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田园诗的历史地位主要特点及其发展方向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3350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田园诗的历史地位主要特点及其发展方向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新田园诗的历史地位主要特点及其发展方向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新田园诗的历史地位主要特点及其发展方向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新田园诗的历史地位主要特点及其发展方向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新田园诗的历史地位主要特点及其发展方向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新田园诗的历史地位主要特点及其发展方向Word格式.docx

《论新田园诗的历史地位主要特点及其发展方向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田园诗的历史地位主要特点及其发展方向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新田园诗的历史地位主要特点及其发展方向Word格式.docx

由作家出版社、中国国际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四本田园诗大赛获奖作品集和《论新田园诗》、《论新田园诗词三百首》两本评论文集。

特别是第四次新田园诗歌大赛由于是提出用传统的格律诗词写的,引起强烈的响应。

应征稿件8289首,数量比前三次的总数还多,作者来至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还有外国华侨。

其范围之广,质量之高均是空前的。

从所选的获奖作品来看,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引起诗词界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爱。

在这几届新田园诗大赛的推动和影响下,全国各地的许多诗词刊物纷纷开设了“田园诗词”、“田园新唱”、“三农吟唱”等专栏。

有的诗词组织还收集田园诗作品整理出诗集。

例如北京诗词学会于2007年9月出版了《竹枝词新唱》,其中的“乡村小唱”、“民俗风情”、“人生掠影”“山川新韵”几个篇目中的许多诗就是新田园诗,可谓佳作连篇,受到诗词界的普遍赞扬,说明新田园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已经成为诗歌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新田园诗的历史地位:

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有过多次诗文运动,例如唐代的“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

北宋初期的“诗歌革新运动”;

近代十九世纪末的“诗界革命运动”;

“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革命时期的“延安革命文艺运动”等。

这些运动,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为改变诗风起到了引路导向作用。

每次文化运动实际上也是思想运动,它荡涤着旧的传统思想和创作思维模式,启迪着新的思想和创作思维方法。

每一次运动都昭示着一座丰碑的矗立。

我认为,新田园诗的倡导和实践也是一场运动,可称为“新田园诗歌运动”,可以肯定地说它也是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在让诗歌回归自然、回归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上功贯千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田园诗活动时间之长、成果之丰富、理论研究之深刻,在我国诗歌史上是少有的,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新田园诗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产物,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丰硕成果。

党的富民政策给原来僵化的土地注入了生机,使农村发生了几千年来未曾有过的大变化。

农村变了,农民富了,新田园诗应时而生。

它的倡导和兴起是有责任心和时代感的文学艺术家们的真知灼见和敏感反应,是伟大变革时代的产物,是富裕了的农民正在需要精神食粮的社会背景下的硕果。

它是两个文明建设进程中值得称颂的壮举。

新田园诗是适应中国国情和形势发展,体现党的“三农”政策的产物。

我国从古至今是农业大国,党中央一向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更是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

新田园诗是诗歌史上专门反映“三农”,提高“三农”地位,歌颂农民的的历史性创举。

新田园诗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领域,能够及时地反映农村的变化,反映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反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进程,歌唱新农村的新人新事,鼓舞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焕发创业精神和建设积极性。

深受广大诗词爱好者和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的喜爱。

新田园诗的出现对于匡正诗风,起到了春雷和旗帜的作用。

人们都记得“全盘西化”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思想上的大混乱,政治上的大动荡自不必说,就诗歌的状况亦令人痛心疾首。

那些所谓的反传统的新潮派、先锋派诗把诗坛搞得一塌糊涂。

使诗歌这种高雅的文学艺术走向低迷,使读诗这种高雅的情趣几乎变成了痛苦的事情,因而失去了广大读者。

这不能不说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的悲剧。

在“诗歌危机”的背景下,新田园诗歌的出现为扭转诗风,使诗歌回归自然、回归大众,产生了“轰动效应”。

这种“轰动效应”表现在对诗歌功能和方向的认识上。

新田园诗体现了广大农民的意愿,坚持了党的文艺路线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以其新鲜的时代气息、新颖的题材、热情而意趣昂然的风格、通俗生动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不仅博得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喜爱,也博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

