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8264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

《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

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有一种文化的季节循环论,正在被轻易地认为有效:

我们的传统文化,尾随着科技与经济的步伐,正要进入一个更好的季节,宛若逢春的枯木,可以通过深情召唤与重金注入,重现其活力。

事实上,这场可以简单地命名为“国学热”的思潮,是不是真的能让古典文化满血复活呢?

那些亚细亚古典生产方式下的文化图景,显然不可能再次以完整体的形式重临于此时此地这似乎是所有国学提倡者心知肚明的事。

当然,文化的命运自不必过分悲观,从来复兴都是创新的心理学遁词,复原只是重构的舞台剧面具,文明的演进及其形态变化有其自身的逻辑。

只不过,在腔调杂陈的各种倡导声中,存在着一种可以避免的“影响的偏差”:

所有觉得自己更加热情的国学爱好者们所能触及到的,很可能只是一个国学的幻象。

传统文化经由未必透明却总是变形的哈哈镜呈现出来,即使暂时不闹笑话,多半也会落下知识或识见方面的笑柄与话柄:

在这种状况下,颇有提出了解古典文化常识的必要,以便正本清源:

五年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四大册中即已经有大致齐全的表述:

这部主要针对当时大学中文系本科生的古汉语专业教材中,特订体例加入“通论”的部分,并置于文选以及常用词之外,将古代文化作为学习古代语言文字必备的背景:

后来,这部分“通论”附庸独立成书,名字就叫做《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法这些知识,姓名、宗法、礼俗、衣饰、饮食、车马这些古典经验,以及科举、宫室、乐律等社会秩序与社会中心的构架,各个分章,这就可以让人更加集中、更有体系地了解古典时期的文化概况二这套书最初的编撰者皆是知名的语文学者,经由王力先生统稿之后,又经由叶圣陶、姜亮夫等先生审校,如此学养的阵容,同类中鲜有他书可媲。

而新出修订版增补了非传统学术所能框囿的考古学所得材料,配以图释,关于古典时代的知识面貌能汲取学界更新的认识,使常识并不停滞于旧说,而能与新知俱进:

这种处理方式,构成了增补内容与正文之间类似经传的配合关系,无疑为重版与再生往昔年代的学术经典,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进化方案同时,也为本书提供了延展向未来的空间,使之不至于处于常识与教材经常面临的困境:

成为研究基石的同时也是绊脚石与挑战目标。

在某种意义上,本书于是成了一部常能更新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微型百科全书。

(选自朱琺《王力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书评》,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传统文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正要进入一个更好的季节。

B、国学的爱好者们,他们所接触的国学其实可能都是变形后的国学,而非原貌。

C、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已经有了非常完备的叙述。

D、新书的增补内容和正文构成类似经传关系,可见增补内容更为重要,如经一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高屋建瓴,立足国学来介绍和评价王力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B、文章回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产生过程及其编审,是为了凸显该书的学术地位。

C、文章从处理方式、影响力和存在问题几方面对新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做了论述:

D、本文先交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衷与误解,为下文评价《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作铺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古代生产方式下产生的国学不可能在当下生产方式下再次完整地复兴:

B、自古以来,文化的复兴,本质是文化创新,只是打着复兴的名义进行创新c

C、国学的本源在于古代文化常识,明了这些常识,能有效避免对国学的误解二

D、新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没有面临让古代文化常识成为绊脚石与挑战目标的困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白菜石三石①龚一笑,烧城师院教授o我跟他亦师亦友,他虽然大不了我几岁,却是我正儿八经的老师。

在饶城奇石收藏界,龚一笑名望极高,算是鼻祖级人物。

正所谓“近朱者赤”,我虽然兴趣不大,但经常跟龚一笑在一起,多少受些影响,家里也有些藏石:

有的是跟龚一笑在山沟河汊里拣的,有的是朋友赠送的,更多的是死乞白赖地从奠一笑家顺的二不过,都是一般的货色。

②龚一笑好东西不少,值多少钱不知道。

以他的说法,一块石头换一套房,没有大厦千间,数间还是有的。

不过,龚一笑的好石头常年被销在屋里,一般人不让看:

我也是一般人,央求多次外加点儿蛮横,袭一笑才不情不愿打开门锁,这才得以匆匆一睹:

③不过,也有例外。

一次,在龚一笑家喝酒,酒到酣时,他竟然主动进屋,搬出一件珍藏:

那是一块形如白菜的奇石。

没有经过丝毫雕琢,纹理清晰可见,大小与白菜接近,浑然天成。

我惊呼一声,啧啧称奇,如与铅山的白菜碑一并展示,必然相得益彰。

④龚一笑抿着酒,嘿嘿一笑,你能联想到白菜碑,也不枉你我师生朋友一场:

白菜碑为明代铅山县令笪继良所绘。

碑上题词:

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

作为地方官员,要坚守此道,如白菜一般清白做人、做官。

⑤市委已找谈话,我从市直一个清水衙门直接空降到县里任职,且是正职,手上权力不可同日而语。

⑥我蓦然明白龚一笑的良苦用心,正色道,老师教诲,学生谨记,不过⑦不过什么?

