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宏观经济形式年底总结多图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2834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4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宏观经济形式年底总结多图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XXXX宏观经济形式年底总结多图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XXXX宏观经济形式年底总结多图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XXXX宏观经济形式年底总结多图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XXXX宏观经济形式年底总结多图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X宏观经济形式年底总结多图表Word格式.docx

《XXXX宏观经济形式年底总结多图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宏观经济形式年底总结多图表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X宏观经济形式年底总结多图表Word格式.docx

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房地产行业情况

1.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与购进价格

1.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情况

2、2012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

2.1工业增速有望稳步回升

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较快

2.3消费状况保持低迷

2.4外贸出口将保持缓慢回升

2.5物价上涨压力将减缓

四、2012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建议(目前仅有2012下半年政策取向建议及时更新2013取向建议)

1、稳中求进的调控政策

2、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控应相辅相成

3、保证社会融资总量平稳增长

4、努力减轻企业压力

5、优化国内外区域布局使外需扩大

6、加大中国资本输出力度

7、加强新型经济体之间的金融合作

8、坚决不动摇的进行房地产调控

9、进行大规模的环保投入

10、扶持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

五、2013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权威发布随时更新)

 

2012年以来,欧债危机从希腊向西班牙等大国蔓延,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回落,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

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使得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特别是4月份以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呈全面趋弱态势,但就业形势表现尚可,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减缓,国际收支趋向平衡。

展望下半年,在“稳增长”预调微调政策效应显现、房地产市场企稳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目前,三大需求总体均呈企稳回升态势,四季度将出现小幅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略高于7.5%,CPI涨幅略低于3%。

三季度GDP增长7.4%,延续了年初以来的下行趋势。

从GDP季度累计同比增长看,本轮经济回调到三季度已持续了10个季度。

这是我国自1992年开始发布该项指标以来,回调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增长也明显偏离了2002—2011年10.6%的季度平均水平。

当前经济运行状况,用短期、周期性因素难以充分解释。

这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阶段、运行机制的变化,对宏观调控目标、手段和传导机制也需要重新认识。

近期一些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四季度有望呈现小幅回升态势。

一是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促使世界经济短期向好。

自欧洲央行实施直接货币交易(OMT)、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QE3)后,英国、日本、巴西、澳大利亚等相继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短期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提振消费信心,我国出口增长将逐步回升。

9月份,我国出口增长达到9.9%,明显高于7、8月份的增幅。

值得注意的是,由此引发的新一轮为防止本币升值的全球性货币宽松竞赛,对短期资本流动和物价上涨都将产生影响。

二是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总体有所改善。

9月份,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及新兴市场国家PMI指数都出现回升。

我国PMI指数也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下降,特别是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比上月回升1.1和2.2个百分点。

同时,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回升态势,我国企业原材料购进指数已经止跌回升,将推动企业回补原材料库存和增加需求。

三是内需短期呈企稳回升态势。

随着基础设施投资回升和房地产市场回暖,投资增幅提高。

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5%,比1—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销售回升、长假等拉动作用下,消费实际增速高于上年。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1.6%,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此外,去年四季度工业生产、投资、出口等增长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也为今年四季度企稳回升奠定了一定基础。

目前,三大需求总体均呈企稳回升态势,三季度应为年内增速底部,四季度将出现小幅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略高于7.5%,CPI涨幅略低于3%。

在欧债危机反复恶化、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实际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的差距为新世纪以来最小的一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成绩来之不易。

尤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

一是在经济持续下行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积极化解投融资平台风险,有效减轻通胀压力,成效显著;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表现为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中、西部地区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就业状况总体平稳,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在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加大的同时,积极推进民生领域改革,支出大幅增加,对促进消费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半年GDP为7.8%,时隔三年GDP增速破8。

国家统计局7月13日公布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6%,创三年新低;

上半年经济增长7.8%,略高于年初制定的7.5%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1、经济稳步增长是重要根本

为了防止经济过度下滑,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国务院决定加快投资项目审批进度,新一轮依靠投资拉动的刺激经济计划将影响后期的金融市场走向。

稳增长的必要手段之一,就是扩内需。

而对于内需则强调消费和投资并重,且更注重投资的拉动作用。

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包括:

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范围,支持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加快普及光纤入户。

