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导言123习题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1477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原理导言123习题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济学原理导言123习题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济学原理导言123习题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济学原理导言123习题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济学原理导言123习题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原理导言123习题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经济学原理导言123习题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原理导言123习题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原理导言123习题解答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3.规范分析:

在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4.静态分析:

考察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它主要是一种横断面分析,不涉及时间因素所有其的变动。

5.动态分析:

考察各种变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它主要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

6.经济学:

是研究在资源稀缺的给定条件下,个人、企业、政府及其他经济单位为实现经济目标如何进行抉择的学问。

二、选择题

1.A.2.C.3.D4.C5.C

1.①是否以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

②实证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要确认事实本身,研究经济本身的客观规律与内在逻辑,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上述成果进行分析预测。

规范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事物本身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判断,或者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举例:

实证表述:

发放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可以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规范表述:

政府应该向企业发放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2.任何制度都要回答的问题是:

①.生产什么及生产多少?

这是指在可供选择的物品和劳务中,选择生产什么,每种生产多少?

②如何生产?

社会上往往有许多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可以用来生产某种物品。

这时需要决定由哪些人、使用何种资源,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

③为谁生产?

就是说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用什么分配方式将其分配给社会各集团和个人?

这种分配决定了不同的社会集团与个人在有限的资源中可以获得多大的份额。

以上三个问题是任何经济制度所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必须做出回答的。

但是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不同。

在纯粹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指挥所有的经济活动,以上三个问题都是由政府来回答的;

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是通过自由交换体系组织起来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决策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分散做出的;

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又有政府的适当干预的现代市场经济中,虽然经济活动中大多数决策都是在市场中进行的,但是政府在监管市场运行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

2.使用价值

3.价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劳动生产率

6.货币

7.价值尺度

8.流通手段

7.货币流通规律

8.通货膨胀

9.通货紧缩

10.交换价值

1.人们为了实现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进行的劳动过程,必须具有三个简单要素(B)

A.人的劳动、劳动对象、生产资料

B.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C.人的劳动、原材料、辅助材料

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资料

2.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是

A.小王归还小李5000元的债务

B.按购房合同,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

C.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

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

3.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B.越少C.不变D.无法确定

4.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A.使用价值B.供求关系

C.价值D.交换价值

5.下述关于使用价值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使用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使用价值即劳动产品的有用性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下述关于商品价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的实体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C.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D.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的差别,在质上是相同的

7.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能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货币职能是

A.流通手段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

8.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是考察经济生活运行的重要指标,假设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万亿元,流通需要量为3亿元,若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4.2亿元B.3.5亿元C.3.3亿元D.2.4亿元

9.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

A.因生产效率和竞争成本优势使产品价格趋于下降

B.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

C.某类商品和劳务价格6-12个月的持续下降

D.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增加

E.货币升值

10.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贮藏货币E.世界货币

11.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量取决于:

A.待销的商品数量B.商品的价格水平

C.货币流通速度D.商品的流通速度

1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13.一般地说,通货膨胀会使

A.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B.债权人受益,债务人受损

C.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受益

D.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受损

14.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15.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量

A.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B.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超过流通中的待售商品总量

D.少于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量

三、判断正误题

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是商品。

(ⅹ)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凡是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也具有价值,必然是商品。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4.不同商品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有使用价值。

5.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6.货币发行量的增加不一定引起通货膨胀。

7.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生产者自己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8.纸币是国家发行的作为法定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

9.货币的储藏手段起着“蓄水池”的作用,可以自动调节货币流通量。

()

四、问答题

1.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会发生变化吗?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会发生变化吗?

2.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3.如何理解货币的五种职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4.通货膨胀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什么影响?

答案及要点

1.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使用价值:

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的时间。

5.劳动生产率:

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

6.货币:

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7.价值尺度:

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8.流通手段: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7.货币流通规律:

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规律。

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8.通货膨胀: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引起纸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

9.通货紧缩:

是指流通中纸币数量供应不足,流通量下降导致单位纸币升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10.交换价值:

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1.B2.D3.C4.C5.B6.A7.B8.C9.BE10.AC11.ABC12.BD13.A14.AB15.AC

1.ⅹ2.ⅹ3.√4.ⅹ5.ⅹ6.√7.ⅹ8.√9.ⅹ

1.答:

①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定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平均物化到每个商品中的劳动量就减少了,因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了,但形成的价值总量并不变;

②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定劳动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数量的增加。

2.答: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表现为: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处于一个商品体中。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不能成为商品。

