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实验答案范本模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6152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1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系统实验答案范本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操作系统实验答案范本模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操作系统实验答案范本模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操作系统实验答案范本模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操作系统实验答案范本模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操作系统实验答案范本模板Word下载.docx

《操作系统实验答案范本模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实验答案范本模板Word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操作系统实验答案范本模板Word下载.docx

#include〈stdio.h〉

intp1,p2,i;

if(p1=fork())

for(i=0;

i<

500;

i++)

printf(”parent%d\n”,i);

wait(0);

/*保证在子进程终止前,父进程不会终止*/

exit(0);

if(p2=fork())

{

500;

i++)

printf(”son%d\n"

i);

wait(0);

exit(0);

/*向父进程信号0且该进程推出*/

else

printf(“grandchild%d\n”,i);

〈运行结果〉

parent….

son…

grandchild…

或grandchild

…son

…grandchild

…parent

分析:

由于函数printf()输出的字符串之间不会被中断,因此,每个字符串内部的字符顺序输出时不变。

但是,由于进程并发执行时的调度顺序和父子进程的抢占处理机问题,输出字符串的顺序和先后随着执行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这与打印单字符的结果相同.

〈程序2>

#include〈stdio.h>

{

intp1,p2,i;

lockf(1,1,0);

for(i=0;

printf("

parent%d\n”,i);

lockf(1,0,0);

wait(0);

/*保证在子进程终止前,父进程不会终止*/

exit(0);

{

if(p2=fork())

lockf(1,1,0);

i〈500;

printf(”son%d\n"

lockf(1,0,0);

/*保证在子进程终止前,父进程不会终止*/

lockf(1,1,0);

printf(”daughter%d\n”,i);

lockf(1,0,0);

exit(0);

}

运行结果〉

输出parent块,son块,grandchild块的顺序可能不同,但是每个块的输出过程不会被打断.

因为上述程序执行时,lockf(1,1,0)锁定标准输出设备,lockf(1,0,0)解锁标准输出设备,在lockf(1,1,0)与lockf(1,0,0)中间的for循环输出不会被中断,加锁与不加锁效果不相同.

3.软中断通信

任务1>

编制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再用系统调用signal()让父进程捕捉键盘上来的中断信号(即按ctrl+c键),当捕捉到中断信号后,父进程用系统调用kill()向两个子进程发出信号,子进程捕捉到信号后,分别输出下列信息后终止:

childprocess1iskilledbyparent!

childprocess2iskilledbyparent!

父进程等待两个子进程终止后,输出以下信息后终止:

parentprocessiskilled!

〈程序流程图〉

 

〈程序〉

#include<

h>

#include〈signal。

#include〈unistd.h>

voidwaiting(),stop(),alarming();

intwait_mark;

intp1,p2;

if(p1=fork())/*创建子进程p1*/

{

if(p2=fork())/*创建子进程p2*/

wait_mark=1;

signal(SIGINT,stop);

/*接收到^c信号,转stop*/

signal(SIGALRM,alarming);

/*接受SIGALRM

waiting();

kill(p1,16);

/*向p1发软中断信号16*/

kill(p2,17);

/*向p2发软中断信号17*/

/*同步*/

wait(0);

printf(”parentprocessiskilled!

\n”);

wait_mark=1;

signal(17,stop);

signal(SIGINT,SIG_IGN);

/*忽略^c信号*/

while(wait_mark!

=0);

printf(”childprocess2iskilledbyparent!

lockf(1,0,0);

}

wait_mark=1;

signal(16,stop);

signal(SIGINT,SIG_IGN);

/*忽略^c信号*/

while(wait_mark!

=0)

lockf(1,1,0);

printf(”childprocess1iskilledbyparent!

\n"

);

lockf(1,0,0);

exit(0);

voidwaiting()

sleep(5);

if(wait_mark!

kill(getpid(),SIGALRM);

voidalarming()

wait_mark=0;

voidstop()

wait_mark=0;

〈运行结果>

不做任何操作等待五秒钟父进程回在子进程县推出后退出,并打印退出的顺序;

或者点击ctrl+C后程序退出并打印退出的顺序.

任务2>

在上面的任务1中,增加语句signal(SIGINT,SIG_IGN)和语句signal(SIGQUIT,SIG_IGN),观察执行结果,并分析原因。

这里,signal(SIGINT,SIG_IGN)和signal(SIGQUIT,SIG_IGN)分别为忽略键信号以及忽略中断信号。

〈程序>

#include〈signal.h>

unistd.h〉

intpid1,pid2;

intEndFlag=0;

intpf1=0;

intpf2=0;

voidIntDelete()

kill(pid1,16);

kill(pid2,17);

voidInt1()

printf("

childprocess1iskilled!

byparent\n"

exit(0);

voidInt2()

printf(”childprocess2iskilled!

byparent\n”);

intexitpid;

if(pid1=fork())

if(pid2=fork())

signal(SIGINT,IntDelete);

waitpid(—1,&exitpid,0);

parentprocessiskilled\n"

}

else

signal(SIGINT,SIG_IGN);

signal(17,Int2);

pause();

signal(16,Int1);

pause();

请读者将上述程序输入计算机后,执行并观察。

3.进程的管道通信

〈任务〉

编制一段程序,实现进程的管道通信。

使用系统调用pipe()建立一条管道线.两个子进程p1和p2分别向通道个写一句话:

child1processissendingmessage!

child2processissendingmessage!

