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描写及其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1813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描写及其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描写及其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描写及其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描写及其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描写及其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描写及其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描写及其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描写及其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描写及其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

”老郭说。

“什么眼神,这不是对门的老张媳妇吗!

”老郭媳妇“瞄”了几眼伸手开了门。

对门的老张媳妇站在门口,手里端着满满的一碗绿豆糕。

这是个新建的小区,住户搬进来不到一年,平时各干其事互不往来。

老郭媳妇和老张媳妇搭上话时间不长,知道她是自己的对门邻里,来自乡下,在城里买的房子,除此以外也就只是几句寒暄。

“都在家啊,孩子他乡下爷爷送来几碗绿豆糕,送你家一碗尝尝鲜。

”老张媳妇说。

“太客气了,你们自个儿留着吃吧!

我们怎么能吃你家的绿豆糕呢!

”老郭媳妇说。

“这有啥不能的,咱们是对门嘛。

”老张媳妇说着硬往老郭媳妇手里塞。

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两人推让了几下,老郭媳妇最终没有推过老张媳妇,将绿豆糕留下了。

关上门后,老郭说:

“好端端的对门怎么送咱一碗绿豆糕呢?

”“是啊!

”老郭媳妇听了老郭的话后,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好端端的对门怎么就送来一碗绿豆糕呢?

她想着,拿起一块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灌了她一鼻孔。

“我估摸着她送绿豆糕来一定有送绿豆糕的意思,好端端的怎么就送咱家一碗呢?

“啥意思呢?

不会是知道你在教育局工作,想让你给他儿子转学校吧?

“说不准,要不就是想通过咱们找老爷子办什么事,可老爷子早从公路局退休了啊。

会是什么呢?

”老郭看看绿豆糕,仿佛答案就写在这香气扑鼻的绿豆糕上。

“那咋整,送回去?

”“你这不是废话吗,都收下了怎么好意思送回去呢!

“咋整?

”老郭媳妇又拿起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又灌了她一鼻孔。

第二天,老郭媳妇开门准备上班的时候,刚好对门的老张媳妇也开门往外走。

“早啊!

“你也早啊!

”老郭媳妇眼睛红红的好像没有睡好。

“昨晚的绿豆糕好吃吗?

老张媳妇一句话问得老郭媳妇犯了一下愣。

老张媳妇接着笑笑说:

“那绿豆糕是乡下的麻油炸的,孩子他爷爷每年都送来,十月初一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吃绿豆糕,是一种习惯。

“是吗!

”老郭媳妇支吾着,接着她回头问:

“你家没啥事吧?

有事你就说啊,别不好意思开口,咱们是对门嘛!

“没有啥事啊,”老张媳妇说,“有事我们肯定会说的。

“真没有?

”老郭媳妇说着就盯着老张媳妇的眼睛。

“真没有啊!

”老张媳妇被老郭媳妇看得很不自在。

“没有就好,没有就好……有事你就说,别不好意思开口。

”老郭媳妇说着就走了。

老张媳妇望着老郭媳妇远去的背影,愣了。

“有啥事呢?

”老张媳妇独自嘀咕,因为她不明白。

(选自《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

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小说的情节围绕一碗绿豆糕展开,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50字内)(4分)

示例一:

收到对门送来的绿豆糕,老郭夫妇猜测她的用意,其实,老张媳妇只是为了让他们尝尝绿豆糕的味道(或许只是乡下的一种习惯)。

示例二:

对门送来一碗绿豆糕,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第二天老张媳妇告诉他们真的没有什么事。

示例三:

老张媳妇按乡下的风俗给对门送去一碗绿豆糕,结果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这让老张媳妇很不明白。

2.根据小说对老郭媳妇的言行描写,举例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3分)(考点十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老郭媳妇认为来自乡下的老张媳妇送绿豆糕一定是有求于她,很世俗很势利;

她为了一碗绿豆糕一晚上睡不好,担心自己被人利用,谨小慎微;

她不相信老张媳妇真的没事,多疑猜忌;

她明明担心老张媳妇会给她带来麻烦却口是心非假装热情,虚伪不真诚。

3.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3分)

“灌”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绿豆糕麻油香味的浓郁,又暗示了绿豆糕代表的老张媳妇淳朴真诚的邻里情谊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4.小说着意交代老张媳妇以及做绿豆糕送绿豆糕的习俗都来自乡下,你认为有没有必要?

