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考级8级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2545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诗文考级8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古诗文考级8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古诗文考级8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古诗文考级8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古诗文考级8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文考级8级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古诗文考级8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诗文考级8级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古诗文考级8级Word文档格式.docx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在梦境中又重现了昔日南唐春季去游上苑时的欢乐情景。

5、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注释】 

①如梦令:

词牌名。

②雨疏风骤(zhò

u):

雨点稀疏,风声急骤。

③浓睡:

沉睡。

④残酒:

残余得酒意。

⑤卷帘人:

这里指侍女。

⑥绿肥红瘦:

绿叶多而红花少。

【译文】:

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

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6、一年之计 

春秋 

菅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一年完成的不如种粮食。

十年完成的不如种树。

一辈子完成的不如培育人才。

能够一年内获得的是粮食,能够十年获得的是树木,能够一百年才能获得的是人才。

7、《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

雨声不断,蛙声一片。

蛙声就在身边叫。

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8、少年行 

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⑴词语:

擘——分开,这里指用手拉弓雕弧——刻着花纹的木弓。

骑——骑兵千重——一层又一层,这里指敌方的骑兵很多。

只似无——只当没有这回事一样。

偏——侧着身子。

金鞍——镶着金属装饰的马鞍。

单于——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这里泛指敌方骑兵的首领。

调白羽——把箭搭在弓弦上,调整好位置。

⑵句意:

一少年能同时使用两张弓。

左右开弓。

外族入侵的骑兵一层层地围过来,他却只当没有这回事一样。

这一少年侧着身子坐在马鞍上,把弓箭调配好,箭射出去,敌方的许多头目纷纷落马。

9、隋宫 

唐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解】 九重:

指皇帝居住的深宫。

省:

明察,懂得。

谏书函:

给皇帝的谏书。

  宫锦:

供皇家使用的高级锦缎。

障泥:

马鞯,垫在马鞍的下面,两边下垂至马蹬,用来挡泥土。

  

  隋炀帝为南游江都不顾安全,九重宫中有谁理会劝谏书函。

春游中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一半作御马障泥一半作船帆。

10、戏为六绝句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与骆宾王,文学史习惯称之为王杨卢骆,是一批少年才子,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出场就英气勃勃;

这是一批短命诗人,活得最短的王勃才二十七岁;

这又是一批苦命诗人,王勃是淹死的,卢照邻是因长期瘫痪抽投水自尽的,骆宾王是被杀的。

他们虽然时运不济,生活多艰,但都立志要扫荡诗坛的积秽,剿除陈陈相因的宫廷文学,要求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诗中塑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改变诗歌与时代就像油花漂在水面上的关系,要叫诗歌具有激情与生气。

11、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翻译】  一丛丛秋菊环绕屋舍,好似陶潜的家。

我在篱笆旁转游,不觉那红日渐渐西斜。

并非我在百花中对菊花特别钟爱,只因它开放以后,再没有花开。

12、夜雨 

白居易

早蛩啼复歇,殘灯灭又明。

隔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早秋的虫儿叫了又停歇,残更的灯火灭了又点亮。

隔着窗扉知道窗外下着雨,因为芭蕉先已发出声响

13、借箭 

名 

罗贯中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一首就是用来说明孔明借箭的

14、咏月 

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①李建枢:

唐代诗人.②咏:

描述.③婵娟:

漂亮,美丽.④度:

次,回. 

【赏析】这是一首"

咏月"

的小诗.昨天的圆月不是今天的圆月,真怀疑这再圆的月亮是否依旧美丽在一年十二个月里,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能再圆,可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属于青春年少的光阴又能有多少呢诗人通过对自然交替的变化,领悟到光阴的无情,岁月短暂的道理,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15、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

诗人。

清景:

清新的景色。

②半未匀(yú

n):

柳枝发芽时颜色发黄,看上去有黄有绿,不太匀净。

③待(dà

i)等到。

上林;

上林苑(yuà

n),古代皇帝的园林。

锦(jin):

织锦,形容色彩鲜艳。

④俱(jù

)是:

