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500吨麻纤维高支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9901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3500吨麻纤维高支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年产3500吨麻纤维高支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年产3500吨麻纤维高支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年产3500吨麻纤维高支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年产3500吨麻纤维高支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3500吨麻纤维高支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年产3500吨麻纤维高支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3500吨麻纤维高支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3500吨麻纤维高支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大麻、罗布麻生产逐步扩大,全国麻纺织品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内销比例也有所提高,整个麻纺织工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可喜局面。

2002年全国麻纺织技术又有了长足的进步,麻类生物脱胶新技术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短流程、低污染的化学脱胶新技术研究正在进行中,一大批麻纺织新产品不断投放市场。

麻类是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作物,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21世纪以来,我国麻纺业步入强劲的发展阶段:

2007年麻类收获面积己达到194万公顷;

“十一五”期间,麻类单产水平显著提高,苎麻、亚麻、黄/红麻亩产分别提高到300公斤、300公斤和260公斤,同“十五”末相比,增幅分别达100%、60%和70%;

每亩苎麻产值达2000余元,成为了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高效作物;

同期,麻纺工业也步入快车道,麻纤维的加工总量达到60万吨,占天然纤维加工总量的8—10%;

麻类出口创汇突破20亿美元。

近年米,麻类科研实现了“三大跨越”:

由传统常规育种向分子育种跨越,由农业微生物加工向酶加工跨越,由传统纺织原料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材料跨越,并向多行业和交叉学科不断拓展。

1.3.2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

本项目生产规模为年加工生产麻纤维高支纱系列产品3500t。

1.3.3生产工艺

 麻纤维提取是麻类生产的重要环节,加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

现有的麻类加工方法因环境污染严重、成本和能耗高、质量差等诸多问题,不利于麻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麻类产业技术体系,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高效、节能、低污染”的麻类生物脱胶技术、黄麻红麻工厂化菌制剂脱胶技术、亚麻快速生物脱胶技术、麻制品酶法处理工艺和膜分离生产,迅速提升我国麻类产业的科技含量,使麻类纺织加工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增加麻类产品附加值,提高麻类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解决麻类加工与发展水产养殖业之间的矛盾,保护水资源和生存环境,促进我国麻业健康快速及可持续发展。

1.3.4厂址选择

本项目选址位于某县某湖工业园区,厂址地理位置符合纺织工业园的总体规划要求。

1.3.5主要原料及水电供应

项目建成生产需要的原料为亚(大)麻、黄麻等,全由本县及周边县提供,故原材料和水、电动力能源有充足供应。

1.3.6劳动定员

本项目劳动定员180人,初步确定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销售人员以及从当地下岗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择优录用的职工,全部经岗前培训后取得上岗证方许可上岗。

1.3.7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a.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5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00万元。

b.资金来源,企业采用股份制形式自筹项目资金3000万元。

1.3.8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1年。

1.3.9经济效益主要指标

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

本项目实施后年销售收入可达6700万元;

总成本5780万元;

年利润690万元;

税金230万元;

投资利润率23%;

财务内部报酬率19.4%;

投资回收期5.3年(税后,含建设期);

盈亏平衡点54.7%。

1.3.10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某县农业和纺织业产业发展规划,是一项通过麻类深加工使农产品成倍增值,农民得以增加收入的好项目。

是富县利民的发展之路,是保证市场供应麻纤维高支纱、增强全民健康的好项目,因此,社会效益是可观的。

1.4结论

本项目利用当地资源进行麻纤维深加工,提高了麻类产品的附加值,起到了增加县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本县经济发展的作用,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实现了县委、县政府的整体发展规划。

鉴于项目原材料供应保证,建设条件优越,工艺技术成熟,选配设备先进,生产规模适当,投资指标良好,企业风险较小,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可观的情况,该项目是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发展概况

2.1项目的提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推进的浪潮中,各国经济结构在加速变化,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优势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原材料资源的比较优势,在改变着世界产业的格局,发达国家加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特别是纺织服装工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加工成本已是发展中国家的8-20倍,加工业不向外转移已难以为继。

尤其是麻纺工业,欧美已有1/3的加工企业向东欧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迁移。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首席大国,近年来,贸易逆差彰显,据有关资料分析,美国加工业已持续亏损,显露危机,特别是占国内职工总数60%多的纺织产业,将全线大调整,2004年对中国进口的29个纺织品项目配额取消后,美国至少有1300个工厂面临关闭或转移。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比重大将维持较长时间,以我国为主要原麻产地的态势将长期保持。