而父进程则从管道中读出来自两个进程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include〈unistd.h>

#include〈signal。

#include〈stdio。

intpid1,pid2;

main()

{

intfd[2];

charoutpipe[100],inpipe[100];

pipe(fd);

/*创建一个管道*/

while((pid1=fork())==—1);

if(pid1==0)

lockf(fd[1],1,0);

sprintf(outpipe,”child1processissendingmessage!

"

);

/*把串放入数组outpipe中*/

write(fd[1],outpipe,50);

/*向管道写长为50字节的串*/

sleep(5);

/*自我阻塞5秒*/

lockf(fd[1],0,0);

else

while((pid2=fork())==—1);

if(pid2==0)

lockf(fd[1],1,0);

/*互斥*/

sprintf(outpipe,”child2processissendingmessage!

write(fd[1],outpipe,50);

sleep(5);

lockf(fd[1],0,0);

wait(0);

/*同步*/

read(fd[0],inpipe,50);

/*从管道中读长为50字节的串*/

%s\n”,inpipe);

read(fd[0],inpipe,50);

printf(”%s\n”,inpipe);

延迟5秒后显示:

再延迟5秒:

child2processissendingmessage!

分析〉

请读者自行完成。

思考>

1、程序中的sleep(5)起什么作用?

2、子进程1和2为什么也能对管道进行操作?

实验4指导

[实验内容]

1消息的创建,发送和接收

<

任务〉

使用系统调用msgget(),megsnd(),msgrev()及msgctl()编制一长度为1K的消息发送和接收的程序。

程序设计〉

(1)为了便于操作和观察结果,用一个程序为“引子”,先后fork()两个子进程,SERVER和CLIENT,进行通信。

(2)SERVER端建立一个Key为75的消息队列,等待其他进程发来的消息。

当遇到类型为1的消息,则作为结束信号,取消该队列,并退出SERVER。

SERVER每接收到一个消息后显示一句“(server)received”。

(3)CLIENT端使用Key为75的消息队列,先后发送类型从10到1的消息,然后退出。

最后的一个消息,既是SERVER端需要的结束信号。

CLIENT每发送一条消息后显示一句“(client)sent”。

(4)父进程在SERVER和CLIENT均退出后结束。

#include<

stdio.h〉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sys/msg.h〉

#include〈sys/ipc.h〉

#defineMSGKEY75/*定义关键词MEGKEY*/

structmsgform/*消息结构*/

longmtype;

charmtexe[100];

/*文本长度*/

}msg;

intmsgqid,i;

voidCLIENT()

inti;

msgqid=msgget(MSGKEY,0777|IPC_CREAT);

for(i=10;

i〉=1;

i-—)

msg。

mtype=i;

printf("

(client)sent\n”);

msgsnd(msgqid,&msg,1030,0);

/*发送消息msg入msgid消息队列*/

voidSERVER()

/*由关键字获得消息队列*/

do

msgrcv(msgqid,&msg,1030,0,0);

/*从队列msgid接受消息msg*/

printf(”(server)receive\n”);

}while(msg。

mtype!

=1);

/*消息类型为1时,释放队列*/

msgctl(msgqid,IPC_RMID,0);

if(fork())

SERVER();

wait(0);

elseCLIENT();

结果>

从理想的结果来说,应当是每当Client发送一个消息后,server接收该消息,Client再发送下一条.也就是说“(Client)sent”和“(server)received”的字样应该在屏幕上交替出现.实际的结果大多是,先由Client发送两条消息,然后Server接收一条消息.此后Client

Server交替发送和接收消息。

最后一次接收两条消息。

Client和Server分别发送和接收了10条消息,与预期设想一致

分析>

message的传送和控制并不保证完全同步,当一个程序不再激活状态的时候,它完全可能继续睡眠,造成上面现象,在多次sendmessage后才receivemessage。

这一点有助于理解消息转送的实现机理。

2.共享存储区的创建,附接和断接

使用系统调用shmget(),sgmat(),smgdt(),shmctl()编制一个与上述功能相同的程序.