是当代诗歌领域的重要流派。

新田园诗是沟通城乡信息的桥梁,是让住在城市里的人了解农村和农民的好形式。

由于许多原因,在城市里居住的群众很少去农村,对于农村和农民的了解只能通过看报纸看电视来了解,但是这些方式是短暂的,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而通过新田园诗歌来了解农村和农民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既能欣赏诗歌的艺术美,又能从诗歌中欣赏到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似乎走进了农民的生活,可以与农民共同享受新生活带来的乐趣。

二、新田园诗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点

新田园诗歌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性特征。

它产生于改革开放时期,是这个时期文学领域的重要成果,其内容是反映和歌唱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变化进程和成果;

二是面向“三农”的对象性特征。

从内容的对象上看,反映和歌唱的是农民的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是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

三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艺术特征。

它继承了中国诗歌的民族化、大众化的传统,为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服务、为广大的农民服务。

为农民而写就是为占全国百分之八十的人们写作,体现着民族性。

以歌颂农村新面貌新气象为主,以鼓舞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精神为主,而在形式上活泼生动,呈现千姿百态的艺术美。

与古代田园诗和田家诗歌相比,新田园诗歌有着明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代气息新鲜浓郁。

新田园诗的作者们尽力挖掘能表现农村发展的题材来歌颂农村改革开放后的巨大成果。

农村变化的面貌是时代进步的缩影,因此新田园诗中的时代气息十分浓郁。

四届新田园诗大赛的作品尽管题材体裁和风格不尽相同,但是所反映的时代气息都是新鲜鲜而浓郁的。

手机奥迪与西装,刮目今看田舍郎。

世贸竞争须接轨,前年留学到东洋。

——蒋昌典《农博会小镜头》(《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6页)

满园梨枣笑弯腰,风送清香果撒娇。

产品竞争催健步,市场销售有高招。

鼠标昨夜频频点,胜券而今稳稳操。

电脑传来好消息,联通网上已成交。

——段惠民《销售》(《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94页)

紫燕无由觅旧庐,黄花有意曳新居。

小楼不见财神像,四壁悬挂科技图。

邻翁问:

‘上网无?

真知才是护身符’。

三姑欲寄求师信,侄女已邮电脑书。

——王洗尘《鹧鸪天·

农家即事》(《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176页)

这些诗反映当代农民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学习新的科技知识充满热情,说明他们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这些诗都体现了新田园诗的时代气息。

许多新田园诗大量融进现代新名词,除上面提到的手机、世贸、竞争、接轨、留学、大棚菜、网上、电脑、上网、等外还有许许多多新名词,这并非是诗人们的生造与杜撰,而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这是时代的产物。

说明科技已经融进了农村,影响着农民的生活,体现着时代的进步。

这种浓郁的时代气息是古代田园诗中不会出现的,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乡土诗中也是不可能出现的。

第二、题材多样,反映农村的生活面空前广阔。

古代田园诗反映的是封闭的小农经济的图景,境界十分狭隘,而新田园诗就不同了,作者们不仅仅只写田园风光、春种秋收,还把视野扩展到整个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和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上。

从过程看,春天选种播种,夏天除草浇灌、秋天收割贮存、冬天销售;

从空间上看,室内室外、村里村外、天上地下、国内国外,交通、电力、学校、商铺无所不包;

从主体活动内容看,既有劳动场面、文娱体育,衣食住行、恋爱婚事、山歌对答,也有心理活动的描写和有趣的对话。

在这许许多多的过程环节和场面上都有所表现。

铁塔岿然牵电缆,楼房绿荫阴凉。

田畴碧浪映斜阳。

莺鸣池畔柳,风送稻花香。

喜看大棚如栉比,灌区流水源长。

汽车摩托驶城乡。

塘中鱼对鱼,湖上鸭双双。

——彭见恒《临江仙·

农村即景》(《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157页)