促进投资的政策措施主要是“铁工机”,即以铁路、西部基础设施为代表的一系列投资项目。

启动一批带动力强、见效快的投资项目,主要包括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项目的投资建设,增加此类投资不仅有利于短期增加产出,而且有利于夯实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同时,央行在前期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将人民币基准利率做出下调,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作用,并放宽利率浮动范围、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具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此外,国家出台节能家电补贴计划,有助于刺激低迷的家电消费市场。

目前我国物价涨幅逐月缩小,通胀压力明显减轻。

中国9月通胀指数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上升1.9%,与市场预期持平,并再次跌至2%下方。

同时PPI同比下降3.6%,低于市场预期和上月0.1个百分点。

分类数据显示,食品和居住价格分别同比上升2.5%和2.3%,上月则为3.4%和2.2%,同时,CPI环比上升0.3%,明显低于上月的0.6%,表明通胀势头明显减弱。

从PPI数据来看,采掘和原材料行业对整体PPI负贡献率最为明显。

CPI数据再次低于2%,表明8月份的食品价格上升并不存在明显的持续性,从侧面表明8月食品价格走强主要是由于天气因素。

整体来看,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在降低,同时国内需求仍保持在较为疲弱的水平上,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放松。

PPI数据的进一步下滑表明,尽管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反弹,但企业尚未从中明显获益,这表示企业由于库存较高,仍然无法掌握定价权。

同时由于从PPI传导至CPI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全年的通胀值将显著低于3%,明显低于4%的政府目标值。

  这样的通胀数据,加上一些前瞻性的经济活动指标,表明整体经济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这是因为通胀下滑表明需求开始减少,而先期公布的发电量数据也表明,中国整体工业活动在9月份尚未出现明显的复苏迹象。

本周四中国将公布第三季度GDP数据,笔者认为这一数值将在7.4%左右,将创下三年来的最低点。

尽管今年面临着换届等因素,但整体经济的下滑似乎已经超出了政策面的预期,表明在未来的政治框架基本明确后,中国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放松。

较低的物价涨幅为银行放松信贷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提供了条件,而基准利率下调引导信贷融资成本下降,有助于改善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活跃经济。

此外,在目前物价指数较低的情况下,加快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引起的连锁反应和付出的改革成本代价将会小一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列入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国务院要求各部门在今年上半年之前必须制定出“新非公36条”的实施细则。

截至目前,交通部、铁道部、卫生部、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等部委已相继出台“新36条”实施细则,各大部委所发布的实施细则很多都非常具体。

随着各部委和主要行业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出台,我国民间资金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同时,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投融资体制进一步向多元化、市场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新36条的核心宗旨是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

其目的是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稳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拉动国内消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过去1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有效激发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热情,而东部产业转移也为中西部发展增添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目前我国投资、消费、工业甚至外贸出口等多项指标均呈现中西部快于东部的增长特征,在地区发展差距缩小的同时,东中西三大地区互补性和梯队性增长格局也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市场,有助于延长经济周期和增强经济后劲。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12995万吨(2599亿斤),比2011年增产356万吨(71亿斤),增长2.8%,超过199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九连增。

目前,我国的秋粮正处在生长后期,据农业部田间农情调查,今年秋粮长势良好,丰收有基础,全年粮食有望实现九连增。

据农业专家介绍,今年全国秋粮面积比去年增加1100万亩左右,这为秋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北方地区今年降雨偏多,旱地作物长势明显好于往年;

前段时间北方发生的虫害已得到遏制,近期的台风和强降雨对主产区的影响也有限,总的看,粮食形势较为乐观。

  多年来,中国始终把发展农业作为“重中之重”、“国民经济的基础”,摆到突出位置加以重视。

目前,18亿亩的耕地红线、95%的粮食自给率底线,已成为共识。

按照这一思路,政府先后实行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并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按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梯次构建惠农促粮的长效机制。

在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的同时,政府还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水平。

许多地方政府一直将房地产投资做为经济发展主要支柱,这与税收制度有一定关系。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房地产是地方政府主要的税收来源,对地方政府来说,其他税收源很少。

事实上,房地产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明显减弱,统计显示,2012年1月—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自2010年1月来首次落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从管理层的态度看,未来经济发展不打算靠房地产来拉动。

大家都很清楚,该产业产生的巨大泡沫一旦破灭,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风险隐患。

金融专家宏皓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挤掉房价泡沫是确保一切回归正常路径的基础。

持续十几年的房价高涨必须到终结的时候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8月份对20个省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显示,今年1-8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长较快,城镇新增就业918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就业形势总体上保持平稳。

