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全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7352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4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全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初中科学全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初中科学全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初中科学全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初中科学全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全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科学全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全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科学全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不能直接连在电源的两端,不能超过量程

2.电流应从正接线柱流入

电压表

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大小

不能超过量程,正接线柱接在电源正极

显微镜

观察微小的物体

保持清洁、干燥,必须遵守操作规程

2.实验观察与记录

(1)实验观察的基本科学态度:

认真仔细,实事求是。

(2)观察

(3)常用的观察工具有:

刻度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电压表、电流表、显微镜、停表等。

(4)记录

二、常见的测量

对任何一种测量工具都要首先弄清楚其使用的单位、量程、最小刻度和起始刻度线的位置。

1.常见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测量

内容

常用

工具

主单位(其

他单位)

使用方法

特殊测量法

长度

刻度尺

米(厘米)

1.刻度尺要放正,并使刻度紧贴被测物体

2.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垂直

3.测量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4.记录数据要有数值和单位

化曲为直法、累积法、转换法、差量法等

体积

量筒、

量杯

米3

(升、毫升)

1.注意观察量筒上的最小刻度和量程

2.量筒必须放在水平桌面上

3.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排水法、排沙法等

温度

温度计、体温计

摄氏度

(℃)

1.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质量

天平

千克(克)

1.放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2.调平:

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3.称量:

左盘放被测物体,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累积法、差量法等

2.温度计

(1)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2)刻度方法: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3)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的区别

用途

测量范围

准确度

构造

温度计

测物体温度

零下几度~100℃左右,范围大

1℃

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管,下端是玻璃泡

不能离开物体读数,温度降低时,管内液体能自动退回玻璃泡

体温计

测人的体温

35—42℃

0.1℃

下端玻璃泡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的玻璃管

能离开人体读数,温度降低后管内液体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要用力甩几下

3.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和维护

(1)天平构造:

托盘、横梁、平衡螺母、游码、横梁标尺、指针、分度盘、砝码、镊子等。

(2)使用要点:

①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0”处;

②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③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加砝码从大到小;

④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读数。

(3)维护方法:

①不超量程;

②取砝码、移游码用镊子,用完及时放回盒内;

③不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

三、科学探究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要素

考查的主要内容

提出科学问题

在观察、调查、阅读等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符合题意要求的、可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的问题

进行猜想和假设

针对所提出的问题,结合题意,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通过思考作出猜想和假设

制订计划、设计实验

针对探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实验、调查、访问、资料查询等)提取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确定需要测量的量,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变量,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收集事实与证据

使用基本仪器进行安全操作,会从多种信息源中选择有用信息,会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所得的结果

检验与评价

分析、处理观察、测量和实验结果,与猜想和假设进行比较,得出基本符合证据的结论,当结论与假设不一致时,作出简单的解释,并能提出改进工作方法的具体建议

表达与交流

能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方式表述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在具体科学探究过程中并不一定六个环节都要具备,不同科学探究情境其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第2讲观察生物

【知识网络】

一、生物的分类及特征

3.生物的基本特征

自然界包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生物能进行感觉、运动、摄取食物、吸收氧气、排出废物、生长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非生物不能自主地进行上述生命活动。

它们共同构成了自然界。

有生命的物体就是生物。

生物学家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认为生物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物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能自主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3)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对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4)生物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5)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二、动物的主要类群

1.动物主要类群的分类

地球上已知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根据动物体中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主要类群。

类群

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

体表

呼吸器官

生殖方式

体温

脊椎动物(约有5万种)

鱼类

水生、用鳍游泳

有鳞片、有黏液

体外受精、卵生

不恒定

两栖类

水陆两栖

裸露、有黏液

幼体用鳃、成体用肺和皮肤

爬行类

陆生

有鳞片或甲

鸟类

陆生、多飞行

被羽毛

肺(双重呼吸)

体内受精、卵生

恒定

哺乳类

被毛

体内受精、胎生哺乳

无脊椎动物

体内没有脊椎骨,主要类别有:

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八类

2.动物的其他分类特征

(1)鱼类——鲫鱼、鲨鱼等。

适于游泳:

躯干、尾部肌肉发达,鳍维持身体平衡,鳔调节身体比重;

鱼鳞的功能:

形成保护色,其上的黏液有保护作用,减少阻力,侧线有感觉作用;

鱼的呼吸器官:

鳃,鳃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生态养鱼——混合放养,将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的鱼种,放养在同一水体里,以提高产量,节约饲料。

(2)两栖类一青蛙、大鲵等。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身体具保护色,皮肤薄而裸露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辅助呼吸,环境低于7℃时就进入冬眠状态,冬眠期间几乎全靠皮肤呼吸,冬眠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

(3)爬行类——蛇、鳄、龟等。

卵外有坚韧的卵壳,在陆上孵化,四肢短小或无四肢,需冬眠,经研究发现,古爬行类是鸟类和哺乳类的共同祖先。

毒蛇和无毒蛇的根本区别是有无毒牙和毒腺;

野外如果发现头呈三角形,躯体较粗短,尾部骤然变细的蛇,多为毒蛇,应提高警惕。

(4)鸟类——家禽、猫头鹰等。

鸟类的形态结构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主要有:

身体呈纺锤形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全身被毛,牙齿退化,大肠短,没有膀胱,不储存粪便,长骨中空,有气囊储存空气进行双重呼吸,胸肌发达,前肢变成翼,有发达的大脑和小脑等。

双重呼吸:

双重呼吸是鸟类的一种特有的呼吸方式,鸟类的肺不大,但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在吸气时,空气经过肺到达气囊;

在呼气时,空气从气囊经过肺而排出体外,这样在呼气和吸气时,其肺内都进行气体交换,保证鸟在激烈的飞翔运动中得到足够的氧气。

鸟的嗉囊:

鸟的牙齿退化,食物被吞咽后储藏在嗉囊里,鸟在飞翔时,食物仍可源源不断地由嗉囊进入胃肠消化,使鸟获得足够的能量。

鸟类属于恒温动物,体温大约在40℃左右。

(5)哺乳类——最高等的动物类群。

卵生的口甫乳动物——鸭嘴兽:

卵生、哺乳,体温不太恒定,是最原始、低等的哺乳动物;

有育儿袋的哺乳动物——袋鼠:

胎生哺乳、体温基本恒定,雌袋鼠体内没有胎盘,胚胎在母体内不能充分发育,但雌袋鼠腹部有一个育儿袋,刚出生的幼袋鼠在母体内继续发育;

终身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鲸:

形体像鱼,但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体温恒定;

能飞的哺乳动蝙蝠:

会飞但不是鸟,全身被毛,胎生哺乳,蝙蝠探测目标的方式是靠超声波回声定位;

能反刍的哺乳动物——牛、羊、骆驼等:

食物暂时储存在胃中的其中一个室,等休息时,食物又逆行退回到口腔里细细咀嚼磨碎,然后重新咽到胃的其他室内消化;

与人类有较近亲缘关系的灵长类动物有狲猴、猩猩、长臂猿。

(6)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中的一种: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门动物,它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可分为昆虫类(蝗虫、蜜蜂等)、甲壳类(虾、蟹等)、蛛形类(圆珠等)、多足类(蜈蚣、马陆等)。

三、植物世界

1.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分类依据

2.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一般所说的绿色开花植物就是指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藏在果实里。

被子植物的个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六大器官所构成。

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3.植物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植物和动物的区别在:

动物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通过摄取食物获得养料;

植物能利用阳光;

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料。

4.生物的分类等级

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在生物分类中,林耐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现在一般采用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七个等级对生物进行分类,其中界是分类的最高等级,种是分类的最低等级。

等级越低,不同生物个体间的共同点就越多,反之共同点就越少。

5.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比较

四、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1)机械部分:

在低倍镜下寻找物像时通常使用粗焦螺旋,在高倍镜下观察物像时通常使用细准焦螺旋。

(2)光学部分:

目镜是接近人眼睛的镜头,目镜的金属筒越长,放大的倍数越小;

物镜安装于转换器上,物镜金属筒越长,放大的倍数越大。

(3)照明部分:

载物台下放可以转动的镜子,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反光镜能使光线折射再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的成像主要依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来实现的。

经过目镜和物镜的2次成像后,我们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放大的倒立的像。

3.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轻放在实验台偏左一侧。

(2)对光:

①根据光线的强弱调整光圈的大小;

②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先使低倍物镜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右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

当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时,表示对光好了。

(3)观察:

两眼睁开,左眼看目镜,右手绘图;

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率=目镜的倍数×

物镜的倍数。

从侧面注视,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时为止。

再用左眼从目镜观察,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4)注意事项:

①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时,眼睛要看物镜,防止玻片被压碎;

镜筒慢慢上升时,眼睛看目镜,观察物像。

②保护好镜头,擦拭镜头一定要用擦镜纸。

五、生物体的层次结构

1.细胞

(1)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创立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壁的结构,当时他称之为细胞。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即细胞学说。

(2)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

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液泡

功能

保护和支持细胞

保护细胞、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内含遗传物质(与生物克隆等基因工程有关)

光合作用的场所,内有叶绿素

充满细胞液,储藏糖类等物质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的基本结构是: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大的液泡、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3)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细胞分裂:

使单细胞生物增加了个体数,多细胞生物增加了细胞数或产生生殖细胞,完成生物的繁殖,细胞分裂时的最大特征是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细胞分化:

细胞分裂生长后,有的子细胞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分化后的各种细胞形成了生物体的各种结构。

(4)单细胞生物的特征:

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例如:

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等);

比较衣藻和洋葱表皮细胞,可以发现衣藻既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也有它特.有的且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结构——鞭毛、眼点、杯状叶绿体等。

2.植物组织

植物组织可分为两大类,即分生组织和永久组织。

植物发育时期的胚细胞都是具有分裂能力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陆续分化而失去分裂的能力,成为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组织,即永久组织(包括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和机械组织等)。

但成长的植物体内总保留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能继续分裂、分化以补充新的细胞,由这些细胞构成的组织就是分生组织。

(1)分生组织。

植物发育的早期,即处于胚胎时期,细胞都是具有分裂能力的。

在继续发育的过程中,细胞大多陆续分化而失去了分裂能力,只有特定的未分化的组织仍保留着分裂能力,这样的组织即分生组织。

有些分生组织经常处于活跃状态,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如根尖、茎尖的分生组织。

有些分生组织常处于潜伏状态,只有在条件适宜时才活跃起来,如腋芽内的分生组织、单子叶植物的居间分生组织(即茎杆节间基部的分生组织)。

根尖、茎尖的分生组织的分裂面和根、茎的长轴垂直,分裂结果是根、茎向长生长。

多年生植物的根、茎内部还有围绕中轴排成的一环分生组织层,称形成层,它的分裂面和根、茎周缘是平行的,分裂的结果使根、茎加粗。

(2)保护组织。

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叶表面盖有一层表皮,新生的根、茎表面也有一层表皮。

表皮一般是一层细胞,也有的是多层细胞(如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

表皮细胞大多扁平,形状不规则,紧密镶嵌而成一细胞薄层。

表皮细胞与分生组织的细胞显著不同:

细胞质少,液泡大。

叶、茎等表皮层外面有角质层,其上还覆盖以蜡质,可防止过分失水,也可保护植物免受真菌等寄生物侵袭。

(3)输导组织。

输导组织是高等植物特有的组织,有了输导组织,植物体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体内物质才能实现远距离运输。

木质部中具有输导功能的组织是导管和管胞,导管和管胞的功能是由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它们都是由长管状的死细胞构成的,但导管的运输能力比管胞强。

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大都只有管胞,没有导管,被子植物则主要有导管,但也有管胞。

韧皮部中具有输导功能的组织是筛管和伴胞,筛管和伴胞的功能是运输有机物,运输方向则是双向的。

叶光合作用制成的有机物自上而下运送到根部和茎部保存,或到分生组织供生长之用,而根部储藏的物质也通过向上运输到茎、叶和果实部分,筛管和伴胞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

(4)营养组织。

营养组织是植物体中最多的组织,各种器官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

营养组织的特点是:

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细胞排列松散。

叶中的营养组织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根、茎的表皮以下也是营养组织,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5)机械组织。

机械组织是支持植物体的组织。

有了机械组织,植物体才有了往高生长的条件。

机械组织包括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其中厚壁组织有两类:

一类是纤维,如木纤维和韧皮纤维;

