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集中练五附答案795425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9638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集中练五附答案795425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集中练五附答案795425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集中练五附答案795425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集中练五附答案795425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集中练五附答案795425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集中练五附答案795425Word格式.docx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集中练五附答案795425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集中练五附答案795425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届高三语文集中练五附答案795425Word格式.docx

月令》:

“霜始降,则百工休。

这既是顺时,也是因为天冷不便于工程或手艺制作。

冬至之后进入酷寒时节。

这对于保暖条件简陋的古人构成了严重威胁,人们是掰着指头度日的。

为了纾解在冬寒胁迫下出现的心理危机,挨过漫长的冬季,从寒冬看到春日的希望,人们很早就发明了“数九九”的游戏。

从宋元开始,《九九歌》就流传于南北各地,至今流传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即是这一歌谣体的延续。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世代相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具有生活节奏的提示与生活方式调节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自觉地传承这一文明财富,尊重自然时间,尊重生命节律,从机械的物理性的钟表时间中解放出来,享受色彩斑斓的自然时间生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除了个别名称位置不同,《逸周书》中已经有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序列。

B.在中国古代,圣人围绕“春生、夏养、秋杀、冬藏”的天道信仰“副天之所行以为政”,对应天道施行庆赏罚刑。

C.中国古代社会形成的“二十四节气”对当代中国人来说,依然具有生活节奏的提示与生活方式的调节的指导意义。

D.地球在自转过程中与太阳所处位置的关系发生变化,故接受阳光照射角度、时间不同,因而一系列天文物候也随之而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先民依据黄河流域的天文物候,测定了四个节气点,进而推算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时间,这最早可追溯到春秋以前。

B.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霜降之后秋收结束,农人停止劳作,古有“霜始降,则百工休”的说法。

C.阴阳二气代表着寒冷与温暖的气候属性,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

D.“数九九”的游戏是古人为了纾解在冬寒胁迫下出现的心理危机,挨过漫长的冬季而发

明的一种游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内经》主要记载了传统时令饮食的原则,指导人们按照四季阴阳二气升沉流

转与五行属性,调整饮食性质、内容。

B.“二十四节气”时令是我们先民认识天地自然时序的时间框架,人们依照春秋夏秋冬的

时序变化,调整和安排自己的活动。

C.中国古代的许多与特定节气时令相关的信仰、禁忌、仪式等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了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二十节气”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

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捞月亮的人,是一位母亲。

在那个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里,我遇到了她和她时年六岁的儿子。

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座贫瘠的大山是我在天黑之后来到的地方。

我支起随身携带的帐篷,准备在野外过上一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我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

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

可是,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只是短短几分钟,便在我视野中只留下了模糊的背影。

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

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

我已经确定,这只是一对普通的山村母子。

于是,我大着胆子走上几步,终于听到了女人说出的话语。

“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

”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

”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了期待。

女人顿了一顿,说:

“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

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她抚摸着小男孩的头,再看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我来到她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的不安与恐惧。

我说:

“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

“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

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

“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你们城里人叫白内障,我正在攒钱给他治。

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

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

或许是看到了我眼中的疑问,女人接着说:

“狗儿爹去了城里打工,那里挣钱多一些,家里就只有我和狗儿了。

我没有再说话,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一路来到了女人位于半山腰处的家里。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地平静。

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

我躺在外间屋原属于男人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儿子说:

“娘,我想爹了,今天山上遇到的那个人好像爹啊,个子一样的高,手一样的有劲,可我就是看不清他的模样。

母亲说:

“狗儿,快睡吧,睡着了,就能见到你爹的样子了。

再过上半年,咱们就去城里找他,治好你的眼睛。

狗儿知道吗?

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它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

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

面对她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

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温暖与悲凉、伤痛与希望。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我”遇到了一对母子,他们虽然贫穷,但具有的精神品质却

让“我”感到汙颜,是他们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B.“我”联系了医院,让朋友开车接母子二人去治眼疾,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羞愧,原因

就是“我”知道得太晚,没能及时给小男孩治疗眼睛。

C.文中人物虽然简单,但是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人物形

象时,借助了很多的手法,如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小男孩。

D.“我”听到远处窸窸窣窣的声音,看到是母子二人;

在午夜,这样的母子让“我”“恐惧”;

最后确认,他们只是普通的母子。

文章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概括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针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结合文本和自身对其含意进行探究。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7—9小题。

范立欣:

在纪录片里寻找“归途”

周劼人

  来自四川的农民工张昌华夫妇,20年前开始在广东打工,希望用微薄的收入抚育留在家乡的一双子女,使他们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可失去双亲陪伴、日渐成年的女儿张琴,选择了退学离家,成为新一代打工妹,让父母的梦想破灭。

 “这样的事情如果不被记录下来,是我们这代人的失职。

”范立欣撸了撸袖子,猛吸一口气,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从表面上看,影片《归途列车》讲的是张昌华夫妇回家的路途,他们和所有农民工一样,在售票窗口前失望,在绿皮车厢里挣扎,在村口小路上放下沉重的包裹。

但范立欣没有把镜头停止在旅途的终点,而是对准了空巢的老人,对准了1岁就成为留守儿童的张琴。

让人们真切感受支撑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农民工群体当中的一家四口在大时代中的命运。

  范立欣赞同一位网友的说法:

如果是这样的“现代化”,会破坏一个国家最基础的构成——家庭。

  “从更深的层次看,影片要问的就是‘归途’在哪里?