其中,东部的11个省市新增就业人数增幅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是0.33%,但是中部和西部增幅今年是高于去年同期,其中中部今年增长7%,西部的增幅比去年高14%,有22个省份新增就业同比是增加的,有9个省份是减少的。

从行业情况看,制造业用人需求在下降,但是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用人需求在上升。

根据对1.1万多个企业的用工情况按月监测,7月末和去年底相比,制造业岗位比去年减少1.35%,减少8万个左右。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企业岗位和去年相比是增加的,增幅在4.65%;

住宿餐饮业增幅在3%;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岗位的增加幅度是1.48%。

二、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出自宏观经济课题组和申银万国证券首席经济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

一是欧债危机升级。

为应对欧债危机,西班牙于7月11日出台新的紧缩措施,在2014年前削减公共赤字650亿欧元;

7月20日,欧元区财长会议批准向西班牙银行业提供100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以帮助银行重新注资进行资本重组。

但是,这些应对措施效果不佳,西班牙和意大利国债收益率再度上升。

当前,虽然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减小,西班牙却因国内银行危机被迫提出接受外部援助的请求,欧债危机呈现进一步扩散和恶化的趋势,欧元区大部分国家同时深陷债务与景气“双重危机”境地。

美国失业率出现反弹,消费者信心下降,经济复苏动力不足。

新兴经济体面临结构调整压力,经济减速超过预期。

因此,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外围环境依然严峻。

贸易摩擦加剧,我国仍为全球贸易保护的主要侵害对象。

调控政策受到制约。

一是发展中国家实际利率上升。

为刺激经济增长,各国纷纷降息。

由于通胀率降幅远快于名义利率的下调速度,使发展中国家实际利率上升。

国际市场食品、能源价格有所回涨,食品和能源价格迎来新的一轮回涨,不仅增加了全球生产者和消费者负担,也限制了各国放松货币政策的力度,制约全球经济复苏。

新的宽松货币政策效果难料。

进入8月份以来,美国、欧元区、英国、澳大利亚和韩国均未推出实质性宽松政策,其中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均未象事先释放的信号那样如期推出新的宽松措施,要求出台更有效的财政政策,但在货币政策上光说不做,缺少具体宽松举措。

主要是因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导致政策效果难料,前期美欧央行释放的流动性以超额储备形式大量沉淀于央行。

今年以来消费增势不尽如人意。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为14.5%和10.9%,同比分别下降2.1和0.7个百分点。

消费增速减缓主要受到汽车、家用电器和石油及制品等大额商品销售不景气的影响。

初步测算,1-5月限额以上企业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石油及制品销售额分别下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约0.48、0.56和1.54个百分点。

在经济减速的同时,消费需求以更快的速度减缓,说明结构调整没有朝预期方向发展,广大居民对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新期盼没有得以满足,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扩大消费任重道远。

经过两年多的严格调控,我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初步控制,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连续出现负增长,房地产业的泡沫不断得到挤压。

但是,过去几次房地产调控越调房价越高的经历,使我国房地产政策有可能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困局,降息传递出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政策信号,使得房地产市场预期发生较大改变。

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强调房地产调控政策取向不变,但居民半信半疑,居民购房意愿明显增强,5月份以来住宅成交量和土地出让成交量环比明显上升。

当前,房地产调控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为了防止经济减速过于明显,需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房地产成交量放大有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房地产调控尚未取得根本性成效,一旦房地产成交量连续放大有可能带动房价和土地成交价回升,似乎再次验证“塔西伦陷阱”效果,房价反弹将使民众再次失望,房地产调控有前功尽弃的风险。

目前我国工业增速减慢,一方面受到出口减少、国内需求不旺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于企业发展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新的增长引擎。

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和风险大的特点,而目前大多数工业企业都面临“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化”的双重压力,在企业经营困难普遍、实现利润大幅降低的情况下,产业转型升级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调整依然处于阵痛期。

5、推动单循环模式向双循环模式转变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次世界经济调整,国家、金融机构、个人资产负债表都需要重建,中国的传统贸易伙伴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低速增长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面临两个现实任务,一是开辟新的市场,二是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这就有必要改变目前的单循环模式,构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的双循环模式。

  目前的单循环模式可以简单总结为从原材料提供国家进口资源和配件进行生产,然后再出口给包括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制成品消费国。

