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仙桃市胡场镇大比例尺数字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3454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7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目仙桃市胡场镇大比例尺数字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题目仙桃市胡场镇大比例尺数字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题目仙桃市胡场镇大比例尺数字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题目仙桃市胡场镇大比例尺数字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题目仙桃市胡场镇大比例尺数字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题目仙桃市胡场镇大比例尺数字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x

《题目仙桃市胡场镇大比例尺数字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目仙桃市胡场镇大比例尺数字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题目仙桃市胡场镇大比例尺数字地籍测量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docx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全区总面积约630平方公里,我院所中的包组,包含胡场、张沟、彭场三个镇测区,各个镇区的范围界线由仙桃分局按行政区域划定,以建成区及村庄为主,对原有的地籍图进行修测,新增及未有图形的村庄进行补测,示意图如1-1。

图1-1测区示意图

2作业依据及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及利用

2.1平面控制资料

测区有湖北省国土厅地籍调查测量队1995年施测的D、E级GPS点成果(有点之记),点位精度可靠,满足要求,可供控制起算用,经实地巡查,原布设一、二级导线点已遭到严重破坏,不能利用,应重新布设。

经过调查部分地区原有的E级点不便使用或已经破坏,满足不了本次项目的实施要求,可以考虑布设E级点。

2.2高程控制资料

2006年7月仙桃分局委托湖南省第一测绘院施测的三等水准(附有点之记)成果。

分布在各个镇中心及主要干道附近,边远地区较少,精度可靠,可作为高程起算之用。

2.3地图资料

测区内有多种比例尺地形图:

有九十年代湖北省国土厅地籍调查测量队施测的1:

5000、1:

10000地形图,可作设计选点之用;

仙桃分局地籍测量队逐年更新的仙桃市独立坐标系的1:

500数字化地籍图块图;

1:

500测区界线范围图;

2000权属界线图。

经过分析:

500地籍块图由于更新的时间不同和作业方法及软件的差异,其图形质量参差不齐,图形只是一些线性数据,没有属性代码,在这次作业中,要求将图形各要素转换归拢到符合南方《CASS6.1》软件所定义的图层、符号及属性代码,可作为这次地形地籍修补测的底图。

2.4地籍权属资料

仙桃90年代对建成区进行数字化地籍测量,同时也开展了地籍调查,并且在日常地籍管理发证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土地登记资料,这些权属资料均可作为本次地籍调查的原始参考资料,加以充分利用;

2006年至2007年获取的卫星影像所制作的正射影像图,在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界线调查时可利用。

2.5作业依据

(1)《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2007,国土资源部)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3)《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6)《城市测量规范》(CJJ8-1999)

(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CJJ73-97)

(8)《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

(9)《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10)《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GB/T17941-2000

(11)《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18315-2001

(12)《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136-2001

注:

GB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TD国土资源部发布

CH国家测绘局发布

CJJ建设部发布

3平面及高程坐标系统、成图方法及人员设备安排

3.1平面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

采用仙桃市胡场镇独立坐标系。

(此坐标系是通过将1980西安坐标系X、Y各减一个常数演变而来的,中央子午线为113度,3度带,高斯克吕格投影)。

(2)高程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0.5m。

(3)大气折光系数:

K=0.11;

测区地球曲率平均半径:

R=6364000m;

大地水准面对于参考椭球面的高度(高程异常):

h=5m。

3.2成图方法、比例尺和分幅

5.1成图比例尺1:

500;

5.2图幅分幅:

采用矩形分幅,图幅尺寸为40cm×

50cm,实地为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

以图幅西南角图廓点坐标公里数编码,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X、Y坐标均取至小数点后两位,中间以短横线相连(坐标编号法)。

5.3成图软件采用南方《CASS7.1》

3.3人员设备及安全生产

为确保本工程能顺利完成,计划投入配套的仪器设备(含安全设备)、交通设备和人员,其中GPS接收机12台、全站仪25台,分3个控制组,35个测图组,15个地籍调查组约120人逐步展开工作,安全生产管理员2人,兼职安全员6人。

4技术总则及作业流程

4.1技术总则

4.1.1控制网的布设

(1)测区的范围线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建成区和村庄,除镇中心是连片的建成区外,其余基本为村庄,村庄星棋罗布,大小不一,独立成块。

利用D、E级点作起算,在镇中心区范围布设4~6个/km2一级GPS点作为各测区的基础控制;

