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生产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8540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淀粉生产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淀粉生产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淀粉生产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淀粉生产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淀粉生产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淀粉生产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淀粉生产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淀粉生产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淀粉生产技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分子大小

200-980个葡萄糖残基

600-6000个葡萄糖残基

形态

螺旋形

高粱穗

接点

α-1.4苷键

α-1.4苷键、α-1.6苷键

呈色

遇碘呈蓝色

遇碘呈紫红色

老化

易发生

不易发生

二、淀粉原料

1、生产淀粉原料的条件

◆淀粉含量高、产量大、副产品利用率高

◆原料加工、贮藏、销售容易

◆价格便宜

◆不与人争口粮

2、原料含淀粉量

◆甘薯19-29.5%玉米50-66.5%

◆甘薯干68.08%高粱58.11%

◆马铃薯15-29.7%豆类54.60%

◆马铃薯干63.48%小麦58-76%

◆木薯20-31.5%粳米77.64%

含淀粉的作物种类很多,根据原料的来源、性质、用途及经济可行性,用于工业提取淀粉的原料主要是玉米,其次还有马铃薯、木薯、甘薯等。

 

三、淀粉的理化性质

(一)淀粉的组织结构

1、淀粉粒的形态

⏹形状:

球形(小麦、玉米)、卵形(马铃薯、木薯)、多边形(大米、燕麦)

⏹大小:

2-120um

⏹密度:

10-20%含水量的淀粉密度为1.5g/cm3

2、淀粉粒的结构

◆环层结构

⏹环纹、轮纹

⏹核:

同心环纹、偏心环纹

⏹单粒、复粒、半复粒

◆晶体结构

⏹双折射性和偏光十字

⏹晶型(以x射线衍射):

A型(禾谷类)、B型(薯类、豆类)、

C型(薯类、豆类)

(二)淀粉主要性质

1、糊化(α-淀粉)

⏹含义:

将淀粉乳加热,淀粉颗粒可逆性吸水膨胀,加热至某一温度时,

颗粒突然膨胀,晶体结构消失,逐步变成粘稠的糊状物质,这

种现象称为淀粉糊化。

⏹温度:

发生糊化所需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

(55-78℃)

⏹本质:

水分子进入淀粉粒中,结晶相和无定形相的淀粉分子之间的氢

键断裂,破坏了淀粉分子间的缔合状态,分散在水中成为亲水

性的胶体溶液。

⏹影响糊化温度的因素

◆颗粒大小:

小颗粒,结构紧密,糊化温度↗。

◆直链含量:

含量多,分子结合力强,糊化温度↗。

◆电解质:

电解质可破坏分子间氢键,糊化温度↘。

◆非质子有机溶剂:

如二甲基亚矾、脲等,促进糊化,糊化温度↘。

◆物理因素:

强烈研磨、挤压、蒸煮、射线等,促进糊化,糊化温

度↘。

◆化学因素:

酯化、醚化,糊化温度↗。

◆糖、盐:

破坏水化膜,降低水分活度,糊化温度↗。

◆脂类:

淀粉与硬脂酸合成的复合物,糊化温度↗。

◆亲水胶体:

明胶、干酪素、CMC、等与淀粉争水,糊化温度↗。

◆酸解和交联:

增加分子间形成氢键的能力,糊化温度↗。

◆生长环境:

在高温下,糊化温度↗。

2、回生(老化、凝沉、β-淀粉)

淀粉稀溶液或淀粉糊在低温下静置一定时间,混浊度增加,

溶解度降低,甚至出现沉淀,如果冷却速度快,溶胶体就

会变成凝胶体,这种现象称为淀粉老化。

⏹温度:

发生老化所需的温度称为老化温度。

(0-4℃)

糊化的淀粉分子在温度降低时,由于分子运动减慢,此时

直链淀粉分子和支链分子的分支都回头趋向于平行排列,

互相靠拢,彼此以氢键结合,重新组成混合的微晶束。

⏹影响老化的因素

◆分子组成:

直链淀粉易于老化。

◆分子大小:

中等长度的易于老化。

◆溶液浓度:

30-60%的易于老化。

◆冷却速度:

缓冻易于老化。

◆PH值:

中性的易于老化。

◆各种抗老化无机离子:

CNS->PO43->CO32->I->NO3->Br->Cl->Ba2+>Sr2+>Ca2+>K+>Na+

第二节玉米淀粉生产

一、玉米子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美国为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年产2亿多吨,占全世界玉米总产量的46%。

中国玉米产量为1.1亿t左右,居世界第2位。

玉米有很多类型,如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甜质型、糯质型、爆裂型、高直链淀粉型、高赖氨酸型和高油型等。

世界上大面积种植的主要是马齿型、半马齿型和硬粒型玉米,适合生产淀粉的原料主要是马齿型,糯质型和高直链淀粉型玉米是专用淀粉的原料。

1玉米子粒的结构特征

玉米的子粒在植物学上称颖果。

比其他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大,形状为扁长形,平均大小为12mm×

8mm×

4mm,质量为150~600mg,平均为350mg。

玉米子粒的表面覆盖着皮层,它是由坚硬而紧密的细胞(果皮)和一层很薄的不具备细胞构造的半透明膜(种皮)所组成。

皮层保护玉米子粒免受寄生霉菌及有害液体的侵蚀。

种皮所含的色素决定了子粒的颜色,皮层约占子粒质量的5.3%。

在皮层的下部是胚芽和胚乳。

胚芽位于靠近子粒基部的位置,占子粒纵切面面积近1/3,占子粒质量的8%~14%,胚芽是玉米植株的幼小生命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长成新的植株,繁育后代。

胚芽含油量高,营养丰富,韧性强。

胚乳是子粒的主要部分,胚乳细胞里充满了淀粉。

胚乳的最外层是由巨大的透明细胞所组成,称为糊粉层。

靠近糊粉层分布着角状胚乳,里面含有淀粉颗粒。

这些颗粒一般呈多面体,凸凹不平而细小。

这些颗粒总是不能占满细胞的膜体,细胞之间由粒状的蛋白质沉积物充填。

胚乳的粉质部分分布在玉米子粒内部,其淀粉粒为圆形,比较大,这些颗粒充满细胞膜体,颗粒相互之间几乎不联结。

胚乳约占子粒质量的82%。

2玉米子粒的化学组成

玉米子粒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淀粉,约占子粒质量的71.8%,这是把玉米作为淀粉生产原料的主要依据。

除此之外,还含有蛋白质、油脂、纤维素、可溶性糖、矿物质等。

玉米子粒的含水量一般在15%左右(表5—1)。

表5-1马齿型玉米的化学组成

淀粉71.8%可溶性糖20%

蛋白质9.6%纤维素2.9%

脂肪4.6%水15.0%

灰分1.4%密度44.0kg/m3

玉米子粒结构的不同部分所含的化学成分的量是不同的,淀粉主要含在胚乳中,胚中脂肪含量最高,皮层主要含纤维素及灰分。

胚芽中除脂肪外,蛋白质、灰分及可溶性糖含量也较高,见表5—2。

表5-2马齿型玉米各部分的化学组成

占子粒%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灰分

可溶性糖

胚芽11.5

8.3

18.5

34.4

10.3

11.0

胚乳82.3

86.6

8.6

0.86

0.31

0.61

种皮0.8

5.3

9.7

3.8

1.7

1.5

果皮5.3

7.3

3.5

0.98

0.07

0.34

3玉米子粒的特征与淀粉生产工艺的关系

从玉米子粒中提取淀粉需要把子粒的各种化学组分进行有效地分离,以便最大程度地提纯淀粉,并回收其他成分。

湿磨是目前惟一有效的方法。

风干状态的玉米子粒,含水量在15%左右,子粒坚硬,机械强度大,子粒内部各个结构部分及各种化学组分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工时要根据子粒的特点和各种化学组分相互结合的状况采用适当的工艺方法进行分离。

玉米子粒硬度大,要采取浸泡法使其吸水软化。

玉米子粒皮层结构紧密,通透性差,浸泡时要采取添加SO2等成分增加皮层膜的透性。

胚芽含油量大,但韧性强,加工时根据这个特点,对玉米进行粗破碎、分离胚芽。

可溶性成分一般通过浸泡工艺分离出来。

玉米胚乳中淀粉与蛋白质的结合非常牢固,比小麦淀粉与蛋白质结合要牢固得多,在湿法加工中,单用水不能使蛋白质和淀粉很好地分离,要通过所添加的SO2氧化还原性质打开包围在淀粉粒表面的蛋白质网膜。

