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历史改革岳麓版练习题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8025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历史改革岳麓版练习题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历史改革岳麓版练习题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历史改革岳麓版练习题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历史改革岳麓版练习题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历史改革岳麓版练习题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历史改革岳麓版练习题六.docx

《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历史改革岳麓版练习题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历史改革岳麓版练习题六.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历史改革岳麓版练习题六.docx

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农村和城市的历史改革岳麓版练习题六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农村和城市的历史改革岳麓版练习题六十四

第1题【单选题】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在天遇大旱的情况下,18户农民苦干一年,结果粮食获得大丰收,而小岗村的其他农户受灾减产。

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A、旱情不一样

B、生产的积极性不一样

C、使用的生产工具有很大区别

D、劳动的时间不一样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一组同学进行探究学习,发现一位月收入5000元的北京职工,社保与公积金缴费情况如图所示,请问这组同学探究的课题是()

A、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成效

B、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C、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增加

D、文艺体育事业百花齐放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对联折射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下列对联中反映改革开放之后情况的是()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面这首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其内容说明了什么()

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B、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

D、农民反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副对联:

“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又分地”的意义是()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世记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廷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杜化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建国以来,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的有()

①土地改革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小岗村农民。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图1农民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图2农民报名入社图3凤阳县农民喜庆丰收请回答:

(1)图1情景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该事件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什么制度?

(2)观察图2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

“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

(3)分析图3情景,凤阳县农民载歌载舞说明了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1题【改错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因为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我国农村迅速富裕起来了。

错误______改正: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和政府时时刻刻关心着农民,关注着农业,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党和政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业政策,有错必纠。

这样,才使得我国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

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政策是什么?

有何历史意义?

""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党在农业上又有着怎样的举措?

解决了什么实质问题?

""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中,我党又在农业政策上犯了怎样的错误?

有何消极的影响?

""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党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

此政策的出台,是源于什么地方的做法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

""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贡献是什么?

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正确指导实践。

”请根据这一哲学理论作答:

材料一: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二:

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材料四: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

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请根据材料一,二给这三幅图确立一个共同的主题。

这一主题是什么时候在哪次重要会议上确立的?

材料一中提到“实行改革”,请根据材料三图片说出在实践中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写出两个即可)

请列举当时四个特区中所属福建的经济特区。

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好处。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中的作用?

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图三中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图四中小岗村发生变化主要得益于哪项措施的推行?

这一措施贯彻了哪次会议的精神?

材料三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哪一事件?

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发生了什么类似的严重失误?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