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0024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序;

一个挨一个地;

依次。

答案 

(1)枯萎,凋零。

(2)光景,状况。

4.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

①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③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④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⑤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课外名句——李清照名句

①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夏日绝句》

③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④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⑤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着。

南渡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

南渡后,悲伤于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作伤时感世,悼亡思乡,沉郁感伤。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二、背景展示

(1)《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

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恰值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她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2)《声声慢》写于南渡之后。

金兵南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时夫妻俩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从此以后,李清照孤身一人辗转漂流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独处异乡,品尝着背井离乡之苦和国破家亡之悲,在孤苦中度过了晚年。

《声声慢》就是这种深愁惨痛的最真实写照。

三、文学常识

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四、文化常识

1.古代节日称谓

(1)佳节又重阳

重阳:

又称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

由于“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上元节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3)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春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4)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山中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

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后来演变为寒食节。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5)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

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

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

2.古诗常见意象

(1)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

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2)杨柳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3)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4)流水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5)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啼鸣,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文白对译

醉花阴

声声慢

她是“乱世中的美神”,是一个勇敢率真的女人,大胆地以己之情,抒己之怀;

她又是一个柔情万种、愁若苦海的女人,无论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日子,还是动乱的时代,变迁的年华,都使她的诗歌中充满了愁绪;

她更是一个豪情万丈的女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她的英雄观。

她就是——李清照。

(1)请简要概括出《醉花阴》一词所体现的词人的主要思想情感,并将其填入图中右侧椭圆内。

(2)请列举《声声慢》一词中除“淡酒”外所出现的其他主要意象,并将其填入图中方框内。

答案 

(1)孤独愁思 

(2)①飞雁 ②黄花 ③梧桐 ④细雨

(一)阅读《醉花阴》,回答问题: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答:

答案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

“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脑香在兽形的铜香炉里慢慢地烧尽。

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愁情。

2.“半夜凉初透”,词人的凉意从何而来?

答案 

(1)表面上:

重阳秋夜,天气转凉;

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2)深层上:

重阳佳节,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和亲人的陪伴,内心感到孤独凄凉。

3.请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答案 

(1)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2)描写出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瘦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3)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则物皆著我之色彩”,试分析《醉花阴》中物我相融的意境美。

答案 本词中,由于词人满怀愁绪,因而,笔下景物都著上浓重的感伤色彩。

从“薄雾浓云”的天气、百无聊赖的“瑞脑金兽”,到无法成眠的“玉枕纱厨”和帘外菊花,都因词人的心绪而显现出凄冷、悲凉的特点。

尤其是词人以菊花的清瘦喻指相思之人的憔悴,满含佳节离索的孤独和寂寞情绪,物与我相交融,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阅读《声声慢》,回答问题: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答案 

(1)连用七组叠字,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美。

(2)这些叠字表达出了词人复杂而深细的感情。

“寻寻觅觅”表现了词人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

“冷冷清清”描写了词人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

“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

这七组叠字,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的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靖康之难后,词人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

6.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

表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答案 

(1)那似曾相识的雁儿再度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2)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而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7.词中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结尾有哪些妙处?

答案 

(1)词人用口语的形式,直抒胸臆:

这情形、这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

(2)“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

“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引人深思。

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这里除了悲欢离合的个人“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真可谓人生大悲哀,社会大悲痛。

(3)这结尾,既是收,又是放:

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词意推进一层,使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自己态度的抒情方式。

即诗人在其诗作中直接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感时、惜别、怀乡、思亲、愤世、讽喻、怜己、忆友、言志、赏誉、激情、快意或愁绪等情感。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间接抒情是作者把爱憎、好恶、喜怒、哀乐、褒贬等感情渗透到叙述和描写之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抒情方式。

其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情本无形、无影、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到,不直接写,只好借助描写与这“情”有相似或相关点的景、物、人、事。

因此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借物(人)抒情、借事抒情等。

1.《醉花阴》反映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宦在外,词人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

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

答案 (观点一)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丈夫深深的思恋之情,描写了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乃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

有人批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这正指出其词的局限:

更多地拘泥于个人的感情之中,缺乏对国家、民族的关注。

(观点二)李清照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

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词人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分;

既像蜜一样的甜,也像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

它和那些卿卿我我、忸怩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

感情的充沛、真挚,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2.《声声慢》中的“愁”,具有什么样的广阔的社会内容?

