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康杰中学高三第三次重点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5622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康杰中学高三第三次重点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西康杰中学高三第三次重点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西康杰中学高三第三次重点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西康杰中学高三第三次重点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西康杰中学高三第三次重点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康杰中学高三第三次重点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山西康杰中学高三第三次重点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康杰中学高三第三次重点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康杰中学高三第三次重点语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见,大体能够苟安的环境里,九品中正制出现了极其严峻的名不副实。

C.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的。

D、荐举制在乱世执行较好,而在治平及大体能够苟安的环境中,那么被掏空了脆弱的理性及公平。

2.以下有关“科举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基本上聪明人,用聪明人治理国家总比笨蛋要好。

B.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的负面性特别多,它让中国读书人的心被牢牢拴在乌纱帽上。

C、科举制诞生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骛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的角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

D、科举选拔出的人多属智商特别高、情商偏低之类,多非一流的政治家。

3.以下分析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在缺乏危机约束机制下,荐举制得以较好实行的前提之一是:

荐举者须是既有识人慧眼又具无私品德的人。

B.科举尽管堪称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严密、最公正的选官制度,但在本质上,却是将读书完全名利化。

C.科举不仅使中国读书人几尽忽略自然科学,且高度强化了国人官本位意识,还使传统中国社会始终缺乏独立的知识阶层,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异端及挑战者。

D.无制度保证荐举者公正无私,且荐举权差不多被贵族垄断,因此九品中正制在诞生不久自然地走向了初衷的反面,成为贵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

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

太祖曰:

“汝亦欲富贵乎?

”永忠曰:

“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

从攻江州,州城守备甚固。

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

永忠乘飞舸追且射,汉卒多死伤。

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获,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

又邀击①之泾江口,友谅死。

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

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充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

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

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

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

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

黎明,蜀人始觉。

永忠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夹攻,大破之。

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

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

俟和至,乃受降。

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

“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

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

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

廖永忠传》,有删节〕

【注】①邀击:

拦击,截击。

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薄:

迫近

B、数其残暴斩之数:

列举

C、次铜锣峡次:

停留

D、永忠与相比比:

匹敌

5、以下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

当时他年纪轻轻就建立了特别大的功勋,受到明太祖的称赞。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

每次回到京都以后,都受到了明太祖的接见和嘉奖。

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

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因此对他不满;

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7、将以下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1〕永忠曰:

〔5分〕

〔2〕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阴朱弁①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

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①朱弁(1058~1144):

字少章,自号观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回到故国。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分析。

(5分)

9、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2〕_______,金块珠砾,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稻草人

刘国芳

孩子总吵着要去乡下的外婆家。

孩子的外婆,也天天盼着孩子去。

但孩子的母亲不让孩子去。

她总说乡下脏。

有一次,孩子又哭又闹,一定要去外婆家。

母亲没方法了。

母亲跟孩子捡了一堆衣服,开车把孩子送到外婆家。

放下孩子,母亲说:

“不要乱跑。

”又说:

“乡下脏,要注意卫生。

说过,孩子母亲就开车赶回去上班了。

母亲才走,孩子就在村里到处走着,玩着。

开始,还让外婆牵着。

后来,就一个人到处乱走了。

不仅在村里走,还出了村。

在村外,孩子看见田里站着一个人,一个特别难看特别难看的人。

孩子有些可怕,不敢过去,站在那儿看。

看了一会,孩子明白了,那不是真的人,是一个稻草人。

孩子在童话书上看过稻草人,童话书上的稻草人穿着红红绿绿的衣服,特别好看。

但那个稻草人和童话书上的稻草人完全不同,那个稻草人穿的衣服破破烂烂。

孩子后来走过去。

孩子跟稻草人说:

“你如何穿得这么破破烂烂呀?

孩子又说:

“噢,是乡下没有好衣服穿吧?

孩子有好看的衣服,孩子母亲给他捡了一堆衣服来。

孩子随后跑回去拿了一件衣服来,然后穿在稻草人身上。

穿好,孩子说:

“现在你好看了。

孩子这天还看见几个稻草人,这些稻草人,全都穿的破破烂烂。

有一个稻草人,身上的衣服只是一块布。

孩子就跟那个稻草人说:

“乡下没有衣服吗?