简述理由。

有必要,作者这样着意交代人、物、风俗都来自乡下显然别有深意,是为了说明乡下人待人真诚,乡下的民风淳朴,以此和以老郭夫妇为代表的城里人的自私世俗形成对比。

有必要,作者这样是为了说明老张媳妇这样的乡下人没有沾染上城里人的世俗势利,他们仍保持着淳朴的民风民俗。

没必要,因为城里也有友好和谐的邻里关系,人与人的隔膜根源不在于城乡的差别。

二、2011岳阳差一分钱(葛取兵)

(1)父亲一定有心事。

(2)父亲的脸上隐约悬着一个结,即使父亲开心的时候,那个结也躲在父亲的笑容背后,冷不丁探出一下头。

(3)父亲是在寻一个人。

同学?

朋友?

亲戚?

也许是父亲最初的恋人。

我曾经问过母亲,母亲摇了摇头,脸上也挤满了问号。

(4)父亲才五十岁,身体却有些不恙。

近来父亲的咳嗽好像奔跑的火车,一咳好像要吐出五脏六肺来,脸弊象三国的红面关公,吐出的痰丝中竟有点点猩红,宛如暮春开败了的桃花。

医生说,是肺癌!

晚期。

(5)我们惊呆了!

母亲哭得像个泪人,仿若从淫淫秋雨中穿过,一身的水汽,有雾,沉沉的。

父亲的脸却静如止水。

(6)父亲依旧在寻寻觅觅。

打电话,写信,一向不喜欢上网的父亲竟然叫我帮他弄个QQ号,父亲说,网名就叫差一分钱吧。

(7)我扑哧一笑,这个网名也太别扭了吧。

我想,父亲的网名应该土得掉渣。

(8)入秋。

温暖如春。

我陪父亲来到老家的一个小镇。

青石小街,漏墙花窗,石桥石阶,让我怦然心动。

走在长长的巷子,我总忍不住探头聆听,是否有锟饨担的敲梆声。

(9)父亲更是有了知根知底的亲切。

学校应该就在巷子的尽头了。

父亲说。

(10)果然,当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完小巷,抬头一望,镇中学就在我们的对面。

(11)从父亲的咳嗽中,我隐约看到三十年前,确切地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在这个中学,一个十九岁,身体很瘦弱的孩子,正坐在教室里梦想着跳越“龙门”。

这可是农家伢子唯一的独木桥。

(12)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不错,可就是有些粗心。

孩子嘛,难免。

(13)那天,数学老师给了孩子一把1分、2分的硬币,说,这是两毛钱,去帮我买包烟吧。

(14)孩子一脸青春地冲出教室,来到供销社,营业员接过钱,一数,说,少一分钱。

(15)孩子急了,老师明明在教室说是两毛钱,自己也粗略地数了一下,怎么差一分钱呢?

难道是路上丢了?

不可能,自己用手紧紧捏着,生怕掉一分钱,短短的几百米,钱都捏出了一层浅浅的汗水。

眼泪不知不觉地爬满了整个脸颊。

这时,一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掏出一分钱,帮助孩子买下了一包烟。

(16)孩子兴冲冲地把烟交给了老师,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17)正在讲解数学试卷的老师愣了一下,说,你还蛮有本事,少一分钱都能买到烟。

(18)孩子呆了,一脸迷惑地望着老师。

教室里很寂静。

(19(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买烟时有人帮你出一分钱,是你运气好,碰到了好心人。

高考呢,少一分,哪个好心人送你一分哟。

孩子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大哭一场!