麻纤维有其他纤维难以比拟的优势:

具有良好的吸湿散湿与透气的功能,传热导热快、凉爽挺括、出汗不贴身、质地轻、强力大、防虫防霉、静电少、织物不易污染、色调柔和大方、粗犷、适宜人体皮肤的排泄和分泌。

它的屏蔽紫外线功能和抑菌功能均为我国权威机构所测试鉴定。

但由于其弹性差,抗皱性及耐磨性差,有刺痒感等,使麻类纤维的品种开发一直受到局限。

但随着各种前处理和后加工技术的发展,它的一些天然缺陷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经研究表明,在众多的纺织纤维中,麻纤维是最具潜在功能的天然纤维,麻纤维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纺织纤维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我国麻类作物产区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生态条件复杂多样,在不同的自然环境里,蕴藏着丰富多彩的麻类资源,因此,我国是世界上麻类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

  苎麻主要产地分布在北纬19°

-39°

之间,南起海南省,北至陕西省均有种植苎麻的历史,一般划分为长江流域麻区、华南麻区、黄河流域麻区。

其中长江流域麻区是我国苎麻的主要产区,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90%以上。

  黄麻、红麻主要分布在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

以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西、广东及新疆等省(区)面积较大,其中河南、安徽两省是我国最大的红麻生产省份,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60%以上;

而广西、广东、江西等省(区)是我国红麻种子产区,每年向红麻原料生产基地提供种源,同时兼收红麻纤维。

目前,黄麻种植面积较少,江苏和浙江省有一定的种植。

剑麻主要分布在华南一带。

以广东和广西种植面积最大,占全国80%以上。

亚(大)麻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山东、山西、云南及黑龙江等省。

近年,工业亚(大)麻的利用进程加快,涌现了山西绿州大麻纺织公司等加工企业,拉动了大麻的利用。

大麻种植面积随着市场的需要有所增加,而且在云南等省,种植低毒大麻还得到了政府的鼓励。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麻类生物质能源与生物材料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一要利用山地、荒地、盐碱地和沙漠发展麻类生产,既可改良土壤,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又可发展麻类生物质资源,培育和开发高产的麻类品种,规划建立生物质能源基地,增加农民收入。

二要加快麻类生物质的工业化应用进程,提高麻类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比重,满足国家的重大需求。

三要攻克麻地膜生产成本较高的技术难题,这是国家的紧迫需求,具有长期的发展潜力和后劲。

2.2项目承办单位

某县某某麻纺有限公司位于某县某湖工业园,占地面积36亩,现有员工110人,其中技术人员23人,年产麻纺织品10000吨,2008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实现利税130万元。

为进一步拓展麻纺产业,项目单位筹集资金建设麻纤维高支纱加工生产项目,提高麻纺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价值,发展高档麻纺织品,丰富市场供应,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2.3项目发展概况

根据资源调查分析,某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全县耕地面积160万亩,人口106万人,农作物播种面积330万亩,主要盛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等,年均粮食总产量90万吨,其它经济作物种类较多,主要经济作物有瓜菜、水果、棉花、麻类。

一般情况下,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

该项目年加工麻纤维高支纱3500吨,项目建设作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带领农民种植麻类等经济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还可带动周边地区的麻类生产,确保原材料供应。

当地农民十分注重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利于选择优质的原料品种,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确定重点发展经济作物。

某县区域内的荒滩、低产田块较多,非常适宜种植麻类等经济作物。

2.4项目选址

本项目选址位于某某湖工业园,占地面积20亩,紧邻南环路,某湖工业园规划建设成为纺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项目实施后,水、电、道路交通等有保证,通信便利。

第三章 

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

3.1我国麻类产业正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升级

我国是麻类纤维资源丰富的纺织生产大国,我国的苎麻纺织、亚麻纺织、黄红麻纺织三大类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生产加工体系及相当的生产规模,是具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

其它麻类纤维还有大麻、罗布麻、剑麻、凤梨麻等多种资源,正在不同程度地进行开发和利用。

我国苎麻资源占全世界的90%以上,“Ramie”著称“中国草”。

原麻亩产量己达300公斤。

亚麻、大麻资源占全世界份额的20%以上,亚麻产量世界排名第二,黄、红麻种植地域遍及全国21个省。

从中国北部、西部、黄河流域辽阔的亚麻、大麻种植到长江流域的苎麻之乡,世代传承,熟悉种麻技术的农民成千上万之众。

  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麻纺技术水平已在全球领先,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麻纺技术在历代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国家斥巨资从中央研究机构到地方研究机构,倾力研究,成果卓著,麻类新品种及高新技术产品诞生,苎麻新品种纤维细度己突破2500支,麻纺高支纱技术已突破120支,生物脱胶、前处理、后整理等技术均居国际先进水平。