风水天生好地皮,大棚顶上嵌玻璃。

满园果树添生意,一幢楼房隐翠微。

谈业务,坐飞机,名花引自法兰西。

畅销最数仙人掌,味道牢鲜勿是吹。

——黄心培《鹧鸪天·

花果专业户》(《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211页)

山乡春雨淌诗河,古韵新音逐浪波。

少壮抒怀花怒放,老翁挥笔意长哦。

明楼亮厂铿锵曲,醉土香泥委婉歌。

齐赞小康承乐府,支书领唱众人和。

——杨雨润《诗歌村》(《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79页)

看,天上有农民坐飞机到外国去谈业务,地上有铁塔电缆、灌区、楼房,蔬菜花木大棚,农民在劳动之余,写诗作画,唱歌跳舞,真是其乐融融,生活面多么开阔。

这些新鲜事情和画面在以前的田园诗诗里很难看到。

第三、人物形象新、境界优美明朗。

由于时代原因,古代田园诗中无论人物和环境均缺乏生气,而新田园诗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笑脸洋溢,诗中充满了欢乐的情调,境界明朗开阔,让人感到诗情画意,读起来富有快感。

细雨霏霏柳色新,秧针飞舞绣葱茏。

芙蓉出水泥难染,笑绽桃花两瓣红。

——罗艳华《插秧女》(《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18页)

阿婆七十仿娇娥,也着花裙顺地拖。

盛世风和舒晚景,夕阳狂跳迪斯科。

——姜必荣《阿婆》(《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18页)

处处欢歌喜气扬,楼阁华堂,秀水鱼塘,农忙过后进商场,嘴里槟榔,杯里琼浆。

——张乔生《一剪梅·

家乡新貌》(《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196页)

看,诗里的农民们是多么欢乐,插秧的村姑“笑绽桃花两瓣红”,农闲时连阿婆也“夕阳狂跳迪斯科”,农村“处处欢歌喜气扬”。

这正是新田园诗的新的形象、新的境界。

第四、语言鲜活生动、语调清新明快。

古代田园诗中虽说也使用白话和口语,但毕竟是文言文多,有时还有生僻字和典故,文化水平低的人读起来感到不畅快。

而新田园诗不存在这些问题,大量运用白话口语、俚语、并且出现了许多生活语、时新语,使诗歌富有新鲜感和生活情趣。

妹整花畦蝶绕衣,哥寻信息去关西。

多情想起知心话,一擦泥巴打手机。

——曹德润《花木乡竹枝词》(《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1页)

箩盈新茧歌飘路,咯吱咯,担销去。

销茧村姑桥上度。

波摇臀股,风梳胸肚。

香汗蜂疑处。

——丰波《青玉案·

蚕姑》(《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212页)

养殖勃兴开富路,牛羊鸣叫山冈。

鸭浮鱼跃满池塘。

规模争效益,品种尚优良。

科技下乡排万难,专家住进农房。

订单农业早登场。

营销渠道畅,客户遍三江。

——刘万成《临江仙·

农村养殖户》(《新田园诗词三百首》第213页)

写村姑爱情不再是羞羞答答的事情,一想到心上人想说几句知心话,便“一擦泥巴打手机”。

养蚕姑娘挑着担子去卖茧,一路唱歌,扁担声“咯吱咯”响着,走上桥时,河面映照着她的身影,“波摇臀股”,扭动着屁股,风儿吹着她的“胸肚”,看出她是多么惬意。

这种形象,这种语言,在以往的诗里是从未出现过的,可是我们并不觉得她不光彩,反倒觉得她十分美。

生活语、时新语大量使用是田园诗的别具一格的特点,从《养殖专业户》“规模争效益,品种尚优良”,“科技下乡”,“订单”、“营销渠道”、“客户”这些新名词里能感受到农民的科技意识、商品意识、时代意识。

