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招语文模拟A卷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80165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招语文模拟A卷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单招语文模拟A卷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单招语文模拟A卷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单招语文模拟A卷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单招语文模拟A卷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招语文模拟A卷文档格式.docx

《单招语文模拟A卷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招语文模拟A卷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招语文模拟A卷文档格式.docx

C.走进这个新开发的景区,只见瀑布叠挂,溪水纵横,飞短流长,甚是壮观。

D.认为电影剧本的景不用写得太具体,太具体了反而越俎代庖,这种论点是不能成立的。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思慕古代是尊敬祖先,只是喜欢小孩子,为敬老,是卖老。

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

A.不一定也许并非也许所以B.不仅而且并非也许因此

C.不一定也许不是而所以D.不但而且不是而因此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②越是诅恨它,就越要它。

③激流冲击巨石,出震撼天地的音响,它是那么百折不挠,锐不可当。

④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A.缠附揣摩激荡点缀B.缠绵揣摸跳荡装点

C.缠附揣摸跳荡点缀D.缠绕揣摩荡漾装饰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B.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

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C.朱自清最初以诗歌进入文坛,并以抒情长诗《毁灭》引起文坛巨大的轰动,被认为是"

五四"

以来无论在意境上和技巧上都超过了当时水平的力作。

D.滨江市金龙娱乐城火灾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

B.“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

C.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

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同。

D.“革命也好罢,”阿Q想:

“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

太可恨!

……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9.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他们爽朗的笑声,落到水上,使得河水也似在笑。

(拟人)

B.江南的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排比)

C.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

(借代)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反语)

10.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议论)

B.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描写)

C.你给人增添了多少壮志豪情,你给人多少美的享受,你更给人无穷尽的勇气和力量!

(抒情)

D.我们这次访问包头,曾经登临包头市北的大青山,游览这里的一段赵长城。

(记叙)

11.下列关于应用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广告词写作必须实事求是,要主题鲜明,但不能追求新颖、高雅,要大众化。

B.简报格式分报头、正文和报尾三部分,在报头部分要注明发放的范围——报、送、发或加发的单位名称和各位人员职务姓名。

C.总结是对将过去的一段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作出主观评价和指导性结论的一种应用文。

D.新闻的基本结构有倒金字塔式和编年体式两种。

12.下列各项中,作品、出处、文体、作者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读<

伊索寓言>

》《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钱钟书

B.《像山那样思考》《沙乡年鉴》科技论文恩格斯

C.《炉中煤》《女神》诗歌郭沫若

D.《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小说曹雪芹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发展到唐代,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规定,称为格律诗,也叫近体诗、今体诗。

而非格律诗则称为古体诗或古风。

B.唐宋两代是小说的黄金时代。

一方面出现了许多杰出的长篇巨制,另一方面短篇小说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C.在舞台剧本中,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性格的揭示和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说明、评价都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

D.散文的形,是指散文呈现的外在形式,包括所选用的材料和材料的安排组织,不包括表达方式及语言的运用等。

14.下列关于阅读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知是对文章概貌的感觉和认知,属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认识阶段。

B.理解和阐释是对文章纯客观的分析和解说,不能表现读者对文章的主观判断及读者自身的价值取向。

C.筛选通常表现为根据一定的目的对读物中的信息进行取舍,筛选的能力通常表现为筛选的速度和准确度。

D.一张卡片一般只记一项内容,不宜把不同的书刊文章或同一篇文章的不同内容记在一张卡片上。

15.下列各项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荷花淀》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静谧的家院与紧张的敌情、风光秀丽的荷花淀与硝烟弥漫的战场,形成强烈的反差,又十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B.《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记念刘和珍君》、《悼念玛丽居里》同为悼念性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一样的。

C.茅盾先生的《风景谈》展示给读者的,是六幅风景画。

细细品味,就可以发现打动我们的不是自然风光,而是人的活动,尤其是“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

