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文档格式.docx
《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多方举措确保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
县毕就办,建立了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专门台账,开展“一对一”就业服务,重点推荐、重点指导,免费提供失业登记、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
特困生在择业过程中参加各类招聘活动、查询就业信息等,一律免收相关费用。
在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县人事局免收了特困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
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了遍布三个社区,八个乡镇的40个公益性岗位,并代办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给予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以特别关爱和照顾。
四、已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1、事业单位人员招考70名已进行笔试,其他工作正有序进行。
2、“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40个岗位和到村任职10个岗位已分配到乡镇到村。
其他工作待省州文件下达后再实施。
3、30名“特岗教师计划”已由州统一招考实施完毕。
4、六个见习基地提供20个见习岗位,已安排13名高校毕业生到见习单位见习。
5、已落实遍布三个社区,八个乡镇的40个公益性岗位。
6、落实“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岗位153个,其中已安置11人到台江县信用合作社。
7、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农村基层就业先进典型和就业工作成功经验,引导和促进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等的宣传正在进行之中。
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XX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实现稳步增长,校招生与就业处还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我校XX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基本就业情况。
我校XX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3748人。
截止至XX年12月10日止,本科就业率为%,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非师范类就业率为%;
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
就业率达到100%的本科专业共有22个。
2、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
普教职教系统就业1923人,占%;
企业单位就业1291人,占%;
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235人,占%;
升学深造人数为128人,占%;
高校就业72人,占%;
部队就业人数为10人。
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
粤西地区就业1728人,占%;
珠三角地区就业1630人,占%;
粤北、粤东、外省地区就业分别为82人(%)、65人(%)、155人(%)。
二、我校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1、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成功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处室党政“一把手”、学生工作全体干部共同出席了会议,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一把手签订就业责任书,并对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全体师生员工有力支持。
学校在逐年加大编制、经费、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或书记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
通过学校和学院的联动,将各学院院长、专业系主任、专业导师、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
通过这些措施,“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2、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出口逐渐成为各二级学院的共识,各学院进一步加大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如:
人文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践行博雅教育理念,并不断拓展与国外(境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毕业生境内、境外就业市场并进;
外语院通过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体验学习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等大力增强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
美术学院积极构建、实践常规教学和专业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
信息学院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及“双师型”培养体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面;
化学院采取科学配置课程资源和特色化建设和隐性课程开发,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等等。
3、坚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国内众多知名大学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纷纷加大了投入。
学校在资源紧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件竞赛,校外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
积极推进就业“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探索新形势下的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就业“两课”教学质量。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实训,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创业意识。
联合校内各单位共同推出“就业实训月”系列活动,共举办近50场/次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与实训活动,积极落实省厅“企业精英进校园”的要求,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实训搭建了优质的平台:
如招生与就业处的公务员考试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模拟招聘大赛等,商学院的“总裁讲坛”、“XX经理人”活动,数科院的“课堂教学十星比赛”“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信息学院的“it科技节”以及系列就业指导讲座等。
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同时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服务。
