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与人才强国战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以人为本与人才强国战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与人才强国战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个特征就是产业工人日趋智力化和脑力化,蓝领工人、体力工人的比重在下降,而白领工人、智力工人和脑力工人的比重在上升,这三大特征都意味着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理念会逐渐确立起来。
社会历史发展有一条规律,那就是历史越往前追溯,人以外的因素在社会当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比较大的。
比如说在原始社会,人与外的动物世界、自然界、自然灾害等等等等,对人的制约作用是非常大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的知识、人的科学家还有科学知识的力量在发展中越来越强。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改造自然界的力量也在增强,那么历史发展到今天,人自身当中的知识,那些智力,那些技能,那些创新精神,那些创新能力将在社会发展当中日益起着主导的作用。
所以历史发展是越来越走向关注人本身。
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精神,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日益关注人本身,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本身的发展。
江泽民主席在2001年上海APEC的一个会上讲了这么一个观点,他说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事关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我想这是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第一个背景,从社会历史大的背景当中加以认识,加以分析。
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第二个背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人才做保证。
我们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来讲一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这么一个背景。
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双重关系。
第一重关系,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第二层关系人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的。
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
我们先看第一层关系,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追求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发展的这么一个目标。
为了达到这么一个目标,离不开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小康社会是靠人来建设,是靠人来推动,是靠人来实现的。
人是什么样的,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状况,也会影响着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状况。
所以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什么呢,是要靠全面发展的人,或者是素质全面提高的人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只有这样的话我们才能逐步地实现小康社会达到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中,有一个现象是必然要出现的。
什么现象呢,当我们的经济文化有所发展之后,就有一个进一步如何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
反过来,当人在社会历史当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的时候,也有一个如何以人的全面发展这种方式来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所以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是一个互动的关系。
所以作为主题,全面发展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是离不开全面发展的人来建设的,这是第一层关系。
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
还有第二层关系,人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
在1978年我们国家迈开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那个时候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我们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还要带动社会全面的发展。
但当时历史现实的必然性我们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是比较注重经济增长的。
虽然没有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相对比较看重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创造人生活的社会物质条件,这个任务看的是非常重的。
当然在操作过程当中也会出现一些片面化的倾向,有些地方出现了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跑资金,跑项目,跑设备,办一些资源消耗性的化肥厂、造纸厂、水泥厂。
这么一种发展观应该说功不可没,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因为那一部分发展观有一个理论的基础,往往把生产力主要看作是一种物的方面的增长,产值、利润、指标都是这些东西,把生产力当中人的方面反而给忽略了。
这么一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付出哪些代价呢?
归纳起来有三种代价,第一种代价叫做环境污染,天没有原来的蓝了,云没有原来的白了,水没有原来的清了,空气没有原来清新了,我们饭桌多了很多…。
第二种代价叫做生态失去平衡,第三种代价是一手硬,有些地方一手软了,这三种代价必须要加以消除,把它限制到最低的限度,不然的话会诋毁我们发展的成果。
虽然发展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而且有些发展往往是通过付出代价和扬弃代价的方式来实现。
通过这个寻求发展的再生之路,但是我们一定要把发展限制到最低的限度。
根据我们实践当中的经验教训,根据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发展观的代价呢,我们又提出了一个社会全面进步的任务。
应该说社会全面进步这么一个目标的提出,对经济增长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从今天来看我们的生产力应该说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我们的综合国力应该说越来越强,人的生活水平应该说越来越高,社会也不断地在全面的进步,而且社会的流动性也在加强,如果说以前我们主要还是解决我们口袋的问题的话,以前我们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口袋是空的,要解决口袋问题的话,现在要求我们要解决脑袋的问题,精神世界的问题,人自身的问题。
如果我们在过去还追求人的生存的话,生存问题、温饱问题的话,解决人生活的物质条件的话,现在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发展的问题。
如果说我们过去过于注重关注人以外的物质世界的话,那么现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转向不断地关注人自身精神的世界。
所以这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与时俱进的,由过去的经济发展到社会全面进步然后还要走向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当中,它必须要靠全面发展的人,或者是靠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建设发展的人才来保证,这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第二个背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加以分析。
1.3、中国国情的要求
第三个背景我还是想从我们中国国情入手来加以分析。
我们中国国情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人口多,有13亿人口,人口多是一个既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来面对。
把人口多这个问题解决好得话,人口的包袱就会变成人口的财富,人口的阻力就可以变成人口的动力,把这个问题解决好的话,可以为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动力。
如何解决人口多的问题呢?
