出山花烂漫,高山叠巘、流泉断涧之景。

盘曲的小路连接着临流危桥和谷间茅屋,其间有负薪过桥的樵夫、骑驴归家的士人,表现了文人隐逸的思想情趣。

此图画法熟练,石皴和树干都用湿笔中锋,把大斧劈皴变为带水长条皴,秀润缜密,挥洒自如,已展现出唐寅独特的用笔格调。

唐寅《骑驴思归图》

二十五、仇英《桃源仙境图》

《桃源仙境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山水画。

该作品的题材取自东晋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描绘了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

此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上半部分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白云飘浮,庙宇时隐时现。

下半部分是流水木桥,奇松虬曲,坡上的桃林掩映于山石、树木之间,景致雅气,一幅人间仙境景象。

三位高士临流而坐,白色的文士衣着在金碧辉煌的山石、林木映衬下,显得格外鲜明。

仇英《桃源仙境图》

二十六、徐渭《墨葡萄图轴》

《墨葡萄图轴》是明代画家徐渭的作品。

此图构图奇特,信笔挥洒,似不经意,却造成了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艺术效果。

此图纯以水墨画葡萄,随意涂抹点染,倒挂枝头,形象生动。

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

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

用笔似草书之飞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恰如其分的结合。

作者将水墨葡萄与自己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一种饱经患难、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

徐渭《墨葡萄图轴》

二十七、董其昌《夏木垂阴图》

《夏木垂阴图》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所作的一幅水墨画。

本幅是董其昌观董源之画后追仿之作,并加入黄公望的笔意。

但画中所见并非模仿所得,其构图、用笔皆是董其昌集大成后之自我风貌。

笔法脱胎自书法,讲究用笔使转的提顿抑扬,而墨色的浓淡燥湿,层次变化也很多。

主山上黑白条块的对比强烈,意不在表现立体,而是追求画面虚实相生的趣味。

董其昌《夏木垂阴图》

二十八、王翚《唐人诗意图》

《唐人诗意图》是清代著名画家王翚的作品。

此图写江南景色。

起首平林清旷,坡陀相续,浅沙远水,天遥日暮。

坡岸之间,蹊径蜿蜒,山势渐起,村舍列列映带于乔木茂树之间。

小道之上,人骑往来,碧溪尽头,归鸦翔集。

晚霭生处,岗岭遂峻,叠壑层岩,逶迤有磅礴之势。

其间乔松积翠,山寺藏幽,其下芰荷送香,平畴交远,大江与青山,远而不见尽头矣。

其末以落照结束,意境益见祥和。

王翚《唐人诗意图》

二十九、朱耷《荷花翠鸟图》

《荷花翠鸟图》是清代僧人画家朱耷的作品。

他的山水花鸟笔情纵逸,为清初写意画风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这幅画构图险怪,背景压抑,传递了一种复杂的情绪,耐人寻味。

朱耷《荷花翠鸟图》

三十、郑燮《竹石图》

郑燮,号板桥,是清代中期杰出的画家、诗人和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

生平喜爱兰竹石,以画竹最为著名。

《竹石图》是板桥62岁时的作品,画面上三竿修竹傍石而立,疏朗劲秀。

巨石用中锋勾勒,笔致瘦硬。

一般画竹石以竹为主以石为辅,板桥却并不泥古,石反大于竹,也显得别有一番生趣。

郑燮《竹石图》

三十一、齐白石《虾》

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擅画花鸟、虫鱼,尤长于画虾。

齐白石画虾时,在虾头之上,趁淡墨未干之际,点浓墨少许,使其周围形成自然晕染,墨色浓淡相间;

再用淡墨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

此画作颇具特色,画面单绘虾六只,其余背景尽数省略。

虾的数目虽多,却穿插有致,丝毫不显杂乱,显出其构图的高明之处。

作者利用水墨的浓淡变化,不仅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也生动地再现了每只虾的结构,及其各异的姿态,精准而不繁琐。

齐白石《虾》

三十二、黄宾虹《峨眉洗象池图轴》

黄宾虹是现当代知名画家,其作品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

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

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其画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

《峨眉洗象池图轴》是以四川峨眉山洗象池为创作灵感来源,表现古木参天,清光无限的意象。

黄宾虹《峨眉洗象池图轴》

第二节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以其特有的观察方法和表现形式,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和强烈而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世界绘画历史上占据了一席极其重要的位置。

中国画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这是因为它具有其他绘画所没有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一、独特的绘画工具

  首先,中国画同西洋画相比,在使用材料、工具方面不同。

中国画所使用的笔、墨、纸、砚、色等传统工具材料,经过数代劳动人民及书画家的努力,不断改进完善,已达到高度的和谐完美的程度,设想要完成一幅中国画离开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浓黑而具有光泽的墨,洁白而细腻的宣纸,淡雅而又富于装饰效果的矿、植物颜色,是绝对办不到的。

虽然,现代我国的成千上万的画家,都在绞尽脑汁不断探求各种新的材料、工具和技法的创新,但也只有局部的一两个方面的变化,同时也不是主流。

大量考古及资料证明,传统材料工具的使用已经在中国延续数千年,其民族特色历久不衰,根本就在于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独特的表现技巧

中国的笔墨技法与西画不同,引中国书法用笔入画,追求绘画的形式意味和个性表现。

正所谓“书画同源”,中国画和中国书法从初始以来,一直是亲如联袂,密不可分。

笔墨作为中国画艺术表现手法,虽然只是局部,而不是全局,但笔墨作为中国画关键一环,却在每一笔、每一划中浸透了中国画的全部特征。

如中国画线条追求的是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虫蛀木的艺术效果;