从而形成对制成品消费国的巨额顺差,对资源和零配件进口国的巨额逆差。

因此,需要借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契机,推动单循环模式向双循环模式转变。

既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总量平衡,也实现中国对消费国以及资源和零配件提供国的贸易平衡。

对于消费国,中国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从发达国家高科技产品进口,提升国内装备水平;

对于资源国(零配件提供国),中国要通过工程承包、对外投资等方式,扩大产品出口。

6、国内经济建立良性循环模式

  要扩大内需,实现中国经济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的转变,客观需要对现有的主要服务于外向型经济的国内分工模式进行战略转变。

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6.1、投资和消费进行良性互动

  以投资促消费的第一个考虑是立足于中国人口的国情,高投资还将持续。

在此背景下,第一,可以代替出口,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

第二,提高消费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有助于提高消费。

我国转型的目标是扩大消费,实现内需主导,但是消费条件的不足会阻碍消费的提升,而通过加大投资,改善消费条件,有助于把潜在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消费。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消费性投资在带动相关投资的同时,带动消费性产业发展,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

  6.2、国内区域的合理分工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部地区积累了大量资本,形成了比较齐全的产业配套条件。

同时,刚开始开发时相对比较低廉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也变得相对比较昂贵。

立足于这种要素优势,应积极鼓励东部地区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服务型行业。

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消费能力强,从需求角度看,也应该努力将我国东部地区发展为“消费基地”。

  相比东部地区而言,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偏低,土地、资源丰富,成本也相对较低。

中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了更多人口西迁,外商直接投资也逐渐向西部转移。

应抓住机遇,将我国中西部建设成为“生产基地”。

  这既顺应了不同地区发展当地经济的要求,也有助于发挥各地的优势,形成以生产促进消费,以消费带动生产的内循环格局。

7、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根据国家和工信部十二五主要节能减排目标,从实际执行看,情况并不理想。

节能任务出现欠账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

那么,2012年必须加大实施节能减排的力度。

通过尽快理顺要素价格,提高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以及严格落后产能淘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减排评估来把节能减排落到实处。

8、地方投资资金来源问题亟待解决

  从现在来看,在房地产调整的大背景下,土地财政可能难以维继,寻找新的资金筹措渠道十分关键。

  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1、允许发行地方债。

2011年10月份财政部已经发布《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上海、深圳、广东、浙江四地获国务院批准试点自行发债,实施情况不错,试点地区和试发规模可以逐渐扩大;

2、通过盘活存量的国有资产,来应对未来的公共事业型或地方建设型资本性的支出;

3、尽快完善地方税制,房产税、资源税、部分的营业税转增值税等,都可以成为地方政府新的税收来源。

长远看来,只有建立和地方事权相匹配的税收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和基本建设资金来源问题。

三、全年经济主要指标走势分析与预测(年底发布全年经济分析应及时添加)

1、2012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指标(来源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及中国经济信息网数据库)

1.1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情况

2012年我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

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088亿元,同比增长4.2%;

第二产业增加值165429亿元,增长8.1%;

第三产业增加值154963亿元,增长7.9%。

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

2007Q1-2012Q3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同比增速(单位:

亿元,%)

1.2前三季度居民总收入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0190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7元,同比名义增长13.0%;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0个百分点。

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2.7%,转移性收入增长12.4%,经营净收入增长15.4%,财产性收入增长12.4%。

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同比名义增长15.4%;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6.9%,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3.3%,财产性收入增长16.3%,转移性收入增长22.4%。

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6867万人,同比增长3.0%;

前三季度,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249元,同比增长13.0%。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6358元,同比名义增长14.2%;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中位数5788元,名义增长15.8%。

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422亿元,名义同比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1.6%,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其中9月份名义同比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3.2%,环比增长1.46%。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上涨2.9%,农村上涨2.7%。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5%,烟酒及用品上涨3.3%,衣着上涨3.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3%,居住上涨2.0%,交通和通信同比下降0.2%。

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环比上涨0.3%。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9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572亿元,同比增长14.2%;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54亿元,增长14.7%。

按消费形态分,9月份,餐饮收入2072亿元,同比增长13.9%;

商品零售16155亿元,增长14.3%。

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8237亿元,增长14.8%。

2012年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指标

9月

1-9月

绝对量

(亿元)

同比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227

14.2

149422

14.1

其中: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8931

14.7

7158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