皮层及纤维则主要是在湿磨后采取筛选方式去除。

二、玉米淀粉提取工艺流程

玉米淀粉提取采用湿磨工艺,自1842年开始在美国应用以来,100多年中,人们对玉米湿磨工艺进行了许多改进。

中国玉米淀粉工业起步较晚,湿磨工艺是1956年从前苏联引进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的玉米淀粉工业开始有较大幅度的发展。

现在,我国淀粉年产量约400万t,其中玉米淀粉约占80%。

1、玉米淀粉生产包括3个主要阶段:

玉米清理、玉米湿磨和淀粉的脱水干燥。

如果与淀粉的水解或变性处理工序连接起来,可以考虑用湿磨的淀粉乳直接进行糖化或变性处理,省去脱水干燥的步骤。

2、玉米淀粉生产的工艺流程如图5—1所示。

工艺流程中,大致可分为4个部分:

①玉米的清理去杂;

②玉米的湿磨分离;

③淀粉的脱水干燥;

④副产品的回收利用。

其中玉米湿磨分离是工艺流程的主要部分。

玉米子粒

清理去杂

亚硫酸水溶液→浸泡→浸泡液→浓缩→玉米浆

粗破碎

胚芽分离→胚芽→脱水→榨油→玉米油→胚芽饼粕

细破碎

渣滓筛分→渣滓→脱水→饲料

淀粉与蛋白分离→麸质水→浓缩→压滤→干燥→蛋白粉

淀粉洗涤→工艺水

离心脱水→气流干燥→淀粉

图5-1玉米淀粉生产的工艺流程

三玉米淀粉提取的工艺原理及工艺操作要点

1、玉米原料选择、加工前的清理和输送

a生产淀粉要求玉米要充分成熟,含水量符合标准,储存条件适宜,储存期较短,未经热风干燥处理,具有较高的发芽率。

因为子粒饱满、充分成熟的玉米是保证淀粉得率的基础。

含水量过高的子粒容易变质。

未成熟的和过干的玉米子粒加工时会遇到困难,影响技术经济指标。

发芽率过低的玉米和经热风干燥过的玉米子粒中淀粉老化程度高,蛋白质成为硬性凝酸不易与淀粉分离,会给淀粉的得率和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b玉米在收获、脱粒及运输、储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混进各种杂质,如穗轴碎块、格荛、土块、石子、其他植物种子以及瘦瘪、霉变的子粒,还有昆虫粪便、虫尸以及金属杂质等,子粒表面还附有灰尘及附着物。

这些杂质在进入浸泡工艺之前必须清理干净,否则会给后面的工序带来麻烦,增加淀粉中的灰分,降低淀粉的质量。

石子、金属杂质会严重损坏机器设备。

C玉米的清理主要用风选、筛选、密度去石、磁选等方法,其除杂方法的原理与小麦、水稻的清理相同,所用设备包括谷物清理振动筛、密度去石机、马蹄型磁铁等(可参见第2章)。

振动筛的筛面及密度去石机鱼鳞孔筛面的筛孔按玉米子粒的形状及尺寸配置。

d清理后的玉米送至浸泡罐进行浸泡,一般多采用水力输送法,水通过提升机把玉米送至罐顶上的淌筛之后与玉米分离再流回开始输送的地方,重新输送玉米,循环使用。

这一输送过程也起到了清洗玉米表面灰尘的作用。

在输送过程中,注意定时排掉含有泥沙的污水,补充新水,保证进罐玉米的洁净。

2、玉米的湿磨分离

从玉米的浸泡到玉米淀粉的洗涤整个过程都属玉米湿磨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玉米子粒的各个部分及化学组成实现了分离,得到湿淀粉浆液及浸泡液、胚芽、麸质水、湿渣滓等。

A玉米的浸泡

玉米的浸泡是湿磨的第一环节。

浸泡的效果如何,影响到后面的各个工序,以至影响到淀粉的得率和质量。

(1)玉米浸泡工艺:

机理和作用一般情况下,将玉米子粒浸泡在含有O.2%~O.3%浓度的亚硫酸水中,在48~55℃的温度下,保持60~72h,即完成浸泡操作。

(2)浸泡作用:

在浸泡过程中亚硫酸水可以通过玉米子粒的基部及表皮进入子粒内部,使包围在淀粉粒外面的蛋白质分子解聚,角质型胚乳中的蛋白质失去自己的结晶型结构,亚硫酸氢盐离子与玉米蛋白质的二硫键起反应,从而降低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增强其水溶性和亲水性,使淀粉颗粒容易从包围在外围的蛋白质问质中释放出来。

亚硫酸作用于皮层,增加其透性,可加速子粒中可溶性物质向浸泡液中渗透。

亚硫酸可钝化胚芽,使之在浸泡过程中不萌发。

因为胚芽的萌发会使淀粉酶活化,使淀粉水解,对淀粉提取不利。

亚硫酸具有防腐作用,它能抑制霉菌、腐败菌及其他杂菌的生命活力,从而抑制玉米在浸泡过程中发酵。

亚硫酸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乳酸发酵形成乳酸,一定含量的乳酸有利于玉米的浸泡作用。

经过浸泡可起到降低玉米子粒的机械强度,有利于粗破碎使胚乳与胚芽分离。

经过浸泡,玉米中7%~10%的干物质转移到浸泡水中,其中无机盐类可转移70%左右;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可转移42%左右;

可溶性蛋白质可转移16%左右。

淀粉、脂肪、纤维素、戊聚糖的绝对量基本不变。

转移到浸泡水中的干物质有一半是从胚芽中浸出去的。

浸泡好的玉米含水量应达到40%以上。

(3)浸泡方法

玉米浸泡的工艺有3种,即静止浸泡法、逆流浸泡法和连续浸泡法。

静止浸泡法是在独立的浸泡罐中完成浸泡过程,玉米中的可溶性物质浸出少,达不到要求,现已淘汰。

逆流浸泡法是国际上通用的方法,该工艺是将多个浸泡罐通过管路串联起来,组成浸泡罐组。

各个罐的装料,卸料时间依次排开,使每个罐的玉米浸泡时间都不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泵的作用,使浸泡液沿着装玉米相反的方向流动,使最新装罐的玉米,用已经浸泡过玉米的浸泡液浸泡,而浸泡过较长时间的玉米再注入新的亚硫酸水溶液,从而增加浸泡液与玉米子粒中可溶性成分的浓度差,提高浸泡效率。

浸泡水中干物质的浓度是沿着顺时针方向提高的,而玉米粒中可容性物质含量及单位时间浸泡程度则是按逆时针方向降低,这种方法叫逆流扩散法。

连续浸泡是从串联罐组的一个方向装入玉米,通过升液器装置使玉米从一个罐向另一个罐转移,而浸泡液则逆着玉米转移的方向流动,工艺效果很好,但工艺操作难度比较大。

(4)亚硫酸水溶液的制备浸泡玉米用的亚硫酸水溶液是通过硫磺燃烧炉,使硫磺燃烧产生的SO2气体与吸收塔喷淋的水流结合发生反应形成亚硫酸水溶液,经浓度调整后,进入浸泡罐。

B玉米的粗破碎与胚芽分离

(1)胚芽分离的工艺原理玉米的浸泡为胚芽分离提供了条件,因为经浸泡、软化的玉米容易破碎,胚芽吸水后仍保持很强的韧性,只有将子粒破碎,胚芽才能暴露出来,并与胚乳分离。

所以玉米的粗破碎是胚芽分离的条件,而粗破碎过程保持胚芽完整,是浸泡的结果。

破碎后的浆料中,胚乳碎块与胚芽的密度不同,胚芽的相对密度小于胚乳碎粒,在一定浓度的浆液中处于漂浮状态,而胚乳碎粒则下沉,可利用旋液分离器进行分离。

(2)玉米的粗破碎粗破碎就是利用齿磨将浸泡的玉米破成要求大小的碎粒。

一般经过两次粗破碎,第一次破碎可将玉米破成4~6瓣,经第一次胚芽分离后,再进一步破碎成8~12瓣,将其中的胚芽再次分离。

进入破碎机的物料,固液相之比应为1:

3,以保证破碎要求,如果含液相过多,通过破碎机速度快,达不到破碎效果。

如果固相过多,会因稠度过大,而导致过度破碎,使胚芽受到破坏。

(3)胚芽的分离从破碎的玉米浆料中分离胚芽通用的设备是旋液分离器水和破碎玉米的混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经进料管进入旋液分离器。