”说着,孩子又跑回去,把自己的衣服拿来。

孩子的衣服红的黄的绿的都有,把这些衣服穿在稻草人身上,稻草人也就像童话书上的稻草人一样红红绿绿特别好看了。

这天傍晚,孩子的外婆跟孩子洗澡换衣服时,发明孩子包里的衣服少了特别多。

外婆就问着孩子说:

“你衣服如何少了?

孩子说:

“我给稻草人穿了。

”说着,孩子牵了外婆去看稻草人。

看见稻草人,外婆也觉得稻草人好看。

外婆说:

“这些稻草人还真好看哩。

”说着,外婆就动手把稻草人身上的衣服脱下来。

但孩子不肯,孩子说:

“干嘛要脱下来呀?

外婆说:

“你母亲看见了会生气的。

“她不明白。

外婆不再坚持了。

“那明天再来脱下来。

但第二天一大早,孩子的母亲就来了。

母亲不放心孩子,开车来看看。

在村外,眼睛有点近视的母亲就看见孩子站在田里。

孩子的母亲特别生气,停了车走过去,但近了,孩子的母亲看见那是一个稻草人。

但特别快,孩子的母亲认出稻草人身上的衣服是孩子的衣服,这衣服是她买的,她所以认得。

孩子的母亲怔住了,不明白孩子的衣服如何会穿在稻草人身上。

再往前开,孩子的母亲又看见孩子站在田里。

走过去,发明这也是一个稻草人,这稻草人同样穿着孩子的衣服。

接着,母亲又发明孩子站在田里,但走过去,这依旧一个穿着孩子衣服的稻草人。

后来,母亲就看见孩子了,这不是稻草人,是孩子真的站在田里。

孩子也是一大早就往外面跑,看见田里麻雀多,就站那儿赶麻雀。

母亲看见了孩子,但做母亲的以为这是穿着孩子衣服的稻草人,孩子的母亲懒得停车了。

但到家时,母亲没见到孩子。

母亲因此特别不快乐地跟孩子的外婆说:

“跟你说了。

别让孩子到处跑,你如何还让他乱跑?

孩子的外婆说:

“村里的孩子也是到处跑,村里又没有河,不要紧。

孩子的母亲说:

“谁说不要紧。

说着,母亲去找孩子。

终于,孩子的母亲看清了,那个站在田里赶麻雀的稻草人确实是孩子。

母亲便过去打了孩子一巴掌,凶着说:

“站在那个地方做什么呀?

“赶麻雀。

母亲说:

“你以为你是稻草人呀?

”说着,母亲一把拉走了孩子。

孩子的外婆这时候走来了。

“你等一下,我把那些衣服收起来,你带回去。

“稻草人穿过的衣服如何还能穿,不要了。

说着,孩子的母亲发动汽车,把孩子带走了。

他们走了,把孩子的外婆一个人扔在田里。

呆呆地,孩子的外婆在那儿站着。

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稻草人,一个穿着孩子衣服的稻草人。

孩子的外婆看着那个稻草人,看着看着,老人就觉得,是孩子站在那儿……

〔选自《微型小说赏析》〕

〔1〕以下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的“孩子”“一大早就往外面跑”,还把自己的衣服给稻草人穿,说明对自由的和未知环境的喜爱是儿童的天性。

B、小说中的母亲不情愿带孩子去外婆家,“总是说乡下脏”。

她对自己的母亲话语专断,颇为冷漠,文中批判了她这种不尊重长辈的表现。

C、孩子的外婆是小说的次要人物,起着陪衬烘托的作用。

她爱护孙子,然而又忌惮在城市里有钱了的女儿,这是一种两难,这种两难显出了那个人物身上的软弱。

D、在这篇小说里,冷漠和热情并立,宽容与苛刻共存。

尖锐的矛盾冲突,鲜亮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勾勒出极富生活真实感的生活实景。

E、在小说的末尾,孩子、母亲、外婆、稻草人全部被纳入了一幅完整的场景描写,最后用外婆的神态描写结尾,使得小说的主题表达含蓄而深远。

〔2〕小说以“稻草人”为题,如此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依照小说的故情况节,说一说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有人读过这篇小说后认为小说折射出了城市化的中国现实社会的普遍现象,有人那么认为小说反映的事实上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哪一种观点更接近你的阅读感受?