”他说,选择春运这个题材,也是因为中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各种矛盾,都能在这里找到观察点。

影片与其说是在讲春运,不如说“展现了一个困于昨天和明天之间的、中国农民工家庭命运的故事”。

  成为“范导”之前,范立欣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名摄影师。

时常下乡的他,往往前一刻还在异常贫困的乡村工作,后一刻就在灯红酒绿的三里屯聚会。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这个“爱激动、爱打抱不平的人”更多地关注到城市化进程中持续存在的矛盾。

  他曾经纠结和疑惑:

也许,对这个国家而言,春运所折射的种种社会阵痛,都是难以逾越的阶段。

那些苦苦追求最后一班列车的农民工,会不会被高速前进的社会列车抛到身后?

  有人质疑:

为什么一定要把镜头对准蓬勃发展的中国背后那些小人物的辛酸,他们是社会的主流吗?

面对这样的问题,范立欣放下杯子,向本刊记者一字一句地说:

这是中国2.4亿农民工的真实生活写照。

  2009年,在美国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北京一所中学的访问团被安排观看《归途列车》。

放映完毕后,一名男生激动地跑上台,从范立欣手里抢过话筒。

他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自己看完后很伤心,他并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让我好好学习了,因为他们想让我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

  孩子的责任感让范立欣感到安慰。

他觉得,在这个无法跨越的发展阶段里,每个人都可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收起一些城市人的优越感,拿出更多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对农民工更加友好一点,哪怕是地铁上让个座,对餐馆的小妹道声谢。

  一位美国中部的观众看完电影后,感谢范立欣让他理解了在外贸服装厂工作的张昌华,说看到他为改变儿女命运付出的努力,就像看到自己的父亲一样,这是中国人的坚韧、努力以及对家庭的爱。

而在以前,这个美国男人会抱怨,这些努力工作并把产品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工人,“把我们的饭碗抢走了”。

  范立欣感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人类情感是共通的,纪录片是一个可以让外国人了解并理解中国的媒介。

  在范立欣眼里,纪录片从融资、制作到发行,跟其他电影一样,也是一个产业。

在这个产业链里,不是“谁给钱谁就是爷”,他和所有投资方都用合同的形式规定,制片人与投资者,无权干涉导演对影片的剪辑权。

  眼下,范立欣正致力于对国内纪录片导演进行培训,让他们更明白国际运行规则,学习撰写提案等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技巧。

他同时开始寻找中国纪录片“本土生存”的路径。

  《归途列车》在7个城市“一城一映”之前,范立欣找过国有发行公司,可最少一百万元的拷贝制作和宣传费让他却步。

后来,在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在内的7个城市,范立欣选定了每个城市的一家影院,用一个影厅长线定期放映《归途列车》,票房收入双方分账。

范立欣觉得,既然中国的城市还无法支撑起一家艺术电影院,那么在商业电影院里逐渐打造一个艺术电影厅,应该是可行的、有市场的,这有利于中国纪录片业的发展。

随着一年的春运进入尾声,《归途列车》在全国的展映之幕渐落,但“归途”的故事不会结束,它事关春运、社会,也事关纪录片在中国。

【相关链接】

①2013年范立欣在《纽约时报·

电影版》公布的“全球20位40岁以下最有才华的电影导演”评选中金榜题名,成为该项评选中唯一华人导演。

②范立欣认为,任何一个故事、一群人都应当放在一个历史时间段去看,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有更大意义的,在任何一个故事中都可以看到社会变迁。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范立欣将镜头始终聚焦在一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夫妇春运归途上,展现出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背后普通小人物的辛酸。

B.《归途列车》融入了导演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思考,真实展现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深刻变化。

C.把镜头对准社会底层人物,才使得《归途列车》引发国人思考内省,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窗口。

D.在范立欣看来,纪录片必须像其他电影一样,自觉地去适应市场环境,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广阔的传播渠道。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材料开扁介绍农民工张昌华夫妇的想法、做法与最终的结果,以此引出对范立欣关注农民工以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表述

