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在存储器中的通讯开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
《Usb在存储器中的通讯开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sb在存储器中的通讯开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USB技术正是顺应这一要求提出的,它集PCI和RS-232的优点于一身:
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USB协议1.1支持最高传输速度达12Mbps,USB协2.0支持最高传输速度可达148Mbps),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即插即用”(Plug&
Play),同时USB上最多可以连接127个外设,因此USB设备开始广泛使用。
USB回顾:
USB是英文UniversalSerialBus的缩写,中文含义是“通用串行总线”。
它不是一种新的总线标准,而是应用在PC领域的新型接口技术。
早在1995年,就已经有PC机带有USB接口了,并于1995年11月正式制订了USB0.9通用串行总线规范,用于形成统一的PC外设接口标准。
但由于当时缺乏软件及硬件设备的支持,这些PC机的USB接口都闲置未用。
1998年后,随着微软在Windows98中内置了对USB接口的支持模块,加上USB设备的日渐增多,USB接口才逐步走进了实用阶段。
目前支持USB的计算机与外设上普遍采用的标准为USB1.1规范,最近又推出的新一代USB2.0规范。
USB的发展:
1.经过长期酝酿,1996年1月,在Compaq、Intel、Microsoft、NEC等4家公司的联合努力下,USB1.0的白皮书问世了,这是USB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
随后,经过两年的完善与修改,一个完整可行的USB1.1规范于1998年9月完成。
至此,许多开发商已经可以依据USB1.1规范内容来进行相关产品的的开发了。
令人欣喜的是,这4家公司同意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USB1.1的白皮书版本。
这与其他组织开发的标准相比无疑是一个明智的创举,也正是因此,使得USB产品的开发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USB规范的发展历程如下表所示。
版本
发表日期
说明
0.7
1994.11.11
覆盖0.6版本
0.8
1994.12.30
修改第3-8、10、11章,新增附录
0.9
1995.4.13
修改所有章节
0.99
1995.8.25
1.0FDR
1995.11.13
修改第1、2、5-11章
1.0
1996.1.15
修改5-11章
1.1
1996.9.23
2.0(draft0.79)
1999.10.5
修改第5、7-9、11章增加高速协议部分
2.0(draft0.9)
1999.12.21
2.0
2000.4.27
高速模式的版本
USB现状:
具体而言,USB使用一个4针插头作为标准插头。
通过这个标准插头,采用菊花链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外设连接起来,并且不会损失带宽,最大可以支持多至127个设备,加上即插即用以及热插拔,与古老的串口以及并口相比,在使用上方便了许多。
目前主板一般都采用支持USB功能的控制芯片组,而且也安装了USB接口插槽。
Windows98及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都内置了对USB接口的支持(但WindowsNT尚不支持USB)。
比如现在已经有数码相机、数字音箱、扫描仪、键盘、鼠标等很多USB外设问世,于是USB接口的设备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按照USB设备的供电方式,我们可以将USB接口的外设分成两种,一种是设备本身不带独立的电源适配器,电源由主机的USB接口直接供应。
这种设备大多是耗电量不大的纯电路类产品,如USB接口的Modem、USB接口的鼠标等;
另一种USB设备需要单独供电,这类设备通常都是机电一体的装置,如USB接口的扫描仪、USB接口的打印机等。
因为这些设备的机械传动部分需要大功率的电源才能驱动,而主板的USB端口无法提供这么大功率的电源。
USB的优点与其他接口的对比:
1.真正的即插即用:
(1)自动的检测与设置
(2)通用的接口
(3)系统资源的节省
(4)简易的电缆
(5)不需要单独电源
2.速度的提升:
在对USB1.1版本的长期实践与改进基础上推出了USB2.0,它在数据传输速率上有了一个飞跃,已经达到了480Mbit/s的理论速率。
USB诞生之初,便棉队着许多已经趋于成熟的计算机接口的挑战。
这就要求它必须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不断完善,才可能被用户所接受。
USB以及其他常用接口如下表所示:
接口
格式