招生与就业处联合各二级学院召开“双困”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毕业班班干代表座谈会及毕业班党员代表议会等,帮助“双困”毕业生解决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精心挑选合适的就业岗位,对“双困”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4、坚持就业研究与就业宣传相结合,有效引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针对毕业生甚至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市场及国家各级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当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研究,如开拓就业市场的队伍回来后都会将有关就业市场信息汇总招生与就业处,并及时整理分析后通报给各单位;
在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招生与就业处作了XX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汇报,结合我校近年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作出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使各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各部门工作针对性的开展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
在XX年我校学生工作研讨会上,共有11位教师提交了8篇就业工作论文,其中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两篇、优秀奖四篇。
在大量进行就业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印发资料、网络宣传、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毕业生树立敢于吃苦,勇于挑战自我,为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思想,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XX年,我校共有305名毕业生响应广东省“三支一扶”专项计划号召,志愿到贫困地区去建功立业。
5、坚持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固拓并进推进就业市场建设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二级学院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
一是精心设计、编印毕业生推介资料,及时通过网上网下各渠道向700多家教育及企业单位寄发宣传资料;
二是充分利用校地合作以及就业见习、实习等工作,抓住机会积极推介和邀请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
三是联合校内各单位,分别分批组队奔赴省内十几个地区走访校友及企事业单位,积极推介我校毕业生,并诚请各类型用人单位到我校召开中小型招聘会;
四是发动全校教职工通过电话、网络、信函等途径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如向历届校友寄发《致校友一封信》,积极发动校友帮助师弟妹查找就业信息等。
统计自XX年9月至XX年7月1日截止,我校在“湛江师范学院就业网”共发布864家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提供岗位27972个。
其中,校内举办招聘的单位有182家,总共提供了5431个岗位;
校外招聘的单位有682家,提供了22541个岗位。
三、工作展望
1、加大保障力度,建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与目前国内及省内同类院校的就业工作保障情况相比、与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相比,我校就业工作的保障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除了努力按国家及省厅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落实“三到位”外,也要逐步建立学生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等。
要增强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实效性,真正落实“三个适度挂钩”要求,不断推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2、强化市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适配度。
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反馈及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校毕业生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学校要全面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以推动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配合学校的转型升格,各专业教学也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力气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
同时要全面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适当延长及科学安排专业见习、实践活动的时间,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等活动,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结合专业特点,以各种竞赛为载体,建设优质的学生实践活动平台,推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增强指导实效,树立科学就业观实现充分就业。
人才培养质量除外部的客观条件影响外,学生主体的意识影响更为主要。
从就业工作中的众多个案来看,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职业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因素。
很多学生就业主体意识淡薄,存在不少陈旧的就业观念,“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甚至对自己的就业不闻不问。
就业指导水平不高、效果不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发、就业指导活动品牌的打造都仍需加大力度。
因此,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就业激励机制等保障情况下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教育、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更新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职业素养,以实现充分就业。
4、创新市场开拓,岗位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并重。
尽管我校每年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不断提升,但与毕业生的就业意愿相比,我校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仍需加大。
学校要在目前粗线条的市场开发基础上,针对各专业的就业状况,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加各具体专业岗位就业信息量的供给。
专业教师与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非常密切,而且对本专业学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要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教师、专家教授等的积极性,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
另外,在各行各业的历届校友也是我校就业市场的一笔宝贵财富,也要利用各种方式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要做到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为我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5、创新服务平台,拓展就业指导及就业信息发布渠道。