都是。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

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

也就是说,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

“新春”就是早春。

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

“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

“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

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

16、丰乐亭游春 

北宋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释:

[1]长郊:

远郊,滁州城的西郊。

2]无涯:

无边无际。

[3]春将老:

春光将尽,春天将去。

简析:

诗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伤怀之情。

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

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与恋恋不舍的感情

17、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附近没有人家为邻,一切是那么闲适宁静,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了庞杂荒芜的庭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月光皎洁,万籁俱寂,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来访,敲响了这座庭院的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没想到主人不在,往回走的路上,过了桥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风光秀丽的原野景色,夜风轻拂,天上的云随风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我这只是暂时回去,过一段时间再来,共同归隐的约定,我是不会失言的。

18、题榴花 

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译文五月里石榴花开了,红艳似火,耀眼夺目,隐约可见榴子结于枝子间。

可惜的是,这么好的花却无人来观赏,此地没有赏花人车马的痕迹。

大红色的榴花在人们漠视的冷遇中,百般无奈地飘落在长着苍苔的地上。

  

(1)可怜:

可惜。

(2)颠倒:

错乱,多指心神纷乱。

(3)绛:

大红色。

19、送梁六自洞庭山 

张说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译文:

远望洞庭湖上,已经是一派秋色萧瑟,一座孤山在湖面上飘摇沉浮。

从此一别,我们再想见面将是非常艰难的事情,我的心情就像那湖水一样悠悠难平,依依不舍。

一个“秋”、一个“孤”,把送别的凄情别意不动声色的表现出来。

一句“心随湖水共悠悠”,把依依惜别的留恋难舍,表现的委婉而充沛。

20、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1)岳阳楼: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城西门上,下临洞庭湖,为登览胜地。

(2)洞庭水:

即洞庭湖。

(3)吴楚:

春秋时两个诸侯国名,坼(che彻):

裂开。

(4)乾坤:

天地,或指日月。

日夜浮:

这是形容洞庭湖水浩森无际,波涛汹涌,日夜不停地把天地日月浮动在水面上。

(5)亲朋:

亲戚、朋友。

无一字:

没有一点音信。

字:

文字。

这里指书信。

(6)老病:

年老且又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他困居长安时,就已害过肺病,漂泊西南时,又患过风痹,右臂偏硒,左耳已聋,一身都是病痛,出蜀后全家都在水上漂荡着,所以说“老病有孤舟”。

有:

在。

(7)戎马:

战马,这里借指战争。

(8)凭:

倚靠。

轩:

栏杆。

21、微雨夜行 

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秋天阴云密布,夜晚略微感到寒气。

只觉得衣裳潮湿,没有雨点也没有风声。

22、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

她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

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

23、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日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开了,此地只空余一座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来,朗朗碧空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

晴朗的大地,远方汉阳的绿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上,萋萋芳草如茵。

开阔的视野,生机勃勃的明媚风光,作为远景衬托出黄鹤楼远眺汉阳、俯瞰长江的挺拔气势。

薄暮的柔美与思乡的幽怨交织在一起:

黄昏的雾霭悄悄地在江心聚集,乡愁也在诗人的心中涌起;

24、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1取次:

走进.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

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

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

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原故,

25、上邪 

汉乐府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注释】①上邪:

犹言“天啊”。

上,指天。

邪,音义同“耶”。

②相知:

相爱。

③命:

古与“令”字通,使。

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④陵:

大土山。

⑤震震:

雷声。

⑥雨雪:

降雪。

雨,音yù

,动词。

⑦天地合:

天与地合而为一。

⑧乃敢:

才敢。

“敢”字是委婉的用语。

【翻译】天啊!

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等到大山变成为平地,江水枯竭,冬天想响起了雷声,夏天下起了雪,天与地合在一起的时候,我才与你决裂!

26、农谣 

方岳

漠漠余香着草花,森森柔绿长桑麻。

池塘水满蛙成市,门巷春深燕作家。

解释写春季田野景物与农家生活:

草花散发着清淡的余香,桑麻长着嫩绿的枝叶,池塘的水满了,青蛙的喧闹简直就是一个集市,门庭巷口随处可见安家的燕子。

一幅多么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农村景象啊!