(20)打这件事后,那孩子宛若变了一个人似的——读书非常用功。

那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是302分,孩子考了303分,被师范学校录取。

(21)当年那个孩子就是父亲。

父亲说,我后悔呀,当时连一句感谢的话语都未说。

一分钱,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分钱,但当时一个鸡蛋才三分钱呀!

(22)父亲一直想当面感谢那位好心人。

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三十年了,时光如过眼烟云,但那位卖鸡蛋的好心人,一直驻守在父亲的心中,让父亲无数次膜拜。

(23)从古镇回来。

秋天一个劲往里走,细雨连绵,寒风四起,冬日悄然逼近。

(24)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看来父亲的心结是解不开了。

(25)一天,父亲的气色突然好了许多,父亲贴着我的耳朵说,我还有1000元钱,你给那个古镇汇去,帮助那里需要帮助的老人。

(26)解铃还得系铃人。

父亲终于找到了自我解脱的办法。

或许,其中有一个老人就是那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如今应该已是满头华发的老人了吧。

(27)我忙赶到邮局把钱汇了过去,当我把汇款回单交给父亲时,父亲的脸上绽出一丝笑容。

我清晰地看到,那个悬着心结也悄然溜走了,远远的,未留一点痕迹。

1.文中第(4)段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夸张。

(l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咳嗽的声音大,暗示父亲的病情很重了。

(2分)

2.从全文看,文中(11)—(20)自然段记叙了顺序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插叙。

(1分)交代了父亲心结的来由,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3.文中(23)自然段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考点十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1分)暗示父亲生命已快走到尽头,心结却仍未解开(或答解开心结的任务非常紧迫也可)。

(1分)

4.文中多次提到像样的心结,父亲的心绪到底是什么呢?

父亲的心结是找到那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1分)并感谢她、报答她。

5.本文人物形象塑造非常成功,感人至深。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①父亲一直想找到三十年前那位曾帮助过他的妇女,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知恩图报、懂得感恩的人;

②父亲病重直至生命结束都不放弃寻找恩人,是一个执著的人;

③父亲用捐善款的方式报答恩人,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乐善好施、心地善良的人。

(结合文章内容,答出“知恩图报”或“懂得感思”即可得2分,还能答出执著、善良等即可得3分)

三、2011绵羊照夜白(16分)

15年前,她丈夫去世之后,每次朋友操心他们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说:

“还好!

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画,值不少钱,真急了,大不了卖掉。

”她的儿子想必也知道,提到如果考不上公立大学,私立的学费不低,也自信满满:

我爸留下一卷好画,大不了卖了。

有一天,她果然抱着一个匣子来找我,一边打开盖子,一边说:

“不得已,得卖了,您看看值多少?

”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个手卷,题签上写着:

韩斡照夜白。

我一怔,沉吟道:

“韩斡照夜白?

韩斡是唐代画马的名家。

“是啊!

所以我丈夫说是国宝级的。

我没做声,慢慢打开手卷,看后确定:

假的!

且不说画笔不精,连伪刻的印章都拙陋。

只是我不知该怎么说。

偏偏她还喜滋滋地指着画:

“乾隆皇帝也收藏过呢!

我耽豫再三,还是心一横说:

“抱歉!

我得告诉您实话,这是假的!

她的脸一下子苍白了,扶着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

我赶紧过去扶,她却把手一挥,蒙着脸。

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头发。

“您确定?

”她低着头问。

“确定!

这是伪的,原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她没再说,站起身,很快地收好那卷画。

临走,用硬硬的声音说:

“求求您,可别让我儿子知道。

他要是问,就说是真的。

后来有一次遇到他们母子,谈到留学,那大男生又自信满满地说:

“我们不怕!