3.2世界麻类产业将成为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天然纤维年产总量己不足2300万吨,约占纺织纤维总量的43%,麻类纤维全球年产量亦不足46万吨。

而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已成为时尚的主题。

麻纤维的天然特性,顺应了时代潮流,已经成为时尚消费的最佳选择。

全球对天然纤维的需求量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麻类纤维织物的需求量更是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

天然纤维已是发达国家的主导消费产品,其比例高达70—85%,麻纤维产品更为发达国家所追求。

在欧美,麻制品消费几乎占到天然纤维总量的20—30%。

美国是麻制品的最大消费国,其麻资源种植为零,进口没有设限,麻制品需求长期持续增长,以麻代棉更会长时间影响美国市场。

欧洲是传统的麻制品消费区域,欧盟的扩展,经济的全面拉动,将与美国匹对,其消费需求,无论是现在和未来,麻制品市场都不会逊于美国。

亚洲市场亦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大市场,特别是中国,未来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腾飞时期,中国人的生存条件、生活质量、消费观念将会发生深刻变化,天然纤维的消费在未来20年之内,将会上升到40%以上,同日、韩、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一道与欧美竞争市场份额。

非洲、澳洲及世界其他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亦会追赶流行的天然纤维、麻制品的消费,各自拓展市场,争抢份额,与美、欧、亚形成四分天下之势。

然而,天然资源有限,人们对生命健康的珍爱,对绿色消费的渴望,对天然纤维织物的追求与日俱增,日益形成市场供需的反差,日益凸现出市场空缺和商机,这种大趋势将影响到整个21世纪。

因此,全球市场的这种强劲拉力,将使麻类产业成为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带来了麻类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3.3麻类新用途为麻类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统的纺织领域发展迅速,新产品开发为麻类产业拓开了全新的发展之路。

能源短缺是全世界目前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

我国政府已连续在4个五年计划中将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列为重点项目,开展了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尤其是“十五”期间,再度将生物质能源技术确定为国家后续能源重点发展内容,列入国家863计划,并开展了生物能源植物探索性研究。

麻类是木质纤维植物中纤维含量较高的作物,也是极为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原料,其纤维质含量高达70%以上,完全可以转化为人们利用的生物能源。

“麻类等纤维质酶降解生产燃料乙醇技术”已通过农业部鉴定,麻类纤维质总糖转化率为67%,燃料乙醇转化率接近44%。

“十一五”时期可望形成新的生产工艺技术,为缓解我国能源危机储备新的技术。

麻类纤维制造生物材料研究有了重大突破:

我国自主研制出超薄环保型麻地膜,强度高,保温保湿效果好,为解决农业白色污染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利于新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麻质塑料可达到环保增效功能,其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3.4麻类加工面临的新问题

我国麻类纤维加工总量近100万吨,相当于棉花生产总量的13%左右。

亚麻产能110万锭,其中长纺80万锭;

苎麻产能超过95万锭,其中长纺65万锭,比“九五”末分别增长2.5倍和1.5倍。

“十一五”期间,具有一定规模的麻纺企业358家。

但麻类加工还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苎麻脱胶普遍采用以烧碱蒸煮为主的化学方法,耗水量大、环境污染重、纤维制成率低、纤维品质受到损伤。

在各级政府对水资源的保护日趋重视和节能减排形势日益紧迫的今天,苎麻脱胶行业面临着高成本的污水治理乃至“关停”的严峻形势和挑战。

2007年以来,为了获得取而代之的技术,破解困扰麻纺业多年的化学脱胶污染难题,提高苎麻产品档次,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对苎麻生物脱胶产业化进行了研究,形成的“苎麻生物脱胶工艺技术与设备”,具有“高效节能低污染”等特点,其产业化示范取得成功。

但生产上急需进行苎麻生物脱胶技术产业化关键设备和污水治理的配套以及生物脱胶纤维开发新产品的研究与推广。

黄麻、红麻脱胶普遍采用分散的传统天然水沤洗法,长时间占用大量水面,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脱胶质量不稳定,不仅影响水产业发展,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亚麻脱胶普遍采用温水沤麻和雨露沤麻两种方法。

亚麻脱胶菌株混杂,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存在脱胶时间长、综合出麻率低、质量不稳定和环境污染重等诸多问题。