根据需要适当布设二级,以满足图根布设为原则,有个别地方E级点不能利用或被破坏,满足不了起算要求时应适当布设部分E级点。

一、二级用静态GPS观测,选用GPS定位测量的方法,尽量保证网形的几何强度;

(2)村庄不再布设一二级控制,直接采用网络RTK或动态RTK施测图根,需要时可再加密二级图根;

(3)建成区密集且不能用GPS观测的区域,二级控制和图根控制可布设成常规测距导线;

(4)村庄每幅图至少布设6个图根点,埋石或刻石点(二级图根可埋石)3个以上,且相互通视又易于保存,便于以后的日常地籍管理使用;

(5)一、二级GPS点要求联测四等水准,RTK施测的控制点高程为拟合高程,常规测距导线点为三角高程。

4.1.2地籍图图形修补测

这次修补测,按地籍图表示的基本内容进行修补测,测绘地籍、主要地形要素以及高程数据,同时注意处理好新测图与旧图的接边问题,保证新测地物与旧图的相互关系的准确,当发现旧图有问题时,要求修测与新测图相近相关的问题地物,保证新建、改建地物与相近相关地物精度的正确性。

(1)按照地籍图所需求要素的取舍方法进行各要素测量;

(2)修测时对原1:

500地籍图进行检测,当检测明显、主要的地物点坐标误差小于±

15cm,检测隐蔽、次要的地物点坐标误差小于±

20cm时,可直接利用,反之,应查找原因进行纠正;

(3)图形数据格式符合南方《CASS6.1》软件的各项要求。

4.1.3城镇(村庄)土地调查

4.1.3.1权属调查

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状况进行调查,查清每宗建设用地的位置、界址、四至、面积、用途等基本信息,并填写权属调查表格。

充分利用房地产登记和农村宅基地资料,提高权属调查的效能和质量。

对已完成土地登记或指界且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或者经检测:

明显、主要的界址点坐标差值小于±

15cm、隐蔽、次要的界址点坐标差值小于±

20cm时,不需重新指界,直接将界址坐标和权属人有关信息转绘到城镇(村庄)地籍图上;

界址发生变化或未进行土地登记、指界的地块,需进行指界,测量界址点坐标,调查权属人基本信息,填写权属调查表格;

在确定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时,由村委会指派熟悉情况的人员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在已完成且测绘质量满足地籍调查技术要求的1:

500地形图上,对村内每宗宅基地的实际用地范围进行指认,同时填写和核对资料上的业主姓名及村民身份等情况。

专业技术队伍负责将用地指认结果逐宗标绘在地形图上,以此作为该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宗地草图;

同时参考村委会的宅基地管理或出租屋管理资料,建立每宗地的《地籍调查表》。

4.1.3.2地类调查

以高精度DOM和修补测完善后的数字地形图为工作底图,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资料,逐地块查清每块地的土地利用类别、位置、面积、分布等土地基本信息。

地类调查至《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所规定的二级地类,并将城镇土地调查的地类调查成果与农村土地调查的地类(建设用地)调查成果衔接。

4.1.3.3农村集体(经济社)土地权属界线调查

以数字地形图为工作底图,高精度DOM为辅助,利用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成果实地调查农村集体土地的权属界线,并落实到地籍图上,绘制权属界线图。

(1)土地权属调查由国土部门通知权属单位双方到达指定现场同指一界,可以是法人代表、自然人或委托代理人;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应由村长、经济社社长或委托代理人指界,各方指界人应共同到场指界。

(2)以1:

2000图为调查底图,由权属单位双方共同到场,调查人员按双方确认的界线位置和界线拐点,现场在工作底图上用红色标绘界线及界线拐点。

土地权属界线的调绘必须以实地为准,不得综合取舍、裁弯取直。

(3)有争议的界线应依法予以调处,签定《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难以调处的,划定工作界线。

经双方认可的争议界线应签定《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原由书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一份,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存档两份。

(4)填写《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时须用黑墨水笔填写及描绘,字迹工整不得涂改,土地权属界线应由双方单位核定签署,文字说明及附图需要另加附页时,须在粘贴处加盖骑缝章,本书一式四份;

(5)权属界线附图可把外业调查的权属界线上图后,打印该区域的权属界线彩色影像图。

(6)权属拐点在1:

2000影像图表示方法:

(a)权属拐点位置中心用直径图上0.1mm的点表示,并用直径0.8mm的圆圈圈定标注,拐点的编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