一类是石细胞。

3.动物组织

人和高等动物体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组织,通常把这些组织归纳为四大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将四种基本组织的情况,归纳如下表。

四大基本组织的分布、结构特点和生理作用

组织名称

类别

分布

结构特点

生理作用

上皮组织

依细胞层数分:

单层上皮、复层上皮;

依功能分:

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

身体表面和各种管腔和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

细胞结合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吸收、分泌

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骨组织、软骨组织、皮下脂肪组织、腱、血液

全身各部分,分布最广,包括血液、软骨、肌腱等

细胞较稀少、细胞间质特别发达

支持、保护、联结、营养、物质运输

肌肉组织

平滑肌

内脏器官

细胞呈梭形

收缩速度缓慢,但比较容易拉长

骨骼肌

附着在骨骼上

细胞呈长柱状,上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收缩速度快,舒缩引起头颈部、躯干部和四肢的各种运动

心肌

心脏肌层

细胞呈圆柱形,有横纹,细胞间有分枝相连接

能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从能量转换角度看,肌肉组织可使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

神经组织

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主要分布在脑、脊髓和神经中

全身所有组织和器官

由有突起的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感受刺激后,能产生、传导神经冲动

4.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称作微生物,是自然界中的分解者。

它们既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1)细菌细菌属单细胞生物;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细胞核,只有含遗传物质的核区);

细菌的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组成;

细菌有三个形态:

球状、杆状、螺旋状;

细菌的繁殖:

以细胞分裂形式进行,叫分裂生殖。

(2)真菌真菌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真菌与动物、植物一样都属于真核生物;

真菌主要包括:

酵母菌、霉菌、食用菌三类;

真菌的繁殖方式大多是以孢子繁殖;

食用菌由子实体(实用部分)(地上部分的菌丝)和营养菌丝(地下部分的菌丝)组成。

5.人体的消化系统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食物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消化。

6.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关系

第3讲地球与宇宙

一、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从“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不规则球体”的过程,现代科技测量得到: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天涯海角走不到边”,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等许多现象,都证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

1012千米3。

地球平均密度为5.52克/厘米3。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

108千米2。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①地球处在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地球附近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比较安全;

②地球自身具备生物生存所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恰好吸引了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③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加速了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的过程,形成地球的原始海洋,为生命出现提供可能。

2.地球仪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它可以直观地表现地球整体的表面形态和地理事物的分布。

(1)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

也叫子午线,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②经度:

零度经线也叫做本初子午线(穿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

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经180度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③东、西半球的划分:

用20°

W和160°

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20°

W—0°

—160°

E半球为东半球,20°

W—180°

E半球为西半球。

西经20°

和东经160°

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纬线和纬度

①纬线:

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成为一点。

②纬度:

赤道是零度纬线,从赤道向南北各分作90°

,以北的90°

属于北纬,用“N”作代号,以南的90°

属于南纬,用“S”作代号。

南、北两极纬度分别为90°

S、90°

N,并把0°

~30°

作为低纬度,30°

~60°

作为中纬度,60°

~90°

作为高纬度。

③南、北半球的划分:

把赤道定为0°

纬线,赤道到两极等距,且与经线垂直。

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

3.地图

地图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

二、太阳和月球

1.太阳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

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约1.5千米,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

(1)太阳的结构由外到内:

日冕——色球层——光球层

日珥耀斑太阳黑子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1)太阳黑子:

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这是因为低温气团发出的光要比高温气团发出的量少。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1775年为第一周。

太阳黑子数最多的那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年为太阳活动谷年。

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

2)耀斑:

太阳黑子活动区域内的气体团突然连在一起,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能把太阳上的气体加热到上百万摄氏度,使氢爆炸进入宇宙空间,这些爆炸称为太阳耀斑。

太阳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可以大大增加来自日冕的太阳风,结果导致到达地球大气粒子的增加。

3)日珥:

太阳黑子通常成对或成群出现,称为日珥。

日珥是微红色气体圈。

从地球上看,当一群太阳黑子靠近太阳的边缘时,这些气体圈在太阳边缘特别显眼。

如果日食遮掩了太阳的光球层,天文学家能够看见这些气体圈。

日珥发生在色球层。

4)太阳风:

太阳活动峰年时,会发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