D.《淡淡的深情》一文以“淡淡的深情”这根红线贯穿起一系列的具体事例,表现了一位中国农村妇女外拙而内秀的崇高美德。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共三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一)

梦是创作的一种源泉。

冰心先生喜欢清晨写作,思绪仿佛由梦境中直接流淌出来,记下来,便是一篇好文章。

《病榻呓语》《我梦中的小翠鸟》《我的家在哪里》这几篇公认的冰心近年的代表作都属于此类。

梦中有欢乐,也有痛苦;

有亲情,也有离别;

有成功,也有失落。

它们是梦的经纬,它们织出了一个璀璨多彩的美丽黄昏,为永不止息的生命做了一个高大的天幕。

冰心先生零零星星地告诉过我许多早年的故事,都和甲午海战有关。

根据我的观察,她的这些故事迟早都会进入她的文章。

类似的例子已经数不胜数。

我相信,这大概已是一个规律:

大凡在思想里反覆出现过的故事,十之八九离日后落在纸上形成文字已经不是太远了。

我想,冰心先生说的那些故事可能就是“大作品”中的一些可贵的单元,也许正是它们不止一次地引得老人号啕大哭吧。

——冰心《梦和泪》

16.对“梦是创作的一种源泉”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梦中积累的素材很多,醒后回忆一下再写下来就能成文。

B.梦中的事,是冰心的一种人生经历,近一个世纪的积累,值得写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C.梦中酝酿的题材很多,醒后回忆一下再写下来就能成文。

D.“梦”是一种比喻的写法,事实上喻指的是冰心的一种人生追求,这种追求不仅“很精很美”,而且“博大”,近一个世纪所积累的“欢乐”“痛苦”“亲情”“离别”“成功”“失落”等生活的素材,“记下来便是一篇好文章”。

17.选文第二段中的“此类”是指

A.冰心今年的代表作。

B.冰心喜欢在清晨写作。

C.冰心先生在清晨写作,思绪仿佛由梦境直接流淌出来,而写成文章。

D.冰心在清晨记下来的关于梦境的文章。

18.结合课文想一想,文中的“那些故事”主要指的是

A.甲冰心丈夫吴文藻逝世的故事。

B.包括其父母在内的有关甲午海战的故事。

C.“大作品”没写成而“豪恸大哭”的故事。

D.午海战100周年,冰心向作者说起“要写一部大作品”的故事。

19.文中的“大作品”三个字加上引号的作用是

A.特定称谓B.引用C.讽刺否定D.着重指出

(二)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其理由如次: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______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______现在我们对于这些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

______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_____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的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

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20.有关选段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肤浅”和“深刻”是一组表示认识程度的反义词。

B.“贫乏”和“丰富”是一组表示认识广度的反义词。

C.在“肤浅”和“深刻”前加上“何等”说明其严重的程度。

D.将“深刻得多”和“丰富得多”改为“何等深刻”“何等丰富”,其实也能准确反映客观的实际情况。

21.选段空缺部分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则但是就B.假如而但是才

C.假如则但是就D.如果而不过就

22.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2段的中心语句是“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B.选段是从历史的回顾、从党成立2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反面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

C.历史证明,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革命事业才能不断的取得进步。

D.选段层层深入,总结历史经验,肯定取得的成绩,有力的论证了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从而论证了本文的观点。

23.结合全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摆事实、讲道理,利用具体的典型的事例作为论据,进行论证,是本文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

B.“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中“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实际上指的是“八股文风”。

C.本文语言用词准确、鲜明、生动活泼而又诙谐幽默。

D.本文是一篇针对性极强的议论文,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做的一场报告,是针对当时全国存在的主观主义学风而言的。

(三)

(A)那当一代又一代的人,呼唤着理解与爱并且诉说着孤独与痛苦的时候,其实在这个充满误解的世界上,人类对森林的误解更是至深至久的。

直到本世纪中叶,仍然有不少人认为,森林只是让人砍伐取得木材,用之于建筑或造纸等行业的。

林业和伐木之间是可以划等号的。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在历朝历代的政权更替之后,无不大兴土木营造宫殿,盛极一时的富丽奢华都是由森林中砍伐下的木材支撑的。