一般说来,在诗里忌讳多用名词术语,可是我们读这些诗却不感到别扭,反而觉得清新明快。

第五、作者的思想感情新。

古代田园诗的作者大都是官员、文人隐士。

不少作者为了寻求某种精神解脱或者寄托,是以旁观者、局外人的身份来描写田园的,他们“即此羡闲情”,但并不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压力。

在一些田家诗中例如晚唐皮日休、聂夷中、唐彦谦、杜荀鹊的诗里,反映了农民的劳作之苦和赋税之苦,并给予同情,甚至“使我不得眠,为渠滴清泪”,他们虽然看到了农民的痛苦,却无法认识这种痛苦的根源,更不可能解决这些痛苦,“民膏日已瘠,民力日益弊。

空怀伊尹心,何补尧舜治”(唐·

唐彦谦《宿田家》),甚至带着“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的幻想(聂夷中《咏田家》),但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们的田园诗明显地充满悲惨和无奈的感情,调子十分低沉。

新田园诗中虽然也有反映农民某些痛苦的作品,但是总体却是歌颂型的、乐观主义的,这是时代的趋势。

新田园诗的作者和当代农民政治地位完全相同,能与农民同欢乐共患难,从感情上看不到作者和农民的隔膜。

有的作者本身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诗中的感情就是农民的感情,两者是完全统一的。

曾获得新田园诗大赛一等奖的王守仁说他的作品“表现了我与农民同喜同忧的情感”,这是新田园诗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三、新田园诗今后的发展方向

十五年来。

新田园诗蓬勃兴旺,发展良好。

出现了许多优秀篇章,创作队伍也日益增加,呈现出可喜的局面。

新田园诗要繁荣发展,我以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关于角色转换问题。

田园生活的主人是农民,但古代田园诗的作者却不是农民。

除陶渊明亲自从事田园劳动有田园生活的甘苦体验外,其余作者不是官员便是隐士,或者是退休罢官的文人,属于农民的作品几乎不存在。

许多作者是以旁观者、局外人的身份来写田园诗的,在立场上感情上和农民相距甚远。

田园风光是美的,农民的心中却是苦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就是旧社会农民生活的写照。

新时代,农民的地位高了,经济富裕了,精神文化的需要也提高了。

但是农民的文化水平依然是比较低的,由于农忙,很少有学文化的机会。

有的农村中的文化教育实施比较落后,这就给农民学文化写诗带来困难。

有些农民也爱诗,想学习作诗,但无人指导,又无处发表作品,水平难以提高。

这就给新田园诗的发展提出一个问题:

如何让农民成为新田园诗的作者。

这就要要大力兴办农村夜校,让农民不仅学科技,也要学文化学作诗;

诗界要广开门路,鼓励农民发表作品;

有关部门可以派人到农村去采风,收集农民创作的诗歌,汇集整理,培育农民诗歌队伍,让田园诗园地中多出现农民的作品。

关于情感体现问题。

古代的田园诗人大多是中下级官吏、文人隐士。

他们的田园诗虽然也描写了田园风光之美,但其中却隐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的情绪,有的以讴歌“静穆”、“平和”掩盖农村的矛盾斗争,有的则幻想回复到单纯的古代生活去,表现出消极避世的思想情感。

