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剖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8284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剖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剖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剖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剖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剖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剖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剖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剖析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剖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3、《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2001年版;

4、《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2001年版;

5、《史记》,中华书局三家注本(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中华书局1959年版;

或中华书局2006年版简体横排本。

6、《利玛窦中国札记》,[意]利玛窦,[比]金尼阁著,中华书局2010年版;

7、[西班牙]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中华书局1998年版;

8、《亲历晚清四十五年:

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英]李提摩太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9、《中国印象:

外国名人论中国文化》,何兆武、柳卸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何高济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11、鲁迅先生《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鲁迅全集》第6卷《且介亭杂文末编》)。

四、朱元璋对其后世子孙取名的祖训

《明史》卷一○○《诸王世表一》:

洪武中,明太祖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字为一世。

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不拘……燕府后为帝系,曰: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五、明朝十六帝

1、太祖朱元璋(洪武1368-1398)

2、惠帝朱允炆,太祖孙(建文1399-1402)

3、成祖朱棣,太祖第四子(永乐1403-1424)

4、仁宗朱高炽[chì

],成祖长子(洪熙1425)

5、宣宗朱瞻基,仁宗长子(宣德1426-1435)

6、英宗朱祁镇,宣宗长子(正统1436-1449;

天顺1457-1464)

7、代宗朱祁钰,宣宗次子,英宗弟(景泰1450-1456)

8、宪宗朱见深,英宗长子(成化1465-1487)

9、孝宗朱祐樘,宪宗第三子(弘治1488-1505)

10、武宗朱厚照,孝宗长子(正德1506-1521)

11、世宗朱厚熜,宪宗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嫡子,武宗堂弟(嘉靖1522-1566)

12、穆宗朱载垕,世宗第三子(隆庆1567-1572)

13、神宗朱翊[yì

]钧,穆宗第三子(万历1573-1620)

14、光宗朱常洛,神宗长子(泰昌1620)

15、熹宗朱由校,光宗长子(天启1621-1627)

16、思宗朱由检,光宗第五子,熹宗弟(崇祯1628-1644)

六、张居正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人。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以礼部侍郎入内阁,官至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万历初,代为首辅,前后当国十年,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

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王朝的积弊,大学士张居正早有体察,张居正凭借个人的声威,以吏治为出发点,试图整顿帝国的财政税收制度。

然而,文官集团所奉行的原则,严守成宪和社会习惯,以图保持政府和社会的整体均衡。

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文官集团敏感的神经。

但他们迫于张居正的威权,不敢妄自抗议,张居正也只能以一身挺立于合理和合法之间。

在一个以威权代替法治的王朝,张居正为自己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张居正死后不久,便被清算,改革完全中断。

《明史》卷213《张居正传》:

帝命司礼张诚及侍郎丘橓偕锦衣指挥、给事中籍居正家。

诚等将至,荆州守令先期录人口,锢其门,子女多遁避空室中。

比门启,饿死者十余辈。

诚等尽发其诸子兄弟藏,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

其长子礼部主事敬修不胜刑,自诬服寄三十万金于省吾、篆及傅作舟等,寻自缢死……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其弟都指挥居易、子编修嗣修,俱发戍烟瘴地。

(中华书局1974年版《明史》第19册卷213,P5651-5652)

七、陈寅恪先生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

“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

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

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否则数千年前之陈言旧说,与今日之情势迥殊,何一不可以可笑可怪目之乎?

”(1930年,《金明馆丛稿二编》)

八、《老子》七十七章(总计八十一章,五千余字):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以有馀奉天下?

唯有道者。

九、梁启超《李鸿章传》在第一章《绪论》的评价: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

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西哲有恒言曰: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

若李鸿章者,吾不能谓其非英雄也。

虽然,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

时势所造之英雄,寻常英雄也。

天下之大,古今之久,何在而无时势?

故读一部二十四史,如李鸿章其人之英雄者,车载斗量焉。

若夫造时势之英雄,则阅千载而未一遇也。

此吾中国历史,所以陈陈相因,而终不能放一异彩以震耀世界也。

吾著此书,而感不绝于余心矣。

十、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条云:

“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集释》卷13,P756-75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十一、“实事求是”一词的来源

班固《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

“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

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

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

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

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

山东诸儒(者)[多]从而游。

”(《汉书》卷五十三,P2409-2410,中华书局1962年版)

十二、《鲁迅全集》第三卷,P523,第3段:

“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我们通常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

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

为什么呢?