答案 词人写此词时,南宋已偏安一隅,不思恢复中原,她的丈夫赵明诚也不幸病故。

她从此成为一个寡妇,一直在孤苦伶仃的日子里煎熬。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偏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

不幸遭遇接踵而来,李清照的词扩大了意境,感情更加悲痛深沉。

此时的词作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词中所抒发的沉痛悲凉的感情不但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感情。

词人的遭遇和痛苦是时代造成的,因此这首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性。

妙用叠词

《声声慢》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公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

再如《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诗运用了六组叠词:

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手之秀美,织布繁忙,形声兼备,继而生情,水清浅,人含情。

由景及人,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内容更细腻委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再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写荷塘的四面景象,作者用了“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叠词,可见作者眼中的荷塘,虽然美丽清幽,却也朦朦胧胧不能仔细分辨,巧妙地烘托出作者此时的特殊心情——“颇不宁静”。

要想把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或动人的情景展示给读者,叠词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技巧点拨

叠词,是我们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手法,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多个叠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一个词重叠后可能会增添某些附加意义,甚至可能会改变原来那个词的词性和词义。

所以说,运用叠词,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也丰富了语言的涵义,有强调的作用。

迁移运用

请运用恰当的叠词写一段话,要求文段意思明了,语言生动,不少于150字。

答案 (示例一)抬头远望,果然,明媚的阳光下一片片的绿色在田野上闪动,那是盛夏稻田的颜色,密密丛丛的稻子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摇摆摆,把那深深浅浅的绿色一直推向远处,那样的绿色仿佛是画家故意调和过的,那绿得发黑的深色让你感受到生命力的旺盛,由此过渡,那最浅的颜色大概就是那没有洗脱绿色的油菜花了。

而这之间没有让你感觉到缺少了任何一种色调。

(示例二)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节选自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一、课本素材

点击素材

 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她怎能不“憔悴损”呢?

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以及稍后的辛弃疾,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下可饮酒骂座、痛饮拍案。

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怎一个愁字了得”!

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

运用示例

 李清照,你的傲岸征服了所有人。

人世、命运,在历经风雨之后早已不堪一击,聚也罢,散也罢,年年岁岁,红杏枝头的盎然春意,叶落知秋的萧索情味,都在悠悠箫声、铮铮琴音中化作了无情。

谁说她不曾明白:

这叶落知秋的玩味,不正也预示了她命运的索然?

没有了《金石录》的映衬,《漱玉词》如何能够独放异彩?

她不是一般女子,她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

瑟瑟秋风中的她,却胸怀家国黎民,那声声咏叹之下,是一个怎样坚毅执着的灵魂!

叶落知秋,纵然秋已尽,然心无秋意,命运,便不会有秋。

二、课外素材

张爱玲:

个性的才女

张爱玲,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剧本《太太万岁》,学术论著《红楼梦魇》,译文《海上花列传》等等。

张爱玲的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的悲凉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十分罕见。

作品主题多描写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张爱玲自称:

“我甚至只是写男女之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朴素也更放肆的。

在父亲娶了姨太太之后,母亲勇敢地冲出家庭的牢笼,而且更勇敢地与姑姑一起出洋留学。

后来,张爱玲离开父亲逃到了母亲那里,母亲给了她两条路,让她选择:

“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

要么用钱来读书。

”张爱玲毅然选择了后者。

这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是难能可贵的。

选材感言

 李清照与张爱玲,虽然所处时代不同、遭遇也不同,但是两者都是才女,都是历经磨难,都是非常有自我的个性之人。

有自己的个性,人生可能就有别样的风采。

乱世中的美神(节选)

梁 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

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力。

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

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

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

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

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

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

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

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

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

国运维艰,愁压心头。

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

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

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

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

“才藻非女子事也。

”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

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

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

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

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

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读后启悟

 《乱世中的美神》是当代作家梁衡的一篇历史散文,李清照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之一,作者笔下的李清照优美凄凉。

梁衡先生评价李清照为美神,可见他对李清照有极好的印象。

行文中,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多处引用李词,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当写到李清照悲惨的命运时,抒发了无尽的感慨。

1.[名句]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后汉书·

第五伦传》

[译文]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导百姓,百姓就接受你的教化;

若只流于言论,说一套做一套,百姓就不接受你的教化,反而会生出是非。

[感悟]该名句是东汉名臣第五伦给汉章帝所上奏章中的两句话。

当时,王公外戚骄奢淫逸,不守法度,第五伦以此立论,希望章帝革除弊政。

该名句论述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它强调教育要从自身的德化与自身的行动做起,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不同的做法所得到的迥然相异的社会效果,使道理一目了然。

2.[名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冯异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