当前就业工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趋势,强烈要求我校就业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实现与社会同步。
招聘场馆的多媒体设备、学校信息发布户外电子屏幕、就业信息移动网络发布平台等的增设亟待解决,以为我校就业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幸福湛师”添砖加瓦。
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信息技术系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学院就业处的具体指导下,我系全体教职员工协同合作,共同努力,在就业工作上做了一定的努力,下面我将主要情况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
一、马坡岭校区0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1、毕业生基本情况
09届毕业生有361人(含五年制学生27人),三个专业,九个班级。
截止11月31日,推荐就业173人,士官生报名12人,对口升学报名10人,就业率为54%;
自主就业人数在系学工办登记的33人。
具体情况如下表:
①、马坡岭校区总就业情况表:
企业名称
企业详细地址
招聘学生人数
是否
到岗
就业
湖南远大空调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市远大城
36
正在
培训
TCL集团
广东省惠州市
50
正在培训
三一重工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星沙
17
是
湖南佳程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高新开发区
9
LG Displary飞利蒲有限公司
上海市
7
TCL集团家庭事业部
18
否
人本集团
浙江省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8
福州福大自动化公司
福建省福州市
1
九芝堂药业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
上海达鑫有限公司
湖南移动手机维修部
11
景程洒店维修部
3
美的空调有限公司
浦沅机械厂
士官生报名
14
对口升学
湖南农业大学
12
自主就业
33
②、马坡岭校区各专业就业情况表:
序号
专 业
毕 业
班级数
毕业生
总人数
就业人数
未就业人数
就业率
机电一体化专业
154
89
65
58%
2
应用电子专业
91
45
46
5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49
39
55%
五年制
27
15
45%
2、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①从各专业就业情况来看: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率相对好点,企业的招聘岗位比其它专业要多些。
②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来看:
我系专业主要与湖南远大空调、三一重工、TCL集团校企业合作办班,订单培养学生上岗就业10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8%。
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广东、湖南长沙和浙江三地。
③从整体就业形势来看: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整体就业形势不乐观,以前合作多年的企业都在裁员,不能来校招聘;
能来学校招聘的企业单位岗位太少,就业形势严峻。
二、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措施
我系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注重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按照系部总结的“12345”就业工作经验,采取积极措施,认真落实,促进毕业生就业。
1、开展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
系党政班子非常重视就业工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就业市场紧缩、学生就业难等问题,提出“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全员动员促就业”的口号,定期开会讨论学生就业问题。
采取各种手段、媒介广泛开展就业指导活动,组织开展了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
《形势与政策》、《就业实战》;
根据系部实际,制定出《就业指导讲座》、《把握人生》等就业指导课件;
邀请远大空调副总裁到校为毕业生做《走入社会第一课》和《远大对员工的要求》的报告;
邀请了往届毕业回校演讲、座谈;
出版《信息技术系就业》报2期,及时登载了就业法规、就业形势、就业心态和技巧等方面的文章;
系学工办主任刘国庆同志经常走访毕业生教室和寝室,及时了解各班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系部定期召开毕业生座谈会,收集毕业生中的意见、建议。
建立系部专用的就业信息宣传栏,利用宣传栏及时发布需求信息和招聘信息;
。
2、加强毕业生管理,规范就业制度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
严格加强了毕业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学生就业难,部分学生找不到工作,留在学校无所事事,通宵上网、睡觉,针对这一情况,系部多次召开了毕业班主任会议,在毕业生中开展了“毕业班篮球赛”、“毕业生推荐表制作竞赛”等活动,通过开展活动缓解学生未就业的心理压力。
专门组织召开毕业生会议,为毕业生讲当前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安全问题和学校的就业制度,加强了毕业生的诚信教育,并专门将材料整理分发到班级组织学习。
严格把好毕业生审核推荐关,统一使用《毕业生推荐表》,此表由毕业生根据自身情况全面、真实、准确、认真填写,经过院系和招生就业工作处审核后方可签章向单位推荐
3、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手段
通过与远大空调的协商,成功组建了第三期“达新班”,共有36名毕业生成为远大的营运工程师,现正在进行军训和岗前培训工作;
与TCL集团组建了“TCL技师班”,共有学员50人,已在企业工作学习了四个月,现在学校进行重点培训,预计09年2月份上岗。
同时已与中联重科就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4、重视毕业生质量反馈,为用人单位提供良好服务是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基础
我系利用企业来校招聘的机会,聘任质量反馈点单位。
通过协商,已经聘任了有长期合作关系的8家单位为我系毕业生质量反馈点,定期进行毕业生质量的调查反馈,较好的促进我系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湖南省08年技能竞赛承办点的机会,邀请了远大空调、三一重工、浙江天煌等8家企业来校观摩,系主任组织了座谈会,认真的听取了企业代表对我系学生在上岗中的优秀表现和存在的不足,座谈会在热烈的讨论、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诚恳的交流使我系与企业单位更紧密的联系起来,建立了更稳固的合作关系。
三、存在的问题
1、来校招聘学生的企业太少,大部分学生不能上岗就业,未就业毕业生的心理压力很大,系部管理较难。
2、通过与招聘经理交谈,了解到我校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不够,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礼貌行为不懂,内涵不够。
3、企业对英语方面要求很高,学生在校期间放松对英语和应用文写作的学习,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影响了系部毕业生就业率。
4、毕业生和就业工作利用网络资源不够。
5、就业经费不足。
四、今后就业工作的重点
1、积极联系就业单位,为毕业生创造条件。
2、加强对未就业毕业生的管理,确保安全,多开展些活动和指导。
3、继续加大“订单式”人才培养,拓展培养模式实施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并作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主攻方向;
拓宽与企业联合“冠名办班”的合作面,进一步探索“冠名办班、冠名办专业”或共建实验室(实训室)等;
继续加大校企合作科研的力度。
4、加大暑假工实习力度,使全系二年级学生基本上在毕业前都有实习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