秦始皇修阿房宫,征召天下70万人,把蜀、楚、湘等地的参天大树砍伐一尽。

杜牧有赋叹道:

“蜀山兀,阿房出。

人类的文明史,相当一部分就是砍伐史。

(B)当森林日益稀少,世界面临着饥渴与荒漠化的危险时,对森林的重新审视才成了20世纪人类的焦点话题。

森林是地球陆地上有着最复杂组成的、最完整结构的、最巨大的生态系统。

我国北起大兴安岭、南到南海诸岛,东起台湾省、西到喜马拉雅山的广阔国土上,森林占有着广大的空间。

它的垂直分布高度可以达到终年积雪的雪线下限。

人类,以及土地、庄园、农作物,因为有了森林的庇护而祥瑞、安宁。

这绿色的守望者,守望我们已经太久了。

树木的长寿,森林的生生不息,原来是为了更久远地伴随人类以及地球上别的物种,它们站着,它们活着,它们以最少的需要而奉献山最多的清新与爱。

苹果树能活到100~200年。

梨树能活300年。

核桃树能活300~400年。

榆树能活500年。

桦树能活600年。

樟树、栎树能活800年。

长青松柏的寿命可超过1000年。

我国湖南城步县境内,还有58棵生长了几千年的银杉,是世界珍稀之宝,植物王国的活化石。

有的树能伴我们一生。

有的树能伴我们几代子孙。

有的树目睹世纪沧桑,那树皮的皱褶永远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父亲和母亲,不要数典忘祖。

树的长寿正是森林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时间的优势,它可以朝朝夕夕、年复一年、几百年上千年地覆盖、护卫我们的耕地。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那是绵长的爱,那是宽阔的爱。

真的。

我们很难说清楚森林是什么。

从时间的意义上说,森林是历史、现实和未来。

———徐刚《森林写意》

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拟人、比喻、夸张等。

B.(A)段的内容引起下文对森林的详细介绍,又与下文森林的贡献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带给人们的警示。

C.(B)段用一棵棵树的年龄告诉人们“不要忘记父亲和母亲,不要数典忘祖”。

作者的目光于是由宏观转向微观,开始从人文化的外部形态和有机的生态系统两方面对森林加以审视。

D.“有的树能伴我们一生。

有的树……”一组排比,语气强烈,感情丰富,含蓄而深沉的表现了森林生生不息,给人类带来的庇护与关爱。

25.对选段文字所体现出的文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对森林的重新审视,重新思考森林对人类以及整个生物界的价值。

B.本部分文字主要从浅层次即森林本身来谈论森林的,让读者对森林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为下文作铺垫。

C.作者写人们对森林的误解,提醒人们反思人类的存在对森林的影响。

D.这部分文字有的直接发表议论,有的与抒情相结合,有的画龙点睛,有的耐人寻味,从多个角度提示森林的丰富内涵。

26.下列对文段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文明史,相当一部分就是砍伐史”因为人们一贯认为森林只是让人砍伐取得木材,用之于建筑或造纸等行业,所以肆意破坏,表达作者对人类砍伐森林行为的谴责。

B.“杜牧有赋叹道:

‘蜀山兀,阿房出。

’”作者引用此话是为了揭露秦始皇为建造富丽奢华的宫殿而大肆砍伐森林的罪行

C.“从时间的意义上说,森林是历史、现实和未来。

”富有哲理地指出森林对人类及动植物的庇护是永恒的,是无法替代的。

D.“森林日益稀少,世界面临着饥渴与荒漠化的危险”指出森林向人类发出的警告,是作者透过文本表层表露出的深层意蕴。

27.联系全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对森林的审美观照饱含着浓烈的感情,有感激之情、向往之情、赞美之情,很有感染力。