十六大报告提出一个思想和观点,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上也把这个内容提出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这个概念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我们过去的辞典当中是看不到,一个新范畴、新概念的提出就意味着什么呢,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新的问题,需要采取新的方法来解决、来分析,需要提供新的理论,把这些理论变成指导我们决策的指导思想。
我们过去讲到道德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等等,为唯没有讲到能力建设。
其实这个能力建设是相当突出的,那么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的呢?
怎样展开人力资源建设的呢?
这个问题我在后边还要加以详细分析。
在这里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人力资源、人力建设要充分挖掘和发觉每个人自身当中的潜能,人的潜能是相当大的。
西方的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科学的研究、实证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东方人只发挥自己潜能的10%,还有90%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
不管这个结论究竟对不对,但这个结论也说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我们中国人确确实实有很大的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由于我们的机制,由于我们的环境,由于我们的制度还有这样那样的局限,在某种意义上压抑着人的潜能的发挥。
比如说在我们现代生活当中有这些的说法,枪打出头鸟,不敢为天下先,武大郎开店不希望别人能力比我强,个子比我高,所以人的潜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压抑,没有充分发挥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应包括这个内容。
第二个内容应该通过各种科学的测评的手段对每个人的能力进行科学的测评,发现人才,发现人的能力,我觉得这也是能力建设需要考虑的一个内容。
当人才被发现了,能力也测评出来了,下边我们要考虑如何使用能力,使用人才,有一个能力配置的问题,有一个人才资源配置的问题,所以能力建设第三个就包括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能力的配置。
第四个内容还要包括什么呢,不断地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培育人的能力。
这些内容包括两个转化,第一个转化是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主要的一个内涵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具有劳动能力的这些人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第二个转化要把人力资源进一步转化为人才资源,这个转化主要有两点,第一个是具有劳动力的人要具备专业的技能,第二具备劳动力的人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我想这是人才能源具备的两个核心要素。
只有实现这两个转化,我们才能把13亿人口的包袱变成财富,把阻力变成动力。
十五大的报告就讲了一个观点,有效的开发中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事关中国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所以从中国这个人口多国情角度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也是非常迫切,非常必要的。
1.4、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
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第四个背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
大量的历史,大量的事实和现象证明这么一个道理,当今综合国力的较量实质上是人才的较量,当今国际的竞争实际上是实力的竞争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实力较量没有商量,谁的实力大谁就是赢家,人才较量更没有商量,所以当今世界你看一看,国家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现在人才竞争的帷幕已经拉开,人才大战的帷幕已经拉开。
现在西方发展国家通过各种手段把一些欠发展国家的人才不少给挖走了,吸引走了,如果说在我们以前是一种自然资源竞争的话,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主要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是人才资源的竞争。
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很看重自然资源的竞争,掠夺别的国家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源,那么今天很多的西方发达国家更看重的是战略的资源,第一个资源那就是人才资源。
所以在今天时代主要是拼人才,而不是拼设备、拼资金。
我想国际竞争的要求也意味着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当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必须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
通过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理解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包括这几个内容,一个是核心技术,一个是核心产品,一个是核心制度,一个是核心精神,再一个核心人才。
这五个方面共同来构成一个国家的核心的竞争力,在这五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所以核心人才是我们提高整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个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这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第四个背景,从国际竞争加以分析。
1.5、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最后一个背景是增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是为了增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这里有一个思维方式我们应该来发生转换,我们在过去有一种思维方式,什么思维方式呢,就是往往从历史的必然性来论证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来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
还有一个思维方式江山是我打的,我当然应该坐江山。
这两种思维方式论证党执政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也有是一定的说服力的,这一点我们依然要坚持。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们还要采取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什么思维方式呢?
是要社会主义自己有所作为,要靠共产主义自己的有所作为,今天的努力奋斗,新的业绩,新的作为来论证共产党执政的现实的合理性,来论证社会制度在今天现实存在的合理性。
所以强调后天的有所作为,强调后天的努力奋斗,强调后天的业绩,强调后天的生成,我觉得这种思维方式需要确立起来。
这就意味着当今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通过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使自己在执政的过程当中有所作用,有为必有位,有为来自竞争能力。
所以我们过去党建应该说是功不可没了,赢得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在某些方面应该意识到我们培养的干部在某些人身上就体现着能说不能干,一说很多很多的东西讲的头头是道,但是真正做某一件事情就是干得不好,感觉到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热也发不出光。
老百姓恨铁不成钢,所以我们既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要为人们服务的本领。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党的执政能力怎么来提高呢?