由于政治黑暗、官场腐败,许多人企图张扬在城市里被压抑、被束缚的那种人性中追求自然轻松的本性,于是便找到了田园诗。

在这里才能借自然之美来舒展人性之美,使自己的情绪得到轻松的释放。

有的田园诗中反映了农民被压迫剥削的痛苦,但作者是站在旁观者、悲悯者的角度来写的。

无论是白居易、梅尧臣还是范成大,他们是地方官,虽然清白正直,从内心里同情农民,但他们对农民的生活究竟是隔膜的。

他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不幸境遇。

有的田园诗中出现的农民形象都是诗歌中的点缀,是用来体现自己安闲自得和清高自负的情感的。

当然,这些田园诗对我们们今天认识封建社会的阶级压迫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但是我们会发现,古代田园诗重要的不是为了表现农民,而是为了表现自己。

王维的《渭川田家》是公认的田园诗,全诗共十句“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依仗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意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前八句的农归图只是后两句的铺垫,是由农归想到了逃避政治打击的归宿。

他只看到了农民的“闲逸”,而根本想不到农夫的劳作之苦,情感是多么的明显。

新田园诗就不应当存在感情上隔膜的问题。

时代变了,农民是田园的主人。

新田园诗就应当以主人翁的立场和情感抒发对田园的热爱,而不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流露情绪的。

即使是非农民的作品,也应当和农民的情感完全一致,以农民的感情来写田园诗。

其次,关于歌颂和揭露批判。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取得了发展进步,总的势态是好的。

但是这种发展进步是不平衡的,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农村依然是相对落后的。

有的农民生活上依然有痛苦,欺负和欺诈农民的事情也是不争的现实,新田园诗中也需要批判、嘲讽的成分。

但这种批判和嘲讽从情感上来说不应该是对社会制度和党的政策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上存在的封建主义思想和作风的的清算。

讽刺性的、揭露和批判性的作品不应该成为田园诗的主要方面。

应当认识到当前的农民与社会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和对立情绪。

因此,新田园诗一要掌握情感体现的“度”,揭露和批判不能“过火”。

田园诗对农村的现实生活应当以歌颂为主,发扬我国诗歌创作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传统,以昂扬乐观情绪为基调,以歌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旋律,以歌颂好人好事为主要内容,让人民群中看到光明的前景,鼓舞激发劳动热情。

不能因为田园诗中的诗情画意的描写就说成是“粉饰太平”、“美化现实”,也不能因为写了农村中的不正之风和落后的现象就说成是“丑化现实”、“给社会主义抹黑”,不能因为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否定整体的发展进步,以反映痛苦的“乐府”形式来描写农村的落后和黑暗。

第三、关于田园诗的形式和语言问题。

诗歌形式是老问题、新话题。

自古以来,诗体形式不断演变,大体经历了四言---骚体---五言—七言—长短句过程。

为了抒情的需要,诗句中的字数增加了,节奏感和音乐性更强了。

古代的诗从书写上来说既不分行也不用标点符号,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就是因为诗句有相对固定的字数和内在的韵律美。

这样的诗易记、易诵,便于流行。

新田园诗要想发展,必须继承传统。

新田园诗要想获得农民的喜爱,还必须借助于民歌形式,例如《竹枝词》《杨柳枝》等诗体和各地流行的传唱民歌,这些民歌绝大部分是七言句式。

从第四届新田园诗获奖作品看,332首诗词中,七言句式174首,长短句式(词曲)135首,五言句式32首。

可见用七言句式和长短句式写诗和歌唱是人们普遍的要求,这也符合中国诗歌体式发展演变的规律。

这种规律是由汉语的特点所决定的,无论是诵诗和唱诗,七言句式中间不需要换气,而超过七言则须换气。

盛唐以后七言句式的诗体成为诗体主流,以后又产生了能唱的词和曲,这是民族化大众化传承一千多年原因。

毛泽东指出新诗要精炼,大体整齐,押韵,又说新诗要在古诗和民歌基础上发展,是至理名言。

当然,诗的形式不能绝对化,在民族化、大众化这一原则下尽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应当排斥那些句子有长、又散又不押韵欧美散文句式,因为农民不喜欢。

