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8630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5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8

致谢…………………………………………………………………………………8

参考文献……………………………………………………………………………8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侯丽平

指导老师徐建腾

摘要:

本文参考了许多关于流通业的学术研究以及政府部门的一些政策性文件,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实际情况对流通业的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流通业、现状、问题、对策分析

Shandongpenisulablueeconomiczonecurr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yandthecountermeasureanalysis

StudentmajoringinLogisticsmanagementHouliping

TutorXujianteng

Abstract:

referencingalotaboutacademicreseachandpolicydocumentsincirculation,combinedwiththeactualsituationofeconomicofShandongpenisulablueeconomiczone,Iproposssomecountermeasuresaboutquessionsinthecirculation.

Keywords:

circulationindustry,prencentsitu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analysis

引言:

目前,学术界并未对流通产业的概念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流通产业中,而原来的餐饮服务业则不纳入流通产业范畴”(马龙龙,2005)。

,国内的许多学者都对流通业概念进行了不同阐述。

林文益认为:

“流通产业是指整个流通领域所包含的产业部门,主要有商业、物质贸易业、仓储业、邮电通信业、金融业、保险业等”(林文益,1995)。

马龙龙认为:

“流通产业应包括交易流通业与物流业,即包括专门从事媒介商流的批发业、零售业,以及从事物流的运输业、仓储业及综合物流服务业等,还包括生产者利用流通活动为业,也应纳入陈阿兴认为:

“以买进卖出商品为手段,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经营者组成的行业(产业),即流通业”(陈阿兴,2003)。

夏春玉认为:

“流通产业相当于我国三次产业划分方法划分的第三产业中第一层次的交通运输业、对外贸易业、物资供销业和仓储业或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的批发与零售商业及运输业与仓储业”(夏春玉,1998)。

虽然对流通业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的概念,本文认为流通产业是指具有流通功能的相关经济活动的总称。

即涵盖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主要包括农产业、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等商品的购销体系、商业基础设施、仓储业、运输业、包装拆卸、流通加工、流通技术开发以及相关信息反馈专业、服务业等,流通产业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又是第三产业的基本内容,在社会再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历来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方便获得有关数据本文的流通业主要是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

因此本文采用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等的数据来近似代替流通业的数据

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结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1、山东半岛流通业的发展现状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

“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当前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在全力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和部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流通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及综合竞争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蓝色经济区策略不仅仅为山东省的整体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流通业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契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近年来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1流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伴随蓝色半岛经济区的快速发展,流通产业规模日益扩大。

初步核算,2010年蓝色经济区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724.9亿元,同比增长13.3%,高于全省增幅0.8个百分点,占全省的47.5%;

地方财政收入1183.8亿元,同比增长23.2%,占全省的43.1%;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557.4亿元,同比增长22.3%,占全省的49.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4.9亿元,同比增长18.7%,占全省的41.5%。

表1各市消费者零售额

2008

2009

2010

青岛

14647726

17302231

19611331

烟台

10234374

12151521

14126854

潍坊

8303044

9679413

12148004

威海

4836159

5541978

7092776

日照

2123586

2644286

3195391

东营

2546069

3237073

3887417

滨州

3026172

3523413

4507461

山东统计局网

图1各市消费者零售额

1.2流通主体日益多元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蓝色经济区作为山东的沿海城市,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流通体制在经济实力做强大后盾的条件下也经历了不断地发展。

在登记注册类型上,流通主体呈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和港澳台公司及外资企业等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共同为各市的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蓝色经济区主要位于我省沿海城市,优越的海洋区位、资源、科教等综合优势,使山东半岛发展蓝色经济,成为东北亚蓝色经济高地。

在原有的流通主体的基础上,需要服务业来支撑临海临港工业的迅速发展,因而服务业正如雨后春笋之态发展。

以日照为例,见下:

表22008、2009以及2010年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经营情况

日期

法人(个)

从业(人)

营业额(万元)

客房收入

餐费收入

商品销售收入

其他收入

71

5469

56296.1

17044.7

36223.1

2286.6

741.7

68

5728

63743.9

17760.6

42295.3

2621.5

1066.5

66

6150

83392.1

18268.1

62115.2

2242

766.8

图22008、2009以及2010年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经营情况

1.3旅游带动作用增强,假日经济特点明显,消费结构逐步升级

旅游带动作用增强,假日经济特点明显,消费结构逐步升级。

随着海洋旅游等的不断升温,半岛清明、五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各大超市、百货商店、大中小型零售企业的零售额较平日明显增加,教育、通讯、住房、证券投资等非商品性支出快速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手机、电脑等信息产品成为消费热点,汽车等高档消费也逐步走进家庭。