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十三、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

文革时期,知识分子往往被排在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特务,叛徒,走资派的后面,名列第九;

同时,知识分子似乎爱摆“臭架子”,习称“臭老九”。

知识分子何以被称为“第九种人”,这要追溯到十三世纪的元帝国时期。

谢枋得《叠山集》卷二《送方伯载归三山序》:

“大元制典,人有十等:

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

贵之者,谓有益于国也。

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

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

”(《谢叠山全集校注》,P29-30,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南宋遗民郑思肖《心史·

大义略叙》: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十四、题三义塔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先生作此诗于1933年。

15、松下政经塾

日本松下政经塾

老师都是摆设“悟道”才能毕业

  在日本,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选举,各大候选人无不吹捧自己的海外知名学府求学经历,以图博得选民信赖。

然而近年来,候选人们在经历栏上标明出身“松下政经塾”者大有人在。

这是个什么样的学校或组织,竟能在选举中发挥如此加分作用?

  一个小房间内飘着香的味道,7名日本年轻人在面壁冥想,屋外鸟儿在叽叽喳喳地鸣叫。

这种冥想是他们在被称为日本政治家“训练家”松下政经塾所受培训的一部分。

“塾”,顾名思义是私人创办的学校。

“松下政经塾”即为有日本“经营之神”美誉的松下电器创办人松下幸之助,在1979年4月斥资70亿日元创设的学校,以为国家培育政治家为主要目标。

据悉,有先见之明的松下幸之助很早就看出日本未来的危机,他曾说,“未来的日本,需要能推动新国家经营的领导人,培育人才至为重要。

要学击剑写字喝茶

  松下政经塾以每年经常费用的预算3亿日元、每年只收8到10位学生、全部私塾的塾生也不到30人;

这样小的规模,但是所代表的道德力量,还是能以小博大,每年为日本举才。

据悉,松下政经塾的入学考试需要例行笔试,还要再接受面试,并交小论文等,更重要的是每个塾生都必须立志参加竞选,以政治做为自己人生的志业。

在这样的定义下,松下政经塾招收22岁到35岁的日本籍的大学毕业男女,给予他们充分的经济支持,研一每个月支领20万日元(约合1。

45万元人民币),研二、研三每个月支领25万日元(约合1。

8万元人民币)的安家生活费,修满两年后,可以请领国外进修奖金150万日元(约合10。

8万元人民币)。

然而,作为一家专门培养未来政客的学校,松下政经塾的入学虽难,但要熬完三年课程,更要下非常大的工夫。

由于政经塾重视的是通达的社会人,因此很重视实务、基层的操练。

塾生每天早上先要打扫庭园,然后跑步,还要学习书道、剑道、茶道等,并修习坐禅。

最严厉的一项考验是“魔鬼营训练”。

塾生不管男女,必须在24小时内走完三浦半岛整整一圈,全程约100公里。

如果第一年没通过,还要下一年补修体育,直到通过为止。

这项训练的目的是要挑战人类体能与精神极限,能通过这项挑战的塾生,未来在其工作领域上都能不畏困难无往不利。

16、利玛窦

利玛窦(MathewRicci)这个名字在中国是并不陌生的。

历史上到中国来的欧洲人中间,也许马可波罗和利玛窦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两个名字了。

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

一次是魏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

作为正式介绍西方宗教与学术思想的最早、最重要的奠基人,这个在中国度过了他后半生的耶稣会传教士,对于发展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及其历史性的影响,是值得我们重视、研究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的

1552年,利玛窦出生于教皇国马切拉塔城(现属意大利马尔凯大区),其家族是当地的名门。

利玛窦早年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掌握拉丁文和希腊语,并且也会使用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

1577年,利玛窦获准赴远东传教。

1578年3月,利玛窦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途经莫桑比克,经过6个月的航行,到达印度果阿。

从1582年(万历十年)8月初抵澳门,到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5月病逝北京,利玛窦在大明帝国活动近28年。

就跨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不论中外学界关于利玛窦其人其学的价值判断多么分歧,大都认可两点事实:

他用中文撰述的论著和译作,使中国人开始接触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化;

他用西文记叙中国印象和在华经历的书信、回忆录,以及用拉丁文翻译的《四书》,也使欧洲人初步了解中国文化。

利玛窦来华的年代,正是西方文明迅速反超的关键时期,由于拒绝外来文明的先进因素,利玛窦也成为中华帝国文明夕照的目击者。

他在华长达28年,以外人的眼光看中国的症结,往往切中要害,即便400年后的今天,读之仍有入木三分的感慨。

《利玛窦中国札记》英译本序言指出:

“古老的文明可能走到一定的尽头,但是无论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体,或者强加给它什么样的政体,这个民族的基本特征是不会改变的。

十七、汉代在西域的作为

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西汉之初,西域各地处在匈奴统治之下。

公元前138年,为击退匈奴对汉朝边境地区的劫掠,汉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21年,汉军大败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军队,汉朝在此先后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公元前101年,西汉王朝在天山南部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数百人进行屯田,并设“使者校尉”地方官员统领之,后“使者校尉”改称“护鄯善以西使者”。

经过半个世纪汉匈间争夺,至宣帝神爵二年(前60),汉取得全胜。

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置“西域都护府”。

当时,匈奴统治层内部发生动乱,驻守西域的匈奴日逐王贤掸“率其众数万骑”自愿归服汉朝,西汉王朝委任郑吉(会稽郡山阴县人)为“西域都护”,驻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治理西域全境,西域各地的首领和主要官吏均接受西汉赐予的印绶。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汉开始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新疆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十八、五胡十六国

西晋灭亡之后,司马氏在江南重建政权,史称东晋。

在北方,从刘渊建国,到北魏统一北方(304-439)的一百三十多年间,先后建立十多个割据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或“十六国”时期。

“十六国”由北魏崔鸿著《十六国春秋》得名,这十六国是:

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成(汉)、后燕、南燕、北燕、后秦、夏、西秦、后凉、南凉、北凉、西凉。

因十六国政权多是匈奴、羯、鲜卑、氐、羌五个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所建,故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

实际上建国的不都是“五胡”,还有汉人政权,如前凉、北燕、西凉;

所建政权也不止上述的十六国,汉、前赵本是两个政权,还有代(北魏的前身)、冉魏、西燕等。

19、魏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220-589),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地方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彼时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道教的勃兴以及儒、玄、道、佛等思想的相与激荡。

从魏至隋的三百余年间,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及丰富性,在文化的多重碰撞与融合中,中国文化得到多向度的发展和深化,强健而清新的文化精神大放异彩。

二十、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

鲁迅先生在《华盖集·

补白》一文对章太炎有着精彩描述:

中国老例,凡要排斥异己的时候,常给对手起一个诨[hù

n]名,——或谓之“绰号”。

这也是明清以来讼师的老手段;

假如要控告张三李四,倘只说姓名,本很平常,现在却道“六臂太岁张三”,“白额虎李四”,则先不问事迹,县官只见绰号,就觉得他们是恶棍了。

……这一种手段也不独讼师有。

民国元年章太炎先生在北京,好发议论,而且毫无顾忌地褒贬。

常常被贬的一群人于是给他起了一个绰号,曰“章疯子”。

其人既是疯子,议论当然是疯话,没有价值的了,但每有言论,也仍在他们的报章上登出来,不过题目特别,道:

《章疯子大发其疯》。

有一回,他可是骂到他们的反对党头上去了。

那怎么办呢?

第二天报上登出来的时候,那题目是:

《章疯子居然不疯》。

(《鲁迅全集》第三卷《华盖集》,P110-111)

鲁迅曾这样评价章太炎先生:

“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

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

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鲁迅全集》第6卷《且介亭集文末编·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P567,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二十一、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

 

日前,新当选的韩国总统朴槿惠的这番话,让这本问世60多年的书,重新受到了关注。

与此同时,在《中国哲学简史》的最后,冯友兰的结尾语“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入潜默”,也在微博上流传。

《中国哲学简史》有很多个版本。

最初是1947年,根据冯友兰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讲稿,整理出版的英文版。

1985年,由涂又光教授译成中文出版。

后来,又出了赵复三的翻译版本。

迄今为止,杭州的新华书店里,有12个版本的《中国哲学简史》,定价从19。

5元到56元不等。

其中被公认为标准的赵版,22万字,313页,不算厚。

“归于内心的平静”打动朴槿惠

  “这本书原是60多年前,冯友兰在美国大学开讲座,向西方人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讲稿,所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英汉中国哲学简史》的出版主持江奇勇说。

