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8613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业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创业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创业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创业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创业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业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创业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业调研报告4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我区针对经济适用房社区的征地农民,组织了各类创业培训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一部分征地农民通过培训走上了创业之路。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观念落后严重制约了创业工作。

有的创业学员培训时积极性很高,真正做起来,畏难情绪严重,缺乏抢先、创新的理念,缺乏争先发展的热情,有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不切实际地总想干大事,缺乏务实的创业态度和策略,有的创业者,小富即安,缺乏闯劲,缺乏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除了思想观念以外,文化程度、职业技能、生活履历等征地农民自身的局限性都会成为制约自主创业的因素。

  2、创业项目的局限性。

选准一个好的创业项目是成功创业的首要环节。

据统计,市年向社会征集到149个创业项目,确认发布的项目有89个,成功创业的29个,仅占被推介项目的30%。

这一方面说明创业者对创业项目的选择性很强,他们对项目的挑选是认真、严格和谨慎的。

另一方面,部分项目本身确实还存在一些"

水土不服"

的问题,可操作性有待商榷。

我区经济适用房征地群众所选择的一些项目也多数是一些相对层次较低的微利项目,由于其他一些因素如资金、场地、信息、市场变化等的影响,创业项目还显得很单一,且数量较少,可选择性不高。

  3、资金、场地的局限性。

据调查,33%的创业者认为在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自我积累仍是大多数创业者资金的主要来源。

其中个人和家庭储蓄积累占35.4%,向亲友借款占26%,银行借贷占24.7%,其他13.9%。

创业资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初次创业资金积累困难。

大部分创业者的创业不是建立在父辈事业基础上的,初期创业资金的匮乏,往往导致创业机遇的流失,这就使资金成为创业之初最大的制约因素,特别是对于那些家境不富裕,想创业的青年更是如此。

二是扩大创业的资金缺乏保障。

部分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经过初期创业,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但创业者反映,在创业过程中积累的资金实际上已用于发展的再投入和扩大再生产,他们急需二次创业资金,帮助企业顺利实现二次创业。

三是贷款政策的滞后性。

目前的贷款政策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不利于创业。

创业者们认为,如果仅仅有好的创业者,而没有好的融资政策,创业仍要受到很大的制约,甚至可能丧失创业和发展的良机。

  创业场地也是制约创业工作的重要因素。

由于地区房价不断攀升,创业场地的租金很高,许多创业者面对高额商业门面房租金只能望而却步,而在经济适用房社区,政府没有统一规划针对征地农民创业的场地,使有创业愿望的征地农民处于两难之中。

  三、构建征地农民创业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自主创业是解决征地农民出路问题的必然选择,就业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征地农民长远生计的有效途径。

促进征地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征地农民增收渠道,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

目前,针对制约征地农民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积极采取措施,构建征地农民创业的支撑体系是当务之急,我们建议:

  1、加强创业培训,提供智力支持,指导征地农民创业。

创业培训工作是创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

创业者除具有一定的基本能力外,还要了解工商、税务、财政、金融、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有关知识。

我区征地农民总体上文化偏低,技能单一,思想观念不能适应市场机制的需求,加之自有资金很少,创业基础薄弱,因此他们更需要接受创业指导。

为了规避风险,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创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要进一步加强各类创业培训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层次、分专业地开展。

在培训中要使用多种方法,着力在打破征地农民的思维定势,发现自身优势,培养经营能力,树立创业观念,建立企业构思,制定营销计划,熟悉创业环境等方面实施规范培训,使创业者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要加强创业培训的跟踪指导,在创业者实施创业计划过程中,及时提供指导帮助。

建议组建创业指导志愿团,通过"

结对子"

、上门服务、网上服务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开业咨询、创业策划等后续支持和服务,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引进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库,支撑征地农民创业。

创业项目是征地农民创业的载体,选择好的创业项目可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征地农民的市场信息闭塞,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缺乏对创业项目评估的能力。

因此,政府以及其他服务机构可以针对征地农民自身的特点为征地农民提供合适的、多样化的项目选择,引导征地农民走入市场。

适合征地农民的创业项目最好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低门槛,对资金的需求较低,首期投资在十万元以下。

其次,项目对商铺的依赖度不高。

可选择的主要有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

同时,政府还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征地农民从事这些方面的工作,并根据当地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提供最符合市场需要的好的项目和选择空间,进而为征地农民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和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促进征地农民的创业。

市目前正在开展"

1118"