取决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每个人能力的提高,所以如何提高共产党人的能力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所以我想从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也应该提出人才强国战略。
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人才培养是一个关键。
以上我从五个方面讲讲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这几个背景最后都落实到一点上来了,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历史,我们这个实践,我们这个现实,我们这个国情,我们党的建设,越来越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给确立起来了,越来越强调对人的尊重,对于人的关怀,对于人自身发展的一种强调。
以人为本这个概念应该说不是一个新概念了,在过去我们都强调过。
科技以人为本,管理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建筑以人为本,包括我们申报奥运会也以人为本,那么究竟如何理解以人为本呢?
这一条对我们考虑人才问题应该说是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的。
以人为本的人既指的是广大人们群众,又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和建设者,一切劳动者和建设者。
还指的是什么,每个人,社会关系当中的人和具有个性的人。
以人为本的本如何来理解的呢?
我想有三层含义,第一个是把人看作主体,这是第一个意义。
第二个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我们在分析、思考问题的时候应该有人的意识、人的观念和人的纬度啊。
第三个本呢是相对于把人作为手段强调把人作为目的。
所以以人为本的本是把人看作主体,把人看作目的,把人看作尺度,那么究竟如何理解以人为本呢?
归纳起来以人为本有三种含义。
1.6、以人为本的含义
第一种含义他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当中的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的一种肯定。
既有主体地位,又有主体作用,这是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含义它又是一种价值趋向,他强调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开发人、塑造人。
尊重人包括尊重人本身、尊重人的内价值,社会价值、个性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需求、能力差异,创造个性和主体。
第三层含义它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我们在各项实践工作当中要确立起人的尺度,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要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并同时承担社会的责任。
以人为本应该说对我们各项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打一个比方,当我们的组织把它的下属仅仅当牛来使的时候,他就开始发牢骚了,他说我是人,我不是牛,你只让他拉车,不让他吃草,把他当牛来使,他就发牢骚,不好好干,蛋糕做不大,效率出不来。
当一个组织把他的下属当人看,尊重他、关心他、理解他,人心都是肉长的,我的组织对我这么关怀,所以他要好好的回报,怎么回报呢,埋头拉车黄牛精神。
这种黄牛精神把蛋糕做大了,效率出来了。
当你把他当牛来使的时候,他偏要做人,当你把他当人看的时候,他偏要做牛。
所以以人为本,最后培养的是黄牛的精神,好好干活,埋头拉车,黄牛精神。
这种以人为本的作用对我们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
这就是我今天讲的第一个问题,讲一讲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一个背景,这个背景就是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现实逐渐走向以人为本,把人在社会当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人已突出出来了,人的作用很大了,人才资源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第一资源了。
在这么一个大的背景之下,我们必须要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
2、与时俱进地看待人才,确立科学的人才观
既然人才在我们强国的过程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随之而来的第二个问题就出来了,怎样来理解人才呢?
怎样来看待人才呢?
怎么对待人才的呢?
这就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与时俱进地看待人才,确立科学的人才观。
我这里提出一个命题,那就是时代观决定人才观。
什么意思呢?
在不同的时代,我们所理解的人才是不一样的。
因为在不同的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要确立新的人才观,这就意味着我们这个时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要根据时代精神,我们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与时俱进来重新理解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人才。
所以我觉得去年12月份中央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这里边体现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就是时代观决定人才观,我们今天时代发生很大的变化,需要对这个时代的人才加以重新地理解。
这些理解意味着我们人才出现了历史上新的突破,确立新的人才观、科学人才观。
那么中央的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科学的人才观究竟包括哪些内容的呢?