追求书法用笔、刚柔劲健、毛涩圆厚、快慢轻重、提按顿挫的变化;

追求用墨的干、湿、浓、淡、重、焦、枯、润的韵味;

追求笔、墨、色在宣纸上出现的自然复杂变化和意想不到的情趣。

一幅好的中国画,无论从整体欣赏或从局部欣赏,每一个线条讲究意在笔先,意到笔不到,每一块墨迹甚至每一个苔点,它的抽象美都可以反映出一个画家的功力,都会给观者以无可言状的感染与享受。

  三、独特的意境内涵

中国画的意境追求的是诗的意境,空阔流动的意境,不受真情实景的制约,不受光源、透视、投影的约束,讲究以线界形,散点透视,写其意而不重其形,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似与不似之间”。

敢于用浪漫的手法删繁就简,大胆提炼取舍,以小胜大,以少胜多,计白守黑,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产生‘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

  中国画有独特的表达思想内涵的方法,画家可以通过熟练驾驭笔墨的能力,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或喜、或怒、或歌颂、或宣泄,通过大胆的夸张变形,在笔下得以自然的流露,直抒内心情感,而被描绘的客观实体却退归次要地位。

如清初朱耷画笔下的鸟和鱼,常画成白眼看天,借以体现其傲世不群的气质和隐喻地抒发其对清政府愤懑不平之气。

文人喜画梅、兰、竹、菊,寓意自己的卓尔不群的气节。

透过恬淡的笔墨,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观和处世思想。

  四、独特的构图手法

中国画有其独特的构图手法,根据内容和题材需要安排画面,苦心经营。

在穿插引破、疏密聚散和大与小、多与少、纵与横、长与短中造险破险,在和谐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一幅画的定局首先要有势,即总的趋势。

特别是花鸟画构图,还要注意适当运用引、伸、回、堵、泻的手段,防止出现花木枝条的平行、对称、相等、均衡的通病。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集中四时花卉于同一画面,聚险峰、奇树于一体,根据画面需要安排布局。

  五、独特的艺术形式

传统中国画艺术,讲究诗、书、画、印在画面中的融合,也是其它绘画所绝无仅有的。

宋代以后,文人画的兴起,当时许多画家既是书法家,又是诗人,又擅治印。

将诗文、题跋、篆刻引入画面,从而更加丰富了中国画表现形式的完美性,从而奠定了中国民族绘画的基本特点。

此外,中国画的独特的装裱方式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俗话说:

“三分画,七分裱”,本来皱褶不平的画幅,经过装裱,使画心的颜色、墨色衬托得鲜艳醒目。

特别是加上古色古香的绫子,再配上天地轴,顿使画面生辉,具备了完美的艺术形式,更使其欣赏价值、收藏价值得以增值。

  六、独特的审美要素

中国画的创作与品评都注重气韵、神采等要素。

气韵是画面整体的气势和韵味,它是创作和欣赏中国画首要考虑的因素,主要通过画面上的造型、布局和行笔运墨来体现。

笔墨是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即行笔用墨。

它不仅是造型达意的方式手段,更是中国画中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形式因素。

 

第三节怎样欣赏中国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提出了品评绘画的“六法”,即: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项法则,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

宋代郭若虚说:

“六法精论,万古不移”。

从南北朝到现代,“六法论”被不断运用、充实、并发展,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一、中国绘画欣赏的原则

首先,气韵生动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准则和最高境界。

气韵,原是魏晋品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

在我国的传统绘画中,传统哲学思想中的阴阳观及“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思想,始终贯穿与绘画艺术的全过程和历代画家的艺术实践活动当中,画家以高尚的品格和才情去感悟、熔铸绘画的对象,从对物态认识、观察和体悟中,去揭示自然物态的气韵与神魂,并以画家主体的精神与想象能力来超越客观物象的描绘,赋予自然事物以艺术的生命与精神,使主体的精神、思想情感与客观景致,高度的交融统一,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气韵”居谢赫“六法”之首,可见其重要性。

好的作品总是伴随着气韵而生,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佳作,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其次,中国画的笔墨也是欣赏的重点。

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

中国画以线条构成,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

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作者在抒情达意中的宣泄。

笔力、笔气、笔韵是有机的统一,以气统力、统韵,以韵助气、助势,三者完美的结合,方称上佳的用笔。

或古拙质朴、浑厚苍劲、刚健挺拔、或含蓄内敛、简约空灵、飘逸洒脱,无不是画家千锤百炼,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结果。

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

墨分五色,通过与水的稀释程度,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大色阶,形成的无数细微的渐变。

墨不仅能决定形象,分出明暗,拉开距离,代替色彩,还能制造画面的气氛。

中国画家深谙绘画要旨,认为:

画面太枯则有燥气,画面太湿则无生气,墨无变化则僵滞死板。

因而数块浓墨必以淡墨破之;

一片淡墨必以浓墨破之;

一片枯墨必以湿墨润之;

一块湿墨必以枯墨提醒。

观其面目时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

在欣赏中国画时往往也从这里入手。

再次,欣赏作品要看构图、形式。

中国画的构图有多种形式,也有多种提法,习惯称谓“章法”“布局”。

东晋顾恺之称之为“置陈布势”,谢赫则称之为“经营位置”。

提法虽不一,但其意相同,即作者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个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

山水画的构图还讲究营造可游可居之境。

理论研究都已经非常成熟了,郭熙谓:

“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画凡至此,皆入妙品。

”可游可居是表达过去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精神追求,看山水、画山水,就是要住进去的地方能休息,是精神的一种寄托。

二、中国绘画欣赏方式举例

(一)人物画的欣赏——李唐《采薇图》

李唐《采薇图》

《采薇图》是宋代李唐创作的一幅历史题材的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