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讲义排版三字经派青岛市中医院油印内部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6899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1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讲义排版三字经派青岛市中医院油印内部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儿推拿讲义排版三字经派青岛市中医院油印内部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儿推拿讲义排版三字经派青岛市中医院油印内部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儿推拿讲义排版三字经派青岛市中医院油印内部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儿推拿讲义排版三字经派青岛市中医院油印内部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讲义排版三字经派青岛市中医院油印内部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儿推拿讲义排版三字经派青岛市中医院油印内部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讲义排版三字经派青岛市中医院油印内部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儿推拿讲义排版三字经派青岛市中医院油印内部资料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十三,五指节……………………………………26

附小儿推拿穴位图…………………………………27

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31

一、感冒……………………………………………31

二、支气管炎………………………………………33

三、肺炎……………………………………………35

四、顿咳(百日咳)………………………………37

五、麻疹……………………………………………39

六、腹泻……………………………………………42

七、痢疾……………………………………………46

八、疳积病(小儿营养不良)………………………49

九、口疮……………………………………………51

十、便秘……………………………………………52

十一、脱肛…………………………………………54

十二、遗尿…………………………………………55

十三、水痘…………………………………………56

十四、目赤痛(急性结合膜炎)……………………57

十五、痄腮(腮腺炎)………………………………58

十六、急惊风………………………………………60

十七、慢凉风………………………………………63

第一章概说

一、推拿的起源:

推拿疗法也叫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向疾病作斗争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的结晶。

这种疗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考其起源:

我们祖先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发生损伤,或生食兽肉野果,饥饱不匀,肠胃不适,即用手揉摩患处,或腹部而感到舒适,在这种本能的自发的治疗基础上,日积月累,形成了后世的推拿疗法。

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一种以求代药的物理疗法,其特点是不用药物,不用器械和特殊设备,仅凭医者的双手,据根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进行操作,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法邪,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采用手法上的不同,可分成人和小儿推拿两种。

由于推拿疗法经济简便,易于掌握,没有痛苦,疗效又高,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更适合广大工农兵群众的需要,因此值得大力惟厂普及。

三、推拿学派

历代医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因而逐渐形成了许多学派。

有的专用于正骨,医治外伤;

有的着重治疗内科疾病,有的专施治于小儿。

这里主要介绍,青岛市立中中医院小儿科的治疗经验。

其特点是,只运用左手各部穴位以代替全身的推拿。

取穴简单,疗效迅速,可免脱衣解带的麻烦,小儿易于合作和接受。

第二章推拿手法

一、什么是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是医者的双手,在患者身上某部及穴位进行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或清(泻)、或补、或清补兼施等手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开脏腑之闭结,扶正祛邪之治疗目的,即称手法。

医者在操作时,必须手法稳定,穴位准确,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二、穴位分型:

人体各部穴位,一般分点、线、面三

种类型。

1、点型:

人体某部位或经络穴位,采取揉、拿、点、捣等手法称为点型。

如小天心、二马等穴。

2、线型:

人体某部位的二点申间的连线,这个长形的穴位,采取用推、打、提、捏等手法,称为线型,如大椎、天河水、六腑等穴。

3、面型:

人体某部或经络穴位(面积较大的穴位)采取推运的手法,称为面型。

加八卦、板门等穴。

三、推拿手法:

常用手法有:

推、拿、揉、运、捣、掐、分、分筋等八种手法。

1、推法:

医者用左手托着患儿之左手,医者用右手拇指或食。

中指罗纹面,在患儿某部穴位,凡向前推动,行于直线,不可歪斜,统称为推法,多用在线型穴位上。

推法

补法一由指尖推向指根(向心性为补)

一般规律如此也有例外者,如推天河水穴(向里为清)

清法(泻法)一由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性为清)

清补法一由指尖至指根,来回推之(往返者为清补)

例如:

推天河水、肝穴、脾穴等。

2、拿法,

医者右手拇食二指,同时相对用力,拿按患儿的某一个穴位,称为拿法。

为强刺激手法之一,多用于急救。

一般用于点型穴位,例如缓解痉挛拿列缺穴。

也是儿科推拿的辅助手法之一。

如推拿结束拿威灵,精灵。

注意:

要松紧适宜,用力要柔和。

3、揉法,

医者以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按在忠儿某部穴位上,做左右平衡旋转揉按叫揉法,多用在点型穴位上。

例如,揉二马,外劳宫等穴。

4、运法,

医者以左手托患儿左手,以右手拇指或食中两指拼拢的罗纹面,由某穴作弧形或环形,推运至他穴称为运法。

多用于面型穴位。

运八卦、运水入土等穴。

5、捣法:

医者以左手托住患儿之左手,以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打)在穴位上,称捣法。

用于点型穴位,例如:

捣小天心。

6、掐法:

凡用医生指甲,在穴位上掐之,使产生酸、麻、胖感称为掐法。

例如:

拇食二指相对用力掐五指节。

7、分法:

医者两手拇指从选定的穴位上,向两侧分推,叫做分法。

例如,分阴阳穴。

8、分筋法:

医者右手(或左手)在患肢做左右扭转捏拿等动作,以达到舒筋和血的疗效,适用于肢体瘫痪等症。

以上推拿八法,适用于小儿常见疾患,其他手法,不多赘述。

附:

提捏手法:

两手半握拳,以食中两指,将患者皮肤用力提起,作连续不断的灵活动作,叫做提捏手法。

提捏大椎穴。

四、推拿次数:

推拿的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

一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2000——3000次,大约需要10分钟到15分钟。

推拿次数与年龄、病情成正比。

年龄大病情重的推的时间宜长,手法宜重。

婴儿或病情轻者,推的时间宜短,手法宜轻,一般推一次约需30分钟,每日一次,重症可一日二次。

五、注意事项:

1、医者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深厚的无产

阶级感情,全心全意地为人氏服务。

2、施术前要备好滑润剂(如滑石粉等)要洗手,修短指甲。

3、推拿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可过凉过热,空气要流通,在严寒季节,医生双手不可过凉,以免患儿产生惊俱,造成操作时困难,治疗后要注意避风,以免复遭外邢侵袭,加重病情。

4、患儿的姿势要适宜。

在操作时先施行一些不易引起患儿恐惧和哭闹的手法,力求合作,然后再作较为痛的手法,如提捏大椎。

5、操作手法耍轻重适宜,用力均匀。

在临床治疗申,:

泌须要有熟练手法,根据辩证施治的精神,灵活地运用这些手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为一个推拿医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还必须注意手法的锻炼,以达到柔和、深透,持久,有力的要求。

这样在临床上才能得心应手。

第三章常用穴位

一、脾穴:

1、部位:

拇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补脾:

向心性推之,用于虚症,如脾虚泄泻。

清脾:

离心性推之,用于实症,如伤食、积滞。

清补脾:

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

用于虚中挟实症,如消化不良。

3、作用,健脾调中,消食积化痰涎,补血生肌。

4、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脱肛、虚喘(咳嗽的时间久了就会虚。

肺气现象。

肺属金土,生金虚则补其母所以补脾)(急性期初期应清肺。

但是反复的咳嗽由虚证变为实证)、慢惊风等症(

二、肝穴:

1、部位:

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2、操作方法:

①平肝(清肝)——离心性推之。

(如有肝阴虚需补得时候用肾代替)因肾属水肝属木。

②补肝—————向心性推之(少用)。

注:

推本穴时宜用泻法,少用补法,如肝虚应补时,则以肾穴代之,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3、作用:

平肝熄风,解热镇惊,开郁除烦,和气生血。

4、主治:

急馒惊风、感冒(肺气和肝的相乘相侮的关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头晕头痛。

脾虚泄泻等。

三、心穴:

-0976543`1、部位:

中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清心:

离心性推之

补心,向心性推之(不用)

(本穴在临床上极少用,若须用,则以清天河水穴代替。

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

口舌生疮(舌尖)、小便赤涩(属热症)、毗红(心火)、惊搐、弄舌(心脾蕴热热上攻于舌)

四、肺穴:

无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清肺:

离心性推之。

(多用)

补肺:

向心性推之。

3、作用,疏风解表、顺气化痰、利咽止咳、补益肺气。

平喘(小儿肺疾病较多)

4、主治:

伤风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麻疹早期会有高热。

所以清肺清肝因肺主皮毛)。

脱肛便秘(肺和大肠想表里)