对于广大农民诗人来说,由于格律诗词不易掌握,而能够用顺口溜式快板式的的诗歌来歌唱生活就完全可以的,虽然带着“下里巴人”的泥土气味,但是也别有一番味道。

新田园诗的语言也要体现在时代色彩上,既不能太古太文,又不能太浅太土,提倡用自然通俗、鲜活流畅、优美生动的口语和现代语是大势所趋。

第四、关于走好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路子。

新田园诗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得到了诗词界和广大农村工作者和农民的普遍的认同和赞扬。

今后的问题是如何促使新田园诗的发展和繁荣。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面对这一历史任务,诗词创作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就要重视解决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强化精品意识是完全应该的,但是首先是普及问题,从现有诗词创作队伍的现状看,年龄偏大甚至可以说是老化,五十岁以下的写作诗词的人很少。

城市里的诗词组织多数是由退休的老干部组成的。

他们的创作热请很高,但却很少有机会深入农村,接近农民,缺乏对农村生活的深切体验,对新生事物研究不够。

农村写诗的人也是年龄偏大,年轻人也很少。

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后继乏人。

这就必须在农村和学校大力培养新生队伍,通过建立诗词组织,举办诗词讲座,出诗词刊物,树立诗词模范等各种形式来实现这个目标。

这几年,我们惊喜地看到,全国各地许多农民的诗歌登上了文学殿堂。

山西办的《诗书画》杂志主要刊登农民的作品,每期都能看到带着泥土芳香的的作品。

山西翼城县的冯有庆、路玉香、马春燕等农民诗人,都出版了自己的诗歌集。

晓史村还成立了诗词文化研究会,把全村人的诗歌汇集成诗歌集出版发行。

许多农村建立了诗社,例如榆社县就有几个田园诗社,农民诗人们经常聚会谈诗念作品,并且和书法绘画结合在一起,显示出当代农民的高雅情趣。

他们的作品发表在县办杂志《漳源诗词》和《榆社文学论坛》网上。

这些由地地道道的农民创作的诗描写的都是真实的农村的风貌,抒发的全是真情实感,这才是真正的主体田园诗。

这些情况说明田园诗深受广大农民喜爱,“我手写我心”已经为热爱诗歌写作的农民所接受。

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主人,是田园的主人,因而在生活富裕的同时便情不自禁地要歌唱生活,抒发感情。

他们取得的成绩和所在的县乡各级政府的支持分不开,这些地方的经验是值得推广的。

在普及诗教这方面,武正国同志(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山西诗词学会学会会长、全国新田园诗大赛组委会主任)提出“诗词进农村、进校园”的号召,并且于今年6月初在榆社县召开了“全省诗歌进农村进校园经验交流会”,由榆社县、运城市、翼城县晓史村、太原师范学院、太原三十七中桃李诗社等诗歌组织介绍了诗词创作经验。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丁国成、秘书长王德虎、诗教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梁东参加了会议,梁东同志作了学术报告,阐明诗歌对于社会的重要作用。

这种会议对于促进新田园诗的发展无疑是有大的作用的。

关于提高的问题,是和普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无论城市农村,无论新老队伍都存在着进一步发展提高问题。

我认为,对于城市里的诗词作者来说,主要的是如何深入农村生活实际,接近农民,了解农民的问题。

城市里的诗词组织可以组织采风活动,到农村果园山林牧场渔场去,和劳动人民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劳动和生活情况,掌握最现实的资料,作为创作的素材,写出更优美的作品。

对于农村的诗词作者来说,主要是如何提高艺术修养的问题。

这些方面的渠道和途径很多,诗词组织和诗词爱好者可以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采取可行措施。

第五、诗词组织和诗人应当提高对于新田园诗的认识。

创作新田园诗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关注“三农”,振兴“三农”。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要乐于为“三农”唱赞歌,创作出有质量和数量的新田园诗歌,让它在诗歌田地中绽放更加鲜艳的花朵。

祝愿新田园诗更加繁荣。

2008-8-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