创业项目(每年向社会征集、开发100个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项目,为1000名有创业意愿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系统的创业指导和业务培训),我区要结合地区实际,开发、筛选、论证一批有市场竞争力、创业风险较小、征地农民更易操作的项目,同时再引进一批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库,真正给自主创业的征地农民提供项目支持。

  3、落实创业基地,搭建创业平台,扶持征地农民创业。

建立专门的机构和场所对创业的小企业进行培育和孵化是各国提高创业成功率的通行做法。

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思路,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创业基地(园区)增加创业机会。

创业平台和创业基地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一是为征地农民创业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项目等。

二是提供一个便利的创业场地,使初办的企业节省时间,减少负担。

三是可以组织专家为企业提供培训、市场咨询、办理政府创业贷款等。

在政府的组织下,创业基地可以与教育、企业、技术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征地农民解决他们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专门组织专家深入到企业提供具体指导。

四是构筑信息通道,通过基地的网站为企业发布用工信息、产品推介。

五是创业基地还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能够为更多愿意创业的征地农民提供一个复制、参考成功创业模式的平台。

  我区迈皋桥、尧化灯光夜市都取得了成功,为许多征地和失业人员提供了创业的机会和平台。

对于这些成功案例,应及时总结,以资借鉴。

在我区经济适用房社区周围能否也规划和培育一批创业街、创业夜市、创业大市场、创业园区,为征地农民自主创业搭建平台。

建议在摄山星城西侧,建设商业配套区,出台相应优惠政策,鼓励群众积极创业,把商业配套区建设成为群众创业园区,成为创业街或创业园,实现群众自主创业,稳定就业。

  4、培育创业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征地农民创业。

对于一个即将创业的人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推动我区征地群众自主创业的进程中,要积极培育各类创业典型,及时发现和总结我区创业成功典型的先进事迹,通过创业论坛、创业者座谈会和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启发和鼓励征地农民转变观念,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走上创业之路。

各街道、各村、各社区都应该树立本地区的创业典型,用身边典型平凡但不普通的创业经历、先进事迹对那些还不敢迈出创业第一步的征地农民形成心灵上的撞击,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引发他们的思考,用鲜活的创业事例感染他们。

在培育典型的过程当中,要注意选准对象,要挖掘那些真正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的平凡创业者,坚决抵制那种"

一夜暴富"

的不健康创业心理。

要鼓励创业典型采用各种方式帮助征地农民创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通过培育和树立创业典型,形成"

典型带动创业"

的良好局面。

  5、出台激励政策,落实帮扶措施,激励征地农民创业。

虽然省市区街道都有一些鼓励和扶持创业的政策,但是总的来看,我们在鼓励创业方面拿出的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因此建议按照"

政府引导、搭建平台、政策扶持"

的思路,制定相应的扶持奖励政策,积极鼓励征地农民勇于创业。

对处于家庭型创业初期的征地农民,给予一定的创业补贴。

对吸纳就业人员较多的创业项目,给予场地、资金的优惠扶持。

对有条件的街道,规划和培育创业街、创业夜市、创业市场、创业园区等,区政府给予街道一定的扶持政策。

对创业成功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创业典型,给予表彰奖励。

对成功引进创业项目的,根据创业规模和吸纳人数给予奖励。

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小额担保贷款办法,不断完善鼓励、支持创业的融资政策。

  征地农民的创业问题涉及到政府的许多部门,要加强农林、国土、劳动、工商、地税、财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并与教育机构、企业咨询机构建立紧密联系,整合各种资源,组织专门的专家队伍,为征地农民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及时解决他们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

另外,还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利用社会上中小企业、协会组织的创业经验和创业场所,利用国企改革中闲置厂房和设备,用于建立创业基地。

  关于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调研活动的通知》,我们组成了包括市委办公厅、市人事局、市农委在内的市委调研组。

从6月下旬开始,调研组深入我市三区四县及10余家民营企业,采用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表等方法,详细了解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谈到创业,不少人认为,开一家大公司或者建一家大工厂才是创业,外可以赢得社会认同,内可以获得成就感,其实不然。

开发高科技产业是创业,开办小厂小店也是创业;

立足城市打拼天下是创业,重返乡村养殖种植也是创业。

更何况,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创业的机遇更多,创业的条件更好。

安徽科技学院三名大学生到凤阳县小岗村自主创业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里,大学生创业大有可为。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选择在农村基层创业成为我市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农村作为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给当地带来了知识和技术,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自XX年以来,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人数共1159人。

从学历构成来看:

本科以上学历214人,占创业总人数的18.5%;

大专学历511人,占创业总人数的44.1%;