有些劳动产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但它不通过交换供社会消费,就没有交换价值,也不是商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必须具有的两个要素,缺一不可。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矛盾的,表现在:

两者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不能为一主所共有。

一切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价值,而不是为了得到使用价值。

为了获得价值,商品生产者必须让渡使用价值。

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

③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排斥的矛盾,通过交换,使用价值和价值得到分离,即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得到的使用价值,包含在商品内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得以解决。

3.答:

①货币五种职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不同方面共同表现着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②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两个基本的职能,其他三个职能是在这两个基本职能基础上,随着商品经济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这是因为一般等价物必须具有能够表现与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的基本特征。

当货币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时,就发挥了价值尺度职能。

而当货币与一切商品交换时,则具有流通手段职能。

因此,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③贮藏手段职能是与货币的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职能紧密相联系的。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职能,才使人们产生了贮藏货币的动机,也只有当一种商品成为货币之后,它才成为价值的独立体现物,从而它才会因流通中断而转入贮藏。

④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又是以前三种职能发展为前提的。

在信用交易的条件下,货币在发挥支付手段职能以前,首先在发挥价值尺度职能。

同时,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也是基于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职能的发展。

⑤世界货币是以前四种职能的发展为前提的。

4.答:

①通货膨胀降低储蓄率。

②通货膨胀减少企业投资热情。

③通货膨胀会使企业存货过多,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④通货膨胀在未被预期的情况下,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⑤当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公众对社会经济普遍失去信心。

第二章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

一、名词解释

1.市场

2.市场经济

3.市场主体

4.市场客体

5.市场机制

6.价值规律

7.供求机制

1.马克思指出:

“在商品交换中,等价物的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

”这段话说明……

A.价格和价值不一致是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

B.价格与价值不一致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C.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D.个别场合的商品交换不一定等价,而整个商品交换过程是等价交换

E.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2.市场经济是

A.一种基本经济制度B.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C.一种资本组织形式D.一种生产经营方式

3.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有

A.商品价值的变化B.货币价值的变化

C.供求关系的变化D.市场垄断的程度

E.政府政策

4.价值规律的实现有赖于

A.市场竞争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价格的波动D.资源的有效配置

E.供求关系的变化

5.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是

A.供求机制B.价格机制C.竞争机制D.需求机制

6.市场机制的主要特点

A.内在性B.利益相关性C.灵活性D.客观性

7.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和调节要以

A.市场为中介B.市场竞争为中介

C.价格波动为中介D.买方市场为中介

8.以下关于市场的含义哪个是不正确的

A.市场与商品经济的产生不同步

B.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C.市场是商品生产者交换关系的总和

D.市场是由供求双方组成的

三、判断题

1.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唯一方式。

2.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般特征。

3.卖方市场上必然会引起卖方之间的激烈竞争,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4.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

()

5.商品的价值是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6.当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造成影响,而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的情形就是外部性。

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说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

2.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市场机制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市场机制有什么特点?

4.市场机制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又不能无限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6.为什么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答案要点

1.市场:

市场就是商品生产者交换关系的总和。

2.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主体:

是指从事市场交换和为了进行交换而进行生产的人和人的群体。

即参与市场活动的企业、居民及其政府部门,其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企业和居民。

4.市场客体:

是指用于市场交换的物品和劳务。

5.市场机制:

是指市场各种要素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自动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经济机制。

6.价值规律:

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7.供求机制:

是指通过供给和需求的相向运动自动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经济机制。

1.ABCD 2.B 3.ABCD4.ACE5.B6.ABCD 7.B 8.A

 1.×

2.√3.×

4.×

5.√6.√

四、问答题

1.答:

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它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商品经济本身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它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成熟的或者发达的商品经济的不同阶段。

在简单商品经济阶段,交换范围小,市场不发达,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交换范围扩大,市场突破了狭小的地域限制,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挥,此时才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答: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与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价值规律刺激生产者改善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ƒ价值规律促进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3.答:

市场机制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市场供求、市场竞争和市场价格。

市场机制具有内在性、利益相关性、灵活性和客观性的特点。

4.答:

市场机制作为经济调节机制并不是万能的,其局限性表现:

市场调节目标偏差;

‚市场机制的调节程度是有限的,存在市场失灵;

ƒ市场机制调节有内在的垄断趋势。

5.答:

商品的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但是商品的价格最终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所以无论其上涨,还是下降都不可能是无限的。

6.答:

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主要是由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引起的;

ƒ从暂时的、个别的交换过程来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价高者所得是价低者所失,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仍然和价值相吻合。

所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1.需求量

2.供给量

3.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4.市场均衡

5.需求价格弹性

6.需求收入弹性

7.供给价格弹性

8.支持价格

9.限制价格

10.总收益

11.互补品

12.替代品

1.下列商品中,那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最小

A.食盐B.点心C.一般的衣服D金银首饰

2.如果某物品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6%,那么,该物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A.0.3B.0.6C.1.2D.3.