凡肺经实热者宜清,虚寒者宜补。

五、肾穴:

小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补肾:

向心性推之(肾常不足)

肾经有热用清小肠代替(肾经有热要清膀胱但是没有膀胱)

古书记载的清补法,与此相反。

补肾益脑、益气养神、定喘、止虚火。

先天不足、遗尿(尿床,超过三岁后为尿遗。

)(肾阳不足。

肺脾气虚也会出现尿床更要关注心里)、小便短赤、五更泄泻(脾肾阳虚)、咳喘(肺阳虚。

久咳伤肾咳嗽就尿裤子。

肾主先天)、肾亏骨钦等。

肾主纳气又肾肾精生髓脑为髓海故可健脑。

六、胃穴:

(与板门可交替使用)

由腕横纹至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

属线型穴位。

清胃一一离心性推之。

(此穴只清不补)

清胃热、止呕降逆、(腑气向下。

如果出现阴虚用清补脾代替)(因腐气生热所以有内伤引致外感)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七、大肠穴:

食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①清大肠———离心性推之。

②补大肠———向心性推之。

③清补大肠——来回推之。

调整大肠功能,有固肠、涩便、止泻等作用。

4、主治,赤白痢疾、泄泻、便秘、脱肛、肛门红肿等。

赤白痢疾(大肠湿热表现,下利脓血里急后重。

实热证。

)泄泻(伤食泻等四种),便秘(实便秘,大肠干燥与油炸食品和吃肉见多),脱肛,肛门红肿。

八、小肠穴:

小指尺侧缘,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

清小肠——离心性推之。

利尿止泻、分清降浊、清膀胱之热。

尿闭、小便不利、口疮、泄泻而无小便者多用之。

利小便穴:

我院儿科,常用自腕部沿手掌尺侧缘,推向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治腹泻甚效。

九、八卦穴:

手掌面,掌心的周边,顺着时针的方向,划一圆圈即是八卦穴。

面型(也称环型)穴位。

(卦名:

乾,坎、艮(gen)、震、巽、离、坤、兑)

①顺运八卦——由乾卦起运转一周至兑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顺运八卦。

②逆运八卦——由艮卦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推运一周,至震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逆运八卦。

作用呼吸和消化系统。

和中利隔、顺气化痰、消宿食、开饱胀、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胸闷肤饱、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咳嗽痰喘、心烦内热等。

顺和逆都是清的手法。

但是咳嗽和感冒都能咳喘,如肺炎和哮喘要逆运八卦,风寒咳嗽用顺运,看轻重程度。

十、运水入土穴

由小指尖偏尺侧至大指根,沿着手掌边车工一弧形曲线。

由小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到拇指根处,称运水入土。

润燥通滞。

便秘、痢疾、遗尿等。

十一、运土入水穴:

(与运水入土正好相反)

1、部位,由拇指尖起至掌根之中点,到小指根。

属弧型穴位。

由拇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土入水。

止泻。

腹泻。

十二、板门穴:

(独穴)

拇指下,大鱼际肌之中点,属面型大穴。

(揉板门。

左右旋砖揉之,

(清板门)来回推之为清板门。

(推板门)

从板门推向腕横纹能止泻。

或从腕横纹推向板门(止吐)

能清胃热,通调三焦之气。

止吐泻、退虚热、嗌奶(清胃热)、胃疼(揉)等症。

十三、小天心穴:

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点,属点型穴位。

可以用揉法。

①捣小天心法――医者左手托患儿左手,以其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穴位,称捣小天心法。

②掐小天心法广――拿法同上,医生以拇指甲在穴位上掐之,称掐小天心法。

、安神定惊、清热明目(热生风扰神志引起抽搐)止咳等。

惊风癫痫、烦躁夜啼(病理为两个证型:

1,心经有热呼吸气为热的舌尖红小便黄赤短少不喜灯光。

肢体仰面。

和脾经有寒型曲腰而啼呼气凉。

有灯光哭弱而不适合小甜心而用外劳宫和三关)小便赤色,实热咳喘实热急喘、痘疹饮出不透等,(有热症用小天心无热症用天和水)为一切眼病的主穴。

(抽风前兆)操作方法:

凡眼疾:

眼球上翻――向下捣。

眼球下翻――向上捣。

眼球左翻――向右捣。

眼球右翻――向左捣。

(离心为上向心为上)

