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亚洲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亚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亚洲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
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
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
(1)、
(2)
引导:
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
(1)、
(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
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
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
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
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
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
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
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
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
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
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
A组:
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
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
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
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
亚洲地形特点:
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
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着名的湖泊。
请大家在图上找出:
里海、贝加尔湖、死海。
(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板书设计:
“日出之地”——亚洲
一、位置纬度位置:
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
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
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
向四周呈放射状分流入海分布
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1.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2.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讨论法
(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提示:
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
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
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
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总结本课要点。
三课时
●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3、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
(二)过程与方法
1.将座位安排成马蹄形,以便开展学习活动。
2.自由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游戏和考察活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体验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提高艺术鉴赏力。
2.通过游戏、网上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1.人口最多的大洲
2.多样的地域文化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
1.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2、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重难点突破
通过课前考察、游戏、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反思教学法。
●教学构思
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
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
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
一是将P11活动2设计成游戏方案;
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以艺术家、人类学家、文化学者、建筑学家、服装设计师等身份组建考察团,在网上模拟“南中国海──地中海”这条线路去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
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
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
①课前准备 ②游戏、质疑、问题整合 ③表演 ④反思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猜一猜]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讲解]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小结]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解说]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承转]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别稠密
[读图]“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200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1、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
60。
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
12。
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
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其中亚洲有几个(
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活动]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3、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
3%),计算200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
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提示]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х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
55亿*1。
3%=0。
79亿),所以2001年世界净增人口0。
79亿,而亚洲2000年人口总数36。
8亿*1。
4%=0。
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
52/0。
79*100=66)。
[小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板书]一、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问]1、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亚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长率)
2、我们还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吗(
亚洲的人口密度)
[讨论]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
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
[讨论]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利进步。
(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填图]根据阅读材料按因果关系填入框图中
A、要求增产粮食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F、土壤肥力下降
[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提示]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绘图]学生绘制良性循环图
[活动]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承转]展示图片: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教育科技水平、建筑、服装等方面的图片。
[提问]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
[回答]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提问]为什么不同呢?
[播放]印度建国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
[回答]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经济贫困,工业落后,基础薄弱,这样就给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历史条件
[播放]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势素材:
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小结]社会条件。
[播放]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
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家,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却成为亚洲较富裕的国家。
[小结]自然条件
[展示]某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有关材料
[找出]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的,各国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其经济发展战略。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在亚洲,少数国家是发达国家,如日本;
而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活动]将图亚洲部分国家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从大到小排序。
找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和低于500美元的国家。
估算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产值是尼泊尔的多少倍?
说一说亚洲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
看看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
[学生小结]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印度、蒙古、孟加拉国、越南、尼泊尔;
2、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154倍;
3、亚洲各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较大。
较高的发达国家有很少,如日本;
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差异也很大。
如: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达到30170美元,尼泊尔仅为21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44倍;
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讲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发展还有困难。
我们既不可因成绩巨大、水平提高而盲目自大,也不可因还有差距、道路曲折而妄自菲薄。
我们应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缩短差距。
作为中学生我们肩负着昌盛祖国的重任,一定要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材料“三大类产业的划分”
[教师]以日本为例,教给学生如何解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三大类产业构成图
[学生]完成P10活动2
[显示]1998年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
[讨论]观察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三类产业比例之间的关系怎样?
[小结]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较少。
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
目前我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第二产业,重视第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经济。
课后作业:
1、请大家交流收集的材料,写一篇关于“由于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小论文。
2、搜集有关亚洲各地区的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