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docWord格式.docx
《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doc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总体上看,造价咨询、招标代理业处于逐步规范、加速发展阶段。
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贡献巨大。
“十一五”以来,我省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4.8%,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0.3%;
高于我省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期增长速度,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定在5.6%-6.1%之问,建筑业为我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小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十一五”以来,完成的各类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5157万平方米。
这些工程项目的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建筑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建筑业从业人数的增加,为缓解就业压力,特别是为解决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了贡献。
”十一五”以来,建筑业的从业人数年均增长速度为10.62%,高于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同期增长速度。
“十一五”期未,全省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553万人,其中来自农村的一线施工从业人数为420万人左右。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由2005年的15.1万元/人提高到2010年的21.4万元,人;
实现利税总额由2005年的27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40亿元;
上缴税金由2005年的14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85亿元,“十一五”五年来,累计上缴税金1320亿元,上缴税金每年都占浙江省地方财政收入的12%以上。
有的市、县占到了20%左右。
重大工程建设成就卓著。
“十一五”期间,我省建筑企业承建或参与了包括奥运“鸟巢”、北京国际机场航站楼、上海世博轴、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地铁等各大城市重大工程在内的城市标志性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卓越的建设成就。
创优夺杯势头强劲,在国家和各省的优质工程评选中,都有很好的表现。
尤其是“十一五”以来的五年里,共创鲁班奖工程59项。
占全国获奖项目总数的12.3%。
承接高大难新项目的持续增加和获奖项目占比的稳定增长,标志着我省建筑业企业建造能力的日益提升和竞争优势的不断扩大。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以来,我省建筑业企业积极调整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质结构日趋合理。
已经形成了一支专业配套、善打硬仗、信誉良好的建筑业产业大军,逐步从单一的房建施工为主向综合的大土木建设拓展,钢结构、装饰幕墙、轻轨等专业工程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进展。
同内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稳步增长。
“十一五”以来,省外施工总产值由2005年的174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721亿元;
省外施工产值占全省建筑业产值的比例,由2005年的37%上升到2010年的48.2%。
市场份额小断扩大,目前已经形成了产值规模超百亿元省外区域市场17个。
与此同时,境外承包工程也取得长足进步,分布于60多个同家承建工程近百项,五年来境外承接工程近100亿美元。
建筑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受政府引导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双重推动,建筑业企业以推动科技进步建立“产学研”平台为先导,把科技创新、自主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全省有12家企业跻身“中国承包商60强”,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7家,同家级工法124项,被授予专利550项,参与国家、行业标准主编48项,显示了我省建筑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融资形式多元化成为行业共识,全省上市建筑企业已达16家,不仅融资能力显著增强,而且由于管理规范化使得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建设法规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日益加强。
“十一五”期间,根据上位法的要求和我省建设管理的实际,再次修订发布了建筑业、工程质量、工程监理管理等三个条例。
适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与服务,促进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中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建设行政规范性文件,初步构建起了建设法规体系框架,建筑市场运行与管理有法可依的局面已经形成。
加强对建筑市场的执法力度,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清理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等工作卓有成效,开放、透明、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二)面临的问题
我省”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
建设各方主体市场行为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规范。
区域和专业建筑市场分割的突破依然困难重重、市场分工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建筑企业自身组织管理缺陷带来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监管仍需规范等问题将对“十二五”时期产业发展带来许多障碍和制约。
建设各方主体市场行为有待规范。
各类业主包括国有投资业主以及承包商的行为尚待进一步规范。
业主肢解发包工程.压低标价等问题、业主要求垫资和拖欠工程款问题时有发生;
承包单位转包、挂靠等问题也屡禁不止。
不正当竞争现象仍时有发生;
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监理单位,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问题依然存在,不同专业部门的行业保护、行业封锁、地方保护等市场壁垒仍末破除,影响了统一建设市场的形成,区域和专业建筑市场存在的壁垒还有待破除。
产业结构不合理,同质竞争过度。
我省建筑业以房屋建筑为主要市场,占总量的80%左右。