1、2、3、4、5‥‥,可空号但不能重号;

(b)拐点位置应加文字说明,充分描述清楚拐点位置及界线的走向。

4.2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如图4-1

图4-1作业流程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该项目的所有工作,并且通过二检一验收,最终达到“良级”以上测绘产品的要求。

5地籍控制测量

5.1平面控制测量

地籍平面控制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

在密度上要满足辖区内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

在点位埋设上要顾及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

控制网测量技术要求遵照《城市测量规范》和《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执行。

5.1.1E级、一、二级GPS平面控制测量

5.1.1.1选点

E级、一、二级GPS点应尽量布设在便于接受卫星信号的地方,避免多路径效应影响严重的地方,保证高度角大于15度并远离电磁波干扰、地基稳固、易于保存、交通便利,便于扩展和联测的地方,E级点的布设以方便使用为原则,主要针对部分E级点不能使用或遭破坏,满足不了一、二级控制起算,边长控制在1km左右,E级点间可以不通视,但与周边的一、二级点保证两两通视,一级GPS控制点在测区内应分布均匀,且至少保证两两通视,一级GPS点平均边长控制在300~600米左右,二级点控制在100~300米左右。

5.1.1.2埋石

控制点按地面埋石、地面刻石、楼顶标石、利用原有标志四种情况进行埋设。

埋石标志标石面字头必须朝北。

埋石后应在周围明显的地物上标明埋石点的点号、方向和距埋石点的距离,便于以后控制点的实地查找。

利用原有标志是指路面上原有的国土测量标志被重新利用,点位刻石整饰按本次测量要求进行,但不得破坏其原有点名或点号。

在土质地面上埋设永久性砼标石,标石露出地面3-5cm,标石规格:

上底为12×

12cm,下底为18×

18cm,高为50cm,以

、长约10cm、中心刻十字的钢筋为标志点;

如布设在水泥路面上的点为地面刻石,打入带“+”字、

、长约8cm的钢筋作为标志点,再刻深、宽约0.5cm、规格为20×

20cm的方框;

如布设在楼顶则先打毛、清洗楼面,打入水泥钉以使楼面与标石稳固连接,用标准模具进行浇灌,中间插入带“+”字、

、长约10cm的钢筋作为标志点;

如果点落在沥青路面上,采用挖出20×

20cm方框至水泥面上,灌注混凝土。

中间插入带“+”字、Φ14mm、长约15cm的钢筋作为标志点。

所有E、一级控制点标石面整饰上部刻写点号(如

等),下部刻写“国土”,并涂上红油漆。

如下图5-1:

图5-1一级控制点标志要求

5.1.1.3观测

GPS控制网在观测前,必须制定好观测网形和观测路线。

GPS观测采用静态模式或快速静态模式,使用天宝GPS5800双频机或南方、Astech等其他品牌的GPS单频机等进行野外数据采集。

技术要求如表5-1:

表5-1GPS相关技术要求

PDOP值

数据采样

间隔

卫星

高度角

同时观测

有效卫星数

平均重复

设站数

时间长度(min)

静态

快速静态

≤6

10~60″

≥15°

≥4

≥1.6

≥45

≥15

一般情况下,相邻点基线长度最长不超过2公里,构成闭合环边数不超过10条边。

GPS观测时必须如实填写观测记录手簿,仪器高观测前后各量一次,两次之差不应大于3mm,取平均数作为最后天线高。

观测员要细心操作,防止接收机震动和移动,防止无关人员或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

5.1.1.4数据处理

基线向量解算采用厂家随机附带软件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处理后超限的时段应及时重测,由于点位不能满足GPS测量要求而造成一个测站多次重测仍不能满足各种限差要求时,经主管技术负责同意后重新布点或舍弃该点。

对于GPS数据检验的精度指标按以下要求:

a、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应少于10%;

b、同一条边任意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复测基线),应小于GPS接收机标称精度的2

倍;

c、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用下式表示:

δ=

δ:

标准差mm;

a:

固定误差mm;

b:

比例误差系数;

d:

相邻点间距离。

d、多边同步环检核条件,坐标分置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Wx≤

δWy≤

δWz≤

δ

W=

式中:

n:

闭合环边数

w:

闭合差

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平均边长计算)

e、GPS网外业基线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Wx≤3

δWy≤3

δWz≤3

≤3

闭合环坐标闭合差

δ:

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f、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检查条件

ds≤2

ds:

长度较差

g、无约束平差时,基线向量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下面要求

VΔx≤3δVΔy≤3δVΔz≤3δ

h、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应符合下面要求:

dVΔx≤2δdVΔy≤2δdVΔz≤2δ

5.1.1.5平差计算

GPS网平差采用同济大学编制的《TGPPS5.0》严密平差软件或其它GPS平差软件(要求各软件平差的各项资料齐全,能够反映GPS各种精度信息)进行平差。

利在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要求后,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协力差矩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数据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

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测测量,进行二维约束平差,最后输出相应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及转换参数和相应精度信息。

平差后最弱点点位中误差应小于±

5.0cm,E级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45000,一级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20000,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

2.0cm。

5.1.2测距导线

5.1.2.1二级测距导线

二级测距导线可布设成结点网或附合导线。

标石面整饰上部刻写点号(如Ⅱ1~Ⅱn等),下部刻写“国土”,并涂上红油漆。

如下图5-3:

图5-3二级控制点标志要求

(1)技术要求如下表5-4:

表5-4二级测距导线要求

等级

附合导线长度

平均

边长

测距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测距测回数

测回较差(DJ6)

测角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中误差

DJ2

DJ6

二级

2.4km

200m

≦±

15m

8″

1

24″

2

±

16″

1/10000

注:

表中n为转折角个数

a)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长度的0.7倍。

b)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13cm。

c)光电测距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1.5倍,但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20cm。

d)附合导线的边数不能超过12条。

(2)水平角观测

a)观测前应对所使用的全站仪(2"

级)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第2.3.1条进行检校,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b)采用方向法观测,当方向总数超过3个时应归零。

c)水平角观测的记录要求清晰、整洁,原始观测数据的更改应符合《规范》CJJ8-99第2.6.3条的规定,记录、计算取位至秒,应计算2c值,一测回内2c互差不超过13"

(3)距离观测

a)对所使用的测距仪和全站仪进行测距常数的测定和测距精度的检定。

b)导线边采用

级以上测距仪,单程1测回测定,每测回4次读数。

读数较差≤10mm。

c)导线边距离观测记录要求清晰、整洁,原始观测数据的更改应符合《规范》CJJ8-99第2.6.3条的规定,记录、计算取位至1mm。

(4)数据处理

测距导线观测记录可使用电子记簿,或者采用书写记录,此时应严格按照要求记录计算准确,书写工整。

手簿须经200%检查无误后上机进行计算,并进行外业验算,边长改平计算,符合规定时再用《清华山维NASEW3.0》进行严密平差。

结果文件要求包括起算数据、方向观测值和改平后的边长值、方位角闭合差和坐标闭合差、方向和边长值的改正值、坐标、单位权中误差、点位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等项目及其数值。

5.1.2.2图根测距导线

图根控制测量可采用动态GPS方法进行布设施测,对于密集建城区等不便于接收GPS信号的地方必须采用常规光电测距导线。

图根点密度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建筑物密集的居民区可适当加密,图根埋石应为一级图根。

一般图根点在土质地面以35×

3cm木桩为标志,在水泥地面则打入水泥钉,并用油漆画四方框,标注点号。

埋石图根点规格为12×

12×

40×

15×

15cm,以Φ12mm、长约10cm、中心刻十字的钢筋为标志。

如果在水泥地上刻石要求冲击钻打入Φ12mm、长约8cm、中心刻十字的钢筋作为标志,并刻20×

20cm方框。

图根标石面整饰上部刻写控制点点号(如

),下部刻写“国土”,并涂上红油漆。

如下图5-5:

图5-5图根点标志要求

测距导线图根埋石点应是第一次附合的图根点。

图根点在一、二级控制点下发展,布设成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的形式,最多发展二次。

局部困难地区允许布设少量光电支导线点,支导线最多不多于三条边,且边长总长不应超过150m,观测时边长应往返测,水平角观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

图根控制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以一、二级控制点高程为起算,组成附合路线。

观测仪器选用2"

级(含2"

级)以上的,手簿记录应计算2c值,比较2c互差;

选用5"

、6"

或7"

的,手簿记录可不计算2c值,计算两个半侧回,取平均值作为一测回角值技术要求如表5-6。

表5-6图根导线技术要求

附合

次数

导线

总长

导线边长

测角

测回数

方位角

导线全长闭合差

垂直角测回数

垂直角指标差较差

对向高差较差m

附合路线高程闭合差

m

J6

一次

1200m

12

1/5000

25″

0.4×

s

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