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7793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

《小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古文练习含答案.docx

小古文练习含答案

小古文练习

原文一、《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

①管仲,隰(x)朋:

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

古国名.②迷惑失道:

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

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3.遂得水()

二,翻译

1.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四、给划线句子断句,只断两处。

原文二.《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

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

①常一人居外:

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

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五、给划线句子断句,只断两处。

原文三.《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

"我欲之②楚."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

"吾用③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

①持其驾:

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

动词,往,到.③用:

资用,即路费.④御者:

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2.将奚为北面()3.吾马良()4.此数者愈善()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给划线句子断句,只断两处。

原文四.《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

"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

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①发:

启封.②恙:

灾害,忧患.③说:

通"悦",高兴.④本:

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2.不然()3.苟无岁()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五、给划线句子断句,只断两处。

原文五.《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

夫子问之曰:

“大雀独③不得,何也?

”罗者曰:

“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

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导读:

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注释:

①罗雀者:

张网捕鸟的人。

②黄口:

雏鸟的嘴为黄色。

后又借指雏鸟。

③独: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

④戆(zhung):

愚。

败:

祸乱,祸害。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大雀从黄口(    )  2.孔子顾谓弟子曰(    )

3.利食而忘患(    )  4.善惊以远害(    )

二、翻译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____而远_____有相似之义。

四、给划线句子断句,只断两处。

原文六.《教子》

  

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藏文饰,冀其自改。

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导读:

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

作者用意也不难分辨。

注释:

①王大司马:

即王僧辨(?

~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

②湓(pn)城:

也称湓口,古城名。

③梁元帝:

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

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

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

④学士:

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

⑤揜:

同“掩”,遮蔽,掩盖。

⑥婚宦:

结婚和做官。

此指成年。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性甚严正(       )  2.年逾四十(       ) 3.少不如意(       )  4.揜藏文饰(       )

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作一正反_______,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

(正面、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给划线句子断句,只断两处。

 

原文七.《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

明帝问:

“何以致泣?

”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

“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

“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

“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答曰:

“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导读:

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

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

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注释:

①洛下:

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②潸然流涕:

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潸,流泪的样子。

③意谓:

心里认为。

④居然可知:

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⑤邪(y):

同“耶”。

⑥举:

抬起。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元帝问洛下消息(    )  2.潸然流涕(    )

3.元帝异之(    )     4.更重问之(    )

二、翻译

1.具以东渡意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给划线句子断句,只断两处。

原文八.《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导读:

古人说“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争财物而互相残杀的从古到今却屡见不鲜,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注释:

①文帝:

曹操之子曹丕。

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成者行大法(    )  2.萁在釜下然(    )

3.漉菽以为汁(    )  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

三、《七步诗》一般写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给划线句子断句,只断两处。

原文九.《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①。

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

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②,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虽然车仆马毙③而患亦不及辙④。

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

吾知免矣。

导读:

苏洵是个大文人,却偏偏以此二字给儿子命名。

这是告诫苏轼不要过于外露,告诫苏辙要善于避祸为福,实际上是要他们加强自身修养。

此文言简意丰,令人三思。

注释 :

①辐:

辐条,车轮。

内周的短棍,用以支撑车轮。

盖:

车上用以遮日、遮雨的伞状物。

轸(zhn):

车厢底四周的横木。

②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车辙走的。

由,顺从。

辙,车轮压的迹道。

③车仆马毙:

(一旦)车翻了,马死了。

仆,倒,这里指翻。

④而患亦不及辙:

车辙却也受不到灾祸。

意思是车会摔坏,马会死,唯有车辙安然无恙。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     )  2.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

 3.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 4.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

 5.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

二、翻译

1.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轼乎!

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辙乎!

吾知免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者苏洵,北宋散文家。

有二子,长子名苏轼,次子名苏辙,与其子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是个大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