设备最大数目
最大线缆长度
最大传输速度
USB
异步串行
127
16(用5个集线器可连接到96)
1.5M-2M(1.0-1.1版)480M(2.0版)
RS-232
(EIA/TIA-232)
异步
串行
2
50-100
20k(有的硬件支持45k)
PS-485
32(有的硬件支持256个)
4000
10M
(TEA/EIA-485)
IrDA
红外异串
6
115k
Microwire
同步串行
8
10
2M
SPI
2.1M
IIC
40
18
3.4M
IEEE-1394
(Fire-wire)
64
15
400M(IEEE-1394.bk可达到3.2G)
IEEE-488(GPIB)
并行
60
8M
Ethernet
1024
1600
10M/100M/1G
MIDI
串行电流循环
50
31.5k
并行打印机
10-30
应该看到,许多新生事物在其产生之初豆油不尽完善之处,USB也一样。
所以USB2.0仍然在不断推出其修订手册,在此接触到的最新的补丁发布的补丁在2004年4月。
USB展望:
新一代USB的标准USB2.0规范目前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比如最近英特尔公司将上市支持USB2.0规范的主板芯片组。
由此可以预见,下一代个人电脑将标准支持USB2.0。
另据有关资料显示,新一代USB规范的带宽将高达480Mbps,这比目前USB1.1快40倍左右。
快速的外部数据储存、以太网、高速扫描、如同摄影机、照相机一样的网络相机等,各种新产品将在USB用户们的面前统统变为现实。
在软件方面,据说微软公司将在其新一代面向消费者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全面支持USB2.0。
另外,USB2.0在现行的USB1.1规格上增加了高速数据传输模式。
由于增加了高速模式,将会使USB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
由于总线的整体传输速度提高,即使同时使用多个设备也不会导致各设备的传输速度减慢。
如今的无线技术随处可见,很快你就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USB插头将你的无线设备和你的PC连接起来了。
看一看当前推出的无线新品,你就会发现USB接口的强大魅力了,几乎每一款都支持USB规范,比如最近罗技推出的一款采用蓝牙技术的无线鼠标,看上去非常时尚前卫,它也无一例外地支持USB接口规范。
小结:
与其他接口技术相比,毫无疑问,USB是一个优秀的连接解决方案,随着大量支持USB的个人电脑的普及,USB逐步成为PC机的标准接口已经是大势所趋。
最新推出的PC机几乎100%支持USB,另一方面使用USB接口的设备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虽然它还存在一些问题,要知道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USB也是如此。
我们相信随着USB技术的日益成熟,USB应用将会更广泛地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
参考文献:
1.马伟计算机USB系统原理及其主/从机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01
2.张弘USB接口设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12
3.边海龙贾少华USB2.0设备的设计与开发﹒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
4.胤灏USB移动存储技术术http:
//www.sourceopen.biz/electron/solution/usb/theory/usb_sto_tech.htm2002-3-20
5.刘滨孙睿基于USB和多线程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中国海洋大学2003.9
6.USB开发者论坛:
www.usb.org
7.晁建刚,陈善广,薛亮.基于USB接口技术的外设应用设计.嵌入式系统论文集2000.11
8.刘丁,毛德柱,王云飞.USB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电子技术应用
9.UniversalSerialBusSpecificationCompaq,Intel,Micrisoft,NEC,Revision1.1September23,1998
10.周涛张辉采用PDIUSBD12的USB系统固件程序设计电子技术应用2003.7
11.UPnP™论坛贡献成员UPnP™设备架构2000年6月
12.许永和USB的基本概念长高电脑图书
13.FRIEDHELMSCHMIDT著,精英科技译.SCSI总线和IDE接口:
协议、应用和编程.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14.DonAnderson著,精英科技译.USB系统体系.北京:
15.萧世文编著.USB2.0硬件设计.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6.UniversalSerialBusMassStorageClass-Bulk-OnlyTransportRevision1.0.USBImplementersForum.1999
17.UniversalSerialBusMassStorageClass-SpecificationOverviewRevision1.1.USBImplementersForum.200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设计初步计划主要分为硬件、固件和软件的设计
固件设计:
1.通用的枚举配置部分。
实现USB主机对设备的枚举和配置,使主机确认设备的功能提供资源。
2.类协议部分。
用来实现USB设备各自数据传输的功能,一般都有相应的USB的类协议和规定作为编程的规范。
比如MASSStorage类设备有其独特的一套UFI命令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硬件设计:
共分为7个部分的电路:
USB连接点电路、信号线配置电路、时钟电路、信号线上拉电路、USB芯片及其外围电路、USB中断信号电路、cup接口电路。
软件设计:
按照设备描述符的字段组成来编写其c语言的数据结构。
总线开发:
。
分为三部分:
USB总线的主机、USB总线的设备以及它们之间的互联。
USB总线连接外设和主机时,利用菊花链的形式对端点加以扩展,形成金字塔型的外设连接方法,避免了PC机上插槽数量对扩充外设的限制,减少PC机I/O接口的数量。
我所做的设计主要是针对USB1.1系统。
要实现一个USB总线设备,必须有合适的USB总线控制芯片。
它必须允许无限制设置和升级,支持全速USB总线吞吐量的传输,不受端点数、缓冲区大小和传输速度的限制,最好要简化编码,就要作大量的辅助指令。
其中采用的处理器是增强型的8051内核,8051具有2个功能,它使用USB1.1规范中定义的通信协议。
使得与USB顶层设计相关的固件代码更趋简单化;
同时为实现8051的主要性能留有代码空间和带宽,从而实现设备功能。
关于USB总线设备的客户端驱动程序:
USB总线外设的驱动程序大多采用WDM类型,VDM(WindowsDriverModel,即视窗驱动模型)是Microsoft公司力推的新型驱动程序模式,关于驱动的开发,我个人打算把前人的成果拿来使用。
主要的驱动程序在www.usb.org中的驱动论坛里都可以找到。
关于USB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这个设计主要是做USB总线结构是如何与Windows操作系统相适应得,以及如何开发USB总线设备驱动程序,这里主要参考Microsoft提供的设备驱动程序开发包(DeviceDriverDeveloper’sKit,即DDK)中的文档。
关于固件程序开发:
人机接口设备(HID)类对于主机的驱动和HID通信,设备必须使用相应得固件程序来满足一定的要求,通过固件程序的调度,主机才可以所得到设备的描述符以及完成端点数据的传输。
为了有效的开发8051的固件代码,要三项工具:
8051的汇编和/或编译,ROM/RAM的下载,8051的调试。
项目
来源
必须或可选
8051的汇编和/或编译
Keil,Tasking,orPLC
必需
ROM/RAM的下载
制造商
必须
8051的调试
固件库
可选
例子代码
USB总线分析仪
CATC
1.王朔李刚USB接口器件PDIUSBD12的接口应用设计天津大学2002.4
2.刘滨孙睿基于USB和多线程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中国海洋大学2003.9
4.张弘USB接口设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12
5.马伟计算机USB系统原理及其主/从机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01
6.Windows驱动程序参考:
MicrosoftWindows2000DriverDevelopmentKitByMicrospftCorporation
7.USB开发者论坛:
8.UPnP™论坛贡献成员UPnP™设备架构2000年6月
9.FRIEDHELMSCHMIDT著,精英科技译.SCSI总线和IDE接口:
10.DonAnderson著,精英科技译.USB系统体系.北京:
11.萧世文编著.USB2.0硬件设计.北京:
12.UniversalSerialBusMassStorageClass-Bulk-OnlyTransportRevision1.0.USBImplementersForum.1999
13.UniversalSerialBusMassStorageClass-SpecificationOverviewRevision1.1.USBImplementersForum.2000
14.周涛张辉采用PDIUSBD12的USB系统固件程序设计电子技术应用2003.7
15.ATAttachmentwithPacketInterfaceExtension(ATA/ATAPI-4).T13.1998
指导教师意见:
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