什么原因?

〔8分〕

【四】有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钱穆:

息念与发愤

胡美琦

我和宾四〔钱穆的字〕刚开始共同生活时,他整天在学校,有应付不完的事;

下班回家一进门,静卧十几分钟,就又伏案用功。

有时参加学校全体旅游,一早出门,涉海、爬山,黄昏回家,年轻人都累了,但宾四一进门仍只休息十几分钟便伏案。

我觉得特别惊奇,有一天谈起,他说:

这是因为有静坐之功。

他年轻时为求身体健康,对静坐曾下过特别大功夫,以后把静坐中的“息念”功夫应用到日常生活上来,乘巴士、走路,都用心“息念”,因此一回家就能伏案。

他过去身体特别弱,得过肺病,又曾患过几十年严峻的胃疾,因此一向注意身体卫生。

他伏案工作一两小时定会站起来走动几分钟,或做些书房运动。

我们钻石山的那个家,仅有二十余平米,就养了大大小小近百盆花草,摆满在窗框上柜子上书桌上茶几上阳台上。

他用栽花赏花代替一部分书房运动。

他永久保持着乐观心情,使家庭中朝气充沛。

他喜爱接近大自然,我们在香港时,先后两个家都能够望月,能够观海。

得了空闲,他喜爱自香港山顶看海上落日,看夜景,或是到九龙乡村漫游。

他关于一年四季阴晴冷暖的变化,都觉得意味无穷。

他喜爱饮下午茶,也喜爱围棋。

但不喜爱和人对弈,他嫌那样费时伤神,因此更喜爱摆棋谱。

在我觉得心情沉闷时,他常说,我来替你摆一盘棋吧。

偶然也夫妻对下,他说:

只有如此,胜也好,败也好,能够不伤神。

我最爱听他吹箫。

我们住在九龙沙田的那一段日子,每逢有月亮的晚上,我喜爱关掉家中所有的灯,让月光照进我们整条的长廊,我盘膝坐在廊上,静听他在月光下吹箫,四周寂静,只听箫声在空中回荡,令人尘念顿消,满心舒畅。

宾四告诉我,他年轻时学唱昆曲,因此也学吹箫笛,他曾下过特别大功夫。

冬天下雪在户外练,在当风口处练,还要一腿而起,做金鸡独立式慢慢蹲下又起来练,要练到那箫笛声音不断不变。

迁到台湾后,他的牙齿全部拔光,装上了假牙就没有兴致再吹箫了。

他七十三岁大病后,身体尚未完全复原,两眼也患目疾,医生不让他过长时间看书,尤禁晚上看书,因此生活较前轻松,然而他白天仍然全日工作,如此直到他《朱子新学案》一书完成,那是他生命中一大志愿所寄。

他自己说:

以后我要减少工作时间了。

但也仍保持着半日正常的工作;

而一遇内心喜爱的题目,他又耐不住加倍地工作了。

近几年来,有时他对我说这几天我真快乐,写了一篇得意的文章。

但文章写完,他总会有一场病。

亲戚朋友都劝我要限制他的用功时间,他们关切地说,宾四写作了一辈子,过八十的人,也该休息休息了,我心中特别感激他们对宾四的爱护,但我从来没有限制过他的读书写作。

记得我们刚结婚时,他曾对我说:

不盼望我是一个只懂治理家务的主妇,盼望我做一个懂得他、了解他的知己。

二十年的共同生活,使我深知他那种“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心胸抱负。

宾四常对我说,自古以来的学人特别少有及身而见开花结果的。

在今天讲文化思想,大概不像科学家的发明,不论别人懂与不懂,即可获得举世崇拜,因为科学有一个公认的外在价值,而讲文化思想只有靠自己具有一份信心来支持自己向前,静待时间的考验,故其结果往往要在身后。

〔1〕依照文章内容,以下选项中表述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一段具体介绍钱穆先生的“息念”,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B.钱穆先生到了台湾就没有兴致再吹箫了,说明他因为思念祖国而忧愁苦闷的心情。

C.文中说钱穆不喜爱与别人对弈,却间或与我下上一盘,深刻地表达了夫妻感情深厚。

D.文章通过多种手法的运用,塑造了一个勤奋自勉、孜孜不倦的学者形象。

E.作为钱穆的妻子,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钱穆先生的兴趣爱好、著书立说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

〔2〕钱穆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作者是怎么样表现他的性格特征的?

