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docx
《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
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第一节接案
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考点一、重点)
(一)接案前的准备
1.什么是接案
“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
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它的目标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步骤或任务:
p1★★★
1、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
2、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
3、决定是否接案;
4、订立初步协议。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
①主动求助者②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③外展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①自愿型服务对象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3)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
(4)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自我解决——自然助人网络——社会工作者)
3.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会谈提纲★
(1)服务对象资料的准备
(2)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①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
②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
③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保密原则)和工作过程。
④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了解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
⑤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及时的协助。
(二)会谈
1.会谈的目的和会谈场所的安排
接案会谈的目的在于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的事项是什么,以便达成助人目标。
2.会谈的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5)达成初步协议
(6)决定工作进程:
①终结服务②转介其他服务⑧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3.会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
治疗性沟通,①提供支持;②减轻服务对象因求助带来内心的焦虑;③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对自己和解决自己问题正确想法;④促成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采取有效的行动。
(3)倾听
(三)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
(1)个人资料
(2)身体情况(3)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4)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2.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1)询问(会谈、问卷、角色扮演)
(2)咨询
(3)观察(实地观察、参与观察)
(4)利用已有资料(档案、工作报告等)
(5)问卷调查
P7图
二、接案应注意的事项(★★★★★)(考点2,必考)
(一)社会工作者要辨别服务对象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自杀、暴力、虐待、),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直接提供紧急介入服务)(★★★★★)
(二)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三)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第一,先易有难;
第二,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使其愿意努力做出改变;
第三,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决定先后顺序,争强其信心,看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功的建立专业关系。
(四)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第二节预估
一、预估的目的和任务(考点3)
(一)什么是预估:
收集与服务对象有关的详细资料、了解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过程,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
(二)预估的目的:
达到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他们所处环境的了解,并对之形成概念化的认识,从而建构一个计划去解决和消除问题。
最终目的是制订出正确的计划。
(三)预估的任务(识别:
判定、明确、澄清)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背景、生活环境、问题状况、案主努力)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感受,问题对他的意义)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根源);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资源和能力);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二、预估的基本步骤(考点4)
(一)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1、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内容、程度、持续时间);
2、描述问题发生的原因;
3、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系统的情况;
4、探究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自身、网络、政策);
5、描述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成长与环境
6、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的资源状况(有形的资源(金钱)和时间)
(二)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
1、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形成概念性的认识去解释
2、列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及先后次序:
与服务对象一起界定问题,并以问题的重要性与关联性进行先后排序。
3、决定介入的策略;多层次介入(方法、资源)
4、撰写预估摘要—下一步介入的依据:
对服务对象自身系统的预估;(a优势b自身存在的可能导致其困难的问题c解决问题动机d生理情感智力方面功能发挥)
对服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第三节计划
一、服务计划的构成(考点5)
(一)目的及目标(★★★★★)
目的是指总体介入工作要达到的方向。
目标则是指具体的工作指标。
(二)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计划不仅要详细说明介入目标,而且要列明介入工作所关注的问题和对象。
关注的问题是指介入工作要加以处理、改善的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的问题。
关注的对象是指介入行动要改变的人和系统,包括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
每个具体目标下要详细列明关注的对象。
(三)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动
介入方法:
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建构、政策倡导
介入行动:
危机干预、物质支持、心理辅导
二、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考点6)
(一)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二)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三)详细和具体-—可测量
(四)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三、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考点七)
(一)设定目的和目标(★★★★★)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
筛选目标、定义目标
4、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
5、目标要可测量、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
6、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7、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二)构建行动计划
1、选择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以及宏观社会系统。
)
2、选择介入行动
(1)危机干预
(2)资源整合(3)经济援助;(4)安置服务
第四节介入
一、介入的分类(考点8)
(一)介入:
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按照服务协议落实社会工作计划的目标,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解决预估中确认的问题,从而实现助人计划的重要环节。
(二)介入的分类★★★★★直接介入;间接介入;综合介入
二、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考点9)
(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案主自决)
(二)个别化
(三)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双方合力)
(五)瞄准服务目标
(六)考虑经济效益
第五节评估
一、评估的目的(考点10)
(一)评估:
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二)评估的目的(★★★★)
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三)评估的类型:
1、过程评估2、结果评估
二、评估的方法★★★★★考点11
考试提醒:
评估方法虽不是考试热点,但这部分内容最为重要,最具有应用价值,专业性最强!
(一)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
1、利用档案记录进行评估
2、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与看法
3、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
(二)基线测量评估(前侧、后侧、对比)
操作程序:
(1)建立基线
(2)进入介入期测量(3)分析和比较
(三)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
1、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2、差别影响评分。
三、评估应注意的事项(★★★★★)考点12
(一)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
(二)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
(三)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
(四)要切合实际需要
第六节结案
一、结案的主要任务(考点13)
(一)总结工作
(二)巩固已有改变(1回顾工作过程2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3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
(三)解除专业工作关系
(四)撰写结案记录
二、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考点14)
结案的类型:
1、目标实现结案;
2、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且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
4、社工或服务对象身份变化而结案。
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
(1)否认—不愿承认已到结案期,避免讨论结案话题。
不准时参加工作会谈、会谈时心不在焉。
(2)倒退—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此拖延结案的到来。
(3)依赖—对社工过分依靠。
(4)抱怨—对社工不满意。
(5)愤怒—对社工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
(6)讨价还价——当发现没有可能阻止结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寻找理由拖延结案。
(7)忧郁——当所有延长结案时间的努力都无效时,服务对象会表现得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对结束专业关系充满焦虑。
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1、在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一下工作的过程,以确定结案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
方法是:
鼓励服务对象与社
会工作者公开讨论结案问题,并告诉他们结案可能使他们感到难以接受。
社会工作者要以同
感的态度向服务对象传达愿意与他们讨论他们的反应、理解他们的心情等信息,以减少负面
情绪。
3、在结案阶段社工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要学会自立,给服务对象以心理支持,告诉他们在他们有需要时可继续提供协助。
4.社工也要估计一些可能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继续提供一些服务,并为服务对象提供能够对他们有帮助的资源网络,待稳定了服务对象的改变成果后,才最后结束专业助人关系。
5.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交流各自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结案与跟进服务
跟进服务的实施方法:
电话跟进;个别会面;集体会面;跟进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第一节儿童的特点和需要
一儿童的定义: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未成年人界定为未满18周岁的公民
二、儿童的特点
(一)社会属性的特点(理解):
人生的基础、家庭的基础、社会进步的基础
(二)成长发展的特点
1.快速性
2.阶段性:
婴儿阶段(0-1岁)、幼儿阶段(2-13岁)、学前阶段(4-5岁)、学龄阶段(6-12岁)青少年阶段(13-18岁)
3.顺序性遵循从上到下、由近到远、从小到大、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性。
儿童社会心理发展也具有顺序性。
婴儿时期的儿童需要完成信任人格的培养;幼儿时期的儿童需要完成自主人格的培养;学前阶段的儿童则需要完成勤奋的人格培训
4.不均衡性(一是出生后第一年;二是青春期)
5.个体差异性
6.分化与互补性
三、儿童的需要
(一)生存的需要
(1)生命存在的需要,获得基本生活照料,包括养育照料和健康医疗照料。
(2)社会存在的需要,即获得社会身份,包括姓名、户籍和国籍。
(二)发展的需要
(三)受保护需要
(1)身体虐待
(2)情感虐待(3)性虐待(4)儿童忽视(5)儿童剥削
(四)社会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