大麻传统沤制方法包括冷水浸、热水浸、露浸、堆积发酵和青茎晒法等,我国各地大部分采用冷水浸渍法,少数采用堆积发酵法和青茎晒法。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山东省东平和河南省固始两个麻纺厂利用苎麻脱胶的设备,采用苎麻“一浸二煮一漂”的化学脱胶工艺,先后攻克了大麻脱胶难关,使大麻纤维成为纺织原料。

剑麻纤维的制备一般采用半机械化或机械化加工,主要有手喂式刮麻机、罗拉型刮麻机和进口刮麻机三种类型,均存在纤维胶质含量高和加工质量差等问题。

由于麻类品种问题和麻纺制品后加工整理技术的滞后,我国麻制品的出口一直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很低。

这种现象近年来有了明显的改变,其出口正在从初加工、低档次逐步向深加工、高档次的方向发展,且出口量逐年上升。

2000-2007年,我国年平均出口麻类原料5万多吨,纱线3万多吨,布类近2.5亿米,麻类包装袋2亿多个,年出口创汇6.5亿美元。

出口到120多个国家或地区,香港、欧盟、韩国、多哥和美国是位居出口前5位的国家或地区,这5大市场占我国麻类出口创汇的66%。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加大了含麻服装的开发,出口量逐年上升。

我国仍然是麻纺织原料的进口大国,2004-2007年,我国进口麻纤维年均达到32.3万吨,2007年达到53.98万吨,与2006年相比,增幅88%。

其中,亚麻纤维及短纤维原料进口14.35万吨,黄麻12.6万吨,占30.54%。

进口用汇近2亿美元。

亚麻原料近60%需要从欧洲进口,黄麻原料80%以上从孟加拉国进口。

工业用大麻和剑麻等其它麻纤维的进口量逐年增加。

如果原料靠进口、产品靠出口的局面不打破,我国的麻纺行业就走不出高投入低效益这个怪圈。

3.5开发多功能产品,依仗麻类名牌取胜国际市场

我国服装面料的自给率只有50%,大量的高档面料需要进口,充分发挥苎麻、亚麻纤维粗犷、挺括的特色,加快特色天然苎麻、亚麻面料的开发,是促进麻类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麻类工业用和民用市场有待开发。

目前我国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的比例是70:

20:

10,而发达国家这三大类比例则各占1/3,可见,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力量薄弱。

近年我国黄红麻贴墙布,苎麻、亚麻和大麻凉席以及剑麻产品的开发,装饰和产业用麻产品的开发已具备了初步的基础。

只要通过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合理布局麻纺织工业力量,就可开拓新的麻产品市场。

3.6建设规模

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企业自身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能力,综合考虑企业的营销水平,应采取逐步占领市场的运作方法,建议建设规模拟定为年加工生产3500吨麻纤维高支纱系列产品,设备一次到位。

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

4.1主要原辅材料

为了促进我国麻纺织行业持续稳定地发展,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麻纺织产品质量水平和附加值,中国麻纺行业协会提出《麻纺织工业技术进步意见》,这是麻纺织加入WTO后的新举措,也是提高业内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依据《麻纺织工业技术进步意见》,麻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为苎麻、亚(大)麻、黄(洋)麻。

苎麻纺织工业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苎麻纺织工业,具体内容为:

用基因技术选育苎麻优质新品种,建设优质苎麻基地;

生物酶脱胶技术的推广应用;

脱胶废水治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先进梳理设备的应用;

自调匀整装置技术应用推广;

自动络筒机的推广使用,无梭织机的推广应用;

细纱机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推广;

生物酶整理技术在苎麻织物染整中的应用;

苎麻服装、织物设计CAD技术的应用。

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具体内容为:

苎麻种植收获机械化生产的研究;

带状精干麻工艺技术的研究;

牵切纺在苎麻纺织工艺上的应用;

高速精梳机的研制;

苎麻、亚麻、黄麻装备兼容技术工艺的探讨研究;

苎麻织物防皱免烫整理技术研究;

苎麻织物防刺痒处理技术研究;

苎麻织物染色工艺和后整理技术的研究;

染化料助剂优选的研究。

新型纺纱技术在苎麻中的应用,具体内容为:

塞罗纺纱;

塞罗菲尔纺纱;

弹力纱纺制技术;

苎麻混纺纺纱技术;

苎麻减少毛羽加工技术。

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苎麻纺织品附加值,具体内容为:

提高纺纱支数,开发高支纱品;