⑧我狡黠一笑,将白菜石移至跟前,老师要是放心不下,不如将此石赠与学生,学生必定每曰观石而三省其身。

⑨龚一笑脸色一变,一把将石头搂进怀里,连说两声,君子不夺人之所好,君子不夺人之所好。

匆匆搁进屋,封门上锁。

⑩我哈哈大笑。

⑪在县里工作,不似在市里那般清闲,忙得焦头烂额,没时间把玩石头。

但时间久了,竟有人知道我那一丁点的喜好,不时有好事之人弄两块石头请我鉴赏,或者送我把玩。

我一般不收,偶尔收下一块两块,也回赠人家,算是玩家之间的相互馈赠,也没把这太当回事。

曾有一块摆在办公桌上,名为“寒江独钓”,是我最为喜欢之物。

⑫与龚一笑往来也少了,只是偶然电话“骚扰”,免不了请他前来喝酒吃肉,还有賞石。

电话里龚一笑笑得不屑一顾,你能有什么好石头值得我远道跑去。

我说还真有一块,就摆在办公室,你来了便知。

⑬龚一笑还真来了,直接推门进来。

我从座椅上一蹦而起,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龚一笑却不理睬我,目光落在桌上的“寒江独钓”上。

我得意地说,以你专家的眼光,看我这块石头怎么样?

⑭龚一笑不语,移前移后仔细端详,而后直起身子说,彳艮值钱:

⑮我问,值多少?

⑩龚一笑脸色凝重,一间房,一间牢房。

⑰我吓了一跳,一块石头,不至于吧?

⑱龚一笑怒目圆睁,我说是就是,你敢质疑我的眼光?

说完怒气冲冲地摔门而出。

⑲我目瞪口呆。

待醒悟过来,出门紧追,已不见龚一笑的踪影。

打电话,关机。

呆坐一会儿,我满脑子都是龚一笑的怒容,突然惶恐。

立马叫来秘书,将“寒江独钓”还有其他几块交换的石头,一并拿走退回。

翌日,刚到办公室,见龚一笑又推门而入,手上捧着那块白菜石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忘记招呼。

他也许是发现桌上已没了那块石头,遂问,石头呢?

我有些尴尬,低声说,已让人退回去了:

龚一笑冷哼一声,算你聪明。

他将白菜石小心翼翼地摆在原先摆“寒江独钓”的位置上,你曾说每日观石三省,今天就遂了你的愿。

我说,老师怎么如此大方,竟会忍痛割爱?

龚一笑又是怒目圆睁,想得美,借你的,什么时候不当官了就还我。

(选自《北方义学》xx年第22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龚一笑“主动进屋,搬出一件珍藏”既体现了他的良苦用心,又为下文情节作了铺垫。

B、第⑬段“直接推门进来”这一细节,表现了龚一笑的随性洒脱,更说明他以师长自居。

C、从及时归还“寒江独钓”及其他石头可以看出,“我”能知错就改,悬崖勒马:

D、小说行文舒缓,语言幽默又不失深刻,在平静的叙述中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

5、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塑造龚一笑这一人物形象的。

(5分)

6、小说以“白菜石”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请结合文章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3题。

呜呼!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二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

于、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驻,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己_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夭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二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徘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

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周匝对曰:

“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

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庄宗皆许以为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B、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C、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牢,是指古代祭祀用羊、牛各一头。

古人又把羊叫“少牢”。

B、告庙,指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C、俳优,是指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g卩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D、杂戏,是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歌舞戏、傀儡戏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

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人的对比论述:

B、《伶官传序》和所节选的《伶官传》片断,都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分深长,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

C、庄宗在安定天下之前,牢记晋王遗命,出师、征战以三矢励志,大告成功,还矢于先王。

态度恭谨,意志坚定,的确可称得上“忧劳”。

D、庄宗最后身死国灭,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但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在于他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了忧劳可以兴国的道理。

13、把文中両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故?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一15题。

新城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