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届河北省定州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文档格式.docx
《生物卷届河北省定州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卷届河北省定州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6、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在果园、农田等人工生态系统中,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
7、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碳水化合物
8、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A.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B.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
C.生态系统的成分D.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
9、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
①鸟类鸣叫
②孔雀开屏
③萤火虫发光
④蜜蜂跳舞
⑤植物开花
⑥昆虫发出的声音.
A.①③⑥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⑥D.③④⑤⑥
10、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
D.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低
(11-24题每题2分,25题7分,共35分)
11、某岛屿盛产蘑菇,下图表示岛上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B、该岛上的蘑菇属于分解者
C、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3条食物链传递给鹰
D、鹰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1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过程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1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能进行①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能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分解者不能进行①过程
D.分解者可以进行②或者③过程
14、下列各组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公园中的全部树木
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有翅和无翅的成熟的棉蚜
③一个果园中的所有苹果及其无机环境
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
⑤长江河水中的全部生物
⑥“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⑤⑥D.①⑤③
1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三级消费者增加1千克,至少需要生产者1000千克
D、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16、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
B.①②③表示CO2通过甲、丙、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
C.④表示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
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
17、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
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
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
行为信息;
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
行为信息
C.行为信息;
D.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
18、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氧养料
B.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
D.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
19、建立一个封闭的水族箱生态系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应尽量增加水族箱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水族箱应放在每天都能照射到强光的地方,保证能量源源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中
C.水族箱生物群落起初比较简单,演替必定使其变得越来越复杂
D.这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存在的时间可能很短暂
20、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损毁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单位为
]。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越小
B.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C.肉食动物由于数量较少即便不补偿输入能量一样能较好的生存
D.各级消费者同化量中都有一小部分能量通过粪便流给了分解者
21、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
③乙生态系统在
S
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
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2、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
A.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
B.当日照达到一定时长时植物才能够开花
C.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23、下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24、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
B=1:
1调整为2:
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的承载量是原来的( )
A.1.875倍B.1.273倍C.1.375倍D.0.575倍
25、(每空1分,共7分)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表乙是对图甲中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
图丙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__________。
若图甲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____。
(2)若图甲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①过程表示的是___________。
(3)表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则R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
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
(4)图丙表示人类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关系。
(26题至40题每题2分,本卷共50分)
26、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可以降低其种群密度
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
27、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动物鳞翅目幼虫过程中能量流动的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项目
被鳞翅目幼虫吃掉的植物
鳞翅目幼虫粪便中含有的能量
鳞翅目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
用于鳞翅目幼虫生长的能量
能量(J)
419
209.5
146.65
62.85
A、鳞翅目幼虫摄入419J的能量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1047.5J的能量
B.食物中的能量只有15%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
C.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循环的
D.某一个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与其相邻的低营养级消费者相比,能够获得的能量较少
28、“番茄-水稻”水旱轮作新型种植模式,一方面可大大提高番茄、水稻的产量,另一方面可大大降低一些土壤害虫的密度。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两种作物轮作,可充分、均衡地利用土壤中的矿质元素
B、若调查该地块中土壤害虫的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C、水旱轮作可在意定程度上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污染
D、该轮作模式可大大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29、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中A,B,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的老,中,幼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衰退型种群.
B.若A,B,C为某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则B,C可能含有同一个生物种群.
C.若A,B,C为某生态系统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了A→B→C的食物链那么A,B,C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D.若A,B,C为某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则A,B,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30.下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过程,该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再生
B.蚕粪喂鱼,鱼粪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C.粪便、塘泥作肥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D.该生态系统依靠着人类的影响维持着动态平衡
31.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②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
③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④生物X可能不具有核膜,生物Y可能含有线粒体()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3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控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
C.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时,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33、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Ⅰ和Ⅱ,Ⅰ和Ⅱ的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Ⅰ、Ⅱ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B、Ⅰ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
C、Ⅰ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Ⅱ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Ⅰ中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大于消费者的总能量,但Ⅱ中的则相反
34.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
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B、C分别属于分解者和生产者
B.图1中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1、3、4、5
C.图2中②/(①+④)的比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图2中③和④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并流向分解者
35.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储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6%n
36.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37、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
A.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B.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C.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D.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38、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种群(单位:
×
10
2
kJ/(m
·
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种群
同化固定的能量
体内贮存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甲
16.74
4.54
12.2
乙
70
15.8
54.2
丙
930
229
701
丁
69.5
20
49.5
戊
1.674
0.4
1.274
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
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
C、某种原因导致乙大量减少时,戊的数量仍可能保持相对稳定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
39、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
D.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
40、如图所示的食物中,戊的食物有l/2来自于乙,1/4来自于丙,1/4来自于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
若戊体重增加20g,需要消耗植物
A.1125g
B.2000g
C.1600gD.6500g
4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如图甲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乙图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2表示的能量形式为.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
(2)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实现的.
(3)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C表示.(2分)。
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2分)
(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丙.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kJ(用含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2分)
4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联系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文字)
(2)图中丁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过程有________(填序号)。
(3)图中D的数量下降,导致C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能力,其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体现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若C增加lkg,至少消耗第一营养级_____kg。
卷
1-5BCACB6-10CACBC
11-15CBBCD16-20DABDB21-24BBAC
25、(每空1分,共7分)
(1)
化学燃料的燃烧
③④⑦
(2)非生物的物质(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3)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呼吸量
8.707×
104kJ
(4)能量流动
26-30ADDDC31-35DCBAA36-40DBDCB
4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热能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2)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Ⅱ同化固定的能量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2分)b/y×
100%(2分)
(4)
(2分)
4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生产者和分解者
(2)大气中的CO2化石燃料燃烧①②③④(2分)
(3)自我调节物种多样性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4)逐级递减25(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