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招考试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1845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招考试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教师公招考试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教师公招考试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教师公招考试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教师公招考试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招考试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教师公招考试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招考试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公招考试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1.教师道德

2.教育机智

3.师生关系

(五)简答题

1.教师的职业素养具体应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教师有何要求?

4.热爱学生对教师有何要求?

5.团结协作在教育工作中有何重要性?

6.教师要为人师表,必须做到哪些要求?

7.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是什么?

8.教师合理的智能结构应是怎样的?

9.当代中学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特点是什么?

10.社会对当代中学生有哪些特殊要求?

1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12.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13.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14.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

15.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

16.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六)论述题

1.你认为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什么意义?

2.分析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二、设计题

1.请你根据当代中学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特点设计一套开放性的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调查。

2.在对开放性调查问卷分析处理的基础上,请你再设计一套封闭性调查问卷。

三、讨论题

1.读了以下这段文字后,请你谈谈自己对教师的仪表的看法。

马卡连柯说:

“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了。

最好还是请他走到角落里,在那里去擤鼻涕,叫谁也不要看见他。

2.“棍棒底下出孝子”,体罚学生有时也是必要的。

请你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3.阅读《中国孩子敢向新世纪发问吗?

》,并请你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学生的创造性的。

四、教学实践

1.运用你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到中学去进行实地调查。

2.与学生进行座谈,请他们谈谈他们心目中的教师应是怎样的?

3.与教师进行座谈,请他们谈谈当代中学生的特殊心理要求。

4.请中学校长从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谈谈学校对中学教师(包括未来的教师)的特殊要求。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概论之教育与学生习题集参考答案[1]

1.特殊道德要求,一般社会道德,阶级道德

2.职业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教育劳动过程,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

4.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5.坚定的事业心,较强的荣誉感

6.扎实的事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

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

7.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清晰的自我意识

8.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9.教育,教育,教育

10.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1.A2.B3.B4.D5.C6.D

1.错误。

教师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

因此,教师道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

2.错误。

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精神支柱。

因此教师应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其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3.错误。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

4.正确。

5.错误。

师生关系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教与学的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6.错误。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7.正确。

8.正确。

1.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2.教育机智是教师综合运用自己的才识来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的能力。

它是教师创造性教育才能的最高表现,是教师的高度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综合体现。

3.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

1.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

其次是教师的智能结构,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机智;

再次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和清晰的自我表现意识。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几个方面。

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

必须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荣誉感;

发扬蜡烛精神,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

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4.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

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了解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

要公平地对待学生。

5.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群体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劳动,学生的成长主要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

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才能使教育工作有效地运行,才能使教师集体给学生集体以良好的道德影响。

6.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使用文明语言;

仪表端庄、朴素大方。

7.教师的语言表达应符合以下要求:

语言表达要准确通俗;

语言表达要有较强的逻辑性;

应以口头语言为主;

口头语言应与体态语言配合使用;

还应具有监听自己语言的能力。

8.教师合理的智能结构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就知识结构而言,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

就能力结构而言,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偶发事件的教育机智。

9.当代中学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特点主要有:

文化撞击所造成的价值观念冲突;

偶像崇拜所导致的“追星”心理;

信念多元化所导致的怀疑心理;

心理上的闭锁性所导致的不易被理解与渴望理解的矛盾心理;

迅速发展的社会生活所导致的心理活动内内容的社会性的增多。

10.社会对当代中学生的特殊要求有:

要具有艰苦、勤奋的吃苦精神;

要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要做“四有”新人;

要“学会关心”。

11.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

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明显的特征是:

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12.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

这种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的教学任务,是不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师生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目标上的协调一致。

13.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而形成和建立的人际情感关系。

这种关系使师生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束缚,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14.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是一种非外来强制和约束的,发生在正式组织之外的,自然形成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师生的交往没有正式关系中的拘谨、刻板及模式化的倾向,它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实现正式关系难于达到的师生之间的深刻了解和情感沟通。

15.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靠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和巩固的。

16.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指放任型、专制型和民主型三类师生关系。

放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无序、随意和放纵;

专制型师生关系模式的待征是命令、权威和疏远;

民主型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开放、平等和互助。

1.