3.均衡价格是

A.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B.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C.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的价格D.供给小于需求时的价格

4.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曲线向左移,表明

A.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B.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C.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D.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5.下列影响需求曲线向右移的因素是

A.互补品的价格上升B.替代品的价格下降

C.人们的收入增加D.个人所得税率的提高

6.政府制定和实施限制性价格将会导致

A.需求量减少B.产品过剩C.产品短缺D.需求量不变

7.以下()情况将导致供给量变化,而不是供给变化

A.天气异常导致白菜的供给量减少

B.皮鞋的价格下降后,鞋的产量减少

C.技术进步使计算机的产量增加

D.消费者收入增加使厂商增加汽车的产量。

8.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

政府要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下面的相应措施: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D.限制农产品的出口

9.均衡价格随着()

A.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D.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下降

10.假设我们注意到桔子的价格上升了,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可能是原因()

A替代品苹果的价格下降了B.科学家发现桔子有助于治愈感冒

C.收入增加了D.产桔子的四川省受灾了

11.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富有价格弹性,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卖者要获得更多的总收益,他应该()

A.适当提高价格。

B.适当降低价格

C.保持原价格不动D.增加销售量

12.一种物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取决于()

A.替代品的可获得性B.商品的用途的广泛性

C.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D.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

E.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重

13.如果比萨饼的价格上涨了10%,其供给量增加了9%,比萨饼的供给是()

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C.单位弹性D.无法确定

14.消费者预期某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

A.减少B.增加C.保持不变D.不确定

15.假如冰淇淋的价格从2元上升为2.2元,使某买者购买冰淇淋的数量从每月10个减少为8个,这种情况下冰淇淋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A.2B.2.1C.0.2D.0.25

16.卖者承担的销售税份额大的情况是()

A.供给缺乏弹性   B.供给富有弹性

 C.与供给弹性无关 D.需求缺乏弹性

17.同一条需求曲线,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从A点移至B点,这是()

A.需求的变动B.价格的变动

C.需求量的变动D.需求和价格的变动

18.需求曲线的斜率,表示需求曲线在某一点()

A.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B.切线的倾斜程度

C.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变化的反映程度

D.斜率与弹性相等

19.对某一商品的供给量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商品本身的价格B.生产技术水平C.生产成本D.其它商品的价格

20需求弹性的常态是()

A.完全有弹性B.富有弹性C.缺乏弹性D.完全有弹性

21.考察需求收入弹性是以下面哪些条件既定为假设()

A.商品本身价格B.个人收入C.相关商品的价格D.消费者偏好

22.如果X物品价格上升,引起Y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那么

A.物品X与Y是替代品B.物品X与Y是互补品

C.物品X与Y没有关系D.物品X与Y是同质产品

1.在商品过剩的条件下,卖者之间的竞争会压低价格;

在商品短缺的条件下,买者之间的竞争会抬高价格。

2.商品短缺所带来的价格变化,会进一步导致短缺数量的增加。

3.假定需求不变,供给的增加将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减少。

4.假定供给不变,需求的减少将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交易量的增加。

5.如果只知道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但不知道它们变化的数量,那么均衡价格的变化方向无法确定。

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能增加收益。

7.卖者提高价格可能会增加收益。

8.农产品的需求一般来说缺乏价格弹性,这意味着当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农场主的总收益将增加。

9.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随着买者收入的增加会发生变化。

10.如果卷心菜的收入弹性为正值,那么卷心菜就是低档物品。

11.如果观察到面粉的价格上升了,那么,就可以预期到面包的供给曲线将向左移。

12.需求曲线代表了在收入水平、其他物品的价格、人口与消费者嗜好既定时一种物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13.需求规律告诉我们,随着某种物品价格的上升,需求会将减少。

14.如果需求相对于供给缺乏弹性,消费者将承担更大比例的税收负担,如果供给相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生产者将承担更大比例的税收负担。

15.一种物品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该物品是生活必需品。

16.如果果汁饮料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其价格上升会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

17.如果某种物品降价而总收益不变,那么这种物品的需求为单位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