27、垓下歌  

秦末汉初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起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有气壮山河,势吞万里之气象。

作为反秦义军的领袖,项羽可谓卓绝超群,气盖一世。

此刻,面对四面楚歌的惨败结局,面对爱妃虞姬,项羽感慨万千。

“力拔山兮气盖世”,既有对自己辉煌岁月的回首,也有对兴亡盛衰的无尽感慨,对“时不再来”的无限懊悔。

“时不利兮骓不逝”。

似乎一切尽是天意:

时机于我不利,战事于我不顺,千里马也跑不起来了。

至此,一种英雄末路的感慨油然而生,让人倍感苍凉。

“骓不逝兮可奈何”,抒发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叹。

项羽败在了自己完全可以战胜的对手之下。

“可奈何”,正是这种悲剧心理与失望心态的流露。

“虞兮虞兮奈若何”。

作为一位众望所归、叱咤风云的义军领袖,其强弩之未竟然不仅于战无计,而且连自己的爱妃也保护不了,这是何等震撼人心的悲哀!

当年,他从江东率四十万大军,所向无敌,威震天下;

如今,兵败如山倒,最后只剩二十八骑相随。

面对失败又“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当然只剩死路一条,面对虞姬也只能“奈若何”了。

28、《断章》 

现代 

卞之琳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9、清平乐·

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六盘山:

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望断:

望尽。

屈指:

屈指计算。

     苍龙:

“苍龙,太岁也”。

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30、卜算子·

咏梅 

现代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八级文

1、苦斋记(节选)(明)刘基

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乐与苦,相互依托。

人们只知道乐为乐,而不知道苦也能为乐,人们只知道乐,而不知道苦也是由乐带来的,实际,苦与乐,距离又有多远呢!

(今有富贵之弟,他们安坐于华美的屋中,口不尝苦菜之味,身体不经农作之劳,睡觉盖的是厚的被褥,吃的是山珍海味,进出由仆人抬着,他们这样的所有经历,正是人们所说的乐吧。

可一旦他们的好运到头,福气停止,跌倒到生活困顿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他们醉于醇酒、饱于肥肉的肠子已不可以承载与充填粗劣的食物。

他们早已习惯柔软被子的躯体,早已不可以穿戴逢草编织的衣物。

虽然,他们也想过着正常的大众人的生活,可但他们会在这种生活面前显得局促不安。

他们想象苦的树木那般生活,可但他们却丧失了苦树般的生存能力。

这不正是由于过去太贪图享乐,而为今天带来的痛苦吗?

2、不贪为宝 

《左传》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春秋时宋国有一个人,把一块美玉拿去献给当时的一个名叫子罕的大官。

子罕坚决不肯收。

献玉的人说:

这是一块世上稀有的珍宝,所以我给您献上。

子罕说:

我把不贪作为珍宝,你把美玉作为珍宝,如果你把它给了我,那么我们就都失去了珍宝。

与其这样,还不如你我都各自拥有自己的珍宝。

3、明镜不疲 

(晋)刘义庆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

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

“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

”袁曰:

“必无此嫌。

”车曰:

“何以知尔?

“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孝武准备讲孝经,叫谢公兄弟先练习起讲学来,并派车武子专门提问难二谢。

车武面有难色,对袁羊说:

“不面面俱到地问个周全,就怕德音有遗漏。

如问个仔细,又怕重劳二谢!

”袁羊说:

“不一定!

”车武子说:

“你怎会知道?

“你什么时候见过,明镜多照会疲劳,清流淙淙怕风吹?

4、钓鱼 

(宋)林芳

余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

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

其乙日亡所获也。

乙乃投竿问甲曰:

“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甲曰:

“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

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游矣,奚其获!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笑曰:

“旨哉!