(1)为了便于操作和观察结果,用一个程序为“引子”,先后fork()两个子进程,SERVER和CLIENT,进行通信。

(2)SERVER端建立一个KEY为75的共享区,并将第一个字节置为—1.作为数据空的标志。

等待其他进程发来的消息。

当该字节的值发生变化时,表示收到了该消息,进行处理.然后再次把它的值设为—1.如果遇到的值为0,则视为结束信号,取消该队列,并退出SERVER.SERVER每接收到一次数据后显示”(server)received”。

(3)CLIENT端建立一个为75的共享区,当共享取得第一个字节为—1时,Server端空闲,可发送请求。

CLIENT随即填入9到0.期间等待Server端再次空闲.进行完这些操作后,CLIENT退出。

CLIENT每发送一次数据后显示"

(client)sent”.

(4)父进程在SERVER和CLIENT均退出后结束.

#include〈sys/types。

#include〈sys/msg。

#include〈sys/ipc。

#defineSHMKEY75/*定义共享区关键词*/

intshmid,i;

int*addr;

CLIENT()

shmid=shmget(SHMKEY,1024,0777|IPC_CREAT);

/*获取共享区,长度1024,关键词SHMKEY*/

addr=shmat(shmid,0,0);

/*共享区起始地址为addr*/

for(i=9;

i〉=0;

i-—)

{

while(*addr!

=-1);

(client)sent\n”);

/*打印(client)sent*/

*addr=i;

/*把i赋给addr*/

}

SERVER()

do

while(*addr==—1);

(server)received\n%d”,*addr);

/*服务进程使用共享区*/

if(*addr!

*addr=—1;

}while(*addr);

shmctl(shmid,IPC_RMID,0);

main()

shmid=shmget(SHMKEY,1024,0777|IPC_CREAT);

/*创建共享区*/

addr=shmat(shmid,0,0);

*addr=—1;

if(fork())

SERVER();

CLIENT();

〈结果〉

运行的结果和预想的完全一样。

但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现每当client发送一次数据后,server要等大约0。

1秒才有响应。

同样,之后client又需要等待大约0.1秒才发送下一个数据。

出现上述的应答延迟的现象是程序设计的问题.当client端发送了数据后,并没有任何措施通知server端数据已经发出,需要由client的查询才能感知。

此时,client端并没有放弃系统的控制权,仍然占用CPU的时间片。

只有当系统进行调度时,切换到了server进程,再进行应答。

这个问题,也同样存在于server端到client的应答过程之中。

3比较两种消息通信机制中的数据传输的时间

由于两种机制实现的机理和用处都不一样,难以直接进行时间上的比较。

如果比较其性能,应更加全面的分析。

(1)消息队列的建立比共享区的设立消耗的资源少。

前者只是一个软件上设定的问题,后者需要对硬件操作,实现内存的映像,当然控制起来比前者复杂。

如果每次都重新进行队列或共享的建立,共享区的设立没有什么优势。

(2)当消息队列和共享区建立好后,共享区的数据传输,受到了系统硬件的支持,不耗费多余的资源;

而消息传递,由软件进行控制和实现,需要消耗一定的CPU资源。

从这个意义上讲,共享区更适合频繁和大量的数据传输。

(3)消息的传递,自身就带有同步的控制。

当等到消息的时候,进程进入睡眠状态,不再消耗CPU资源。

而共享队列如果不借助其他机制进行同步,接受数据的一方必须进行不断的查询,白白浪费了大量的CPU资源.可见消息方式的使用更加灵活。

实验5指导

设计一个虚拟存储区和内存工作区,并使用下列算法计算访问命中率。

(1)进先出的算法(FIFO)

(2)最近最少使用的算法(LRU)

(3)最佳淘汰算法(OPT)

(4)最少访问页面算法(LFU)

(5)最近最不经常使用算法(NUR)

命中率=(1-页面失效次数)/页地址流长度

本实验的程序设计基本上按照实验内容进行.即首先用srand()和rand()函数定义和产生指令序列,然后将指令序列变换成相应的页地址流,并针对不同的算法计算出相应的命中率.相关定义如下:

1数据结构

(1)页面类型

typedefstruct{

intpn,pfn,counter,time;

}pl-type;

其中pn为页号,pfn为面号,counter为一个周期内访问该页面的次数,time为访问时间.

(2)页面控制结构

pfc—struct{

intpn,pfn;

structpfc_struct*next;

typedefstructpfc_structpfc_type;

pfc_typepfc_struct[total_vp],*freepf_head,*busypf_head;

pfc_type*busypf_tail;

其中pfc[total_vp]定义用户进程虚页控制结构,

*freepf_head为空页面头的指针,

*busypf_head为忙页面头的指针,

*busypf_tail为忙页面尾的指针.

2.函数定义

(1)Voidinitialize():

初始化函数,给每个相关的页面赋值。

(2)VoidFIFO():

计算使用FIFO算法时的命中率。

(3)VoidLRU():

计算使用LRU算法时的命中率.

(4)VoidOPT():

计算使用OPT算法时的命中率。

(5)VoidLFU():

计算使用LFU算法时的命中率。

(6)VoidNUR():

计算使用NUR算法时的命中率。

3.变量定义

(1)inta[total_instruction]:

指令流数据组。

(2)intpage[total_instruction]:

每条指令所属的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