1.4海洋经济保持快速发展良好势头。

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预计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700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1.5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蓝色经济区内实现进出口总额1480.7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58.2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78.4%和63.5%;

积极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和通关便利化,开通了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对外开放环境明显优化;

东营、潍坊滨海、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烟台高新区上升为国家级园区,目前,区内拥有省级以上各类园区已达68家,其中国家级园区16家,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表3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

港口名称

2006

2007

青岛港

224150

265022

300295

323120

350121

烟台港

60760

101293

111892

169270

150327

日照港

110070

130633

151022

181310

225967

威海港

18030

20949

22062

41180

24072

图3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

1.6流通产业升级快速化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欧美债务危机的扩散,加大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压力,促使经济加快升级转型。

同时,信息技术的推广和互联网的普及,为电子商务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为流通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国家一系列促进转型升级和调整经济结构政策的指引下,特别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推动下,2005年以来,我省商贸流通业升级加速,在电子商务应用的促进下,我国流通业转型升级加速,呈现出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加快融合的趋势。

1.7.流通业的综合贡献不断提高

2011年,在国内外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我省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城镇新增就业118.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9万人,连续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

失业人员再就业55.0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1.8万人,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动态消零。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低于4%的全年控制目标。

其中流通业的贡献不容忽视。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市场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22326家,比上年增加3149家,增长16.4%;

实现零售额8860.9亿元,增长28.7%,占零售总额的53.1%,比重提高6.6个百分点。

2、当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流通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市场秩序还需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流通企业的竞争也日益增大。

在当今这个供大于求的市场中,市场秩序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当然我省蓝色经济区流通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有的酒店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地沟油;

一些食品中含有瘦肉精、或其他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因而在促进商贸流通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以及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服务意识和监管指导水平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2.2企业诚信自律意识亟待增强

诚信是企业长期立足于市场的根本,试想一个企业如果把自身的利润增长点立足于长期对消费者的坑蒙拐骗上,这样的企业必会昙花一现。

我省商贸流通服务业市场主体绝大部分还是是中小企业,规模小、范围窄,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道德自律约束明显下降,以及政府部门缺乏连续、有效的监管,致使一些市场主体掺杂使假,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消费侵权事件时有发生。

商家的诚信度降低以及顾客消费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影响了消费环境。

2.3本土流通企业竞争力有待加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位于我省沿海地区,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其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外资外商的进入为山东半岛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但是同时也对本土企业造成了大的冲击。

如今我们的本土企业实力有限,与国际上的一些跨国公司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

如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乐购、万客隆为代表的外国零售企业已经充斥着山东半岛的各个城市,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西餐分布在山东半岛的各个角落。

虽然本土不乏如永和豆浆等优秀的企业崛起,但是要实现更大的发展还需要一些时日。

2.4流通业的服务功能不够完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代表的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使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流通产业的技术革命提出了新的要求。

物资流通配送企业分散,缺乏统一规划,未形成统一的物流配送网络,物资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缺乏特色,同国际化城市物流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连锁经营、现代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新型业态的引进和发展还停留在形式上的创新,在经营管理、服务理念、高层次管理人才引进和基础设施改进等方面工作有很大差距。

我国流通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有一定差距,适应现代化消费的国际化通用信用卡结算还未完善,这与国际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2.5商业文化建设滞后

近年来,我省商业设施建设速度快、规模大,社零总额等指标增幅高,增速快,但没有足够注重商业文化的丰富和建设,无论是商圈、商业特色街的建设,都缺乏对商业文化的挖掘和体现。

商业文化建设滞后,影响了我省商贸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影响了商贸形象和声誉。

2.6流通效率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显偏低

流通效率较低主要体现在:

流通速度低。

据测算,我国国有商业流动资本年平均周转次数为2.3次。

一些跨国连锁公司如沃尔玛、麦德龙等的流动资本周转次数年均可达到20-30次。

库存率高。

社会库存总额占社会商品销售额的比重也反映了流通效率。

据有关资料显示,1990—1998年美国、日本、德国制造业库存总额平均只占销售额的1.3%-1.5%,非制造业(含批发、零售业)库存平均只占销售额1.14%-1.29%。

我国2004年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库存占其当年销售额的比重为6.37%。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流通业的对策分析

3.1加强法治,流通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

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来为流通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但这些相对于建设世界城市,发展和谐流通来讲还远远不够,要继续制订和修订完善商业、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特殊流通业的标准,形成科学完整的标准体系,实行标准化管理。