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码头等其他专业工程和房屋建筑工程所属的专业工程的总量仅占20%。
专业经营广度不足影响了企业效率与科技进步,使建筑业企业长期处于低端市场。
建筑施工承包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偏低问题突出。
市场需要的专业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造成同类过度竞争,也造成其他专业工程的市场占有率低,导致行业经济效益长期低下,产假利润率仅为不足3%。
资金紧张状况尚未有效缓解。
建筑企业综合建造服务能力尚显不足。
五年来建筑产业的持续发展并未改变我省建筑企业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直接面对市场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产业组织结构的缺陷逐渐成为建筑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人才培养、资金投入、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还无法适应市场对综合建造服务的要求,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受到削弱,在与国内领先企业和国际大型企业的竞争对抗中处于劣势。
建筑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与素质提高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缺乏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技术、一专多能、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造成了我省企业大多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的、利润较低的施工领域。
承包工程营业额的增加主要依靠项目数量增加的外延型增长。
施工现场劳务作业人员队伍规模仍然过大且缺乏组织保障,劳务层多数为临时工,培训上岗滞后,整体素质不高。
国际工程市场开拓力度亟待加强。
建筑企业具备国际工程法律知识、技术知识、金融知识和外语水平等综合素质的人才十分稀缺。
已影响了我省建筑业企业境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拓。
民营建筑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并不能弥补国际工程承包商作为投资商的融资能力不足,具体境外市场的国际工程建设惯例更是需要千锤百炼才能融会贯通。
我省建筑企业恰恰缺乏经验。
市场监管仍需规范。
一是工程发包或服务委托重形式而轻内。
机械强调招标程序的合规性,忽视招标人的招标自主权,间接导致了招标和合同管理的纠纷层出不穷。
二是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仍有待加强,安全设施与防护投入不足。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仍需加强。
三是对企业资质和人员执业资格管理重许可而
轻管理现象依然存在。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
(一)国内建筑市场需求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建筑市场仍将处于快速扩展阶段,一方面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持续大幅增长,建筑市场容量随之增大;
另一方面建筑业面临结构优化调整、转型升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产业战略转型。
“十二五”时期,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铁路、公路、水电、核电、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峰期;
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住宅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也提出旺盛的需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医疗卫生及教育文化设施建设;
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推进将加快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为应对金融危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等项目集中开工。
因此,“十二五”时期仍将是我省建筑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近些年来,国家加快构建区域战略布局,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有12个区域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三大经济圈和北部湾、海峡西岸、京津冀、长株潭等多个次一级经济圈,呈现出“东、中、西”和“沿海、沿江、沿边”多极发展、齐头并进的区域发展格局,这为我省建筑业企业开拓国内区域市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国际工程市场需求
作为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主要市场的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有限,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刚性需求。
近几年来,全球建筑市场投资都保持在每年4万亿美元左右。
2009年度,ENR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共完成海外营业额3900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增长了25.7%。
但业绩仍然主要来自于欧洲、中东和亚洲市场。
从我省建筑企业历年来的海外业绩看,市场主要集中在非洲、中东和亚洲的一些国家。
应当说,还有很大的市场拓展空间。
此外,各国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建筑业市场的洗牌仍在继续,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省建筑企业进军新兴市场,并购优质企业和资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建筑业投资建设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投资规模逐年加大,对外投资客观上对于建设工程承包具有拉升和带动作用,加之国家对“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省建筑企业将获得更多的业务便利和政策支持,在国际建筑市场规模中所占比重应当稳中有升,工程承包中大型工程、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程所占比重将不断增加。
对外工程承包前景依然看好。
(三)建筑市场运行特征
“十二五”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呈现主体多元化、资金多渠道等特征。
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国有经济比重出现持续下降,民间投资逐渐成为社会投资增长的重要表现。
投资多渠道是我国实体经济领域里主要由国家投资将转变为由国家财政、银行贷款、证券集资以及部门、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等多渠道融资投入。