十四、四横纹:

(消化系统除胀气要穴燥痰要穴:

咳不出或者干咳无痰,四横纹加顺运八卦)

掌面,2--5指根部(掌指关节)之横纹处,属线型穴位。

可以揉和推(建议多推)

推四横纹――医者左手掌托患儿左手四指的背面,拇指握住中节处,以右手拇指外侧面或螺纹面,来回推之。

调中行气、退热消胀、散淤结。

清脏腑之热。

肚胀、疳积、咳嗽痰喘、气促胸满、唇裂腹疼。

十五、小横纹:

(治疗湿痰要穴)(加逆运八卦治疗肺炎和哮喘至咳嗽剧烈的病症)

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属点型穴位。

(握拳小指侧掌横纹头)

揉小横纹――用右手拇指螺纹面揉之。

消郁热、化痰涎。

(脾虚)(加补脾)

口疮、流口水,为治百日咳、肺炎之要穴,一切痰壅喘咳等症皆良。

加阴阳穴

小天心穴两侧靠拇指侧的为阳池靠小指侧的为阴池

作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消食积化痰涎

主治寒热往来或身热不退,食积,呕吐,泄泻惊风痰喘。

操作分推。

辅助穴

十六、二马穴(二人上马穴):

(滋阴穴)(与补肾穴交替使用)

在手背5--4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小头凹陷中与手掌兑宫相对。

属点型穴位。

揉二马――医者左手握患儿左手,使手心向下,小指屈于掌心,以右手拇指左右揉之。

大补元气、健脑补髓、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先天不足(肾)、气虚喘嗽(慢性气管炎)、脱江、疵气、小便闭塞或不利、虚火牙疼(红肿热痛为实火,虚火为隐隐疼)、瘫痪、脑炎后遗症等一切虚症均宜之。

十七、外劳宫:

(治疗腹痛的要穴)

1、部位:

手背中央,3—4掌骨中间。

与内劳宫相对处,属点型穴位。

同二马,将无名指,小指屈曲,与掌面呈90度角,使穴位显出。

温中去寒,安蛔止疼。

补气。

下寒腹疼(小孩多虚寒腹痛多见),住来寒热、胆道蛔虫(眼有蓝斑点)、久泻不止、透发痘疹、疝气气脱肛、夜啼症、感冒风寒,揉之取汗,一切虚寒症均有效。

加一窝风:

(揉)手背侧,腕横纹中央凹陷中。

治腹痛加(肚角穴)三脂捏肚脐旁开二寸下(天枢穴)

作用:

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

止痹痛,利关节

主治:

伤风感冒(怕冷不发烧,),腹痛,痹痛。

急慢惊风

再加列缺:

手腕两侧的凹陷内(急手法使其发汗)

发汗解表,开窍复苏。

主治惊风,电线发作时的急救。

风寒感冒,风寒头痛拿之取汗,得汗后需避风。

十八、伯阳池穴:

(揉)(头部外伤要穴)有头痛必选伯阳池

前臂一窝风上,腕后二寸凹陷处(当针灸的外关穴部位),属点型穴位。

揉阳池――医者以左手握住患儿腕部,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的螺纹面揉之。

解表散寒,祛风止疼。

降逆清脑。

头晕头痛(各种类型之头疼均宜)、鼻塞流涕、感冒、急慢惊风及其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

十九、天河水穴:

(心经有热用清天河水代替)(清热要穴,一切热症均可)(体温在38度以下的均用而无论虚实)

前臂正面,由掌根到肘弯横纹中间一条直线,属长线型穴位。

推天河水一一向心性推之,称清天河水(此穴无补法)。

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安神镇惊、利尿。

急热惊风、惊啼烦躁、弄舌、重舌、口疮、感冒发热、咳嗽、腹泻、麻疹、尿少等症。

二十、退六腑穴:

(体温超过38.5一律用六腑穴)

前臂内侧线,尺侧缘。

由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属长线型穴位。

离心性推之,称退六腑。

清实火、退高热、除热痰。

凉血解毒。

高烧、急惊风、实热痰喘、便秘、热痢、痘疹、痄腮等一切热症宜之。

二十一、三关穴:

(补益性的暖性穴位)