B.文章全景式地呈现作者对森林的思考,是辐射面很宽的写意,力图从宏观和微观

的的角度来诠释森林在物质生存方面对于人类以及生物界无可替代的价值。

C.文章用简洁而凝重的文字传递知识,发表议论,抒发感情,是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多种表达方式的自然融合。

D.作者徐刚写作的《伐木者,醒来》被称为“绿色圣经”,本文选自另一部有关人与自然关系题材的书《倾听大地》。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28.下列各句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歌窈窕(yǎotiǎo)之章B.烟炎张(zhà

ng)天

C.芟(shāi)夷大难D.孤癖(pǐ)之隐

29.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官知止而神欲行(行走)B.使归(归属)就戮于秦

C.以是人多以书假(借)余D.古之圣人,其出(产生)人也远矣

30.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句是()

A.堕军实而长寇仇     B.厚币委质事楚

C.盍各言尔志     D.沛公不胜桮杓

31.“之”作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当余之从师也

C.公屡促之 D.之沛公军

32.下列词语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乘犊车,从吏卒B.腰白玉之环

C.泣孤舟之嫠妇D.必复之全之

33.以下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必蹶上将军B.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C.籍吏民,封府库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4.下列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⑴项伯以身翼蔽沛公⑵虽大风浪不能鸣也⑶舞幽壑之潜蛟;

⑷上官大夫短屈原于王;

⑸火尚足以明;

  ⑹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⑻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⑼于是怀石,投汩罗以死;

⑽襟三江而带五湖

⑾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⑿秦师遂东;

⒀方正之不容,邪曲之害公

A.

(1)(6)/

(2)(3)/(4)(5)/(9)(12)/(11)(13)/(8)/(7)(10)

B.(8)(9)/

(1)(6)

(2)/(11)(13)/(4)(10)/(12)/(3)/(5)(7)

C.(9)(12)/(11)(6)/

(1)(13)/(4)(5)/(8)/

(2)(3)/(7)(10)

D.(11)(6)/

(1)(8)/(9)(13)/(4)(5)(7)/

(2)(3)/(12)(10)

35.下列句子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B.因击沛公于坐

C.今日之事何如D.莫不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36.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妆成每被秋娘妒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D.腹内原来草莽

37.下列各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翻译:

曹操即使假托名义是汉朝丞相,他实际是汉朝奸贼。

B.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这些知识本领不可能一下子得到,不如在悲凉的秋风中演奏箫声。

C.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对着梅花哭了三天之后,于是发誓治疗它。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因为有事来验证它,彼此符合灵验如神。

38.下列加点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B.致殷勤之意

C.寄蜉蝣于天地D.鼎足之形成矣

39.下列句子排序完全正确的是()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束;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A.

B.

C.

D.

40.下列诗句的出处、作者及朝代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虞美人》李煜

B.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菩萨蛮》温庭筠

C.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杜甫

41.下列课文、出处、作者、时代对应有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荀子》荀子春秋

B.《张衡传》《后汉书》范晔南朝

C.《鸿门宴》《史记》司马迁东汉

D.《病梅馆记》《龚自珍全集》龚自珍清初

4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的作者是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B.《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

C.《左传》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

D.《记王忠肃公翱事》中“忠肃”是王翱在世时皇上给他的封号。

43.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病梅馆记》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它表达了作者要求冲破思想束缚,变革社会现实的强烈愿望。

B.《察今》用丰富精辟的比喻和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一基本观点。

C.《庖丁解牛》告诉我们: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D.《屈原列传》作者主要赞美了他物我两忘,视功名为粪土的高尚品德。

-------------------------------------------------------------密封线(密封线内不能的答题)----------------------------------------------------------------------------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江苏跨地区职业学校单招第一轮联考

题号

第Ⅰ卷

第Ⅱ卷

总分

得分

第Ⅱ卷(共80分)

四、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从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想起黄鹂。

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好处。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

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

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

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

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

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孙犁《黄鹂》

44.详细阐述作者几次追寻黄鹂的经历,并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