破碎玉米的较重颗粒浆料做旋转运动,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抛向设备的内壁,沿着内壁移向底部出口喷嘴。

胚芽和玉米皮

壳密度小,被集中于设备的中心部位经过顶部喷嘴排出旋液分离器。

在分离阶段,进入旋液分离器的浆料中淀粉乳浓度很重要,第一次分离应保持11%~13%,第二次分离应保持13%~15%。

粗破碎及胚芽分离过程中,大约有25%的淀粉破碎形成淀粉乳,经筛分后与细磨碎的淀粉乳汇合。

分离出来的胚芽经漂洗,进入副产品处理工序。

C浆料的细磨碎

经过破碎和分离胚芽之后,由淀粉粒、麸质、皮层和含有大量淀粉的胚乳碎粒等组成破碎浆料。

在浆料中大部分淀粉与蛋白质、纤维等仍是结合状态,要经过离心式冲击磨进行精细磨碎。

这步操作的主要工艺任务是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与蛋白质和纤维素相结合的淀粉,为以后这些组分的分离创造良好的条件。

磨碎机的主要工作构件是两个带有冲击部件(凸器)的转子,这些凸齿都分布在同心的圆周上,随着由中心向边缘的冲击,每后面一排的各冲击磨齿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以防没有经过凸齿捣碎的胚乳通过,

物料进入冲击磨,玉米碎粒经过强力的冲击,使玉米淀粉释放出来,而这种冲击作用,可以使玉米皮层及纤维质部分保持相对完整,减少细渣的形成。

为了达到磨碎效果,要遵守下列工艺规程,进入磨碎的浆料应具有30~35℃的温度,稠度120~220g/L。

用符合标准的冲击磨,可经一次磨碎,达到所要求的磨碎效果。

其他各种磨碎机,经一次研磨往往达不到磨碎效果,要经过多次研磨。

D纤维分离

细磨浆料中以皮层为主的纤维成分是通过曲筛逆流筛洗工艺从淀粉和蛋白质乳液中被分离出去。

曲筛又叫1200压力曲筛,筛面呈圆弧形,筛孔50pm,浆料冲击到筛面上的压力要达到2.1~2.8kg/cm。

,筛面宽度为61cm,由6或7个曲筛组成筛洗流程,细磨后的浆料首先进入第一道曲筛,通过筛面的淀粉与蛋白质混合的乳液进入下一道工序。

而筛出的皮渣还裹带部分淀粉,要经稀释后进入第二道曲筛,而稀释皮渣的正是第二道曲筛的筛下物,第二道曲筛的筛上物再经稀释后送人第三道曲筛,稀释第二道曲筛筛出的皮渣用的又是第三道曲筛的筛下物,以此类推。

最后一道曲筛的筛上物皮渣则引入清水洗涤,洗涤水依次逆流,通过各道曲筛。

最后一道筛的筛上物皮渣纤维被洗涤干净,淀粉及蛋白质最大限度地被分离进入下一道工序。

曲筛逆流筛洗流程的优点是淀粉与蛋白质能量大限度地分离

回收,同时节省大量的洗渣水。

分离出来的纤维经挤压干燥作为饲料。

E麸质分离

通过曲筛逆流筛洗流程的第一道曲筛的乳液中的干物质是淀粉、蛋白质和少量可溶性成分的混合物,干物质中有5%~6%的蛋白质,前面已经提到,经过浸泡过程中S02的作用,蛋白质与淀粉已基本游离开来,利用离心机可以使淀粉与蛋白质分离。

在分离过程中,淀粉乳的pH值应调到3.8~4.2,稠度应调到0.9~2.6g/L,温度在49~54℃,最高不要超过57℃。

离心机分离的原理是蛋白质的相对密度小于淀粉,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形成清液与淀粉分离,麸质水和淀粉乳分别从离心机的溢流和底流喷嘴中排出。

一次分离不彻底,还可将第一次分离的底流再经另一台离。

心机分离。

分离出来的麸质(蛋白质)浆液,经浓缩干燥制成蛋白粉。

F淀粉的清洗

分离出蛋白质的淀粉悬浮液含干物质含量为33%~35%,其中还含有0·

2%~O·

3%的可溶性物质,这部分可溶性物质的存在,对淀粉质量有影响,特别是对于加工糖浆或葡萄糖来说,可溶性物质含量高,对工艺过程不利,严重影响糖浆和葡萄糖的产品质量。

为了排除可溶性物质,降低淀粉悬浮液的酸度和提高悬浮液的浓度,可利用真空过滤器或螺旋离心机进行洗涤,也可采用多级旋流分离器进行逆流清洗,清洗时的水温应控制在49~52℃。