随着这些特征的逐步显现,建筑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式将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建筑企业逐步地参与BT、BOT、BOOT等新型建设投资模式将成为重要的建筑业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机制将逐步完善,建筑市场规范运行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有序的市场竞争机
制逐步形成。
国际工程市场运行更加注重投资带动和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贸易,建筑相关服务贸易呈现向高端发展的趋势,将促使我省建筑企业优化升级,提高整体素质
和竞争力。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抓住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建筑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行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重要突破口,坚持把“走出去”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培育强市强县强企作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市场秩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民生保障,不断提高行业发展服务保障能力。
加快建筑业向现代建筑服务业转变,全面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构建竞争开放、统一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全面实现“建筑强省”战略目标。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促进我省建筑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建筑企业综合建筑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发展进程满足建筑市场需求,建筑企业融资建设能力显著提升,同内建筑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国际工程承包额和融资建设能力居于全国前列。
建筑技术研究与开发卓有成效,研发水平国内领先。
建筑市场环境明显好转,交易行为规范,工程风险逐步得到有效防范。
工程建设速度、效益基本协调,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企业信用水平持续提高,“浙江建筑”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巩固,全面实现建筑强省目标。
具体目标:
促进我省建筑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处于全园领先,到2015年,全省建筑业年总产值突破20000亿元人民币,按建筑企业口径统汁的建筑业增加值突破3500亿元,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建筑企业超过30家,国际工程年承包额超过80亿美元。
包括经济社会效益、产业结构、技术能
力、市场经营能力等四大类指标“十二五”末的具体目标值列如下表。
(三)发展重点
(1)继续拓展建筑产业规模,大力营造行业发展氛围。
从重规模向规模、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巩固“浙江建筑”的品牌优势,实施“建筑强省”战略。
(2)建立健全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人才型转变,积极引进、培育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企业家队伍,管理人才队伍、技术专家队伍、现场施工管理队伍和一线技工、农民工队伍建设,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完善各类注册执业资格制度。
坚持以人为本,从注重物质生产转向对人的尊重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3)加大科技投人,不断提高科研经费比重,积极推动企业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省一级以上建筑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积极推广应用行业新技术、提高企业专利、工法的转换能力和应用水平,实现绿色施工。
大力促进建筑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4)推动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二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基本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建筑企业提高现代管理水平。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监管信息系统。
(5)加快区域市场结构调整。
继续推动建筑业“走出去”发展,加大鼓励企业基地化建设力度,紧跟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调整步伐,不断增加区域市场的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拓展境外市场,密切关国际工程市场的新动向,进一步细化金融、税收等政策的支持,积极打造“三个浙江建筑业”。
(6)探索解决工程总承包的市场准人入、主体地位、实施模式、资金扶持等问题,逐步推行工程总承包制,从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服务业转变。
促进大型建筑企业由被动获取施工承包业务向主动开拓建筑市场、参与建设投资的新型建筑业务如BT、BOT等领域的转型。
推动专业结构调整,促进我省建筑业专业全覆盖,形成大土木建设的格局。
(7)制定扶持政策,形成激励机制,大力加强企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建设,提高承接技术资本密集型业务的能力。
鼓励加强建筑强企培育和建设,完善扶优扶强政策。
在适度提升建筑产业集中度的基础上,促进各类各级建筑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8)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培育和完善建筑市场中介体系,推动专业化、高智能建筑服务能力的提升。
推动建筑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资本经营能力,优化建筑市场环境,创造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保障的制度环境。
四、“十二五”时期主要举措
(一)规范建筑市场运行与管理
规范建设各方主体的市场行为。
以完善建设主体责任制为切入点规范业主行为,以招标投标监管为手段规范工程交易行为,以建设行为合规性检查为载体规
范施工和监理企业执业行为。
建设行政许可事项以实现行政监督本义为归属,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合规性。
在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内,研究制定工程总承包的招标
投标方式。
构建统一建筑市场。
以政策梳理为基础,率先在全省破除区域和专业壁垒,初步形成全省统一建筑市场。
以完善企业资质管理为起点,促进和鼓励建筑企业
逐步扩展专业资质覆盖面,撤除专业领域准入藩篱。
推动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形成和完善,重点建立以工程风险转移为目的的工程保险制度,以合同履行风险抵押为目的的工程担保制度。
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人员和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省信用管理平台的共享共用。