中专学历434人,占创业总人数的37.4%。

从专业分布来看,到农村创业的主要是农科、医科以及师范这三类毕业生:

其中农科类毕业生共53人,占创业总人数的4.5%;

师范类毕业生共302人,占创业总人数的26.1%;

医科类毕业生共106人,占创业总人数的9.1%。

  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由省、市统一安排,通过招录乡镇公务员、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简称“三支一扶”)的形式,选拔了一大批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自1999年以来,我市把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作为吸引各类人才、培养年轻干部、优化队伍结构和建设高素质队伍的战略举措,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狠抓落实,在乡镇机构精简、人员分流的情况下,每年尽量拿出有限的空编用于高校生选拔。

截止XX年,我市共选拔399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前三批有142名高校毕业生已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除3人直接录用到区县直机关外,其余139人全部录用在乡镇机关。

  

(二)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XX年黄山市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公告》,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聘用我市生源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和非本地生源的本市普通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

从XX年起,每年输送3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工作目标。

今年是选拔工作开展的第一年,共有1023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招聘活动,目前,选拔工作尚在进行之中。

  (三)自主创业类型,部分大学毕业生通过创办企业,成为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主,直接接受市场的优胜劣汰。

从此次调研组走访的7位自主创业毕业生情况来看,他们具有以下共同点:

①、所学专业大多为农科类专业;

②、创办企业大多为茶叶加工或传统工艺类企业。

③、自主创业之前,大多具备相关领域的从业经历,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和经验积累。

④、在创业过程之中,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

具体一定的技术支持。

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子类型:

  1、企业改制,被动创业型。

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国营企业,90年代中期以后,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下了岗,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破釜沉舟,忍辱创业。

如创办黄山一品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的程福寿,8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当时的屯溪茶厂工作,95年由于茶业企业的整体改制,不得不离开工作11年得茶厂,家人的埋怨、社会的压力和失败的挫折不但没有压垮他,反而激发了他创业的勇气。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创办了“一品茶行”和休宁县流口茶业有限公司。

  2、求职碰壁,转而创业型。

随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社会新增就业岗位已满足不了新增大学生的需求。

有的毕业生在投了一份又一份简历,跑了一次又一次招聘会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回乡自主创业。

如创办徽州竹艺轩有限公司的朱伟,XX年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合肥应聘了多家单位未果后回到家乡徽州区,加入其弟弟开办的竹雕工艺厂并逐步将企业发展壮大,直至创办徽州竹艺轩有限公司。

  3、时机成熟,辞职创业型。

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即找到了待遇优厚的理想工作,然而,他们胸怀创业抱负,在完成了创业启动资金积累和相关信息、经验积累之后,毅然辞去工作,回乡创业。

如徽州区潜口镇二联竹编工艺厂厂长郑重,XX年从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就职于浙江安监局。

在与浙商接触过程中看到了竹编工艺品的巨大市场潜力,因而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有了这一想法后,他一方面注意学习浙商的经商之道,另一方面开始市场调研和回乡考察。

XX年初,他辞去了月薪4000余元的工作,在潜口镇二联村创办了竹编工艺厂。

  二、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在农业,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

近年来,黄山市高度重视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工作,通过“三支一扶”、选派大学生当“村官”、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创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

如黟县有496名村“两委”干部,过去仅有2人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如今已增加到49人,提升了村“两委”的工作水平。

黄山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黄山区从事旅游产业的大学生达175人,其中,大学本科25人,专科150人;

从事导游服务的达到112人,占全部人数的64%,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是大学生在农村创业中锻炼成长。

歙县在农村机关、事业单位创业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走上了领导岗位,其中98年以后走上小学教师岗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已经成为教学骨干。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高管(副总及以上职务)有15人约占总数的4%,中层干部约占75%,一般工作人员约占20%。

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更是成就喜人,有“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俞志荣、创办黄山诚鑫丝业公司的程学军、创办德平化工公司的周德平等。

  三是以创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如XX年从安徽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的郑重在市级贫困村潜口镇二联村创办竹编工艺厂,开发竹制产品近百种,以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增收。

1984年从安徽省农业大学茶业系毕业的程福寿,XX年创办了黄山一品有机茶叶有限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资产总额1000万元,员工180余人,年销售收入2300万元,出口创汇240万美元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XX年度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感到,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是:

“三缺位”。

一是教育缺位。

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普遍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和信息。

在校期间,多数大学生未参加过创业技能培训;

在社会上,也没有一个培训机构,专门针对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知识培训,使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知识储备不够。

二是服务缺位。

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关系到土地、信贷、税收、财政、农业、劳动保障等部门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创业资金来源渠道不宽。

