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手写本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手写本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手写本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归纳以上我们知道了物理现象是多姿多彩的,物理是有趣的。
1、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是有趣的。
它不但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下面我们来了解它对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
2、功勋卓著的物理学
教师:
指导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阅读其配文。
希望同学们学好物理,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2、功勋卓著的物理学。
三、归纳小结
让学生对本节所学进行归纳整理。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
(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学习,同学们对物理这门课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非常喜欢物理,基本上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在本节教学中,涉及到一些物理现象,对这些物理现象的解释,许多同学还弄不明白,存在着一些疑惑,对这些疑惑随着今后的学习,同学们自然就会明白,在此可不作太多的解释。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1、学会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学会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
2、能够对长度和时间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以及科学记数方法。
3、知道物理单位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4、提高参加实验的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法、观察法、交流法、讲授法。
一、实验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磁铁会吸引铁钉,现在让磁铁隔着手掌还会吸引铁钉吗?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你们知道测量长度有哪些常用的工具?
2、长度的单位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认识长度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1:
你会用刻度尺吗?
让学生观察、交流,说出所用工具的分度值和量程。
让学生阅读后回答。
巩固练习: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各分别测量三次算出平均值。
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交流。
活动2:
知道自己身上的“尺”
现在请跟同学合作,测出你的身高是多少?
手臂长是多少?
手一拃是多长?
走一步路的距离是多少?
大拇指指甲宽是多少?
请先用眼睛估测课桌的长度,再用你身上的“尺”粗测,最后用刻度尺测定,看看这三个结果之间相差多少?
4、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做物理实验时,除了观察与实验操作,还要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我们可用传统的方式来处理,还可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处理。
活动3:
认识直方图
指导学生先观察传统的表格形式,然后观察利用数据处理软件依据表格数据绘制的直方图。
在本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热情很高,但在具体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看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恐怕是由于本节所学的刻度尺的使用,是同学们日常所用,司空见惯的,有些粗心大意,在具体细节上认识不够所致。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2、提高参加实验的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
3、通过独立作业进一步掌握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掌握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一、通过测量活动,提高学生的估测长度能力。
请同学们估测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
再请两位同学用身上不同的“尺”粗测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
最后请一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
你估测得准吗?
请互相交流。
请同学们估测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
再请两位同学用身上的“尺”粗测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
你估测的准确度有提高吗?
教师提出问题:
能否利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一张纸有多厚?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办法。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第二课时 动手做实验
(二)
1、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测量铁路线的长度。
怎样在地图上测量上海到南京的铁路线的长度?
学生思考。
(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如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学生思考,讨论。
归纳:
化曲为直法,化少为多法,工具结合法,替代法等。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学习的效果较好,这包括上节的直方图的学习,本节已基本克服掉上节的不足。
对估测能力的训练,这是长远的事情,本节同学们的表现还不错。
1.4尝试科学探究
三维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2、经历科学探究,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认识,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常用的手表、闹钟等有没有不准的情况发生?
尝试科学探究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探究。
下面结合文中所说的“摆钟”的课例,我们来探究“摆”的奥秘。
1、提出问题
摆动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
让学生猜想、假设。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和讨论,归纳出可能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
一、可能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
1、摆锤的轻重。
2、摆的长度。
3、摆动的角度。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二、实验方案和步骤。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请同学们利用器材进行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填入书中或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讨论分析与论证:
三、探究结论
1、摆动快慢与摆的轻重无关。
2、摆线越长,摆动越慢。
3、在摆动的角度不大时,摆动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无关。
进行评估:
讨论归纳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通过这个科学探究过程,你对物理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
三、总结
本节的"
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已认识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但在实际独立进行探究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实验方案的设计,语言的表达等,这些在平日的教学中,作业练习中,都要加强。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空气中声波的速度是340m/s。
2、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
3、能设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还能跟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4、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5、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声音的传播条件。
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音叉、肥皂液、喇叭、塑料尺子、录音机、乒乓球、水槽等。
师生共同朗读“章首诗”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第一节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1、声音的产生
先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问题:
听了这段录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几个实验证明: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让学生学生对实验进行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波。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3、声音的传播条件
比较空气、木杆等物体传递声音的效果是否相同,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听水中发出的声音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提问:
真空能传声吗?
让学生交流讨论。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是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4、声音的传播速度:
1)15℃的空气中声速为340m/s。
2)V固>V液>V气
5、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发声体振动――介质――人耳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通过本节教学,学习的效果较好,但在探究有些问题时,探究方案的设计,对所看到的物理现象的科学归纳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我想这恐怕是刚系统地接触科学探究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引导,可作专门的训练,以达到纠正,提高的目的。
2.2/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
知道音调跟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了解乐音的三要素。
2、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响度和音调的因素;
会用声音的三要素来区别声音的不同。
3、能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
重难点: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讲解、实验、交流讨论。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音叉、刻度尺、笛子、电子琴等。
第一课时
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一)声音的高低
1、教师: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音调的概念,知道物理学中的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2、活动2:
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师生共同归纳。
思考:
这里讲的音调的“高”、“低”,跟生活中讲的声音的高、低是否一样?
