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2035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Word格式.docx

D.目前,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原因是因为不少地方政府只为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队伍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

5.(原创)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是()

A.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在原地打圈子。

例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

猿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

B.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的空间(相当于6万亿英里),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C.“别想啦!

老家伙。

”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

D.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

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

为了“自娱”?

为了“学习”?

还是为了“锻炼”?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小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

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

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

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

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

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

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

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

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

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

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

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

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

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

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

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

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6.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7.依据文中信息,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苏轼“以诗为词”来改革词风,与传统词风相比,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8.(原创)苏轼为宋词“尊体”的探讨做了哪几方面的努力?

(3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9.(原创)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奋六世之余烈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古之学者必有师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蒙故业,因遗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0.(原创)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相同的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

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

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

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领南郡太守。

先主见与善谈,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亮留镇荆州。

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

“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先主曰:

“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

“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

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

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

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

”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

“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统曰:

“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先主醉,怒曰:

“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

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于是统逡巡引退。

先主寻悔,请还。

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

先主谓曰:

“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统对曰:

“君臣俱失。

”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

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

蜀书·

庞统传》)

11.(原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先主见与善谈,大器之器:

器重

B.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

暗地里

C.欲还救之,并使装束装束:

收拾行装

D.卿言不当,宜速起出当:

应当

12.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是(  )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轻易向刘备道歉。

第Ⅱ卷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4.将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4分)

15.(原创)请用“/”为下面的文言文段断句。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而暮四足乎

注:

狙,猕猴。

16.(原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6分)

天仙子张先(宋)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原创)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午醉醒来愁未醒”中“愁”的原因。

(2分)

(2)(原创)简要赏析“明日落红应满径”的“应”字的妙处。

17.补写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2)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望海潮》)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_____,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_____________,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8-21题。

孤独(美)梭罗

在这美妙的黄昏,我的身心融为一体,大自然的一切尤显得与我相宜。

夜幕降临了,风儿依然在林中呼啸,水仍在拍打着堤岸,一些生灵唱起了动听的催眠曲。

伴随黑夜而来的并非寂静,猛兽在追寻猎物。

这些大自然的更夫使得生机勃勃的白昼不曾间断。

我的近邻远在一英里开外,举目四望,不见一片房舍,只有距我半英里地的黑黢黢的山峰。

四周的丛林围起一块属于我的天地。

远方邻近水塘的一条铁路线依稀可辨,只是绝大部分时间,这条铁路像是建在莽原之上,少有车过。

这儿更像是在亚洲或非洲,而不是在新英格兰,我独享太阳、月亮和星星,还有我那小小的天地。

然而,我常常发现,在任何自然之物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天真无邪,令人鼓舞的伙伴。

对于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人来说,永远没有绝望的时候。

我生活中的一些最愉快的时光,莫过于春秋时日阴雨连绵独守空房的时刻。

人们常常问我:

“你一个人住在那儿一定很孤独,很想见见人吧,特别是在雨雪天里。

”我真想这样回答他们: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叶小舟吗?

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

我们的地球不是在银河系之中吗?

”将人与人分开并使其孤独的空间是什么?

我觉得使两颗心更加亲近的不是双腿。

试问,我们最喜欢逗留何处?

当然不是邮局,不是酒吧,不是学校,更非副食商店;

纵使这些场所使人摩肩接踵。

我们不愿住在人多之处,而喜欢与自然为伍,与我们生命的不竭源泉接近。

我觉得经常独处使人身心健康。

与人为伴,即便是与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很快使人厌倦。

我好独处,迄今我尚未找到一个伙伴能像独处那样令我感到亲切。

当我们来到异国他乡,虽置身于滚滚人流之中,却常常比独处家中更觉孤独。

孤独不能以人与人的空间距离来度量。

一个真正勤勉的学生,虽置身于拥挤不堪的教室之中,也能像沙漠中的隐士一样对周围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整天在地里除草或在林中伐木的农夫虽只孤身一人却并不感到孤独,这是因为他的身心均有所属。