另外缺乏一个大学生创业综合指导部门,大学生刚毕业,人生地不熟,不知从哪里入门。

三是政策缺位。

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也是一个弱势群体,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让大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目前,在土地流转、创业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还没有出台实实在在的倾斜政策,还缺乏代偿助学贷款、户档迁转、养老保险、创业扶持等事关的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大学生对到农村创业不成功存在后顾之忧。

  三、下一步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发达国家都出台了倾斜政策,大力扶持高校加强农科类人才培养和鼓励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

而我国面对大学农科专业逐渐弱化和农村基层大学毕业生“下不去、留不住”的局面,应当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应对。

  一是从高校层面来看,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农科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创业。

  国无农不稳,民无食不宁。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培养农科类人才。

现阶段,由于农业效益低,农业农村工作条件艰苦,农科生就业难度大等原因,农科类专业成了冷门,普遍存在着生源“垫底”和报到率不高的现象,加之农科类专业办学投入大、效益低,迫使农业院校弱化发展农科类专业而大力兴办“热门”专业。

实际上农科人才培养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不可或缺的。

所以高校要重农科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应用型农业科技人才。

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一要有敢于创业的精神和勇于创业的激情,二要有创业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几年前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创业曾一度“红火”,但如今在校大学生创业以及毕业生选择创业的已很鲜见。

高校要重视对创业大学生的支持。

对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学校要继续给予关注与支持,以促进他们创业成功。

  二是从政府层面上看,要优化政策舆论导向,促进农科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到农村创业。

  一要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校办好农科类专业。

目前,高校农科类专业因投入大、办学效益低,加上缺乏优质生源和就业形势严峻,处于较为艰难的办学境地,政府要重视高校中这一“弱势群体”,采取倾斜政策加大投入,支持高校办好农科类专业,防止农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萎缩。

同时要大力鼓励考生报考农科类专业。

针对高校农科专业优质生源严重不足的实际,应积极实施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农科专业的招生政策。

  二要积极营造鼓励到农村创业的社会氛围。

社会对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舆论导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创业行动与热情。

目前,虽然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从社会整体看,人们对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还缺乏足够的理解与认同。

各级政府要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机构,成立各类创业中心或创业孵化器,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指导;

宣传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和各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各种媒体有重点推出大学生创业典型,扩大社会宣传面,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

积极营造全民支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社会氛围。

  三要提供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制度保障。

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让大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国土、金融部门在土地、融资方面,可向大学生创办或领办的企业倾斜,给予优惠政策;

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XX〕18号)的文件精神,兑现各项优惠政策;

财政部门对大学生创业兴办企业申请小额贷款担保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相关手续、逐步推行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

国家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安全网的保护下走向非公单位、走向基层、走向自主创业。

要想让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农村创业,就给他们一个崇高的名义,一个充足的理由,一个可预期的发展空间,一个正常流动的退出机制。

要重点落实好代偿助学贷款、生活补贴、户档迁转、职称评定、权益保障等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的政策,真正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

  四要引导企业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指导和资金支持。

企业家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创办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机构和中介组织,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

在it业迅猛发展的印度,能产生穆尔蒂这样的“偶像”,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印度有非营利的“成熟的创业指导协助机构”,如tie公司和维瓦尼基金会等。

由印度知名企业家罗密什维瓦尼资助创建的维瓦尼基金会,致力于激励、教育和支持那些“新企业家”,并创造可使他们成功的环境。

“只做好事不求营利”的tie则是1992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的专门帮助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这几个国家的青年进行创业的公司。

该公司的执行主任赛山莱摩汗告诉记者:

“我们与大学、风险投资公司、律师、银行、企业都有着紧密且固定的联系,因为这些环节都是创业者白手起家必不可少的要素。

我们所做的,就是给青年企业家提供一个中间平台,帮助那些只有技术的it人才做好技术以外的其他环节。

”在全球it业的摇篮美国硅谷,有4%的公司是印度公司;

其中,在对创业而言非常重要的风险投资公司中,有24%由印度人创办。

莱摩汗说,很多想创业的青年虽然条件很好,却不知如何从风险投资公司那里拿到钱,tie会出面来帮他们。

tie每年定期帮助几十家小公司联合组织人才市场,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员工。

tie还与其他国家的政府机构和当地组织有很多联系,以帮助自己的会员公司在建立国外分部时适应当地的情况。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有利于让广大高校毕业生熟悉国情,了解民情,不断增强热爱农村、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有利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缓解大学生的就业矛盾。

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政策优惠并真正得到落实,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愿到农村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