让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响度和音调的区别。
3、应用
教师讲解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知道“叩诊”、“听漏”都是依据声音的音调。
怎样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师生共同总结:
填写课文空白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练习(课件演示)
五、作业布置:
自我评价与作业"
同学们基本上都知道三要素是什么及其影响因素。
但在运用这三要素进行声音的区分时,有的弄不清楚是利用的哪个要素。
对这一点,下节课要举例进行解释,区分声音时,有时三者都不同,关键是认识到主要因素的区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什么是音调?
它是由物体的什么决定的
2、什么叫频率?
它的单位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二)声音的强弱
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振幅的概念,知道其含义。
(三)声音的品质
探究不同物体的声音
教师提问:
你能听出其中有哪几种乐器吗?
让学生回答。
(四)乐音的含义及其三要素
我们正是根据这些特性都能区别不同声音的。
三、总结。
四、课堂练习。
(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在过程中陈述)
在运用这三要素进行声音的区分时,有的弄不清楚是利用的哪个要素。
区分声音时,有时三者都不同,关键是认识到主要因素的区别。
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1、了解声音与建筑及音乐的关系;
了解超声的一些应用;
知道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和防治噪声的途径。
2、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回音壁和三音石的声现象;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3、能查找资料了解超声波的应用;
能自觉保护声环境。
1、知道超声和次声及其一些应用;
2、知道噪声的防治途径。
录音机
讨论、实验、讲解。
当人们掌握了声音的知识后,就可以有目的地利用和控制声音,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一)声音与建筑
回音壁和三音石的声现象都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利用了声音的反射原理。
(二)声音与音乐
1、音乐,是流动的艺术,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语言。
2、对声音的研究也失去音乐的发展。
3、知道“双耳效应”的作用及“立体声”的形成。
(三)听不见的声音的应用
让学生阅读课文,自学超声和次声。
它们都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控制和减少烦恼的噪声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知道噪声的概念、现代城市的主要噪声源及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三个途径。
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完成本节的自我评价和作业。
六、板书设计(在过程中陈述)
文中对次声的应用没作介绍,可向学生适当补充一些这方面的信息。
第三章光和眼睛
3.1 光世界巡行
课时安排:
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
108m/s;
2、得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后,能运用这一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
重难点:
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及其应用。
得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后,能运用这一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
察实验、讨论交流、阅读理解。
棱镜、手电筒、透明的有色胶纸。
首先,让大家齐读“章首小诗”。
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3.1 光世界巡行
二、进行新课。
(一)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讨论,从自己的生活中,列举应用光的例子。
(二)光的传播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自学: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的概念。
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值。
(三)揭开色彩的奥秘
光有许多特性。
自然界物体的各种颜色都源于光,现在,让我们来研究光的色彩。
分解白光
这个活动告诉我们,白光是由上述七种色光组成的。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
本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活动较多,在活动中达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
通过练习,发现同学们对本节的基础知识,已基本掌握,能进行基本的分析判定。
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交流,在实验中体会知识的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光射到镜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在反射现象中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道光的反射的一些应用。
2、通过活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验证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是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验证过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阅读理解法。
激光笔、手电筒、平面镜等
3.2 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
(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活动1:
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2、几个有关的名词:
简说就是“一点两角三线”。
3、活动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4、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
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两种反射”,即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二)光反射的应用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光反射的应用实例。
通过练习,发现同学们对本节的基础知识,已基本掌握,能进行基本的分析判定,但是对作图题,可能是刚接触这类题目,同学们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画光线忘了箭头,该虚的画实了等,还要进一步强调,补足。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一课时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器具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3、能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并说明它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的应用。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能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器具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实验探究法,观察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用具
平面镜,蜡烛(两根完成一样的),玻璃板,光屏,凸面镜和凹面镜。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用过平面镜,你曾用平面镜做什么?
你知道什么样的镜子叫平面镜?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认识平面镜
让学生阅读课文,认识平面镜。
2、活动1:
镜前观像
认真观察,并回答文中的问题。
特别是对第二个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当走近时,像变大;
当远离时,像变小。
指出:
要想准确无误地找出真正的像,就要弄清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择器材:
要根据需要。
2)进行实验:
要注意认真观察,思考,并作出回答。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含义。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师生共同归纳平面镜的作用:
成像和改变光路。
(三)各种面镜
让学生阅读课文,学习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
在习题中,还存在一部分同学对平面镜成像作图存在意识不强,细节把握不到位,粗枝大叶的现象。
这些在下节课要予以补充,纠正。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道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规律。
。
2、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三个活动,发现光的折射现象,总结光的折射规律,了解透镜对光的两种作用。
3、积极参与探究折射现象的实验活动,并在实验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实验法、讲授法。
激光笔、水槽、铅笔、烧杯、硬币等。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两个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实验。
让学生观察思考。
1、光的折射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内容,理解光的折射的含义,并把它与光的反射进行比较,找出异同。
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介质中。
教师画出图示,向学生介绍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几个名词。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对光的折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
2、透镜对光的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学习二者分别对光路所起的作用。
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