同时要争取在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大型商业设施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管理、酒类商品流通管理、零售企业促销和进货交易行为管理以及生活服务业管理等方面实现立法突破。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定要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进入流通业,为流通业的发展提供健康的外部环境。

只有法治城市才可能成为世界城市,也只有法治城市才能产生巨大吸引力,获得世界的各种资源来发展自我。

3.11整顿和规范流通市场秩序

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流通网点布局和建设,使流通网点规划与城乡发展规划、发展新型业态与改造传统流通业态、大型流通业建设与中小流通业的生存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布局、方便群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适应现代流通发展需要,体现地域特色。

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建立可靠的监管、监督、诚信、自律支撑体系,建设市场经济新秩序。

有关流通业法律政策的制定要结合中部流通业的实际,必须能够推进流通业发展,积极引导消费。

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市场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价格合理、标准规范的规章制度,打击遏制欺行霸市,造假冒牌,低价竞销,垄断经营,不正当竞争等行为。

严格保护商标、专利、出版、著作等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

倡导品牌意识,发展品牌经济,保护创新者利益。

要加强流通领域标准体系的建设,严格实施国家相关标准,实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和服务。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流通运行机制。

中部地区要努力促进市场主体的公平化,和市场待遇的公正化,完善企业对市场的准入和退出,人员出入境和农民工进城,货物通关和流动制度,清除针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外来企业设限设卡的歧视性措施。

政府对流通管理制度要透明,程序要规范,运转要协调,行为要廉洁,奖惩要公正,速度要高效,提高协调和服务功能。

3.2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流通竞争力

流通业已经成为现代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流通竞争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强大的流通不可能造就经济大国,更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

流通业已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在一定程度上,谁控制了一国的流通业,谁就控制了该国经济发展的命脉。

流通业在现代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是,在内部市场全部开放的情况下,国内零售百强(包括外资零售巨头在内地的销售额)整体销售规模仅为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的60%。

国内零售市场分散,集中度低,我国流通企业在内外部市场竞争力都不强是无法辩驳的事实。

因此,我们建议制定流通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同时,应当注重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加强产销之间的衔接,减少流通环节,强化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升流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水平,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内资流通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鉴于流通的桥梁和纽带功能,建议在提高市场集中度和增强流通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制定中小型社区流通企业的发展。

因为中小流通企业是流通的血管和神经的末梢,直接面向大众消费者,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保障和经济良好运转的基础。

因此,在提高市场集中度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中小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更不能以中小流通企业的损害为代价,否则,将适得其反,影响居民的生活便利,破坏我国的流通生态,恶化我国的就业状况。

3.3加强流通业的服务功能

3.4加强文化建设

一个省的综合竞争力不只表现在经济上,而且表现在文化上。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里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重视文化对流通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如加强沿海城市旅游业建设的同时,考虑富裕这个城市更多的文化底蕴,加强对城市文化建设,从而从另一方面推动城市流通业发展进程。

加强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举办各项商贸活动。

可以在清明、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举办海洋工艺品展览会、渔民农家乐、海洋知识赛、产品展销会、都市消费节等各种节庆活动,集聚了人气,增添了财气。

(2)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

这是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核心战略。

充分发挥山东海洋科教力量雄厚的优势,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中心。

一是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做大做强现有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规划新建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着力构建以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为龙头,以省级各类创新平台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建设一批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公共转化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组织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二是提升海洋教育发展水平。

创新区内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的体制机制,加大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设置的政策倾斜,增加海洋专业招生计划,构建门类齐全的海洋学科体系。

加大对海洋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持力度,在沿海建设一批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加快推进国家级海洋经济技师学院建设。

三是构筑海洋高端人才高地。

实施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创新型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海洋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培育高技能实用人才队伍;

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设一批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和引智示范基地。

(3)特色商业更显活力。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传统与时尚并举,走科学自主创新之路,培育地方特色品牌,老字号推陈出新,新品牌层出不穷,塑造经济区新形象。

应当站在全省乃至全球的高度,对山东海洋经济作一个科学定位,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重点,实施突破。

目前,山东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已经具备了比较厚实的基础,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利用、海洋工程技术等新兴产业也已起步,正孕育着激变。

因此要大力推进产品和技术升级,既抓产业高端也抓产品高端,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要充分发掘山东区位优势、港口资源等有利条件,突出发挥港口大进大出的枢纽作用,引导船舶、钢铁、石化、海化等产业资源重组,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向港口、沿海园区和产业带集聚,打造以临港工业为支柱、港口物流为特色的港口经济集群,形成带动全省经济蓬勃发展的龙头力量。

3.5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这是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任务。

要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强化园区、基地和企业的载体作用,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