前臂外侧缘,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属长线型穴位。

向心性推之,称推上三关。

培补元气、凋和气血、主气活血。

4、主治,表虚自汗、麻疹不透、先天不足、一切寒症皆宜。

二十二、威灵、精灵:

l、部位:

威灵——手背,外劳宫旁,2--3指掌骨之间,靠近食指掌骨侧,属点型穴位。

精灵——手背,外劳宫旁,无名指,4--5掌骨之间,靠近无名指掌骨侧,属点型穴位。

以拇指甲掐之,继以揉之。

调和气血,开窍镇惊

急,慢惊风,昏迷不醒

多在急救时使用,为儿科推拿结束手法之一。

中指指端老龙穴(急救穴)

端正穴(中指甲两侧)

仆参(脚跟昆仑穴直下赤白肉际)古人用牙咬

七节骨(大肠系统问题)(腹泻要穴)

部位:

从尾骨端到第四腰椎成一直线

推上七节骨为补发,能温阳止泻

推下七节骨为泄法,能泄热通便。

泄泻,便秘,脱肛痢疾等症(痢疾为大肠湿热所以要泄热止泻)

足三里穴

小腿胫骨旁,外膝盖眼下3寸

作用健脾何谓,调中理气导致通络

泄泻,

二十三、五指节:

手指各关节处。

医者以拇食二指相对掐之。

调和气血、开窍镇惊。

急慢惊风,能加强各穴功能,为儿科推拿结束手法之一。

(近处皮肤用指甲轻提远端用指甲直接掐)掐列缺醒神后配合五指节

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涌泉穴:

曲趾,足掌心前正中凹陷处

引火归元,,退虚热,止吐泄

发热,

常用复式手法1摇抖肘2黄蜂入洞:

双指点揉鼻子呢孔下3上提耳朵与下拉耳垂。

4点威灵经宁5手里倒点酒精沿手掌过小天心退烧6逐点拍天河水能解高热神昏7

一、感冒:

病因:

四季均有发生,尤以秋冬季最常见,多因气候突变,遭受风寒侵袭,肺气不宣所致。

症状:

发冷发烧,头疼体疼,鼻塞流涕,咳嗽喷嚏,食欲不振,呕吐,有汗或无汗,便秘溲赤等。

治则:

解表散寒清热。

取穴:

1、发热轻的(37.5度一38度)

平肝肺10分钟天河水15分钟掐五指节

2、发热较重的(38.5度一40度)

平肝肺10分钟退六腑15分钟提捏大椎掐五指节,

3、兼症:

鼻塞)——加阳池(10分钟),呕吐——加清胃(10分钟),嗽重——加八卦(10分钟)

以上治疗每天一次,一般的感冒,推拿一次就可好,最多2一3次可愈。

推拿以后4一5小时左右,会发热更高一些,这是邪热外表之象,热持续2一3小时,则汗出烧退病愈。

治感冒验方:

1、生姜二钱生葱白三寸大枣四个水煎顿服。

2、荆芥薄荷苏叶各二钱水煎服。

3、绿豆五钱生姜三片葱白一个青萝卜片一两水煎服出汗。

二、支气管炎

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亦可由理化性刺激如煤烟、灰尘、寒冷空气刺激引起发病,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症状与治疗:

1、急性支气管炎:

初起有感冒症状,继则咳嗽加重,可有发烧、胸闷、气促、食欲不振,初为干咳,以后痰渐多。

①八卦(10—15分钟)平肝肺(10分钟)清胃(10分钟)天河水(10分钟)

若喘重——改逆八卦(10分钟)

发热38.5度以上改用六腑

②喘重痰多(肺部有湿性罗音)

去清胃加小横纹。

③唯独喘重少痰或无痰(肺部有干性罗音)

去小横纹改用四横纹。

2、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如反复发作可成慢性。

轻者仅早晚有刺激性咳嗽,重者可有发烧,咳嗽,吐痰明显,活动后喘,呼吸可带哮鸣声,日渐消瘦等。

①可先按急性气管炎治疗,推二次后改用补法:

二马(10分钟)补脾(10分钟)平肝(10分钟)补肺(10分钟)

②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出现发烧、喘重、痰多,此是虚中挟实症,冶宜清补兼施。

a、逆八卦(10分钟)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