归纳一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2.1、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第一个内容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这一个是强调人才的作用,是人才作用观,确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这一条强调人才作用观。
过去我们一谈到资源,很多人往往就认为是一种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资金、设备、项目把这些都看成是很重要的资源,而人本身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在有些人心目当中是没有地位的,或者说是没有意识、没有观念,是没有考虑到的。
在我们今天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前边讲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当中的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越来越强。
社会越来越走向以人为本了,根据这么一个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中央提出很多新的观念。
比如说人是生产力当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比如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比如说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比如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不断地推进或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再比如说我们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些都意味着我们党中央根据时代精神,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越来越认识到有一个资源是战略性的,有一个资源是最首要的,这个资源是人力资源,是人才资源。
所以科学的发展观第一个内容就是把人才资源看作是第一资源,强调人才的作用。
如何来理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呢?
我想能不能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一些简要的说明和分析、理解。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
一个是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
我们先讲一讲美国有一个经济学家叫朔尔兹,他有一本书叫《人力资本投资》,由于这本书的观念的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人是国民财富当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物质资本已不是使人贫穷的主要因素,而人的知识更新、技能和能力等人力资本却是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富有的关键。
因为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口质量能够极大的有助于经济繁荣和增强穷国的福利,因此改进穷人的福利是关键因素,他认为不是空间,不是能源,不是耕地,不是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而是提高人口的质量,提高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一句话开发人的资源,提高人的资源能力建设的水平。
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是尤为重要的。
这个观点对发展中国家,对欠发达国家是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就我们国家来讲,应该说我们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就我们国家内部也有东西部的差距,东西部的差距,你比如西部的大开发,包括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的开发,也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造血的功能,如果来培养这么一个造血的功能呢,我们外部援助是一个输血,而人力资源开发是造血,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西部地区有很多发展当中的脆弱性,人的素质的脆弱性,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的脆弱性,而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这种脆弱性的关键东西。
所以我觉得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缩小西部地区和我们东部地区的差距有很多的办法。
但是根本的办法还是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通过能力建设来解决发展当中脆弱性的问题,所以人力资源是我们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当中第一个资源。
只有人活了,才能使物活,人的价值发挥实现了,物的价值更能物尽其用的,这是我分析的第一点。
全面开发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
第二点全面开发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
全面开发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十六大的报告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一个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明显增强,人们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第二个目标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更加完善,第三个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明显提高,形成全新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个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这四大目标当中,最根本的、最核心的目标是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什么呢,因为国际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需要与全面发展的人才和人格来做保证,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不断地增强。
人的需要全面了,人的能力全面了,人的各种关系和谐了,我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所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种目标当中,全面开发人才资源是第一目标。
全面开发人才资源是实现强国富民的第一国策
第三点需要说明的是什么呢?
全面开发人才资源是实现强国富民的第一国策。
咱们中国有13亿人口,对于这个13亿人口我们应该做一个加减乘除法,先做一做乘法,我们中国每一个小问题如果不加以有效的解决,不认真对待的话,你乘一个13亿就可能变成一个极大的问题,这是乘法。
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一人均做一个除法,一人均就显得我们应该还应该有忧患意识,有紧迫感。
总量一摊到人均马上就下来了,这是一个除法。
怎么办呢,我们还做一个减法,减少人口的数量,实行计划生育,这是我们的一项基本的国策。
我们还要做一个加法,要提高人口的质量,把13亿人口由包袱变成财富,由阻力变成动力,不断提高人口质量,全面开发人才资源,所以这个加法是解决加减乘除法当中最重要的一条,提高人口的质量,全面开发人才资源,这更应该成为实现强国富民的第一国策。
全面开发人才资源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第一责任
第四个方面全面开发人才资源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第一责任。
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说责任重大,担负着各项工作,承担着很重的责任。
归纳起来领导干部主要做下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科学决策,一个合理用人,一个是经营管理,一个是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一个要目略发展,一切以目发展,一个是要开发人才资源。
在这6个方面的工作当中全面开发人才资源应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要达到科学的决策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要合理用人就是要通过什么制度确保那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我们的管理一方面是解放人、开发人,同时你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也离不开高技术的人才。
我们要营造一个环境,这个环境是什么呢,是人们要愿意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要营造这么一个氛围,营造一个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和环境。
发展是我们党科技兴国第一要务,人是生产力当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所以你要一切以目发展,你必须要关注人,研究人,研究人性,以人为本。
通过促进人才的增长促进社会的发展。
所以我们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应把全面开发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责任。
这就是科学人才观的第一个内容,我从以上四个方面来讲一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讲的是人才的作用的。
2.2、确立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的观点
科学的发展观的第二个内容是确立人人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