”。

译文:

我曾经独自漫步过溪流,(看见)有两位老人分别坐在(一块)石头的两旁钓鱼,其中甲得到的鱼特多,并且很轻易就钓到。

乙一天都没有收获。

(乙)就扔下钓竿问甲道:

“鱼饵相同,钓鱼的溪流也相同,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甲说:

“我开始下钩的时候,心中想到的是我自己而不是鱼,眼睛不眨,神色不变,鱼忘了(坐这的是)我,所以容易上钩了,您(一心)想到的是鱼,神态(总是)变鱼(自然)就逃离啊,哪里还会有收获呢!

”乙按照他教的做,一连钓到几条鱼。

我感叹道:

“这意思说到了事物的宗旨,成为哲理了啊!

”应该记下来。

5、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

(我)脱下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门外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耀下,院子中像积满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水生植物交错纵横,原来是翠竹与松柏的影子。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与柏树?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八级:

经典诵读篇目--《道德经》(四)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习常。

译文]天下万物最原始,可以称之为天下母。

(也就是说:

天下万物是由“道”生,“道”是天下万物的根源,其母。

)既知其母为“道”,也就可以通过“道”了解天下万物,也称之其子;

通过对其子的了解,就可以持守大道,以其不会遭到危险。

堵塞情欲的通道,关闭情欲的大门,故终身无劳无忧。

否则就要徒劳一生。

能够观察细微的叫做“名”,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

能够用自己的智慧之光,照亮自己,则可以避开灾难;

这就是为什么要习道的原因了!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

挫其锐,解其纷;

与其光,同其尘。

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译文]有智之者“知”“道”的妙用,勤而行之,从不敢多言。

而整天喋喋不休的人,自以为了解了“道”的精微妙处,其实他“不知”。

不显露锋芒,能够消解纷争,含敛光芒,同于尘世,超越物外,淡泊无欲,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

(也是真正有智慧者的行为)。

所以,及无法与他亲近也无法同他与他疏远。

及无法使他得利也无法使他受害。

及无法使他高贵也无法使他低贱。

修道之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才是天下最了不起的。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要以“正道”来治理国家,要以“奇谋”来用兵,要以“不扰民”的方式去取天下。

这些结论是从何而来的呢?

实例:

当天下越多“忌讳”,人民就越来越贫穷。

当人们“利器”越多的时候,国家就越来越混乱了。

当人们都懂得用“伎俩”(虚伪狡诈)以智取巧的时候,天下怪事奇出。

当国家“法律越森严”的时候,盗贼就越多。

所以圣人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从政者能够做到无为宽厚(例如: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德善。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

德信。

”),这样可使百姓安居乐业行善积德天下太平。

若从政者总去斤斤计较越多设施刑法,百姓就会变得狡猾缺少大智慧都是小聪明。

福中有祸,祸中有福,谁能知道究竟那?

正的可以变为邪,善良可以变为恶。

人们迷惑而不知其理太久了。

所以圣人方正而不割,锐利而不伤人,直率而不放肆,光耀而不耀眼刺人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治理国家,就像烹饪小鱼一样,不能经常翻动,翻动多了就容易碎掉。

用“道法”清静无为的方法去治理天下,所以天神人鬼都能各安其位,所以鬼不会伤人,因此人们不会觉得有鬼。

不只鬼不伤人,神也不会惩罚人,因此人们不会觉得有神。

不只神不惩罚人,圣人也不干预人们,因此人们也不会觉得有圣人。

万物互不相伤,交归于本原,因而天下太平。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来处理事,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生于少,处理事情的时候最好从简单的入手,以小见大,以少见多,用“德”来何解怨仇。

”处理难事的时候一定要从简易简单的方面入手,处理大的事情一定要从细微的地方做起,所以“圣人”永远不会自吹能做多大的事,而却能建立伟业成其大。

轻许诺言必然失言,想得越容易反而遇到的困难会越多。

所以“圣人”总是去想会遇到的困难并且很周到的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困难不会难到他。

第六十四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合抱的大数要从嫩芽开始生长(好比树的成长过程);

九层高台是由一筐筐的泥土垒起来的(好比高楼搭建的过程);

千里之行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逞强者必败,贪婪者比失,圣人无为不贪,因此,不败,不执着,所以不会有失。

人们经常做一些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