但一旦回到家里,他不会继续独处一方,而必定与家人邻居聚在一起,以补偿所谓一天的“寂寞”。

于是,他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学生怎么能整夜整天地单独坐在房子里而不感到厌倦与沮丧。

他没能意识到,学生尽管坐在屋里却正像他在田野中除草,在森林中伐木一样。

社会已远远背离“社会”一词的基本意义。

尽管我们接触频繁,但却没有时间从对方身上发现新的价值。

我们不得不格守一套条条框框,即所谓“礼节”与“礼貌”,才能使这频繁的接触不至于变得不能容忍而诉诸武力。

在邮局中,在客栈里,在黑夜的篝火旁,我们到处相逢。

我们挤在一起,互相妨碍,彼此设障,长此以往,怎能做到和睦相处?

毫无疑问,相互接触的适当减少决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重要交流。

假如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住一个人——就像我现在这样,那将更好。

人的价值不在其表面,我们需要的是深刻的了解,而非频繁却浅薄的接触。

身居陋室,以物为伴,独享闲情,尤当清晨无人来访之时。

我想这样来比喻,也许能使人对我的生活略知一斑:

我不比那嬉水湖中的鸭子或瓦尔登湖本身更孤独,而那湖水又何以为伴呢?

我好比茫茫草原上的一株蒲公英,好比一片豆叶,一只苍蝇,一只大黄蜂,我们都不感到孤独。

我好比一条小溪或那一颗北极星;

好比那南来的风,四月的雨,一月的霜或那新居里的第一只蜘蛛,我们都不知道孤独。

梭罗,19世纪美国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简朴生活”宗师,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

1845-1847年,独自幽居于瓦尔登湖,渔猎、耕耘、沉思、写作,代表作《瓦尔登湖》。

18.(原创)解释划线句子中两个“社会”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个“社会”:

第二个“社会”:

19.(原创)纵观全文,简要概括作者论述的“孤独”的实质。

 

20.(原创)作者以一系列比喻来解释自己的生活作为文章结尾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1.(原创)梭罗提倡“孤独”生活,也有人认为这种生活不利于社会进步,请结合文章和生活实际简要阐述你的看法。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

22.(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8分)

有人说,现代人是知道范冰冰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范仲淹的越来越少了;

知道陶喆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陶渊明的越来越少了;

,。

也有人说,现代人是知道《两只蝴蝶》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蝶恋花》的越来越少了;

知道《江南style》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忆江南》的越来越少了;

(1)全面理解材料意蕴,在横线处仿照前文补写两组句子,要求:

语意相关,结构一致,字数相近。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这一社会现象并作出简要点评。

现象: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朱光潜的《诗论》中有专门论述陶渊明的篇章。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下部分文字体现的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看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

自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

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

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景仰的荆轲、张良那种忠臣。

……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4.(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愚蠢,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聪明,人人向往唯恐不得。

但是也有人说:

当我的聪明使我走上歧途,我是多么需要愚蠢啊!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

刘睿

杨晓康

xx年重庆一中高xx级高一下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

A。

guō,pá

o;

B项lì

;

C项全对;

D项kù

2.答案:

C。

A项,宵柝、扪参历井。

B项,敕造。

D项,桅杆

3.答案:

B。

唯唯诺诺:

形容一味顺从别人的意见。

A项,谦敬错用,鼎力相助:

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应为敬词,多用于感谢别人。

C项,“以致”应为“以至”,二词皆可放在下半句开头表结果,但“以致”后多跟不好的结果。

D项,褒贬失当,义无反顾:

在道义上勇往直前,绝不退缩,褒义。

4.答案:

A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删掉句首“对于”。

B项,搭配不当,“价值观念的提高”应改为“价值观念的改变”。

D项,“主要原因”与“因为”重复赘余。

5.答案:

B项,括号应调到“的空间”前,句内括号应紧跟在被解释的词后面。

C项,感叹号改为逗号,变式句句意未完不用句末点号。

D项,中间三个问号都应改成逗号,选择问只有句末才用问号。

6.答案:

D。

从第4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感“俗词”的。

7.答案:

“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属于无中生有。

8.答案:

(1)提出词“自是一家”的观点。

(2)用“以诗为词”的方式改革词风,拓展题材内容,重视格调意蕴。

(3)自觉创作突破传统“花间”词风的词作,力争超越前人。

(3分,从第二、三、四段提炼信息。

得分点:

观点、改革方式、创作三方面,1点1分。

9.答案:

者:

……的人。

A项,结构助词“的”,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C项,“竟然、却”,“于是”。

D项,“沿袭”动词,“趁着”介词。

10.答案:

状语后置,宾语前置。

A项,宾语前置;

B项,状语后置;

D项,省略句,都省略了“于”。

11.答案:

 当:

恰当。

12.答案:

[①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勤恳奉养父母,属于品行端正。

④刘备痛惜流涕是因为庞统为国捐躯,英年早逝。

]

13.答案:

[“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有误。

原意是曾多次写信劝刘璋打发刘备回荆州。

14.

(1)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

司马徽认为他非常奇异。

(得分点:

“采桑于树上”状语后置,“坐”使动用法,“异”意动用法,1点1分)

(2)刘备认为他的中计是对的,就杀了杨怀、高沛,还军向成都进发,所经过的地方都攻克了。

(4分,得分点:

“然”“认为……是对的”,“其中计”“他的中计”,“还向成都”“所过辄克”1句1分)

15.答案: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而暮四/足乎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而暮四/足乎?

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

“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

翻译:

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很喜欢猕猴,他家养了一大群猕猴,养猕猴的人能理解猴子们的意思,猕猴们也能够懂得养猴人的心意。

他宁可减少全家的口粮,也要满足猕猴的欲望。

过了不久,家里食物匮乏,他将要限制猕猴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猕猴说:

“给你们的橡实(一种粮食),早上三个,晚上四个,足够吗?

”猴子们一听都站起来,十分恼怒。

过了一会儿,说:

“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足够吗?

”猴子们听了都顺从了,感到很高兴

16.

(1)答案:

A、因“送春春去”春光逝去而愁,B、因“临晚镜”人生韶华已逝,往事成空而愁。

(2点,一点1分)

(2)“应”是“应该”(词意1分)想象或虚写(手法1分)推测因今晚“风不定”明日应是满径落花残叶的枯败之景(景物特征总结1分),更好地表达了诗人伤春之悲和自伤迟暮之情(思想感情总结1分)

17.答案:

(1)遥岑远目

(2)一尊还酹江月(3)嬉嬉钓叟莲娃(4)赢得仓皇北顾(5)鸡豚狗彘之畜(6)虽有槁暴

18.答案:

如今人们频繁而浅薄的接触的人际关系现状(2分)

适当减少接触和增加从对方身上发现新价值的深刻了解的人际关系(2分)

19.答案:

A、与自然为伴,从自然中体会愉悦闲情,与生命的不竭源泉更接近。

B、减少频繁浅薄的人际交流,享受独处带来的身心健康。

(一点2分,分别从“自然”“人际关系”两方面作答)

20.答案:

A、内容:

以一系列自然界的事物比喻更形象地突显出作以自然为伴,独享闲情的愉悦之感,表达了对“孤独”的喜爱。

(本段内容总结,思想感情,1点1分)B、结构:

以身处自然的闲适愉悦照应开头“自然与我一切相宜”,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更严谨。

(照应开头1分,具体分析1分)C、效果:

排比铺叙,增强语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排比1分,效果1分)

21.答案:

我赞同梭罗的观点(看法1分)。

文章提倡的“孤独”是远离频繁而浅薄的人际交往,从自然中获得的,更接近生命本质的愉悦。

(结合文章观点,2分)从生活实际来看,人们常迷失于浮躁喧嚣的生活,找不到精神清洁的家园,回归自然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接近生命本质的愉悦。

(联系实际1分)(本题可以正向、反向、辨证立论,言之成理即可,但是给分点必须是:

看法1分,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