全省各地普遍建立全面、动态的信用档案;
健全信用信息发布、查询制度,并通过网络、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守法诚信以及严重违法违规的企业和执业人员名单,构建依法守信的市场信用环境。
加大工程款支付担保和承包商履约担保的推进工作力度,积极培育工程担保市场。
加强对担保机构的资信管理,健全担保机构备案、保函保管等制度,有效防止虚假担保等问题;
要将工程担保与信用机制相结合,实施信用差别化管理,提高违法违规企业的工程担保额度,加大其违约失信成本,充分发挥工程担保调节、规范市场的作用。
(二)完善行政监督与行业管理体系
进一步完善建筑业管理法规体系。
建立工程总承包制度、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制度等,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急用先立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建设系统各行业的法规体系。
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减少行政审批和微观管理事务,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行政制约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构建建筑市场监管体系。
认真履行建筑市场监管职责,不断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方式,继续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
供有力保障和高效服务,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狠抓招投标源头监管,完善招投标竞争机制;
严格市场准入清出制度,进一步加强企业资质动态监管,完善建筑业企业定期检查制度;
强化建筑市场管理与工程现场管理“两场联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处罚失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加强安全生产动态监管,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完善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防范体系。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促进建设、勘察、设汁、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主体和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等有关单位以及各类执业人员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普遍提高;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险、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竣工验收、质量保修等监督管理制度。
进一步健全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强化质量形成过程市场行为监管,有效防范和遏制重大质量事故;
进一步加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查处力度.完善工程质量事故及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情况责任追究机制。
进一步完善政府质量安
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稳步提升。
(三)调整建筑市场发展战略
实施战略市场布局调整。
随着国家战略实施步伐的加快,促进建筑行业调整建筑业区域市场的布局。
在继续巩固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广州为中心的珠
三角地区等东部沿海省份区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环渤海、中西部和东北区域市场。
力争到“十二五”末,省外超百亿元的区域建筑市场达到25个以上。
实施区域发展模式调整。
以培育“建筑强市(县)”为抓手,以培育特色产业为载体,强化区域经济,推进产业基地的建设,提升区域块状经济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区域集中度,“建筑之乡”建筑业产值占全省总量的60%以上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在“建筑强省”战略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实施国际工程市场扩展、核心竞争力跃升战略。
选择重点行业,突出重点市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促进我省建筑企业形成资金、市场、设备、设计、建造综合优势。
通过证券市场融通资金,取得国家政策支持,取得银行贷款支持,推动我省加快建筑业走出去的步伐。
同时,促进企业间加强合作,提高全行业系统对外的合力,通过工程承包带动建材、设备出口,进行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
的工程总承包。
鼓励建筑企业采用灵活多样交易手段,提供优质高效建造服务。
用建造能力换取外汇,用建造能力换取资源,用建造能力换取市场,用建造能力换取人才技术,应成为建筑业企业主要的交易模式。
通过采用多种灵活交易手段,充分发挥我省建筑业的建造能力优势,进行国际贸易的优势互补,以取得稳定持
久的盈利。
确保到2015年,年度对外承包额突破80亿美元。
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和可能,逐步形成我省建筑业的国际经营团队。
国际型企业在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应当与外国本土化劳务及商务环境很好结合,借鉴学习本土经营管理经验,在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探索国际化的道路。
(四)促进行业加大改革力度
推进行业结构调整。
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类经济要素重新组合、经营结构重新布局的机遇,促进建筑业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改变我省建筑业房屋建筑
“一枝独秀”的现状,积极向交通、水利、市政、铁路、城市轨道工程等大土木建设中拓展,推动建筑业行业结构“合理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15年,房屋建筑以外的专业工程产值达到建筑业总产值的40%以上。
推进商业模式调整,试点推行工程总承包。
积极推动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的转变,实现设计施工相融合,形成设计、采购、施工、试车等一条龙工程总承包的服务能力。
促进大型建筑企业利用技术、管理、品牌优势,在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改造、小城镇建设中,通过EPC(设计一采购一施工)、BT(建设一移交)、BOT(建设一运营一转让)等模式的实践,向建筑高端市场进军。
围绕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等重点,积极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工程总承包实践,争取在工程建设模式上实现新的突破,研究制定并出台我省推行工
程总承包的试点意见。
促进产业集中度适度提高。
引导行业逐步提高建筑产业集中度至少至低集中竞争范围,“十二五”期末以总产值衡量的集中度指标CR60应达到40%左右。
通
过兼并、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