(1)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灵魂对灵魂的塑造,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就会给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2)教师的劳动具有周期长、见效慢、艰巨复杂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3)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稳定的情绪,否则就会加剧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的失败,而且也影响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信心。

(4)良好的性格特征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无法取代的教育因素。

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

(5)清晰的自我意识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克服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使其始终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工作之中。

2.师生关系模式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同。

(1)在专制型模式之下,当教师在场时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教师不在场时,说明他们是在教师的权威下才努力学习的。

(2)在放任型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师不在场时反而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中的具有领袖才能的人,出面进行组织的结果。

(3)在民主型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比较适中,学习成绩比较稳定。

二、三、四(略)

2007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

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

C正迁移D负迁移

2.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B.巴甫洛夫

C.斯金纳D.桑代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学习的心理规律B.教学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4.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和()

A.动作技能B.分析技能

C.态度D.综合技能

5.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方面。

A.认知B.情感

C.人格D.社会性

参考答案:

1.CD 

2.D 

3.C 

4.AC 

5.AB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请从以下名词中任选5个。

进行解答。

实验法:

P16---是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

P22—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

P23----是指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日常工作中获得的教育过程心理现象进行整合性认识和总结,并寻找其中规律性的方法。

思维:

---P31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理的概括或间接反映,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它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中。

社会性P36—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自我意识:

P36—是主体对其自身的认识,是其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

自我总识的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

人格:

P55---又称个性,是个人与社会有关的完整而稳固的行为倾向的总和。

认知方式:

P60---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学习:

--P65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这一对学习含义的解释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

2)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

3)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

4)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

观察学习:

--P75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

--P83其实质就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陈述性知识:

--P99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程序性知识:

--P27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为为“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概念学习:

--P111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

概念形成:

--P114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

概念同化:

--P114指将新概念纳入到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

概念运用:

--P115是指概念获得之后,就能在认知活动中发挥作用,并对认知活动产生影响,它一般反映在知觉和思维两个水平上。

在知觉水平上运用概念是指运用已经获得的概念,帮助识别具体的同类事物并将其归入这一类型。

在思维水平上运用概念是指运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或将概念进行重新改组,以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

动作技能:

--P133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体操、游泳、舞蹈等。

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过程来实现的。

智力技能:

---P143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像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按照客观的、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的认知活动方式,是一种内隐的智力操作,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

学习策略:

P153—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自我调节学习:

--P157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

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元认知:

--P166元认知是指对认识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

就其实质来看,元认知应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其内容主要包括: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学习策略教学:

--是指系统的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

学习策略教学中的策略并不是指向某种具体的方法或要求,而是一种抽象性、一般性的方法。

学习迁移:

--P34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最近发展区:

P320---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

P322—是指学生的能力倾向不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措施也不相同,即只有符合学生能力倾向的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发现学习:

--P330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P333:

--是一种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程序教学:

P335—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它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和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掌握学习:

P338—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

教师的威信:

P337—威信是“威”与“信”的结合,威的含义是尊严,信的含义指信服。

教师的威信就是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即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信誉。

教学反思能力P387:

--是指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和改进教育实践。

教学反思能力是优秀教师重的心理品质,在反思中学会教学,通过反思才能扬长避短,创造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才能逐步成才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三、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在正确的叙述后面打√,在错误的叙述后面打╳,每小题3分,共15分)。

1.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机。

()

2.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

促进和阻碍。

3.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

5.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目的分析法。

()

1.(╳)。

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机。

改为:

道德认识

2.(√)。

3.(╳)。

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改为:

桑代克。

4.(╳)。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

观察学习

5.(╳)。

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目的分析法。

逆推法。

五、案例分析题(10分)

请结合自己实际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案例,或形成性考核册提供的案例,编制案例题并进行分析阐述。

案例1:

李小辉怎么了?

李小辉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

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

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

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

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

“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

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

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

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

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李小辉便丧

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

规范解答案例1:

诊断:

李小辉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分析: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造成李小辉这种状况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他自身的因素。

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

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

第二,外部原因。

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因此,一次偶然的成绩不好就使得李小辉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

其次,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

对策:

①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利用他的爱好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

②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一、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分析

(一)频繁体验挫折

(二)产生消极认知

(三)产生无助感

二、习得性无助感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一)支持和鼓励学生

(二)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

(三)提高学生的挫折忍受力

(四)归因训练

2006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1.B2.C3.D4.B5.C6.B7.A8.C9.C10.B11.A12.C13.B14.D15.D16.C17.A18.C19.B20.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

A.群体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D.社会活2.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位教学开始时,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是(C)

A.形成性评价B.绝对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3.“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这说明教育是(D)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B.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C.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B)

A.美国B.德国C.法国D.英国

5.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在(C)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