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虚词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3004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虚词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文言虚词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文言虚词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文言虚词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文言虚词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虚词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文言虚词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虚词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文言虚词集锦Word文档格式.docx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5.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唐韩愈《马说》)

②吾恂恂而起。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④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一)之 

 

1、代词,代人,译为:

他,他们。

例:

愿陛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

这,它。

肉食在者谋之。

(《曹刿论战》3、代词,代物,译为:

它,它们。

太医以王命聚之。

(《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

这。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

的。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6、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7、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

何陋之有。

(《陋室铭》) 

8、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

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9、动词,作谓语,译为:

去,往。

吾欲之南海。

(《为学》)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 

(1)代词,这,这个:

其人视端容寂 

(《核舟记》) 

(2)代词,那个:

其船背稍夷 

(3)代词,他(她、它)(的):

其夫呓语 

(《口技》) 

并自为其名 

(4)代词,其中,其中的:

不能指其一端 

(5)助词,表反问,难道:

其真无马邪 

(《马说》) 

(6)助词,表推测,恐怕:

其真不知马也 

(7)助词,加重语气:

安陵君其许寡人 

(8)大概:

其恕乎 

(9)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其如土石何?

(三)以 

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

①译为:

把,拿。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②译为:

用,拿。

以刀劈狼首。

(《狼》) 

③译为:

凭,靠。

何以战。

④译为:

根据,按。

策之不以其道。

⑤译为:

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 

2、作连词,表示顺承、目的、结果等。

①可译为:

来,而。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②也可译为:

以致。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

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

4、动词,用作谓语,译为:

以为,认为。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注:

此处作实词) 

(四)于 

1. 

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贫者语于富者曰。

2. 

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 

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 

4. 

表示处所,译为“到”。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

而 

1、作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假设关系。

①表示并列关系,译为:

并且,而且。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十则) 

②表示顺承关系,译为:

就,然后。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表示转折关系,译为:

但,却,可是。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④表示假设关系,译为:

如果,假如。

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 

2、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

既而儿醒,大啼。

(六)则 

1.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学而不思则罔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出师表》)/ 

入则无法家拂士 

然则北通巫峡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判断:

可译为“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七)者 

1.代词 

(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

京中有善口技者。

(的人)(《口技》) 

可爱者甚蕃。

(的花)(《爱莲说》) 

(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

可译为“个”、“样”、“项”。

或异二者之为。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可译为“„„的时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劝学》) 

2.助词 

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的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

吴广者,阳夏人也。

(“者”与“也”配合,表判断,不译)(《陈涉世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者”用在陈述句的主语后,表停顿。

)(《愚公移山》) 

(八)也 

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句末语气词,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若为人佣耕,何富贵也?

5.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

余闻之也久。

(《伤仲永》) 

(九)焉 

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且焉置土石?

移山》) 

(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十二)乃 

1.副词 

(1)可译为“竟然”。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 

(2)可译为“于是”、“才”、“就”。

乃重修岳阳楼。

(于是,就)(《岳阳楼记》)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才)(《狼》) 

蒙乃使就学 

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十四)乎 

1.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子墨子曰:

“然,胡不已乎?

”(《公输》) 

(2)表反问,可译为“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表推测,可译为“吧”。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表感叹,可译为“啊”。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出的处所,相当于“于”。

醉翁至于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十五)所 

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所闻”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记》) 

“所”和“以”连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

吾知所以距子矣。

(《公输》)/ 

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

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

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可译为“被„„吞掉”) 

(《童趣》) 

用作名词,意思是“地方”、“处所”。

欲至何所。

(《宋定伯捉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