经过上述6道工序,完成了玉米的湿磨分离的过程,分离出了各种副产品,得到了纯净的淀粉乳悬浮液。

如果连续生产淀粉糖等进一步转化的产品,可以在淀粉悬浮液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入糖化等下道工序,而要想获得商品淀粉,则必须进行脱水干燥。

3淀粉的脱水干燥

湿淀粉不耐储存,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会迅速变质。

从上述湿法工艺流程中分离得到的含量为36%~38%的淀粉乳要立即输送至干燥车间。

淀粉脱水要相继用两种方法:

机械脱水和加热干燥。

a淀粉的机械脱水

机械脱水对于含水量在60%以上的悬浮液来说是比较经济和实用的方法,脱水效率是加热于燥的3倍。

因此,要尽可能地用机械方法从淀粉乳中排除更多的水分。

玉米淀粉乳的机械脱水一般选用离心式过滤机。

自动的卧式离心过滤机是间歇操作的机械,在完成间歇操作时投有停顿。

装料、离心分离及卸除淀粉可以连续进行。

过滤筛网一般选用120目金属网,筛网借助金属板条和环固定在转子里。

淀粉的机械脱水也可采用真空过滤机进行。

淀粉的机械脱水虽然效率高,但达不到淀粉干燥的最终目的,离心过滤机只能使淀粉含水量达到_34%左右。

真空过滤机脱水只能达到40%~42%的含水量。

而商品淀粉要干燥到12%~14%的含水量,必须在机械脱水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采用加热干燥法。

b加热干燥

淀粉在经过机械脱水后,还含有36%~38%的水分,这些水分均匀地分布在淀粉各部分之中。

为了蒸发出淀粉中的水分,必须供给对于提高淀粉颗粒内水分的温度所需要的热。

要迅速干燥淀粉,同时又要保证淀粉在加热时保持其天然淀粉的性质不变,主要采用气流干燥法。

气流干燥法是松散的湿淀粉与经过清净的热空气混合,在运动的过程中,使淀粉迅速脱水的过程。

经过净化的空气一般被加热至120~140℃作为热的载体,这时利用了空气从被干燥的淀粉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在淀粉干燥的过程中,热空气与被干燥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即淀粉及所含的水分被加热,热空气被冷却;

淀粉粒表面的水分由于从空气中得到的热量而蒸发,这时淀粉的水分下降;

水分由淀粉粒中心向表面转移。

空气的温度降低,淀粉被加热,淀粉中的水分蒸发出来。

采用气流干燥法,由于湿淀粉粒在热空气中呈悬浮状态,受热时间短,仅3~5s,而且,120~140℃的热空气温度为淀粉中的水分汽化所降低。

所以淀粉既能迅速脱水,同时又保证了天然性质不变。

淀粉干燥按下列顺序工作:

离心脱水机卸出的湿淀粉进入供料器,再由螺旋输送器按所需数量送入疏松器。

在疏松器内进入淀粉的同时,送人热空气,这种热空气是预先经过净化,并在加热器内加热至140℃。

由于风机在干燥机的空气管路中造成真空状态,使空气进入疏松器。

疏松器的旋转转子把进入的淀粉再粉碎成极小的粒子,使其与空气强烈搅和。

形成的淀粉空气混合物在真空状态下在干燥器的管线中移动,经干燥管进人旋风分离器,淀粉在这样的运动过程中变干。

在旋风分离器中混合物分为干淀粉和废气。

旋风分离器中沉降的淀粉沿着器壁慢慢掉下来,并经由螺旋输送器排至筛分设备,从而得到含水量为12%~14%的纯净、粉末状淀粉。

第三节、变性淀粉生产

一、变性淀粉的基本概念

1、含义:

在淀粉所具有的固有特性的基础上,为改善淀粉的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利用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改变淀粉的天然性质,增加其某些功能性或引进新的特性,使其更适合于一定应用的要求。

这种经过2次加工,改变了性质的产品统称为变性淀粉。

2、变性的目的:

①为了适应各种工业应用的要求。

如高温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