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15《无言之美》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1860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15《无言之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15《无言之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15《无言之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15《无言之美》Word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15《无言之美》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15《无言之美》Word文档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15《无言之美》Word文档格式.docx

“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用于文学鉴赏实践,从而体会文学创作中的含蓄之美。

  学情分析:

  初中生首次接触文艺论文,而文章内容又涉及较多的艺术门类,学生阅读时有较大难度,尤其对于基础较差及艺术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甚至难以产生兴趣进行深入阅读。

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借助旁批和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核心概念,把握作者观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就一些难点问题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核心概念,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

  2.梳理文章论述思路,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细心体味“言”,与“意”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

  1.理解核心概念,把握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创意:

  诗歌导入,生成疑问;

走近大师,了解美学;

  自学互研,梳理思路;

合作探究,归纳写法;

  深层探究,难点突破;

借鉴方法,鉴赏实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诗歌导入,生成疑问

  师:

同学们,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会有意识地运“无言”来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那么“无言”到底指什么?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诵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并说说自己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

作者为什么不说出这其中的“真意”?

也许,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能够解答这个疑问。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无言”到底指的是什么,到底美在哪里,这个问题比较抽象。

因此,有必要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诗句开始,先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认识,知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

这样能减轻学生对这类文章的心理畏惧,达到深文浅入的教学效果。

  二、走进大师,了解美学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朱光潜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三、自学互研,梳理思路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提示:

文章末尾“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这一观点也启示我们:

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2.跳读课文,思考作者举了哪些方面的实例归纳出自己的观点呢?

  明确:

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之美。

  3.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观点。

请同学们按照作者“话题导入”“问题提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顺序划分文章大致结构层次。

话题导入(1-2段)问题提出(3-6段)分析问题(7-12段)得出结论(13段)

由于本文是文艺论文,学生不易把握论证的过程,所以由教师进行引导,给出划分依据,从而梳理文章的论证顺序。

只需大致梳理即可,不必在某一段上过分纠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