我们有爸爸留下的无价之宝。

我立刻心里一揪。

今年二月,我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才走进明轩,就看见一位男士正贴着橱窗看那幅著名的手卷。

画中是骠壮硕骏、鬃毛直立、昂首扬蹄、想要挣脱缰索的白马,旁边有南唐李后主书“韩斡照夜白”。

男士见我靠近,微微让位,抬头。

挺面熟,不是……

我妈去年过世了,和爸爸一样,也是心脏病,走得突然。

”已经在大学教书的男士有点腼腆,“我特别从芝加哥过来,看这幅画。

“你们家……”

“我爸也留给我们一幅,假的,因为高中美术课本上印了这张画,我早就知道真迹在这儿。

所幸我妈不知道,她一直认为是真的。

”他笑笑,“也多亏那张假画。

我怕我妈拿去卖,知道是假的,一下子崩溃,所以拼命用功,一路拿奖学金。

“那张画……”

“我带到美国了,常看,觉得它比这幅真的还真,真是一匹仰首长嘶的‘照夜白’。

走出博物馆,我站在门口好几分钟,心想是不是该回去,告诉他,其实他妈妈早就知道画是假的。

只是又想起答应过他母亲……

我的眼前突然飘起密密的雪花……

13.文章以“照夜白”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4分)

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引起读者兴趣(能吸引读者)。

14.全文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母亲,请指出其中两种并具体分析其作用。

(4分)(考点十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动作描写:

“扶着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

”“扶”“滑”两个动作描写,突出了母亲得知真相(画是假的)后受到的打击之沉重。

语言描写:

”表现了母亲的得意和自豪。

肖像(外貌)描写:

“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头发。

”通过描写母亲的头发“花白“,从侧面突出了母亲的艰辛。

神态描写:

“偏偏她还喜滋滋地指着画……“喜滋滋”表现了母亲陶醉(喜悦)的心情。

(描写方法各1分,具体分析各1分)

15.“儿子”为什么觉得假的“照夜白”比真的还真?

联系全文,分点概括(4分)

①是父亲留下的念想(遗物);

②凝结着母子的深情;

③是我和母亲的精神支柱。

④寄托了我对父母的怀念。

(每点1分)

16.读了这篇小说,你对“儿子”这个形象有怎样的认识?

(1)热爱(孝敬)父母;

(2)体谅母亲(善解人意)(3)为爱用心良苦;

④有奋斗精神。

(每点1分,答对3点得满分)

四、2011安顺市梨一样的苹果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

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

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

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

“你画的是苹果吗?

”孩子回答:

“是苹果。

”“我看倒有些像梨。

”“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

”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

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

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一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

他吃过这种苹果。

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

他“嚓”的一下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

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

“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⑤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

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都画得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

但经过米哈朵夫明察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

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

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⑦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

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

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的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杯。

米丘林激动地说:

“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⑧三个秋天过去了。

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

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

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讲述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

“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

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⑨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

“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⑩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

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选自《读者》,有删改)

1、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3分)

起因:

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

经过:

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内心很痛苦;

为弄清有没有梨苹果,他到处询问,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所。

结果:

2、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3分)

(考点十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作用:

巧妙地表现了米哈朵夫老师不同的心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

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

(请从“痛苦”的含义、“令人尊敬”的原因两方面阐述)(4分)

(1)米哈朵夫老师怀疑自己错怪并伤害了学生尤里卡,内心感到不安、自责。

(意思对即可)

(2)①这种痛苦体现了他作为教育者的爱心和责任心。

②他到处询问,千里奔波,这种求实态度和执著精神,同样令人尊敬。

(意思对即可。

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

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

请参考摘录内容

(1)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批注摘录内容

(2)。

摘录内容

(1)

批注

(1)

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

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示例:

“的确”“必须”,语气坚定,表现出米丘林作为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科学无比热爱的精神。

摘录内容

(2)

批注

(2)

①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②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

“我的”“和我不一样的”,这小小的变化体现出米哈朵夫老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理念,不一样的收获。

(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