新型纤维、功能纤维与麻混纺产品的开发;

多组分纤维的混纺比对纱线和织物风格影响的研究;

纯苎麻或混纺的针织产品的开发;

环保型复合地膜的研究开发;

以苎麻为主原料的产业用纺织品的研究开发;

大力开发苎麻类家用纺织品、苎麻类工艺产品;

苎麻类服装、服饰的开发。

亚(大)麻纺织工业

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亚(大)麻纺织工业,具体内容为:

采用基因技术选育亚麻优质新品种,扩大亚麻种植技术的研究,建设优质亚麻基地;

沤麻废水、亚麻粗纱化学脱胶废水、织物印染废水治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先进梳纺设备的应用;

自动络筒机的采用,无梭织物的推广;

自调匀整装置技术的应用推广;

生物酶整理技术在亚(大)麻纺织物中的应用;

亚麻服装生产织物设计CAD技术的应用;

新型除尘在亚麻纺织厂的应用。

亚麻种植、收获机械化生产的研究;

快速新型沤麻技术的研究;

新型打麻机的研制;

提高国产亚麻纱断裂长度的研究;

提高进口亚麻原料纺半漂纱外观条件质量的研究;

亚麻粗纱无氯脱胶漂白工艺的研究;

短麻纺纱工艺设备国产化研究;

亚(大)麻专用浆料和浆纱工艺的研究;

国产宽幅大提花亚麻专用织机的研究;

提高亚(大)麻织物染整综合性能的研究;

亚麻纺纱和织物染整专用助剂的研究;

亚(大)麻织物功能性研究和产品开发;

亚(大)麻纤维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和化学反应性能的分析。

新型纺纱技术在亚麻纺纱中的应用,具体内容为:

弹力纱纺制技术。

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亚麻纺织品附加值,具体内容为:

特种亚(大)麻纱开发;

军用、医用和专用亚(大)麻纺织品的研制开发;

新型纤维、功能纤维和亚(大)麻混纺产品的开发;

纯亚(大)麻或混纺的纺织产品的开发;

以亚(大)麻为主原料的纺织品的研究开发;

大力开发亚(大)麻类家用纺织品、亚麻类工艺产品和亚(大)麻最终产品的开发;

亚(大)麻类服装服饰的开发。

黄(洋)麻纺织工业

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传统黄(洋)麻纺织工业,具体内容为:

利用环保的处理方法,改变黄(洋)麻纤维粗硬弱点,提高纤维的可纺性及柔软度,提高黄(洋)麻纤维的附加值;

嫁接、移植相关行业设备技术的方法,改造黄(洋)麻现有技术设备,提高黄(洋)麻行业的加工能力。

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具体内容为:

黄(洋)麻纤维改性工艺的研究;

黄(洋)麻原料综合利用的研究;

黄(洋)麻精细化加工技术的研究。

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黄(洋)麻纺织产品附加值,具体内容为:

黄(洋)麻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产品的开发;

以黄(洋)麻为主要原料的产业用纺织品的研究开发;

大力开发黄(洋)麻类家用纺织品、黄(洋)麻类工艺产品。

4.2建厂条件

a.水

生产生活用水量为5吨/小时,由城区自来水公司按正常用户供给,并建200立方封闭水池一个作为特殊情况下备用。

b.电

本项目在厂区内装设50wkv线路,由某湖工业园变电所供电,保证供电。

c.公共设施

本项目建设生产车间,原材料库,成品库,还需相应建设办公室,配电室,厂区围墙、大门及辅助设施等。

4.3气象条件

某县地处北温带,属北方型大陆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日照时数为2315.8小时,日照度为52.2%,无霜期202天,非常适宜种植麻类等经济作物。

其他气象资料如下:

年均气温:

14.5℃

极端最高气温:

41.1℃

极端最低气温:

-21.3℃

年均相对湿度:

70%

主导风向:

东北风

平均风速:

3.1m/s

风压:

343KN/m2

年最高降雨量:

1441.1mm(1964年)

年均降雨量:

862.9mm

日最大降雨量:

294.7(1957年7月14日)

最大冻土深度:

20cm

地震烈度:

6度

4.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某县东、西有寒武、奥陶系地质构成。

山丘平午延伸两侧,其余均为平原,海拔一般为23.5-32.5,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

北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地基承载力山前地带可达8吨/平方米。

地下水层多为石灰岩层隙间水,含水较丰富。

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20厘米,地震烈度6度。

建设用地的综合自然条例较好。

某县区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极,区境范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掩盖,低山残丘占全部总面积的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