B.范立欣认为他选择春运题材拍纪录片《归途列车》的目的是讲述过去与未来中国农民工家族命运的故事,是要为中国农民工寻找出路。

C.范立欣爱激动、爱打抱不平的性格决定了他对中国农民工的强烈关注,但这种关注也招来一些人的质疑,认为他没有抓住社会的主流问题。

D.材料中表述了不同人看过纪录片的感受,并且在此之后进行了议论,表现了影片的影响力。

E.范立欣成为出色的纪录片导演的具体原因有:

有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有敏锐的视角,

有国际视野等。

9.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归途’的故事不会结束,它事关春运、社会,也事关纪录片在中国”?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子潚字清卿,七岁而孤,家贫力学。

登宣和中进士第。

调真州刑曹掾,与守争狱事,解官去。

改衢州推官。

胡唐老奇其才,任之。

属时多故,子潚佐唐老缮完城具,苗、刘兵至城下,不能攻,以功进一秩。

累官吏部郎中,求补外,迁户部郎中,总领江、淮军马钱粮。

诸司馈礼,月以千缗,悉归之公帑。

除直秘阁、两浙转运副使。

朝廷遣人检沙田芦场,欲概增租额,子潚以承买异冒占,力止之。

时议者言:

田之并太湖者被水患,宜分道诸浦注之江。

诏子潚往案视。

还言:

“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昆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从之。

明州守赵善继治郡残酷,子潚率诸监司劾罢之。

除直敷文阁、知临安府,吏不能欺,禁权家僦人子女为仆妾者。

诏权户部侍郎,升敷文阁待制,复知临安府。

调三衙卒修筑都城,不扰而办。

金主亮渝盟,子潚献助军钱一十五万缗,特迁一秩。

帝幸建康,充行宫留守参谋官。

扈跸还,复知临安府。

金人来议和,子潚谓事情叵测,宜以军礼待之。

孝宗嗣位,志图恢复,子潚练兵,习为“鹅鹳鱼丽阵”,上观于便殿,嘉之,赐金带。

擢敷文阁直学士,移知明州、沿海制置使。

台谏王十朋、王大宝抗疏留之,帝曰:

“朕委以防海,行召还矣。

”初,海寇以赂通郡胥吏,吏反为之用,匿其踪迹,贼遂大炽,商舶不通。

子潚以礼延土豪,俾率郡胥分道入海,告之曰:

“用命者有厚赏,不则杀无贷。

”胥众震恐,争指贼处,悉禽获。

凡豪猾为贼囊橐者,穷治之,海道遂平。

升龙图阁直学士、知福州。

岁饥,告籴旁郡,米价顿平,民赖以济,进龙图阁学士,移知泉州。

乾道二年卒于官,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

赵子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

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B.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

C.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

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D.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后世以郎中为各部要职。

B.知临安府,任临安知府。

宋朝时,府的地方长官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一般总领一个州府的军政事务,有时会兼领其他的官职。

C.跸,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不准行人过往。

帝王出行中途停留暂住称作“扈跸”,而“驻跸”则指随从皇帝出行。

D.学士本为负责文学撰述之官,因接近皇帝,往往参与机要政务,宋代始设专职,刚刚入直馆阁者则称为直学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子潚刚直敢言,不畏权贵。

入仕不久,他就与真州太守争论案件审理问题,并因此辞职而走;

后来明州太守赵善继治郡残暴,他率众弹劾了他。

B.赵子潚心系百姓,体恤民情。

朝廷想增加沙田芦场的承租费用,他极力加以阻止;

州发生饥荒,他多方筹款平抑米价,百姓得以保全。

C.赵子潚处事谨慎,重视军事。

金人前来议和,他认为应当严阵以待,以防意外;

孝宗

继位,他排练并献上阵法,受到皇帝嘉奖。

D.赵子潚为官清廉,明于吏治。

他总领江、淮军马钱粮时,将所得馈赠全部归入国库;

他看到明州官吏接受海盗贿赂相互勾结,就加以整顿,使海路畅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属时多故,子潚佐唐老缮完城具,苗、刘兵至城下,不能攻,以功进一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胥众震恐,争指贼处,悉禽获。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①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②,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④。

【注】①这首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

王维与丘为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

②《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③祢:

祢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

④献纳臣:

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颔联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

返回时,由于忧愁的

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

B.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

刻画一个步履沉

重、心情懊丧的形象,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

C.尾联中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

“羞”中寓忍,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

D.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虽是从识贤、荐贤的角度引出,但“知”字与篇首的“怜”

字,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

E.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远及近。

情绪由

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

15.请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强调学习对

于增加人的智慧和端正人的行为的积极作用。

(2)李白在《行路难》中连用四个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苦闷抑郁、惆怅失意的心情的

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相见欢》中,形象地描绘了萧瑟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当下时代,当单打独斗无法实现产业整合,那么抱团出海就成为理性选择,于是民营

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投资股实体应运而生。

B.“电保姆”的特殊身份决定了我们必须好好学“说话”,要对客户轻言细语,不可左支右

捂,大声吆喝,恶言相向,伤害客户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