〔3〕钱穆先生的“息念”与“发愤”分别表达在哪些方面?

〔4〕文章结尾说“自古以来的学人特别少有及身而见开花结果的,讲文化思想只有靠自己具有一份信心来支持自己”,你如何看待这句话?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孙旭文从医三十年来,她没有做过什么经天纬地的情况,却成功挽救了特别多人的生命而被念念不忘。

B.家父是博学者,他的话对我妨碍颇深。

我读书,内心悬着一柄长鞭,那便是不想活得不稂不莠。

C.辛亥革命满人失势,却出现政客以各种主义为名争权夺利现象,纷争不止,如陈独秀所言“全国人民,除官吏兵匪侦探之外,无不重足而立,生机断绝”。

D、张静假设家境不好,父母基本上下岗职工,又都有病在身。

无奈之下,她辍学回家。

但她特别有志气,足不出户,目不窥园,终考取名校,成了父母的骄傲。

1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央电视台2018年春晚导演组,把多家地方电视台选送的歌手和节目加以重新组合润色,再进行选拔,这是开门办春晚的又一次创新。

B、受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的妨碍,2018年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均呈下滑态势,降到了自2017年经济复苏以来的最低点。

C、在一些市场垄断的领域里,消费者强弱不一的维权意识,将会使他们应有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受到严峻限制,甚至于完全不能享受。

D、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那么,对闯黄灯、有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

___。

___,___。

①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

②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聚在一起,汇成一片

③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许多,因此祭坛上蜡炬许多

④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

⑤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

⑥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A.⑤⑥④②①③B.⑤③④②①⑥C.③④①②⑥⑤D.⑥⑤③①②④

16、认真观看右边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1〕概括漫画所反映的一种社会心理。

〔2分〕

〔2〕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写一段劝诫的话。

要求: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5个字。

〔3分〕

17.仿照下面划线句子,再写两句话。

要求句式相同,语意相符。

爱是人间朴素的情怀:

爱在,两心相守,冷暖相知,日子即便清苦,岁月不乏诗意的温馨;

爱失,茕然孑立,心田荒芜,纵然挥金如土,人生难得宁静的梦乡。

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依照要求写一篇许多于800字的文章。

电影《一九四二》原作者、闻名作家刘震云在谈及他最初接触知识的时候,提到了两位他心中的大“知识分子”。

他们是他的两位舅舅。

大舅不识字,在村里赶马车,赶得特别好。

“我13岁那年,他跟我有一次特别深刻的谈话。

他说:

‘你觉得你聪明吗?

’我说:

‘不太聪明。

’他又问我:

‘你笨不笨?

‘我也不笨。

’他说:

‘像你这种既不聪明又不笨的人,在那个世界上最难混。

’我问他:

‘那我的一生应该如何规划?

‘你记住我的话,不聪明也不笨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事。

’”“小舅是一个木匠,方圆几十里,他的木匠活做得是最好的,什么原因呢?

别人打一张桌子花3天时间,他花10天。

小舅也说:

‘舅舅教你一招,确实是做情况要慢。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4文言实词D比:

亲近。

5信息筛选C①写廖永忠作战勇敢;

④写廖永忠的战功;

⑥写廖永忠不与主将争功,表现他的谦让。

6内容归纳DA、廖永忠是因为年纪轻轻就有远大的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当时还没有建立特别大的功勋。

B、廖永忠不是每次回到京都后,都受到明太祖的接见。

C、廖永忠跟随徐达平定淮东,中途被太祖召回抵御张士诚,最终平定淮东的是徐达。

7、【文言翻译】〔10分〕

〔1〕廖永忠说:

“能够侍奉明主,扫除外患和内乱,在史书上留传姓名,这是我的愿望。

”太祖称赞了他。

[5分。

事:

侍奉;

1分。

垂:

流传;

竹帛:

书籍史册;

全句大意翻译正确,2分。

]

〔2〕廖永忠先送了一封信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