  而将这本书带到当下大众面前的,是朴槿惠的一句话。

  身为韩国第一个女总统,朴槿惠的故事很传奇。

  朴槿惠9岁时,就以第一女儿的身份随父亲朴正熙入住青瓦台(韩国总统官邸)。

22岁时,母亲遭刺杀,她匆匆结束法国留学生涯回国,一度代行第一夫人部分职责。

27岁时,她的父亲朴正熙遇刺身亡。

  江奇勇说,朴槿惠说的“最困难的时期”,应该就是这段日子。

  在《中国哲学简史》里,江奇勇认为最重要的逻辑,就是“出世与入世的统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高明与中庸的统一”。

“实际上,就是平衡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不管什么阶层,什么职业,什么环境下,不论贵贱,只要达到自我平衡,就能达到满足。

1895年12月4日,冯友兰出生在河南。

1915年毕业后考上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后考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研究生,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当时,西南联大的校歌,就是由他谱写。

冯友兰以《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小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著作,成为中国近代以来能够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

尽管无论在学术领域,还是在学术之外,冯友兰都有可争议之处。

但这不妨碍他的《中国哲学简史》,成为享誉全球的书。

自从英文原版问世以来,迄今已有法、意、西、南、捷、日、韩等近十种译本出版。

而中文版,如今有涂又光和赵复三的两种译本。

二十世纪以来,由中国人用英文介绍中国文化的著作中,它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图书之一。

“冯友兰的女儿宗璞认定的英汉对照版是赵复三先生的版本。

因为冯友兰的英文原版中不仅有引用孔孟原话,还做了很多作者对此的解释,涂版在翻译回中文的过程中省去了这些解释,而赵版依然保留。

”江奇勇介绍。

二十二、推恩令

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

推恩令吸取晁错削藩令引起七国之乱的教训,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治理,地位相当于县。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封国越分越小,势力日益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二十三:

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第1-4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朱自清日记》“1933年11月29日”:

“读陈寅恪先生《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一文,极有胜义:

1,天师道与两晋关系极巨,王、谢等大姓皆信之;

2,六朝人重家传,然父子可同名之,此道名也,又如道字、灵字亦皆教名;

3,书法与写经及符录有关;

4,竹能宜子,王子猷等爱竹,非尽雅怀;

5,羲之好鹅,或取其能解丹毒。

(《朱自清全集》第九卷,第265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二十四、武则天为何推崇佛教?

与皇室对道教的推崇不同,武则天很信佛,有一首开经偈,据说是她作的: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武则天称帝以后,一方面,受家庭影响,信仰佛教;

另一方面,颇有改朝换代之意,出于统治需要,有意识地压制道教,将佛教列于道教之先,废除贡举人学习老子《道德经》的规定。

儒家经典不许妇人参政,如《尚书·

牧誓》:

牝[pì

n]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周武王伐纣时,声讨纣王的罪状之一。

意思是说,母鸡是不可以在早晨打鸣的,倘若母鸡在早晨打鸣,这一家子就完了,引申为后宫不得干政。

再如《诗经·

大雅·

瞻卬》:

如贾三倍,君子是识。

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毛传云:

妇人无与外政,虽王后犹以蚕织为事。

《诗经·

瞻卬》,讽刺周幽王宠幸褒姒[bāosì

],斥逐贤良,败坏纪纲,倒行逆施,导致政乱民病,天怒神怨,国运濒危的诗歌。

陈寅恪《武曌与佛教》:

武曌以女身而为帝王,开中国政治上未有之创局。

如欲证明其特殊地位之合理,决不能于儒家经典求之。

此武曌革唐为周,所以不得不假托佛教符谶之故也。

(《金明馆丛馆二编》,165页,三联书店2001年版)

二十五、辽朝独具特色的社会制度

一、五京之制

先后设置五个京城,但没有一个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实际相当于五个地区的地方首府。

二、官分南北

辽朝中央官制,分北、南两院,这是因为契丹有拜日习俗,以东向为尊。

皇帝帐殿朝东,官署牙帐分设两侧,一为北面,一为南面。

辽朝大致形成北面官处理契丹各部和其他游牧渔猎部族事宜,以南面官管理汉人和渤海人事务的格局。

三、一国多制

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管理,实行一国多制。

“因俗而治”对后世金、元、清等产生重要影响。

二十六、教材P76-79,对宋代文化的概括如下:

宋型文化是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体现在哲学、文学、艺术以及社会风气诸多方面。

一、理学建构

二、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

三、市民文化之勃兴

四、教育和科技成就

与太祖誓约直接相关的问题,便是关于太祖誓碑的故事。

此事见于旧题陆游《避暑漫抄》:

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

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

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